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提高阿维菌素在土壤中的移动扩散能力,改善其对作物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采用静电自组装法制备了3%阿维菌素纳米囊悬浮剂,测定了其贮存稳定性和释放性能,并通过土壤淋溶试验与土壤薄层层析试验评价了其在土壤中的移动性,验证了其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 2龄幼虫(J2)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结果显示:阿维菌素纳米囊为球形,平均粒径(D50)为276.81 nm,在释放液中,60 min时纳米囊悬浮剂中阿维菌素的累积释放率为57.59%,而对照乳油制剂中阿维菌素的累积释放率为94.53%。阿维菌素纳米囊悬浮剂在土壤中横向和纵向的移动距离均明显大于阿维菌素乳油,二者对根结线虫J2在24 h时的LC50值分别为0.257与0.427 mg/L。田间试验中,相同用量下分别采用漫灌法与混土法两种方式施药,药后60 d,3%阿维菌素纳米囊悬浮剂处理比3%阿维菌素乳油处理的防治效果分别高21.82%与4.81%;而药后100 d,前者比后者分别高28.98%与19.79%。表明将阿维菌...  相似文献   

2.
藿香精油对朱砂叶螨的触杀毒力及几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探明藿香精油对朱砂叶螨的触杀毒力及几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采用喷雾法测定了藿香精油对朱砂叶螨5日龄雌成螨和卵的触杀毒力及雌成螨的产卵抑制作用,分析比较了LC30、LC50和LC90藿香精油喷雾处理雌成螨4、8、12、16、20和24 h后,其体内蛋白酶和3种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藿香精油处理后,雌成螨的死亡率和卵的孵化抑制率与供试浓度呈正相关,LC50和IC50分别为0.60%、0.62%。随着供试浓度的增加,藿香精油的触杀作用增强,对雌成螨的产卵抑制率和产卵抑制指数呈上升趋势,且对雌成螨的触杀作用高于卵。用浓度LC30、LC50和LC90藿香精油处理雌成螨4 h后,蛋白酶和POD活性被激活,SOD活性被抑制,蛋白酶的激活率分别为10.96%、47.70%和62.92%,POD活性分别为对照的2.3、1.5和0.3倍,SOD的抑制率分别为44.52%、23.91%和49.08%。LC30和LC50处理4 h后CAT活性被激活,激活率分别为20.26%和52.22%;LC90处理后CAT活性被抑制,抑制率为62.21%。藿香精油对朱砂叶螨有一定的触杀毒力,能有效抑制雌成螨产卵,可通过扰乱蛋白酶和保护酶的动态平衡来影响其正常生理代谢,从而起到毒害作用。因此,藿香精油在农业防治朱砂叶螨方面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氟啶虫胺腈对棉蚜Aphis gossypii的亚致死效应,利用生命表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亚致死浓度氟啶虫胺腈处理后父代(F0)及其F1和F2子代棉蚜的生物学参数及生长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氟啶虫胺腈对成蚜的LC10和LC30分别为0.48μg/m L和1.53μg/m L。LC10和LC30氟啶虫胺腈处理后F0代棉蚜成蚜寿命分别为12.62 d和13.19 d,显著高于对照(10.03 d),LC10处理后F0代产蚜量为27.84头,显著高于对照(23.13头),而LC30处理后F0代产蚜量为21.18头,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相比,LC10和LC30处理后F1代的若蚜发育历期和总寿命显著延长,产蚜前期显著缩短;LC10  相似文献   

4.
于室内条件下研究了亚致死浓度阿维菌素对荔枝叶螨种群发育的影响。采用Potter喷雾法测得阿维菌素对荔枝叶螨成螨的亚致死浓度(LC10和LC30),并通过生命表方法研究了阿维菌素LC10和LC30浓度处理荔枝叶螨对其生长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用阿维菌素LC10和LC30浓度处理荔枝叶螨后,与对照相比,其F0代产卵量分别减少79.16%和71.83%,雌成螨寿命亦均明显缩短。F1代幼螨期、产卵前期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但卵孵化期、前若螨期、后若螨期均显著延长,其中LC30浓度处理后分别延长41.4%、39.4%和36.1%;F1代产卵量降低、产卵期缩短,其子代雌性比提高;F1代内禀增长率均降低,分别为0.127 3和0.075 8,而对照为0.132 3;世代平均历期缩短,种群倍增时间延长;净生殖率和周限增长率均降低。表明亚致死浓度阿维菌素对荔枝叶螨种群增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室内毒力测定的基础上,采用离体叶片饲养法,研究了啶虫脒亚致死剂量(LC25、LC15、LC_5)对豌豆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发现啶虫脒对豌豆蚜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2.751 mg/L。不同亚致死剂量对豌豆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也均有显著影响。经不同亚致死剂量处理后,豌豆蚜若蚜发育历期明显延长,而成蚜期、成蚜产蚜天数、平均产蚜量和日平均产蚜量与对照相比明显缩短或降低,亚致死剂量越大差异越明显。表明了啶虫脒亚致死剂量对豌豆蚜生长发育和繁殖均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增效剂对速螨酮的增效作用,探索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技术,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分析速螨酮与不同增效剂(意欧、杰效利、金诺、激键)混配对棉叶螨成螨的毒力。结果表明:速螨酮对棉叶螨成螨的LC50值为8.674 mg/L;与单独用速螨酮相比,速螨酮分别与4种增效剂(意欧、杰效利、金诺和激键)混配后,对棉叶螨成螨的毒力分别提高了5.65倍、1.47倍、2.50倍和1.06倍;添加不同增效剂可使药剂减量22.16%~27.55%而毒力不降低。本研究可对生产上棉叶螨的化学防治及其抗药性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浸虫法测定了4株球孢白僵菌对1日龄葱地种蝇(本文称葱蝇)成虫的毒力,筛选出高致病力的菌株,描述了感染症状,测定了其亚致死剂量LC20和LC50对存活1日龄葱蝇成虫生物学参数和繁殖力的影响,并比较了5.8×103和5.7×105孢子/mL对1日龄和10日龄葱蝇成虫死亡率和单雌产卵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菌株Bb01对葱蝇成虫的致病力最强,其LC50为1.76×106孢子/mL,其次为菌株Bb03和Bb02,其LC50分别为4.05×106和1.86×107孢子/mL。与对照相比,菌株Bb01亚致死剂量处理1日龄成虫后,明显延迟了葱蝇成虫的产卵前期,降低了单雌产卵量,LC20浓度处理时单雌产卵量比对照下降了51.9%,LC50处理下降92.2%,明显缩短了雌成虫寿命,但卵孵化率没有明显影响。虽然菌株Bb01对1日龄成虫造成的死亡率较高,但在5.7×105孢子/mL下,10日龄成虫单雌产卵量比对照下降了82.5%,对种群控制效果仍较强。  相似文献   

8.
阿维菌素是目前常用的杀虫杀螨剂。本研究利用生命表技术,室内评价了阿维菌素亚致死剂量对虚伪新小绥螨成螨生长发育及生殖的影响。通过阿维菌素亚致死剂量(LC30、LC20和LC10)处理虚伪新小绥螨成螨后,平均每雌产卵量分别为29.11、34.25、45.81粒;每雌日均产卵量分别为0.73、0.99、1.50粒,平均每雌产卵量LC20和LC30与对照(53.89粒)有显著差别,每雌日均产卵量3个处理与对照(2.43粒)均有显著差别,而对后代的雌雄性比影响没有显著差异。阿维菌素亚致死剂量对次代的发育历期影响主要表现为产卵前期的延长,产卵期和产卵后期缩短,但对整体平均寿命影响不显著。生殖生命表的结果显示,阿维菌素会降低虚伪新小绥螨的发育速率,其净增殖率(R0)和内禀增长率(rm)下降,而平均世代周期(T)和种群加倍时间(Dt)增长。通过对次代存活率和种群生命期望指数的分析,结果表明,LC10和LC30处理的虚伪新小绥螨中有近40%个体的存活时间较对照有显著的延长,且LC10和LC30处理后虚伪新小绥螨的种群期望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综上所述,阿维菌素对虚伪新小绥螨的生殖能力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对于虚伪新小绥螨的个体发育影响与对照相比影响不大。该结论为利用阿维菌素开发耐药性(抗药性)的虚伪新小绥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植物挥发油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防治效果,本研究用丝裂亚菊和光苞亚菊挥发油及其主要组分对该线虫进行触杀毒杀活性的测试。采用药物浸泡法,将提取的两种植物挥发油及其主要的共有组分桉叶油醇和马鞭草烯醇作用于马铃薯腐烂茎线虫,测试致死中浓度,进而将桉叶油醇和马鞭草烯醇按不同比例进行复配混合,测试两者复配后的杀线虫活性,结果显示:处理24 h后,丝裂亚菊和光苞亚菊的挥发油均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有一定的触杀毒杀活性,致死中浓度(LC50/24 h)分别为1.50 mg/mL和1.23 mg/mL;处理48 h后,丝裂亚菊和光苞亚菊的挥发油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48 h)分别为1.06 mg/mL和0.70 mg/mL,较处理24 h后杀虫作用更显著。处理24 h后,桉叶油醇(LC50=0.49 mg/ml)与马鞭草烯醇(LC50=1.09 mg/mL)的杀线虫活性强于两种亚菊属植物挥发油;桉叶油醇和马鞭草烯醇以2:6、4:4和3:5的体积比混配后,其LC50(0.18、0.17和0.20 mg/mL)都明显比两种化合物单独处理时要低,说明这两种化合物在挥发油中发挥了协同杀线虫的作用,且效果明显。本研究可为亚菊属植物挥发油及其主要组分绿色防控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螺虫乙酯大量使用后残留剂量对丽蚜小蜂寄生能力的亚致死效应,本研究在测定螺虫乙酯对丽蚜小蜂室内毒力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浓度螺虫乙酯对丽蚜小蜂寄生功能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LC10、LC30和LC50的螺虫乙酯均可降低丽蚜小蜂对烟粉虱若虫的瞬时攻击率。经LC50的螺虫乙酯处理后的丽蚜小蜂对烟粉虱若虫的处理时间延长,达0.13 d,寄生上限降低,寄生效能被抑制。经LC10的螺虫乙酯处理后的丽蚜小蜂对烟粉虱若虫的处理时间缩短,仅0.04 d,寄生上限提高,寄生效能被促进,但其平均寿命仅13.07 d;当烟粉虱若虫密度较高时,LC10的螺虫乙酯处理后的丽蚜小蜂对烟粉虱若虫的搜寻效应提高。LC50的螺虫乙酯可抑制丽蚜小蜂的寄生能力,而LC10的螺虫乙酯可刺激丽蚜小蜂,提升寄生效能,但缩短了成虫寿命。田间使用螺虫乙酯防治烟粉虱时,应注意其残留量对丽蚜小蜂寄生能力的亚致死效应。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评估哒螨灵对加州新小绥螨Neoseiulus californicus(McGregor)安全性的基础上,测定了经该药剂处理后的捕食螨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uval)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哒螨灵对朱砂叶螨和加州新小绥螨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17.62μg...  相似文献   

12.
二斑叶螨是世界性害螨,为害多种经济作物和蔬菜.为明确球孢白僵菌和捕食螨联合应用防控二斑叶螨的可行性,本文测定了不同浓度球孢白僵菌GZGY-1-3孢子悬浮液对二斑叶螨的致病力,并用喷施球孢白僵菌16h、24h、36h和48h后的二斑叶螨分别饲喂智利小植绥螨,测定智利小植绥螨连续两代的致死率、生长发育及繁殖力变化.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新型杀螨剂丁氟螨酯对叶螨天敌智利小植绥螨的毒性、对智利小植绥螨繁殖的影响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对草莓二斑叶螨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丁氟螨酯对智利小植绥螨的毒性很低,即使在400 mg/L的高浓度下,智利小植绥螨的死亡率仍然低于35%,对雌、雄成螨的LC50分别为669.4 mg/L和456.4 mg/L。施用丁氟螨酯后,丁氟螨酯对智利小植绥螨成螨存活率影响无显著差异。田间试验表明单独使用智利小植绥螨和联合使用智利小植绥螨与丁氟螨酯,两周内对草莓二斑叶螨的防治效果都在90%以上,明显好于单独使用丁氟螨酯。相比于单独使用智利小植绥螨的生物防治区,联合防治区的防治效果更好,28 d时仍高于95%。因此,智利小植绥螨与丁氟螨酯联合应用防治草莓叶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细胞色素P450属于超基因家族,与昆虫对杀虫剂抗药性产生有重要关系。本文在白背飞虱转录组数据的基础上,克隆到了两个P450基因,分别命名为SfCYP4DE1SfCYP353D1v2,其分别编码534和471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61.567和53.762 kDa,理论等电点为9.18和8.74。结构域分析发现,SfCYP4DE1SfCYP353D1v2氨基酸序列中均包含5个P450基因共有序列。噻虫嗪、噻嗪酮和阿维菌素的LC10、LC25、LC50和LC904个不同浓度处理白背飞虱3龄若虫48 h后,采用RT-qPCR技术测定SfCYP4DE1SfCYP353D1v2两个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噻虫嗪、噻嗪酮LC10和LC25浓度胁迫后SfCYP4DE1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但随着浓度继续的加大,SfCYP4DE1基因的表达量出现上升的趋势。不同的是,经阿维菌素LC10和LC25浓度胁迫后,SfCYP4DE1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着浓度增加其表达量升高。与对照组相比,经噻虫嗪不同浓度胁迫后,SfCYP353D1v2基因表达量均呈现出诱导增加的趋势,且LC10、LC50和LC90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噻嗪酮LC10浓度处理能够显著诱导SfCYP353D1v2基因的表达,但阿维菌素LC10浓度处理下其表达量被显著抑制。另外,以阿维菌素LC50和LC90浓度处理后,SfCYP353D1v2基因的表达量被显著诱导。以上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白背飞虱P450基因对杀虫剂解毒代谢途径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苏云金芽胞杆菌JQD117对韭蛆幼虫蛋白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测定比较了感染Bt后幼虫体内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乙酰胆碱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羧酸酯酶的活性。首先采用室内生物活性测定方法明确了菌株JQD117对韭蛆3龄幼虫72 h的LC50为2.8070×107cfu/mL,然后采用10×LC50、1×LC50和0.1×LC50三个浓度饲喂感染韭蛆幼虫,定期取样测定韭蛆体内5种酶活性,结果表明以较高浓度(1×LC50和10×LC50)感染韭蛆幼虫后体内蛋白酶和解毒酶活性变化较大,而以低浓度(0.1×LC50)感染韭蛆幼虫后体内蛋白酶活性变化较小。其中,以1×LC50和10×LC50浓度感染韭蛆幼虫后,胰蛋白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在24~36 h和6~60 h与对照相比均显著升高;类胰凝乳蛋白酶和羧酸酯酶活性在6~60 h与对照相比均受到显著抑制。以0.1×LC50浓度感染韭蛆幼虫后,胰蛋白酶活性只在36 h时与对照相比显著升高;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在12~48 h时与对照相比显著升高;羧酸酯酶活性只在6 h与对照相比受到显著抑制;类胰凝乳蛋白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变化。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在三种感染浓度下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变化。可见,感染JQD117对韭蛆体内蛋白酶和解毒酶活性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且随感染浓度的升高而增强,扰乱了韭蛆正常的生理代谢和对外源毒素的分解,本文为Bt防治韭蛆应用和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杀虫(螨)剂对双尾新小绥螨的安全性,本文采用喷雾法检测了丁氟螨酯、氯虫苯甲酰胺和噻虫嗪对双尾新小绥螨和土耳其斯坦叶螨的毒力,并对三种杀虫(螨)剂的不同施药方式对双尾新小绥螨捕食作用的影响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丁氟螨酯对双尾新小绥螨的毒性显著低于土耳其斯坦叶螨,在1000 mg/L浓度下,双尾新小绥螨校正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高效氯氟氰菊酯对东亚小花蝽雌成虫捕食功能反应的影响,比较分析了LC25、LC50、LC75高效氯氟氰菊酯胁迫3日龄东亚小花蝽雌成虫后,对大豆蚜捕食量、寻找效应、猎物密度效应、种内分摊竞争效应和功能反应等的影响。研究表明,对照组与LC25、LC50高效氯氟氰菊酯胁迫的东亚小花蝽成虫受猎物密度效应影响明显,而LC75高效氯氟氰菊酯胁迫的东亚小花蝽成虫受猎物密度效应影响不明显;在药剂浓度为0 mg/L和140 mg/L时,捕食量达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12.33和0.83头,寻找效应达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0.96和0.10;受不同浓度药剂胁迫的东亚小花蝽成虫对大豆蚜的捕食能力和寻找效应均随着药剂浓度的增加而下降;捕食量随大豆蚜虫口密度增加而增多,种内竞争分摊强度随小花蝽数量增加而增强,平均捕食量降低;在LC50高效氯氟氰菊酯胁迫下,东亚小花蝽成虫捕食作用率方程为E=0.1255P-0.2956,分摊竞争强度方程为I=0.5401logP-0.00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