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2015年以来山东、江苏等地的樱桃谷肉鸭暴发了一种由新型鹅细小病毒(NGPV)引起的短喙-侏儒综合征(BADS)的疾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探究该病毒在鸭体内分布规律,本研究根据Gen Bank已登录的NGPV的VP3基因设计了3条引物,建立了检测NGPV的半套式PCR方法。该方法对其它常见鸭病原微生物无特异扩增,特异性好;最低可检出100拷贝/μL的病毒核酸,灵敏度高。采用建立的半套式PCR方法对山东、江苏两地8个樱桃谷肉鸭鸭群120只病死鸭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胸腺、法氏囊、胰腺、脑和胆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患病鸭群的群体检出率为100%,个体检出率为80.8%(97/120);10种组织脏器中均检出NGPV,其中心脏检出率最高为93.8%,脑组织检出率最低为9.3%。本研究首次对NGPV在鸭体内10个脏器组织的分布进行统计分析,证明了NGPV对樱桃谷鸭具有广泛的组织嗜性。  相似文献   

2.
2014年11月以来,我国部分地区所饲养的肉鸭发生了以雏鸭发育迟缓,上下喙萎缩,舌头外伸为特征的疾病。根据病变,暂将该病称为鸭短喙-侏儒综合征。为确定引起该病的病原,本研究从山东聊城发病鸭群采集14份病料样品,其中包括舌及各脏器组织样品。经PCR方法检测,所有发病鸭肝脏、脾脏中均可检出细小病毒,将其中5份阳性病料样品处理后接种9日龄鸭胚,分离得到1株鸭源细小病毒分离株(命名为SD株)。此外,该分离株的659 bp的Rep和VP1核苷酸序列与鹅细小病毒和番鸭细小病毒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SD株与鹅细小病毒具有相近的遗传进化关系。将该分离株人工感染1日龄樱桃谷肉鸭,可以复制出相似病例。结果表明,从鸭短喙-侏儒综合征自然病例分离到的一株鸭源鹅细小病毒,该病毒可能与鸭短喙-侏儒综合征有关。  相似文献   

3.
新型鹅细小病毒(novel goose parvovirus, NGPV)是由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 GPV)变异而来,可感染雏鸭,引起以鸭短喙侏儒综合征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2015年该病在我国鸭群中大暴发,严重影响鸭出栏率,给我国的养殖行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为建立一种鸭源NGPV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用于鸭感染细小病毒的血清学检测和鸭免疫细小病毒疫苗后抗体水平监测,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了NGPV YICH株的结构蛋白VP3的抗原表位,选择了抗原富集区域(aa250~525)进行原核表达,经蛋白纯化获得了可溶性的VP3截短蛋白VP3-tr。以VP3-tr为包被抗原,经过棋盘滴定方法优化各个反应条件,建立了NGPV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利用优化后的间接ELISA方法对30份GPV阴性鸭血清进行检测,确定阴阳性临界值为0.219。ELISA方法的灵敏性、特异性和重复性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度较高,特异性良好,不与鸭坦布苏病毒、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鸭疫里默杆菌、大肠杆菌病原阳性血清发生交叉反应;批内和批间重复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6%,重...  相似文献   

4.
为更好地了解能引起鸭短喙侏儒综合征(SBDS)的新型鹅细小病毒(NGPV)的遗传变异特性,对从湖北地区采集的病样进行病原检测,经鸭胚接种成功分离到两株NGPV,分别命名为HBXY07和HBWH07,并对其进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和重组鉴定.全基因组系统发育树和序列比对表明水禽细小病毒主要有两个分支,分别为GPV和MDPV,...  相似文献   

5.
新型鹅细小病毒病是一种由新型鹅细小病毒(novel goose parvovirus,NGPV)引起的病毒性传染病.临床上以鸭喙变短、舌头外伸、胫骨短粗、跛行瘫痪等为特征,又称短喙侏儒综合征(short beak and dwarfism syndrome,SBDS).该病发病率为10%~30%,可对我国养鸭业造成严重...  相似文献   

6.
2014年下半年以来,在我国华东地区商品肉鸭养殖地区暴发了一种以生长迟缓、鸭喙变短、舌头外露下垂、跛行、瘫痪、拉稀以及翅腿易折断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传染性疾病,暂命名为鸭短喙-侏儒综合征。剖检时可见发病鸭胰腺、肺脏和胸腺等组织出血。组织病理学变化主要表现为心脏、胰腺、肾脏、肺脏和肝脏等组织细胞变性、坏死以及充血、出血。RT-PCR/PCR检测结果显示,在患鸭组织中存在类似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的特异性核酸,未见其他水禽病毒核酸。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本病病原与经典GPV密切相关。免疫组化进一步检测发现,患鸭组织中存在GPV特异性的抗原。鉴于本病与经典水禽细小病毒病的临床表征、剖检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差异性,我们初步确定鸭短喙-侏儒综合征病原为一种与GPV密切相关的新型鸭细小病毒(Novel duck parvovirus,NDPV)。  相似文献   

7.
为准确诊断鸭短喙矮小综合征(SBDS)以及鉴别鹅细小病毒感染鸭群中新发短喙矮小综合征鹅细小病毒(SBDS-GPV),本研究通过对GenBank登录的水禽细小病毒基因组核苷酸序列的比对分析,根据该病毒5'非编码区基因序列特征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SBDS-GPV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方法。特异性试验和敏感性试验显示,水禽细小病毒特异性引物可以扩增得到约200 bp的目的片段,SBDS-GPV PCR产物能够被SspⅠ酶切为140 bp和60 bp两个片段,番鸭细小病毒与德兹西氏病小鹅瘟病毒则不能被酶切,检出SBDS-GPV DNA的最低浓度为2.28×10~7拷贝/μL。利用该方法对14份疑似SBDS临床样品检测,阳性样本采用SPF鸭胚进行病毒分离,结果显示SBDS-GPV PCR-RFLP检测的阳性样本经病毒分离均为SBDS-GPV。上述研究表明,该SBDS-GPV PCR-RFLP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为SBDS的防控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为了阐明是否新型鹅细小病毒(novel goose parvovirus, NGPV)单独感染樱桃谷北京鸭能够复制出短喙与矮小综合征(short beak and dwarfism syndrome, SBDS)的所有临床症状,并进一步解析NGPV致病机理。本研究中,基于NGPV分离株SDJN19,构建了携带遗传标记的感染性克隆质粒pJNm。pJNm质粒转染9日龄樱桃谷北京鸭胚拯救出感染性病毒rJNm。rJNm半数致死量(ELD50)达到5×106.25/mL,与亲本株接近。rJNm感染2日龄樱桃谷北京鸭,能够复制出SBDS的所有典型临床特征,包括短喙、舌头外伸、生长迟缓、站立行走困难等。试验还表明rJNm能够通过水平传播途径感染樱桃谷北京鸭,感染鸭依旧表现出典型的SBDS特征。水平接触组鸭在感染后31 d能够同时在体内检测出高的病毒载量和高水平血清沉淀抗体,预示着NGPV可以持续性感染樱桃谷北京鸭。本研究结果表明SBDS确系NGPV感染所致,为研制针对性的预防性生物制剂以及深入解析NGPV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应用核酸斑点杂交法检测鹅细小病毒(GPV)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鹅细小病毒 (GPV)核酸探针 ,设计并建立了核酸斑点杂交法 ,用以检测 GPV核酸。该方法特异性与敏感性均较好 ,其敏感度可达 3pg。应用该方法对 4例病变典型的小鹅瘟患鹅组织器官进行检测 ,结果表明 ,患鹅脏器中 ,小肠、心、肝、胰、脾组织含毒量较高 ,其中小肠组织含毒量最高 ,而脑组织中含毒量较低。应用琼脂扩散试验验证了核酸斑点杂交法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0.
由纯化的鹅细小病毒(即小鹅瘟病毒,GPV)提取病毒核酸,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在以 Lambda DNA-HindⅢ消化物作为标记时,病毒核酸条带位于4.3~6.5kb 之同。约5.0kb.由制备性凝胶电泳纯化的病毒核酸在非变性条件下同非放射性 digoxigenin 进行标记而制备 DNA探针.在特异性检测中.该探针仅与小鹅瘟病毒核酸发生阳性反应,而不与正常鹅胚组织、鹅胚尿囊液、鹅肝组织、鹅肠组织及其他病毒核酸抽提物发生反应.该探针能有效地检出通过 Southern blot 和 dot blot 固定到硝酸纤维素膜上的同源 DNA(能检出0.1pg).对送检的疑患小鹅瘟的病鹅肝脏、肠及其内容物抽提的核酸检测的结果与临床诊断和荧光抗体检测的结果完成一致.整个检测过程快速、准确和方便。  相似文献   

11.
利用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以猪圆环病毒2型Cap基因的保守序列为靶序列设计并筛选出一组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建立了快速检测猪圆环病毒2型核酸的RPA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强,猪圆环病毒1型(PCV1)、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细小病病毒(PP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灵敏性高,最低可检出核酸浓度为0. 87×10-4ng/μL,简单快速,且重复性好。利用所建立的RPA方法对183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与实时荧光PCR方法符合率为98. 9%。本研究为猪圆环病毒2型核酸的快速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尤其适合基层实验室或养猪场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2.
用地高辛标记鸭圆环病毒(DuCV)全基因组克隆制成核酸探针,与鸭病毒性肝炎Ⅰ型病毒(DHV-Ⅰ)的cDNA、鸭瘟病毒(DPV)的DNA和DuCV的DNA进行斑点杂交以检测核酸探针的特异性,结果该探针只与DuCV的DNA杂交呈阳性。敏感性结果表明,该探针对DuCV的最低检出量约为5PgDuCV的DNA。应用该探针对从山东、江苏、四川等地采集的196只鸭病料,共980份脏器的组织DNA进行检测,结果个体阳性率为33.2%(65/196),在各脏器中法氏囊和肝脏中DuCV检出率较高,检出率分别为52.3%和49.2%。同时对上述样品进行PCR检测,核酸探针检测与PCR检测2种方法的符合率为87.5%。结果表明,制备的DIG标记的核酸探针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适合对DuCV进行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3.
新型鹅细小病毒主要引起发病鸭临床表现为短喙、舌外伸、生长发育受阻的疾病,根据该病临床特征又称为"鸭短喙侏儒综合症"。本文综合了目前最新的新型鹅细小病毒研究,并与经典鹅细小病毒在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生物学特性、检测方法方面进行对比,突出了新型鹅细小病毒在发病宿主、临床和剖检症状、核苷酸序列方面发生的改变,以期为新型鹅细小病毒病的诊断、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2015年2月,山东兖州某鸭场送检的32日龄樱桃谷肉鸭临床上表现为喙变短、舌头伸出(俗称鸭"长舌病"),从其脏器中分离到病毒,经纯化后通过负染电镜观察病毒粒子直径为20~25 nm,以鸭常见病毒进行PCR(RT-PCR)检测,经核苷酸同源性和遗传进化分析,发现该病毒与鹅细小病毒核苷酸同源性为95%以上,并处于同一遗传进化分支,因此确定自患"长舌病"樱桃谷肉鸭脏器中分离的病毒为鹅细小病毒。  相似文献   

15.
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鹅副黏病毒F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利用RT-PCR扩增出1条与目的片段大小一致,约856bp的基因片段,回收并纯化此PCR产物。用随机引物法合成cDNA,地高辛标记,建立了地高辛标记探针检测鹅副黏病毒的方法。该探针能与鹅副黏病毒核酸发生特异性杂交,最低检出限量为3ng/L;而与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鹅细小病毒、大肠杆菌等核酸杂交均为阴性。对疑似鹅副黏病毒感染病变组织检测结果表明,气管、肺脏、脾脏、肝脏均可检测出鹅副黏病毒,以气管的检出率为最高。该研究为鹅副黏病毒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用地高辛标记核酸探针检测鹅细小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从带有鹅细小病毒(GPV)NSI基因的重组质粒pMD18T-NS1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I和BamH1双酶切回收1880bp大小片段,并制备出地高辛标记的GPV核酸探针。其标记效率达到0.01pg/μl。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该探针能与GPV不同毒株核酸发生特异性杂交,而与对照的DPV、GPPV等病毒的核酸杂交反应均为阴性;敏感性检测结果表明,该探针对GPV的最低检出量为0.0224pg。该探针对不同方法处理的GPV感染病料进行检测,均出现杂交阳性。表明所研制的标记探针用于GPV的检测足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为分离鉴定导致2017年江苏省盐城市樱桃谷鸭出现短喙、长舌、生长抑制以及死淘率迅速增加的病原,研究其基因遗传进化特点,探讨临床解决方案,用PCR方法,对这一地区3家养鸭场的发病鸭进行检测;对鹅细小病毒阳性样品进行病毒分离,并对其VP3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从发病鸭中分离到3株可引起鸭短喙与矮小综合征的病毒,分别命名为YC1、SQ1、SQ2;3株病毒VP3基因与我国樱桃谷鸭发生的鸭源鹅细小病毒核苷酸同源性在99%以上,与番鸭中分离的短喙与矮小综合征病毒核苷酸同源性为95%~99%,与经典小鹅瘟核苷酸同源性也在95%以上。结果表明,这3家养鸭场暴发的短喙与矮小综合征均由新型鹅细小病毒感染所导致。该毒株与欧洲分离株的亲缘关系更近,提示这3株病毒可能通过引种传入我国,或者由欧洲分离株进化而来。  相似文献   

18.
鸭细小病毒套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兽医学报》2016,(10):1706-1709
鸭细小病毒是新近发生的引起樱桃谷肉鸭短喙、长舌、发育迟缓的1种新型水禽细小病毒,目前尚无可靠的快速诊断方法。本研究根据鸭细小病毒的VP3基因设计了2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套式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对鸭细小病毒DNA的最低检出量为100copies,不能扩增鹅细小病毒、番鸭细小病毒、鸭肠炎病毒等。采用该方法对采自山东、江苏、安徽等地的30份疑似鸭细小病毒感染病料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阳性率为27/30(90%),与病毒分离结果符合率为90%;而普通PCR的阳性检出率为8/30(26.7%)。上述结果表明,建立的套式PCR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鸭细小病毒的临床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9.
利用PCR技术从带有伪狂犬病毒(PRV)gE基因的重组质粒pMD18-T-gE中扩增回收约304bp大小的片段,并制备出地高辛标记的gE基因核酸探针。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该探针能与重组质粒DNA发生特异性杂交,而与对照的PRVBartha-k61株疫苗毒DNA、猪细小病毒(PPV)DNA、猪圆环病毒(PCV)DNA、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cDNA、猪瘟病毒(CSFV)cDNA的杂交反应均为阴性;敏感性检测结果表明,该探针对PRV野毒的最低检出量为4pg。应用该探针对11份繁殖障碍病料进行了杂交检测,共检出4份阳性病料,该结果与PCR检测结果一致,表明该核酸探针可用于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20.
为确诊某养鹅场雏鹅发病死亡的病因,采集4日龄发病雏鹅的肝脏组织,采用细菌分离鉴定和相关病毒核酸PCR检测方法进行病原学诊断。结果:(1)在肝脏样本中分离出细菌,经染色镜检、生化鉴定、动物感染试验,鉴定为致病性大肠杆菌;(2)鹅细小病毒PCR检测试剂盒检测未发现鹅细小病毒特异性DNA片段。综合诊断为鹅大肠杆菌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