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家纸艺吧     
随着 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装饰品、艺术品的需求增加,纸艺品渐渐走俏。纸艺品类型很多,有形态逼真的手工纸艺花,有质感突出的立体画,有雅致细腻的日式折纸,还有憨态可掬、惟妙惟肖的动物折纸。不同的纸艺作品风格各异。纸艺品既环保,又具观赏性。如今人们娱乐休闲时更加讲究情调,办家纸艺吧是个不错的选择。开家纸艺吧@张志强$湖南省长沙市瀟湘路号410000  相似文献   

2.
德彪西音乐和印象派绘画的艺术追求文化内涵及审美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艺术通感"中,最活跃的是视觉和听觉,通常人们把它称之为"视听通感"。绘画艺术和音乐艺术由于"视听通感"的广泛存在,它们在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之间搭起了桥梁。所以,各种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渗透和影响的。德彪西音乐和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追求、文化内涵及审美意蕴就是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3.
汉字既是中国文字.也是中国传统图形。作为中华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组成部分,汉字的造型方法和表现方式体现着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能力。其符号化的识别特点符合今天时代的经济、市场需要。现代平面设计己经广泛地使用汉字作为视觉传达元素,将汉字独有的文化价值和形式意蕴与现代多元的设计理念和审美方式进行完美的融合,进而推动中国的视觉艺术设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闻写作的美学要求应追求真、善、美的标准。所谓真, 不仅仅是生活真实, 也应在遵循生活真实的原则下, 追求本质真实甚至渗入艺术真实的某些写作元素, 如想象力在新闻叙述中的应用。所谓善, 即新闻写作不应是冷冰冰的客观叙述, 而应有浓厚的人文关怀和主观价值取向, 充满人性的光辉。美,则表现为叙述语言、结构等书写形式中表现出的美学特征。真、善、美的统一是新闻写作的美学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5.
艺术形象是以艺术的形式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特殊视觉表达方式,是由艺术创作主体创造而呈现出的视觉艺术形式之一。艺术形象最大的特点是源自生活、回应生活、并创造着艺术生活,将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高度融合。纵观西方艺术发展的历史,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家们都创作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映射着不同历史时期的审美趣向,集历史价值、审美价值、社会价值于一身。根据人类文化艺术中西方艺术形象蜕变的历史轨迹,得出原始时期至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艺术形象的蜕变经历了从"神性"、"神化"、"神圣"到"人性"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6.
电视在迄今为止的各类传媒当中 ,是影响力最大的一种载体。这门以视觉形象为主、声画结合的大众传媒载体 ,最快捷、最直观、最艺术地将社会生活、科学技术及人类一切智慧的结晶 ,形象而生动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 ,更使大众电视插上了现代化的羽翼 ,具有了其它传媒及其它艺术形式难以比拟的力量。大众电视之所以有这样大的影响力 ,除现代科技进步的原因之外 ,还在于它有着突出自身特点的美学特征。这种特征主要表现在它所具有的真、善、美的本质以及这些本质的互为交融。大众电视的真、善、美以其特有的巨大影响力共同…  相似文献   

7.
视觉传达艺术,作为一种新兴艺术概念,其与传统视觉艺术迥然不同,前者主要是通过视觉符号传递各类信息,更多应用于商业中;后者却是通过物质材料塑造出直观艺术形象,趋向于艺术性。因此,视觉传达艺术较为重视"信息传达",若视觉传达的艺术设计千篇一律,则很难达到服务对象要求的信息传播、传达与交流效果。对此,创新设计理念,对视觉传达艺术的长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创新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理念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8.
艺术设计中构成的意象群化组合要点是在视觉形式完善的基础上,注重运用基本形群化的组合方式,将图形的创新向主题和意念转换,使形态和意象表现溶入一体,由构成方法进入到设计的整体发想思维阶段.  相似文献   

9.
艺术设计中现代构成的意象群化组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设计中构成的意象群化组合要点是在视觉形式完善的基础上,注重运用基本形群化的组合方式,将图形的创新向主题和意念转换,使形态和意象表现溶入一体,由构成方法进入到设计的整体发想思维阶段.  相似文献   

10.
鉴于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的贯通性,文章提出将音乐性格植入园林艺术中,表达听觉艺术所蕴含的美,并通过工程案例分析园林艺术中蕴含音乐美学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11.
视觉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视觉元素点、线、面、形态、色彩、质感、空间,它们是构成视觉艺术品的基本元素,对于园林景观设计来说它们所起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重视对视觉元素的构成和运用,无论是从园林景观的环境功能设计还是整体视觉传达设计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李季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152-11153,11175
20世纪60年代后,作为现代景观设计三要素之一的视觉景现形象的发展趋势走向多元化,笔者分析了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主义倾向、追求高技术倾向、解构主义倾向的表现形式,期望以此为鉴,研究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景观视觉艺术。  相似文献   

13.
<正>只要找准市场需求,小本也能做出好生意。广州某纸艺经营店看准现代人的休闲需求,以几万元起家,发展到现在要寻找加盟者以扩大市场份额。这家纸艺店的业务包括制作纸花、荷兰立体投影画、台湾立体纸雕、西班牙帕吉门、日本折纸和台湾纸藤花艺等,  相似文献   

14.
纸曰     
店名:纸曰地址:北京东城区雍和宫西南侧方家胡同12号主营:纸艺产品特色:你可以在这儿找到很多已被遗忘的中国传统的纸艺产品:剪纸、手工花布本、纸扇、火花、传统门神系列产品等。  相似文献   

15.
园林景观设计的构成艺术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构成美学为基础,将构成艺术引入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探究园林中各种设计要素与构成艺术的关系,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阐述园林景观的美学表现。从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方面,分析构成艺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6.
地址:北京东城区雍和宫西南侧方家胡同12号 主营:纸艺产品 特色:你可以在这儿找到很多已被遗忘的中国传统的纸艺产品:剪纸、手工花布本、纸扇、火花、传统门神系列产品等。你还能发现将传统和现代元素完美结合的原创纸产品,设计师亲自采集各类被人遗忘的小东西,和纸打造在一起变成时尚而实用的纸产品。  相似文献   

17.
论文提出农业园美学理论缺失,是造成当前农业园景观设计农业特征景观不足、简单沿袭园林手法现象的重要原因。在对农业园与传统农业、园林在审美特征,即审美心理、审美诉求、整体形象及景观要素体系分析的基础上,论文尝试构建农业园美学概念:即运用美学理论研究农业园景观的美学特征和规律。并进一步提出农业园景观构成的四维要素来源、美学特征及规律。通过将美学理论与农业园景观应用结合,以期对农业园景观建设发挥美学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二泉映月》是华彦钧的代表作。作品中如泣如诉的情感令人动容。本文分析著名二胡家胡志平的演奏,从音乐表演美学的视角看演奏,分析演奏中的音乐美学原则和音乐本质,希望对学习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城镇森林视觉景观异质性对美学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海淀区东升镇各大高校内以建筑为背景的城市森林景观十分丰富。结合样地实测和景观照片的分析,运用美景度(SBE)评价、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探讨了视觉景观异质性与美学质量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以建筑为背景的城镇森林视觉景观异质性与美景值呈显著负相关,基于视觉景观异质性和美景度将视觉景观分为3类:①高异质、低质量景观(类型Ⅰ):视觉景观异质性最高,斑块密度(PD),景观多样性指数(SHDI),景观均匀度指数(SIEI),分离度指数(SPLIT),景观形态指数(SHAPE),分形维数(FRAC)均最高,最大斑块指数(LPI)和连通度指数(CONTAG)最低,视觉景观连通性差、结构不稳定,构景因子的植被比例(VE)和植被建筑比例(R)最低,建筑比例(BU)最高,形状和边界的复杂主要体现在硬质要素(建筑和道路)上,整体美学质量差,可观赏性不高;②中等异质质量景观(类型Ⅱ):视觉景观异质性中等,整体稳定性、连通性、建筑和植被比例均中等,SHAPE和FRAC最低,景观美学质量仅次于类型Ⅰ景观;③低异质、高质量景观(类型Ⅲ):视觉景观异质性最低,PD,SHDI,SIEI,SPLIT及BU最低;LPI,CONTAG及VE和R最高且SHAPE,FRAC与景观Ⅰ相似,整体稳定性强,连通性高,植被丰富,植被斑块边界和形状富有一定的变化,公众喜好度最高。由此可见,随着视觉景观异质性增强,城镇森林的美学质量显著下降,而增加视野中的植被可提高美景度,相反,增加建筑比例则会降低美景度。  相似文献   

20.
《色彩构成》是探讨色彩诸要素的搭配交变获得色彩审美价值的原理、规律、法则、技法的学说 ,对于设计及其它视觉艺术的创作实践均具指导意义。《色彩构成》函纳的内容是色彩应用于实践以及设计色彩的基础和铺垫 ,不论是工艺美术设计 ,还是绘画创作都离不开《色彩构成》的指导 ,特别是应用艺术设计和《色彩构成》之间更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在传统的《色彩构成》教学中 ,只是单一的讲述《色彩构成》的规律、法则 ,往往与应用设计相脱离 ,令学生难以准确地应用色彩理论知识去进行应用色彩设计 ,从而使一些作品在色彩规律与理论的检验下显得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