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第二外语的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母语的影响。而汉语与日语同属汉字语言,存在大量的相似或相同词汇,因此中国学习者在学习日语时较其他欧美国家学习者更容易受到母语的影响。本文从助词、语序、时态、自他动词误用、中日同形异义词语的误用、授受关系动词与句型等方面阐述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由于受母语的影响容易出现的误用问题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避免该问题的发生应采取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2.
日语中有很多和制汉字词,有些词形跟汉语一样,但是读音和意思可能截然不同,这给学习日语的同学带来不少困惑。本文从中日校园称谓语和颜色词这两个方面来对比分析中日汉字词的差异,以期减少困惑,避免混淆。  相似文献   

3.
日语用汉字和假名混和表记,假名又由汉字演变而成.本文就汉字是如何传入日本并被日本人使用,以及每个假名分别来源于哪个汉字,该汉字的日语读音与由它演变成的假名有何关系等进行了论述.深入了解这些,有助于加深认识日语假名的来源,正确地书写假名以及准确地讲日语的汉字词.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中日语借词的产生及其传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语中的绝大部分汉字词是由中国传去的。但是,日本人也自造汉字词,尤其是明治维新前后利用汉字翻译了大量的西方文化,其中又有不少汉字词传入中国,成了现代汉语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就现代汉语中日语借词产生的背景、特点以及传入中国的过程进行一番探讨,以期能对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中日两国在历史上有着长达两千多年的交流学习历史,而连接着这段绵长渊源的主线就是文化的交流。而作为文化的主要载体:文字,就成为了主要的传输对象。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的学习交流也越来越密切,中国人学习日语,日本人学习汉语也变得越发普遍,而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中日汉字同形却不同义或者其他特殊情况的词语,如果不能理解好这些差异,就会造成许多知识上的认知错误,本文简单就中日汉字之间的对比研究,能够更好的理解中日文字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6.
日常会话中,经常用到表示原因和条件的词语,如"因为...所以","于是"等,日语中也有同样的词汇,如「それで」「そこで」「だから」「すると」。这四个单词的意思相似,用法也比较多,极易被混淆,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是一个难点。本文就其具体用法作简单的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7.
日语词中汉字的读音有音读和训读的读法。日语词不是由词干和词缀构成的,很难用词素分析法来记忆。日语词的构成方式复杂,有和语词、汉语词、外来语和罗马字等;从语音方面有音读、训读、音训混读;同为音读,还可分为汉音、吴音、唐音等。要解决记词难的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掌握日语词的音训知识。日语汉字的读音具有多样性,但也并非无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8.
一拍词是日语中“拍”数最少的词,四字词是日语中常见的“拍”数最多的词之一。掌握一拍词和四字词的声调规律,对于讲标准的日语有所帮助。本文就一拍词和四字词的声调进行举例分析,并找出其规律,以期能对日语学习者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9.
刘俊 《湖北农学院学报》2002,22(4):362-365,376
在词语文化层面上,动物文化丛的内容涉及面极广。以动物词为研究对象,探讨英汉词语形象的对应与不对应正好说明词语与文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同一动物词语,英汉可具有相同的“文化继承型”形象,也可以具有截然不同的“文化继承型”形象;另外,一种语言具有相对固定的“文化继承型”形象,另一种语言不一定具备,而是以“自然联想型”形象与之对应。  相似文献   

10.
日语语源研究在日本和中国都并非显学,学人鲜少涉足。日本民族的先进分子积极引进中华民族的先进文明,应是日语文字形成、发展的重要动因。汉字被选择性地引入日语,以适应记录日语固有词汇、恰当表达日本人思维的需要;日本民族还模仿汉字,创造了记录和语语音的假名符号,以准确记录和语。汉语、汉字不但丰富了日语词汇,对日语语音、语法的发展也影响至深。  相似文献   

11.
正按照由高到低层次,一篇文章的结构可分为段落、句子、词语等。文章如"肌体",词语是"细胞","肌体"若要"充满活力","细胞"就要"正常生长"。写作用词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1.书写准确这主要是形式要求,也是文章意思表达正确的基础。比如不能把"风清月朗"写成"风晴月朗"、"焕然一新"写成"换然一新"等。书写准确是基本要求,也很好理解,但在实际中可能还会犯错。比如在现代汉语里没有  相似文献   

12.
日语形容词词尾部是,所以学习日语的人往往把所有形容调的声调都读作一样,即(-2)型。由此把它们的声调交替以及与形容词有关联的词的声调也读作一样。本文总结出形容词原形声调、形容词声调交替以及与形容词有关联的词的声调规律,这对于学习掌握、运用日语形容词的声调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3.
在汉语和日语中都使用着汉字。汉字的字型虽然起着决定词义的作用,但是汉字的读音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决定词义的作用。同一汉字若有多种读音,不同的读音就造成这同一汉字的意义上的多歧性。本文用繁多的实例,通过日、汉对比的方法.详细分析论述了两种语言中“同一汉字不同读音造成意义上的差异”的各种类型,阐述了正确掌握汉字读音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繁简之间     
若谷 《百姓》2006,(3):3-3
学界对于简体字、繁体字功过的探讨没有停止过,有些研究语言文字的学者认为,简体字破坏了传统的中文汉字的美感.近日,<联合早报>有篇文章<建议施行汉字繁体简体分工>谈到这个问题.文章说:简体汉字不一定对普及识字率有帮助、但简体汉字也的确不是粗暴的闭门造车、而是自古至今华人社会上流传的各种正规汉字的简易书写的总汇与归纳.繁体汉字文脉严谨但笔画繁多不易书写、反之简体汉字易写但文脉不清、因此是各有利弊.  相似文献   

15.
<正>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作为中华民族的公民,首先要认识汉字、理解汉字、认知汉字。汉字促使中华文明的发展,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因此,我们每个人必须尊重汉字,继承和发展汉字的艺术成果,继承时代遗留下来的汉字文化——书法。书法是中国汉字文化经过几千年的锤炼,在汉字书写过程中形成的笔法结构的法则。我们如何去  相似文献   

16.
日语词汇中复合动词的习得,对于非母语者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是因为有很多复合动词,因其前项动词和后项动词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脱离其原意,意思发生了改变。在日译汉的情况下,即使表面看上去是非常熟悉的复合动词,并了解前项动词和后项动词的意思,也经常有难以确切翻译的情况。中日的语言学者有很多关于复合动词「切る」意义的研究文献著作。但是,却几乎没有从翻译角度来研究的文献。因此,本文从日译汉的角度对复合动词「切る」进行研究,并希望对日语学习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社会称呼语是语言行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通过适当的社会称呼语维系正常的交流活动.对于中英文中的社会称呼语,有的可以找到相应的词语,但有的却缺少其对应词.按字面意思的“硬译”不仅会带来意义的不准确,同时也会使人产生误解或不解.这种出现在中英文语言中的对应空白现象实实在在使人在翻译中无所适从.此时意义的准确是相对的,维持交流的功能才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在一些重要场合(例如:银行存款、档案管理等需要输入姓名的地方),会遇到一些生冷僻的汉字,由于输入方法问题,通常会用同音字或同形字代替,而在一些重要场合,代替的字会给当事人带来麻烦.所以,只要是电脑中有的字,还是应当尽量使用正确的字.本文对这些生僻汉字的录入方法进行了一些介绍,是非常实用的输入技巧.  相似文献   

19.
词语语义域是文化习俗的反映,不同的文化习俗决定了词语语义域的差异,颜色词是中英民族使用较频繁的词,通过对比英汉颜色词语能较大程度地反映中英民族由于文化习俗的差异导致的词语语义域的不同,从而对于跨文化交际和语言教学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国内发行的出版物中,我们经常看到,同样都是汉语表述的文章,在引用日语的词句时,却存在着使用汉语引号和日语引号两种情况。用汉语表述的文章,不管引用日语的是一个词,还是一段话,其引号理所当然地要参照和依据汉语言表述的相关规定或标准而规范使用,当用汉语引号,而不用日语引号。不规范使用日语引号乃是日语引号对中国日语学习者的负迁移使然。要修正汉语表述中日语引号的不规范使用现象,首先必须要清楚汉语的相关规定或标准,并要在心理上克服日语引号的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