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研究利用鹅胚从广东地区一鹅场送检的病死鹅病料中分离到一株小鹅瘟病毒,命名为ZJF,对其进行动物回归,发现是一株强毒。对该毒株进行了全基因序列克隆测定,拼接后获得了ZJF株的全基因序列,ZJF株序列全长为5 046 bp。其中VP1基因与安徽2011年分离株Yan-1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最高为99.7%、99.3%,进化树显示处于同一小分支中,具有相同的进化祖先;与广东地区分离株GDaGPV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相对较低,为94.5%、97.4%,进化关系也相对较远。另外ZJF与GDaGPV相比在ITR区有两处14 bp碱基的缺失。研究结果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广东地区小鹅瘟的流行病学信息。  相似文献   

2.
从山东某患病鹅群中分离到一株病毒。根据小鹅瘟病毒(GPV)VP3基因全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提取病毒DNA进行PCR反应,成功扩增出372 bp的特异条带。将PCR产物纯化后,与pMD18-T载体连接,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TOP10,经Amp和蓝白斑筛选和PCR鉴定后,对阳性克隆进行测序。测序结果表明该小鹅瘟病毒毒株的VP3基因片段与GenBank已公布的GPV相应序列的同源性在94.1%~98.4%之间。  相似文献   

3.
小鹅瘟病毒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取死于具有小鹅瘟典型症状的 7日龄吉林白鹅脾脏 ,制成乳剂 ,接种于未免疫小鹅瘟疫苗的健康母鹅所产种蛋的 12日龄鹅胚尿囊腔。结果当盲传至第 3代 ,鹅胚死亡 ,电镜负染尿囊液观察到细小病毒样粒子。雏鹅接种试验结果表明 ,试验组雏鹅表现出小鹅瘟临床症状和剖检特征。由此证明 ,该雏鹅死于小鹅瘟  相似文献   

4.
采用鹅胚接种、动物感染、电镜观察及病原核酸与结构蛋白分析等方法对贵州省某养殖场疑似小鹅瘟病例进行了病原的分离与鉴定.结果:该病例组织病料可使鹅胚呈现特征性病变,雏鹅人工感染后能表现出与自然感染病例相似的症状;电镜下病毒粒子直径为20~25 nm,无囊膜,具有典型细小病毒特征;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病毒核酸扩增片段约为5100 bp;经SDS-PAGE发现,病毒结构蛋白由3条多肽组成,即VP1、VP2、VP3,分子量依次为88、68、57 ku.实验成功分离得到了一株贵州小鹅瘟病毒流行毒株.  相似文献   

5.
对安徽省六安地区疑似小鹅瘟病死雏鹅进行剖检,对具有典型症状和病变的病死雏鹅脏器进行病毒的分离培养.用接种鹅胚的病毒增殖法,从病死雏鹩的脏器中分离到一株病毒.通过鹩胚致病性试验、鹅胚中和试验、雏鹅感染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初步鉴定所分离的毒株为小鹅瘟病毒,且该病毒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6.
2007年3月,某地区雏鹅出现下痢、口吐黏液、采食量减少等症状,个别鹅出现转脖、抽搐的症状.发病后的前4d曾经用庆大霉素治疗,但未见效果.  相似文献   

7.
2007年3月,某地区雏鹅出现下痢、口吐黏液、采食量减少等症状,个别鹅出现转脖、抽搐的症状。发病后的前4d曾经用庆大霉素治疗,但未见效果。发病鹅肠浆膜呈橘黄色,小肠中后段膨大增粗,肠壁变薄,有凝固性栓子,肝脏肿大,胆囊明显膨大,心肌颜色变淡,肾脏肿胀。  相似文献   

8.
为了建立快速、简便的番鸭小鹅瘟病诊断方法,用纯化的小鹅瘟病毒(Goose parpovirus,GPV-PT)免疫BABL/c鼠,取脾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经间接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检(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筛选,获得3株能稳定分泌抗GP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D11、7-7和E16)。三株单抗的免疫球蛋白亚类分别为IgM、IgG3和IgM,3株单抗均具有ELISA、IFA和中和特性;其中两株(D11和E16)具有致敏胶乳特性;特异性测定显示3株单抗仅与GPV反应,而与番鸭细小病毒(Duck parpovirus,MPV)、番鸭呼肠孤病毒(Muscovy duck reovirus,MDRV)、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鸭副粘病毒(Paramyxovirus,PMV)、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s virus,DHV)、正常细胞和胚液等均无交叉反应;在-20℃保存期为18个月。结果表明3株单抗均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为研制免疫学快速诊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用等密度梯度离心,可得到高纯度的小鹅瘟病毒,较差速离心优越。病毒对40%氯仿、50%硫酸铵、12%聚乙二醇、0.6克分子NaCl均稳定。在蔗糖溶液中,病毒的浮密度为1.0810~1.1764g/ml。  相似文献   

10.
小鹅瘟是严重危害养鹅业的主要疾病之一,自50年代发现已来,世界各国都在探讨诊断和防治该病的安全有效而又经济方便的方法。我们利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研制出11株能稳定分泌小鹅瘟病毒单抗的杂交瘤细胞系,并在对其特异性鉴定、琼扩沉淀效价、鹅胚内及实验雏鹅的中和效果及实验性防治效果测定的基础上,选择其中2株高沉淀效价和中和效价的单抗(GPA1和GPC5)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计13635只雏鹅)现地预防和治疗小鹅瘟试验,其存活率分别达到98.2%和90.5%,获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小鹅瘟病毒单抗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鹅瘟是严重危害养鹅业的主要疾病之一,自50年代发现已来,世界各国都在探讨诊断和防治该病的安全有效而又经济方便物方法,我们利用淋巴细胞交杂瘤技术研制出11株稳定分泌小鹅瘟病毒单抗的杂交细胞系,并在对其特异性鉴定,琼扩沉淀效价,鹅胚内及实验雏鹅的中和效果及实验性防治效果测定的基础上,选择其中2株高沉淀效价和中和效价单抗(GPA1和GPC5)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计13635只雏鹅)现地预防和治疗小鹅瘟试  相似文献   

12.
小鹅瘟病毒提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3.
小鹅瘟(GP)是由鹅细小病毒(GPV)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4~20日龄的雏鹅,该病主要病理变化为渗出性肠炎,以空肠和回肠的急性卡他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为特征,其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对养鹅业危害极大。近年来小鹅瘟病毒有变异趋势,某些地区大面积流行的部分毒株的毒力有所增强,采用GPV标准毒株的弱毒疫苗或高免蛋黄抗体的防治效果出现多样化,甚至出现免疫失败。因此,对本地区流行毒株的分离和毒力检测及该病的防治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完成小鹅瘟病毒卵黄抗体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于2015年中间试制5批卵黄抗体,经检验合格后,分别在3个鹅场,总计21 600只雏鹅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实验观察期内,未发生小鹅瘟病毒感染,且无任何不良方应,3个鹅场的免疫组在生产性能方面与非免疫雏鹅均无显著差异;免疫攻毒组雏鹅攻毒保护率为98%。证明研制的小鹅瘟病毒卵黄抗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小鹅瘟病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鹅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病变为渗出性肠炎,其传染快死亡率高,是严重危害鹅业的一种传染病。近年来河南许多鹅场20日龄以下的雏鸡死亡相当严重,怀疑是由于本病的流行引起,为弄清病因,进行综合防治,我们开展了此项研究。  相似文献   

16.
小鹅瘟是雏鹅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病原体是小鹅瘟病毒(Gosling Plague virus,GPV),即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该病是我国学者方定一于1956年首次在江苏扬州发现,60年代后,在欧洲、亚洲等国家相继报道该病的发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17.
从具有小鹅瘟典型症状、病变的病死雏鹅病料中分离到疑似小鹅瘟病毒常州株GPV/JSCZ/2004/01。通过磷钨酸负染经透射电镜观察可见细小病毒样病毒粒子,取死亡胚尿囊液浓缩后与GPV阳性多抗血清作用显示有阳性琼扩线出现,通过GPV特异性引物和相应的PCR试验,扩增出了特异性的DNA条带。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到小鹅瘟病毒常州株。对常州株第3代毒进行番鸭胚半数致死量(ELD50)测定,为10^-3.1/0.2mL。将分离毒GPV/JSCZ/2004/01感染鹅胚成纤维细胞(GEF)并连续传代培养,结果显示该毒株在细胞培养传代到第9代时能用单抗介导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到病毒在GEF的感染,表明产生了细胞适应毒(CZ—ca)。取第14代细胞毒(CZ—ca14)10倍比稀释测定TCID50,同时进行雏鹅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细胞毒的TCID50为10^-9.4/0.2mL,对雏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0,但原始分离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100%。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小鹅瘟强毒株通过连续细胞传代培养可以达到致弱效果,为小鹅瘟病毒致弱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首次对处于青藏高原的西宁的兔瘟病毒分离株(命名为RHDV-QHXN1)进行了VP60基因克隆、测序,并与参考株、我国各地区流行株和其他国家流行株进行了基因非同义置换氨基酸分析,以及基因同源性的比较和进化树分析。兔子解剖病理学显示为典型的兔瘟临床症状;并进行了PCR分子鉴定,获得了预期大小的基因片段,测序分析比对分析后确定为兔瘟病毒,命名为RHDV-QHXN1分离株。该分离株与其他参考毒株AY269825(中国江苏南京)和DQ530363(中国陕西杨凌)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7.41%和97.13%,氨基酸同源性达99.14和99.31%。进化树分析显示,RHDV-QHXN1与AY269825(中国江苏南京)株聚成微小分支。对RHDV-QHXN1分离株VP60基因的非同义置换的氨基酸分析结果显示,突变位点共有6处,分别位于第351位、359位、370位、432位、508位和573位的氨基酸处。  相似文献   

19.
用对流电泳试验检测小鹅瘟病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检测小鹅瘟的血清学方法有多种。其中以中和试验应用较广泛,但受产蛋季节限制。荧光抗体试验、反向间接血凝试验,效果良好,但难于普及应用。近几年来,国内对琼脂扩散试验进行了研究,其可行性和敏感性正在探索中,而对流电泳尚未见报道。为了寻求对小鹅瘟病毒的快速、简便、有效的检测技术,本研究利用对流电泳试验,检测了小鹅瘟病毒。  相似文献   

20.
直接荧光法快速检测小鹅瘟病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试验利用直接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对11例自然病死的小鹅和正常小鹅内脏组织进行了检测。结果11例自然死亡的小鹅的心、肝、脾、肺、肾、脑、十二指肠、盲肠、回肠、空肠十种脏器均出现阳性,而且以肠道的检出率最高,检出效果最好,鹅肝分离出的病毒经浓缩后进行琼脂扩散试验,均证明GPV的存在,与试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