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蒙自市冷泉镇蚕桑产业在退耕还林、农业开发项目及相关政策的支持下,从2002年到2008年共发展桑园1 460 hm~2,但2010年因农民弃蚕毁桑又锐减至333 hm~2,2018年仅维持在133 hm~2。为了更好地促进当地蚕桑产业的发展,分析了冷泉镇蚕桑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弃蚕毁桑现象严重,桑园面积锐减;桑园规划布局不合理,桑叶产量低质量差;气候环境适宜,桑树病害多;桑园管理粗放,养蚕比较效益低;养蚕劳动力老龄化,蚕桑产业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省力化养蚕推广不足,规模效益难以提高。提出了发展冷泉镇蚕桑产业的建议:统一思想,提高对蚕桑产业的认识;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选择适宜的桑、蚕品种;加强蚕业技术培训,做好小蚕共育工作;加强桑园管理,提高单位面积桑园收入;改进饲养方式,推广省力化养蚕模式;强化扶持力度,提高蚕桑产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素有九里桑园之称的盐官乡,其蚕桑生产在整个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89年全乡农业总产值2371.98万元,其中蚕茧产值为768.20万元,占32.4%。蚕茧收入是我乡农业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1983年以来蚕桑生产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蚕桑生产迅速发展,为了更好地推广高产经验,实行科学培桑、科学养蚕,  相似文献   

3.
我队近年来.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种桑养蚕,蚕桑生产逐年发展,一九八○年,全大队桑园面积二百二十亩一分七厘,养蚕一千一百四十六张,产茧四万四千九百四十斤,收入六万七千一百零六元,去年又扩种桑一百三十九亩三分三厘,新老桑园面积达三百五十九亩五分,养蚕二千五百张,产茧八万五千八百一十八斤,收入一十三万一千四百六十八元.产量产值都比八○年翻一番.去冬今春落实了生产责任制水田包干到户,生产队也把集体桑园包干到户,这样不但不挖桑,而且社员还利用自留地种植桑园五十三亩七分,种一亩桑以上的就有六十户,全大队桑园面积目前已达四百一十三亩二分,种桑养蚕达六百户.  相似文献   

4.
<正> 粮、蚕双丰收盐亭县临江乡石坎村三组,40户,198人,人平耕地面积0.8亩。1974年参观学习中江县隆盛公社五大队四队发展蚕桑生产的经验后,连续10年抓基础,已建成小桑园 29.5亩,“四边桑”、“间种桑”5.2万株。1985年养蚕225.3张,实现了户平养蚕5.6张,人平养蚕1.1张,蚕茧产值30400元,户平收入760元,人平收入150多元。养蚕的发展,促进了粮食的大增产,1985年粮食人平达到970斤。全组今年农副业总收入11万元,仅蚕桑一项就占总收入的36.6%,成为锦阳市走蚕桑道路的先进典型。这个组的经验是:1、认识明确,领导重视。他们把栽桑养蚕当成调整农村产业结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蚕农桑园规模小、生产投入少、效益不高、生产不稳的突出问题,按照双方自愿的原则,将不愿从事蚕桑生产的蚕农的桑园有偿流转给养蚕基础好、劳动力充足的农户,以提高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程度,提高蚕茧收入在家庭收入中的比重,并大力开展综合利用,促进蚕桑生产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蚕桑生产形势持续低迷,加上我市特色农业如名茶生产、水产养殖等发展较快,地方工业经济迅猛发展,蚕桑生产在农业中的竞争力逐渐减弱,发展举步维艰。因此,如何提高蚕桑生产经济效益,稳定蚕桑生产,成为我们需要重点思考的课题。要摆脱蚕桑园,效益最高。根据调查分析:经营规模小的农户,蚕桑收入占其家庭经济收入的比重较小,不能引起生产者的重视,养蚕生产依赖家中妇女、老人等辅助劳力,投入少,种桑养蚕水平低下,先进实用技术难以普及推广,蚕茧产量低,质量差,效益低,而这又反过来影响生产投入,极易形成恶性循环。经营规模过大,一方面…  相似文献   

7.
《蚕学通讯》2012,(2):38-40
1基本情况 四川省宁南县蚕桑产业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历经40年的发展,养蚕区域已遍布全县25个乡镇,带动全县2.5万户、10.2万农业人口从事蚕桑生产。截至2011年,全县拥有桑园8 000hm^2,年养蚕22.5万张,产茧1万t,农户蚕业收入3亿元,养蚕农户户平收入突破1万元,1年养蚕最高收入15万多元。“蚕茧总产、养蚕单产、人均产茧、蚕茧质量、蚕农收入”五项指标连续11年稳居四川省第一。  相似文献   

8.
蚕桑是海宁市农业生产上一项面广量大、受益农民多的传统产业。2005年全市有养蚕农户8.37万户,占总农户数的60.52%;户均桑园面积726m2、饲养蚕种3.32张、产茧138.36kg、茧款收入3003元。虽然单产水平居全国前列,但因户均桑园面积少、生产规模小、设施化程度低等原因,使蚕桑只成  相似文献   

9.
常山县是浙江西部的一个山区县,土地资源与气候条件适宜种桑养蚕.历史上,常山蚕桑规模较大,1994年时,桑园面积达到15 000亩,养蚕20 000多张,农民茧款收入1 200万元.20世纪90年代末,因茧价过低,桑园受毁严重,桑园面积一度萎缩于千亩之下.近几年来,随着种桑养蚕效益的提高,农户开始恢复发展蚕桑生产,新种桑园1 000多亩.为引导新种桑地区蚕桑生产健康稳步发展,笔者认为下列几个问题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
磐安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较快,蚕桑生产成为磐安农村经济的一大主要产业,桑蚕茧曾是磐安农业“四龙(香菇、蚕茧、茶叶、水稻)”之一。今年春茧全县养蚕农户达1438户,养蚕种2848张。全县桑园面积321hm2,其中成年桑园147hm2。为了改变传统的小农经济养蚕模式,提高栽桑养蚕的经济效益,增加蚕农收入,磐安县蚕桑专业合作社于去年组织技术人员、养蚕大户代表专程赴山东考察“3+1(3亩———约2000m2桑园加1个大棚养蚕)”新模式,并结合当地实际,当年夏、秋期即在冷水镇的冷水、小章村开展这一大棚养蚕新模式的初步探索,并在今…  相似文献   

11.
石泉县坚持在低谷中破难题、谋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产业发展、经济提效,狠抓桑枝食用菌和桑园地膜洋芋套种,着力稳固桑园面积,提高蚕桑产业的总体效益;狠抓科技推广、蚕种质量和蚕品种结构,提高养蚕单产,稳定养蚕总量;狠抓优质茧丝基地建设,推行产业化经营;改革蚕茧流通体制,促进蚕桑产业协调稳定发展;健全蚕桑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现代高效蚕业,稳步推进蚕桑生产工作,从而实现蚕桑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荣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蚕桑生产已具有一定规模,蚕桑产业已成为该县基地乡镇农民增收的重点支主产业。截止2013年,全县桑园面积达2866.7hm2,养蚕3.5万张,其中小蚕共育2.6万张,产茧1225t,平均单产达到35kg/张,蚕农茧款收入5075万元。2013年,该县承担了省级蚕桑产业发展项目,基地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县现有蚕桑基地乡镇8个,养蚕农户5700户,桑园面积  相似文献   

13.
宜丰县地处赣西北山区 ,有着传统的种桑养蚕历史。近年来 ,该县按照“以市场为导向 ,以科技为依托 ,以效益为中心 ,以农民增收为目的”的发展思路 ,实行“公司 +农户”的经营模式 ,已初步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格局 ,种桑养蚕已逐步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好项目、农民致富的好路子。在历经曲折后 ,该县蚕桑面积得到恢复性增长 ,全县现有新老桑园 2 1 0 0亩 ,投产桑园 1 5 0 0亩 ;2 0 0 1年 ,养蚕 1 90 0张 ,产茧 64t,实现蚕桑收入 93万元 ,蚕农人平增收 5 0 0元。1 转变思想观念 ,重新审视蚕桑发展的新机遇宜丰的蚕桑工程 ,从…  相似文献   

14.
桑园养鸡的发展前景及技术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海青 《蚕桑通报》2012,43(3):58-59
蚕桑产业在桐乡有着悠久的历史,曾是桐乡农业经济的支柱。但是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迅速发展,蚕桑产业逐渐萎缩。2011年全市实际投产桑园面积为8537hm2,饲养蚕种25.8万张,全年蚕茧产量2.37万t,产值4.36亿元,平均产值3400元/667m2。为了进一步加快蚕桑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高桑园经济效益,增加蚕农收入,近年来我市探索发展桑园养鸡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桑园养鸡是一种对桑园进行立体开发的模式,能有效利用桑园的剩余空间,实现"以叶养蚕、以园养鸡、以鸡肥桑"的桑园循环综合利用目标,成为促进蚕桑产业发展和提高蚕农收入的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正> 海安县现有桑园12.49万亩,1991年养蚕39.5万张,产茧12358.4吨,连续十年名列全省第一;亩产茧98.9公斤,养蚕户平均茧款收入1200多元,占养蚕户农业收入部分的50%以上。尽管我县蚕桑生产已达一定规模,并具一定水平。但低产桑园的存在,制约着桑叶  相似文献   

16.
调查了2008—2009年陕南8个代表县(区)、14个乡(镇)、24个村组、108户养蚕户的桑园面积与高产桑园的分布情况,蚕种发放与蚕种饲养、产茧量与蚕茧收入和养蚕大户的分布情况;分析了陕南蚕桑产业发展存在养蚕比较效益较低、蚕农养蚕积极性不高,蚕茧流通渠道不畅、蚕农利益严重受损,政府考核力度弱化、蚕桑生产难以稳定等问题;提出了加强高产桑园建设、着力培育强村大户,放开蚕茧流通市场、引入价格竞争机制,狠抓技术培训、实施提质增效,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恢复目标考核制度等发展陕南蚕桑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赖贞祥     
<正> 系井研县纯复乡,罗心村蚕桑重点户,全家三人,两个半劳力,承包田3亩,土2.5亩。1983年起他坚定走发展蚕桑生产脱贫致富道路,共发展小桑园3.5亩,四边桑1200株,共有桑8200多株。由于突出效益狠抓管理,1986年全家三季养蚕17张,产茧637公斤,茧款收入2269.56元,共育小蚕55张收入274.50元,桑园间种收入170元,其他蚕桑收入164元,总计蚕桑收入2878.56元,全家人平959.52元,成为全县蚕桑致富的典型。  相似文献   

18.
依靠科技建设强村大户推动科技园区蚕桑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恒 《北方蚕业》2008,29(2):48-49
汉滨区月河农业科技园区现有面积2867hm2,有1.6万户农户养蚕,依靠政策倾斜、退耕还林和陕南蚕桑基地建设项目支持,通过推广蚕桑优良品种,省力化养蚕技术、方格蔟营茧技术、低产桑园改造技术等,园区内年产蚕茧10t以上的专业村达到15个,养蚕10张以上的专业大户达200多户,养蚕单项收入达3000万元,有力地推动了蚕桑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提高桑园间作效益的组织与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海安县西场镇是全县蚕桑生产重点镇之一,全镇现有桑园面积14246亩,近1万农户栽桑养蚕,近年来全镇蚕茧收超4000万元,该项是全镇农业生产中的支柱产业。为进一步提高蚕桑生产经济效益,发挥蚕桑产业优势,2002年至2006年,镇政府号召广大蚕农在秋末冬初于桑园内间作青豌豆、榨菜等蔬菜,4年累计推广面积45000亩,间作物总收益达3800多万元,年平均亩收入840元,约占蚕茧收益的25%,有效地提高了桑园单位土地面积的综合经济效益,促进了蚕桑生产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海安蚕桑生产规模快速下滑,其原因有养蚕劳力老化、养蚕安全问题、蚕业科技进步缓慢、经营效益下降等多种原因,其中养蚕安全问题是引起蚕桑生产规模快速下滑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影响海安养蚕安全的主要因素,如工业污染、农业污染、桑园自身污染和蚕病问题等,介绍了海安在防范养蚕安全问题方面的做法,主要有加强蚕桑基地建设、加大工业污染治理、协调农业治虫、规范使用桑园投入品等,减少了养蚕安全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