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将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76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1例早期行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外引流术,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腰穿治疗。对2组治疗后病情恢复进行比较。结果早期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患者的意识恢复、颅内压下降、脑脊液正常较对照组明显,脑积水并发症减少。结论早期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本院自1993~1997年间对3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采用脑脊液置换法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病例与方法1.1病例本组30例中男性11例,女性19例,年龄23~75岁,平均52.7岁,均为首次发病,病后1h~4d入院。入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腰穿放血性脑脊液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对1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在发病后的第二天开始常规腰穿测压,同时行生理盐水与血性脑脊液置换。结果18例患者第一次腰穿时压力均较高,经给以缓慢放血性脑脊液,并用等量生理盐水多次置换,第二次腰穿测压时,压力都有明显下降,第三次腰穿时测压全部正常,但部分脑脊液仍为血性,以后继续腰穿直至脑脊液理化指标正常。患者在腰穿放血性脑脊液后,意识障碍和头痛很快恢复正常,远期随访并无脑室扩大现象。结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颅内压增高状态下,谨慎腰穿放血性脑脊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早期脑脊液外引流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对动脉瘤性SAH早期行脑脊液外引流术5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8例开始行外引流时颅内压均大干25mmHg.脑脊液均为血性。治愈生活自理37例.好转生活部分自理13例,死亡8例,死于栓塞或夹闭术造成动脉瘤破裂出血5例、心肌梗死2倒、肾功能衰竭1例。结论:对存在颅内高压及高危血管痉挛的动脉瘤性SAH患者.早期脑脊液外引流不但可降低和稳定颅内压.而且还可能引流出逆流入脑室系统内的血性脑脊液。减少脑血管痉卒及并发症的发生、对动脉瘤性SAH患者的脑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疗效。方法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两组在止血、脱水、防止血管痉挛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常规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治疗,观察组行腰大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引流。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愈12例,显效6例,有效1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愈7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8例。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Hc=4.428,P〈0.05)。观察组脑积水的发生率为4.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P〈0.05);且头痛缓解时间及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腰大池置管持续脑脊液引流能快速廓清血性脑脊液,更快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6.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对蛛网膜下脸出血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00例经腰穿证实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数字减脸脑血管造影进行病因分析。结果: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病因诊断阳性率为71.0%,CT为34.0%,MRI为57.0%。结论:数字减影栓脑血管造影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血管性病变是最直接最可靠的病因检查方法,特别是对动脉瘤与动静脉畸形可明显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甘露醇的不同用药方案对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发病的影响。方法对268例CT显示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或颅骨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31例)及治疗组(137例),对照组常规应用甘露醇(1.0 g/kg每8h 1次),治疗组则给予短间隔、小剂量甘露醇(0.5g/kg每6h 1次)的脱水治疗。观察两组患者72h迟发性血肿的发生率和GCS评分。结果两组伤后72h的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颅内迟发性血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7.5%vs28.2%,P<0.05)。结论短间隔、小剂量应用甘露醇能有效降低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临床较为常见、致死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幸存者的神经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也很高。再次出血是其早期最严重的并发症。再次出血多发生于发病后5~11d,预后较差。除部分病例有外科手术适应证可进行手术治疗,其预后尚可,目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凝血酶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对住院的48例上消化道出血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凝血酶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止血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平均止血有效时间也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凝血酶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使用安全、方便,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简称SAH)是颅内出血的一种表现,也是导致新生儿早期死亡及并发较严重后遗症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往诊断本病的依据是行腰穿脑脊液检查,但自CT应用于临床之后,此病已获得早期无损伤性确诊,对帮助治疗及预防并发症都起到很大的作用。本文是对56例新生儿SAH的CT所作观察和临床分析。1病例和方法1.1病例:收集本院1992年12月至1996年3月门诊及住院病例的头部CT检查诊断为新生儿SAH患儿56例,并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及CT前后对照复查资料作为讨论依据。56例年龄均为生后lh~30d新生儿,…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夏氏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不连的优点。方法:对18例长干骨骨不连患者.经彻底清除病灶,凿通骨髓腔.植骨后,采用夏氏外固定器进行治疗。结果:骨不连于3.5~8月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23周。结论:夏氏外固定器装卸方便,操作灵活,固定牢靠,有利于骨折愈合,是治疗四肢长干骨骨不连的较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西米替丁预防高血压性边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高血压性边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西米替丁组(治疗组)31例以及对照组30例。在基本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静脉滴注西米替丁0.88/d,对照组未使用任何预防出血药物,10d后观察两组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结果:治疗组预防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总有效率为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P<0.05)。结论:西米替丁对预防高血压性边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3.
静脉应用洛赛克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洛赛克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64例上消化道出血的新生儿随机分为洛赛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作纤维胃镜检查,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静脉滴注洛赛克,首剂量为1.6mg/(kg.d),策2天始0.8mg/(kg.d).对照组静脉滴注甲氰咪哌5mg/(kg.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出血症状明显改善,洗出胃液和大便潜血转阴的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静脉应用洛赛克能有效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心理护理在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93例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心理组(48例)与对照组(45例),两组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心理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入、出院时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两组患者情绪状态,并观察其出血停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心理。心理组经护理后SDS、SAS的评分结果较入院时及对照组的明显降低(P〈0.01),出血停止时间(2.95±0.78)d较对照组的(4.17±1.35)d短(P〈0.01)。结论对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明显缓解其焦虑、抑郁心理,缩短出血停止时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辅助下腔外法手术治疗卵巢囊肿蒂扭转4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辅助下腔外法手术治疗卵巢囊肿蒂扭转的疗效。方法:将2002年4月~2003年4月某院住院治疗的88例较大良性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分为腹腔镜手术组(48例)和开腹手术组(40例)。对比观察2组手术效果及手术并发症等。结果;腹腔镜手术时间与开腹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及术后发热、镇痛剂使用例数均少于开腹手术组(P〈0.01)。结论:腹腔镜对腹腔干扰少.微创,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对于较大的良性卵巢囊肿蒂扭转的患者采取腹腔镜辅助下的腔外法手术优于开腹手术。但因例数有限.还需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16.
王伟  徐承焘 《湛江医学院学报》1997,15(4):323-324,330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P物质对细胞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两组新生大鼠分别皮下注射辣椒素(CAP)和P物质抗血清,成年大鼠则于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用丝裂原激活的大鼠脾细胞方法测定了淋巴细胞的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结果:大鼠皮下及脊髓蛛网膜下腔各分别注射CAP,P物质抗血清后,IL-2的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新生大鼠(皮下)与成年大鼠(蛛网膜下腔)注射CAP或P物质抗血清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AMI82例,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应用恒速泵静脉注射小剂量肝素(750U/h),持续48h后,予速避凝0.4mL于腹壁皮下注射,1次/12h,持续5—7d,注射小剂量肝素的同时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持续3d;对照组予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持续3d。结果:治疗组住院期间的心性死亡、并发症(患性心梗后再梗死、心律失常、泵衰)较少(P<0.05);治疗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延长至对照的1.5—2.5倍(P<0.01),出血情况少,治疗组无l例出现过敏反应及血小板明显减少。结论:普通肝素联合低分子肝素(速避凝)治疗AMI,效果肯定,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预防应激性溃疡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预防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ation,SU)对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疗效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1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未出现SU之前给予预防性治疗措施作为预防组;另从同期重型颅脑伤未出现SU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50例给予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预防组出现SU14例(9.3%),死亡25例(16.7%);对照组出现SU69例(46.0%),死亡41例(27.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早期SU的预防治疗是减少其发生率和降低患者病死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口服云南白药和正肾冰盐水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对50例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8%正肾冰盐水15mL口服4h一次,云南白药0.5g口服6h一次,同时给予抗炎、补充血容量、输血等治疗,不应用其它止血药.对照组给予其它常规止血药,但不用正肾冰盐水和云南白药,余治疗相同.结果治疗组和对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早期使用Rho激酶抑制剂盐酸法舒地尔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法舒地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并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3.43±4.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12±5.25)(P〈0.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3%(P〈0.0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48h内)应用法舒地尔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