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驼喉蝇幼虫寄生于双峰驼的鼻腔、鼻甲及咽喉等部位,其成蝇出现于5-9月,7-8月高峰。对被感染骆驼的剖检表明,寄生于骆驼体内的幼虫在当年6月到来年3月主要以1期幼虫为主;3月下旬以Ⅱ期幼虫为主;4月下旬则以Ⅲ期幼虫的为主,并开始排出体外进行蛹化,然后进一步羽化为成蝇。幼虫于5-6月在土深为5-10cm,平均地温为20℃,地表湿度为24-28%的条件下,羽化成蝇的时间为19-21d该蝇的整个生活史以1  相似文献   

2.
用光镜、电镜与血常规检查法研究了我国28峰双峰鸵红细胞的形态特征和生物特性。这些动物的红细胞呈椭圆形,很薄,其边缘看来光滑,但在胞浆膜上有些小突起。经测定,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较小(23.97±3.95fl),但红细胞血红蛋白平均浓度(MCHC)比牛和马的高(36.75±5.17g%>27.67±0.96g%或28.47±3.65g%,P<0.01)。同时双峰驼红细胞对渗透性溶解的抵抗力很强。作者发现,双峰驼红细胞在低渗透溶解前约可膨胀到原体积的160%。因此,红细胞在双峰驼体内的水-电解质代谢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双峰驼肝的形态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光镜与电镜研究了我国35例双峰驼肝的解剖与组织结构。肝略呈三角形,体大,重达8~12kg,其外观和马肝相似,都分为左叶、右叶和中叶(包括方叶和尾叶),但脏面有不少沟裂。组织上肝也由肝小叶组成。肝细胞浆中常有胆红素颗粒。肝被膜厚似脾并向内伸入。小叶周围区的结缔组织不多,但在门管区的小叶间动脉、静脉和胆管外周,结缔组织则形成厚鞘。小叶下静脉壁也有大量胶原纤维束。小叶内肝实质的支持组织包括狄氏间隙的网状纤维和中央静脉近周的胶原纤维束。电镜发现,窦状隙内皮细胞衬里层较厚,细胞浆中线粒体很少,而吞饮泡和微丝、微管却相当多。狄氏间隙明显。肝细胞含大量细胞器和内含物。作者还发现肝细胞群中有滑面内质网较多的“明细胞”,推测这种细胞同白蛋白的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4.
双峰驼血淋巴结的形态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用解剖学和组织学方法首次确定我国双峰驼具有血淋巴结这一形态结构。其外观呈卵圆形、紫红色,直径6-11mm,常见于皮下结缔组织中。在组织学上,外有一层由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成纤维细胞构成的薄而疏松的被膜,其中有较多的血管和淋巴管;被膜伸入内部形成细小且分布散乱的小梁,但未将实质分隔成明显的小叶。实质由大量的血窦、较少的淋巴小结和淋巴窦构成,未见索状淋巴组织。血窦可分为边缘窦和中间窦,充满血液,前者位于被膜下方,较宽大,呈索状排列;后者狭窄,吻合成网;窦壁由内皮和基膜组成。淋巴窦较少,窦壁完整,明显扩张。淋巴小结多呈卵圆形,散在分布于血窦之间,由淋巴、网状组织构成,有的有明显的的生发中心。和他种动物相比,双峰驼血淋巴结在组织学上有以下特点:(1)除具有血管和血窦外,还有淋巴管和淋巴窦;(2)实质无皮质和髓质之分;(3)淋巴组织主要为淋巴小结,未见索状的淋巴组织。  相似文献   

5.
为了比较野血牦牛和家养牦牛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组成的差异,试验选取年龄、体重相近且健康的野血牦牛和家养牦牛各10头(公母各半),分别为野血牦牛组和家养牦牛组,两组屠宰后采集瘤胃液,测定瘤胃发酵参数(氨态氮、尿素氮、总氮、微生物蛋白和挥发性脂肪酸),并基于细菌16S rDNA基因序列比较分析两组瘤胃微生物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野血牦牛组瘤胃液中总氮含量、微生物蛋白质量浓度极显著高于家养牦牛组(P<0.01),氨态氮质量浓度、尿素氮浓度与家养牦牛组差异不显著(P>0.05);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正丁酸摩尔百分比极显著低于家养牦牛组(P<0.01),正戊酸摩尔百分比显著低于家养牦牛组(P<0.05),乙酸摩尔百分比极显著高于家养牦牛组(P<0.01),丙酸摩尔百分比显著高于家养牦牛组(P<0.05);异丁酸、异戊酸摩尔百分比及乙酸/丙酸与家养牦牛组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瘤胃共有1 963个核心操作性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 OTUs),野血牦牛组和家养牦牛组特有的OTUs分别为18 542个和16 ...  相似文献   

6.
7.
通过对5个野双峰驼(Camelus bactrianus ferus)下颌骨进行螺旋CT扫描,利用软件Amira 3.1.1对CT扫描图三维重建得到下颌骨三维点云图,并利用Geomagic软件进行实体化,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14.0对野双峰驼下颌骨角部施加1000 N大小的力后对下颌骨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下颌骨在受力时的应力分布情况:当左下颌角受到水平向右垂直于矢状面的外力时,左下颌角及髁状突颈部极易造成骨折,左颏孔区可能会出现骨裂,而其余部分仅会造成轻微损伤。当右下颌角下缘受到垂直向上垂直于矢状面的外力时,也易出现同样的结果。由此得出结论:当野双峰驼下颌骨角部受到瞬间外力时,应力主要集中在施加力所在骨支的薄弱区域,应力较大部位与骨折易发部位密切相关;且在薄弱区域,下颌角及髁状突颈部的损害最为严重。以上结果有利于深入了解野双峰驼下颌骨应力分布情况,并为骨三维重建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11例双峰驼和5例马的骨髓造血细胞对比观察表明,双峰驼骨髓红细胞系统与粒细胞系统的各种未成熟细胞几乎均比马的同种细胞小;嗜酸性粒细胞的颗粒比马的小,但数量较多;其成熟红细胞呈椭圆形薄饼状,而马的为圆形。  相似文献   

9.
双峰驼与牛马血液学值的比较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在冬春季节里,通过对87个双峰驼卵巢进行观察测量,研究其形态及卵泡、黄体数量分布情况.空怀的双峰驼的卵巢上可看到许多大小不同的卵泡、红体、黄体.在整个发情期都有较多的卵泡分布,其卵泡和黄体明显突出,形状一般为球形或者半球形,边界清晰,与其它哺乳动物明显不同.单个卵巢卵泡数最多可达69个,直径最大可达3.31 cm,黄体...  相似文献   

11.
1生活习性野生貉常栖居于河谷、草原、荒山和靠近溪流,河、湖的灌丛及丛林之中。喜穴居,利用自然的树洞、石缝、坟的空洞为巢,也利用狐狸、罐子、狼及其他动物的弃洞为巢。家养貉生活在笼舍、圈舍、棚舍内,也  相似文献   

12.
13.
应用体视学方法 ,观测了双峰驼肾小体的光镜结构与电镜结构 ,求出相应参数 ,并与黄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双峰驼肾小体的体积与黄牛差异不显著 ,但肾血管球毛细血管线密度、体密度、平均长度和平均体积明显小于黄牛 ,而且双峰驼肾血管球毛细血管基膜也明显比黄牛的厚。表明双峰驼肾血管球毛细血管较稀疏 ,总长度较短 ,过滤膜的基膜层较厚。这些结构特征与双峰驼血管球低滤过率的机能特性相适应  相似文献   

14.
对自然发酵双峰驼驼乳(Shubat)的营养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hubat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高是人体补充蛋白和必需脂肪酸的良好食品。钙、磷、铁、锌和硒的含量较高,是老人和婴幼儿补充Ca、P、Fe、Zn和Se的良好食品。Shubat中具有较高含量的VC,含量为51.10mg/kg;富含必需氨基酸,且占氨基酸总量的48.55%,饮用Shubat能满足人对必需氨基酸的营养需要。Shubat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乳制品。  相似文献   

15.
采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微分析仪,对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和甘肃省民勤县5 例有尘肺病变的双峰驼肺脏进行了研究。发现主要的超微变化是巨噬细胞的增殖积聚,并吞噬了大量密度很高的结晶等多形态尘粒。尘细胞中线粒体空 泡化,内质网扩张,尘粒积聚体体处细胞器完全破坏。微量元素分析表明,尘粒的主要成份为铝硅酸盐类化合物, Si O2 则很少,从而进一步证实大气环境浮尘含量过高是双峰驼尘肺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用组织学、组织化学和电镜技术对 3 5例双峰驼肾上腺的组织学和细胞超微结构作了研究。结果表明 ,双峰驼肾上腺的主要组织结构特点为 :( 1 )被膜厚而致密 ,其纤维束常伸入球状区并将此区实质分隔成大小不等的细胞团 ;( 2 )束状区中可见由纤维组织和球状区细胞构成的圆团状结构 ,有时也见髓质细胞团分布 ;( 3 )网状区细胞着色均匀 ,因此不像其他动物的那样分为明细胞和暗细胞 ,此区与髓质界限不清 ,其中有较多孤立存在的髓质细胞团 ;( 4)髓质细胞分亮细胞和暗细胞 2类 ,但其分布与人和其他动物的完全不同 ,髓质因此也不能被分为内区和外区 ;更特别的是在髓质中有较多大小不一的皮质小体 ,其中心为一束纤维和血管 ,向外依次由皮质各层细胞环绕。  相似文献   

17.
野山猪的家养驯化和杂交优势的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种野山猪是深山中的野猪,通过多年的驯化和选育而成的,在当今农业经济调整中属于不可多得的畜牧新品种,具有广阔的市场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8.
花面狸生态习性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花面狸多在夜间到处走动、游戏、登高、整理毛被、觅食和排便 ,白昼多睡卧。活动时间、节律、强度和范围随季节而异。多沿熟途而行 ,受惊动、遇异物迅即隐蔽、逃遁。花面狸领域性较强 ,多以粪、尿和腺体分泌物标记领域和传递信息。在饲养条件下进行调教和训练可使其获得新的行为  相似文献   

19.
彩组织学与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双峰驼幽门腺区黏膜的微细胞结构作腺体细胞组成。双峰驼幽门腺也为高度蟠曲的分支管状腺,由柱状上皮构成,胞质中有细小的嗜伊红颗粒,主要分泌酸性糖共轭物,在腺体细胞间有分布密度大于贲门腺和胃底腺的亲银细胞(即分泌5-羟色胺的EC细胞);黏膜肌层进入固有层,使腺体间可看到丰富的平滑肌纤维;覆盖于幽门腺区的高柱状上皮分泌中性糖共轭物和酸性糖共轭物,以前者为主。双峰驼幽门腺区在皱胃中所占面积最小,黏膜皱襞不发达,但其胃沟多而密集并且很深,可达黏膜层的1/2或2/3,常有多条深的胃小凹开口于此,从而增加了幽门腺区的表面积。研究结果显示,双峰驼幽门腺区黏膜的基本结构与其他动物及人的相似。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