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泡桐丛枝病是一种危害泡桐的严重病害。幼树阶段发病率为30—40%,10年生以上的大树发病率在70%左右。仅河南省4亿株泡桐按丛枝病影响单株成材树年生长量降低0.0025m~3,以40%成材树计算,每年少生产木材28万m~3。泡桐木材以500元/m~3折价,直接经济损失就达1.4亿元。近年来,在防治泡桐丛枝病方面,国内对一、二年生发病植株多采用盐酸四环素注  相似文献   

2.
泡桐丛枝病对泡桐立木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泡桐丛枝病在我国是一种分布广,为害严重的病害。它是由类菌质体(MLO)引起的病害。由于泡桐发展速度很快,丛枝病有发展的趋势,七十年代初发病率约10—20%,近几年有的地区10年生泡桐发病率达70%以上。丛枝病对泡桐生长影响程度如何,似乎看法不完全一致,不少同志认为丛枝病影响生长比较严重;也有认为有些影响但不严重;还有认为对泡桐生长没有什么影响,因此对丛枝病大可不必过虑。为了弄清丛枝病发病率对泡桐树高、胸径、材积生长的影响,对进一步解决丛枝病  相似文献   

3.
<正> 泡桐丛枝病发病率高已成为影响泡桐生产和发展的严重因素之一。虽然已经开展了药物和其它措施的防治工作,但效果不甚理想。为了尽快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于1984—1988年在襄县小河林场开展了以修枝防治泡桐丛枝病的研究工作,并总结出了合理修枝防治泡桐丛枝病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泡桐是我区栽植的主要速生用材树种,目前已定植二千余万株。近年来丛枝病发生普遍,危害日趋严重,尤其是1—4年生的幼树,发病率5—60%,感病严重的常濒于死亡。1979年对18株泡桐解析证明,此病对三年生以内幼树的材积生长量影响56%,但对十年生以上大树的生长量影响不大。几年来在河南省泡桐丛枝病协作组的帮助和指导下,地区与襄县、临颖、禹县等技术人员共同攻关,于1974年在禹县等从小面积药物单项防治试验开始,逐步扩大到综合性多点试验,1980年防治面积1.5万亩,1981年全区  相似文献   

5.
泡桐丛枝病的防治廖龙泉泡桐丛枝病又名泡桐扫帚病,分布极广,一般发病率在20~40%,严重地区高达80%以上。感病的幼苗、幼树常于当年枯死,大树感病后常引起树势衰退、村积生长量大幅度下降,甚至造成死亡,是泡桐生产中最严重的一种病害。其防治方法如下:1、...  相似文献   

6.
泡桐丛枝病是泡桐病害中最重要的病害之一。目前该病已严重威胁着我省泡桐生产,直接影响到群众发展泡桐的积极性。对丛枝病的防治,国内外虽进行了多年研究,但取效甚微。为了把我省泡桐丛枝病的危害控制在最低限度,特根据省内外的防治经验及我们在1982~1985年对全省泡桐丛枝病的调查和进行综合防治的初步效果,提出泡桐丛枝病综合防治技术如下,供泡桐适栽区在防治丛枝病中参考。1.严格实行种苗检疫泡桐种根、苗木的调运与繁殖是传播丛枝病的重要途径,因此,严格实行种苗检  相似文献   

7.
泡桐丛枝病是泡桐的严重病害,其病原为类菌质体(MLO)。近几年,国内有人测定分析,发现泡桐丛枝病的感病指数与土壤磷钾比有关。据我们试验,也发现幼龄期泡桐追施磷肥,很少发病。从1982年开始,我们对农桐间作和“四旁”的泡桐追施鸡粪,泡桐丛枝病的治愈率达90%。为了调整土壤的磷钾比,防治泡桐丛枝病,自1984年9月至1987年9月,在芝灵乡东卜头村兰考泡桐林内追施钙镁磷肥、鸡粪进  相似文献   

8.
泡桐丛枝病是常见的泡桐严重病害。1967年以来,国内外已有在泡桐丛枝病病树中发现类菌原体的报道。近来,又有泡桐丛枝病病树中发现病毒病原的报道。本文介绍我们对泡桐丛枝病病原的进一步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9.
泡桐丛枝病是当前泡桐生产中的严重病害,尤以河南、山东等省发病严重,一般发病率达30—50%,严重区高达80%以上,影响植株生长和造成枯死。随着泡洞栽植面积的扩大,丛枝病有发展的趋势。为适应生产迅速发展的需要,从1975年开  相似文献   

10.
泡桐丛枝病病原及传染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泡桐是我国速生、优良用材树种之一。泡桐丛枝病是当前泡桐生产中的严重病害,尤以河南、山东、山西等省发病严重,一般发病率达30—50%,严重区高达80%以上,影响林木的生长,幼苗和幼树常因发病造成枯死。随着泡桐栽植面积的扩大,尤其是进行大量无性繁殖,丛枝病有发展的趋势。泡桐丛枝病发生原因,过去有生理病、炭疽病、疮痂病、病毒等报导,但缺乏确切的  相似文献   

11.
<正> 泡桐丛枝病是一种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传染性病害。国内外皆证实由类菌质体(MLO)病原引起。开展泡桐丛枝病传毒昆虫试验是解决丛枝病传播途径及病害消长规律的重要环节,有助于生产上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南朝鲜罗瑢俊等证实,烟草盲蝽传播丛枝病,日本进行追踪试验未成功;日本盐泽宏康等证实茶翅蝽传播丛枝病。我们自1975年研究泡桐丛枝病病原及防治时,对泡桐上刺吸式口器害虫做了系统调查,并进行了昆虫接种试验。本材料为在北京虫传试验初步结果,河南、安徽、山东等各协作点1981年扩大试验材料不包括在内。  相似文献   

12.
泡桐的种子、根、茎干均可繁殖.我省普通采用埋根育苗,方法简单,出苗粗壮,但其最大缺点是种根易带丛枝病病源体,易遭丛枝病危害,且发病率一年比一年严重.与埋根育苗相反,种子育苗的优点正好能克服埋根育苗的缺点,种子资源丰富,一个泡桐果一般有一千多粒种子,播种育苗所需的种子量又较少,故在短期内能提供大量苗木;而且自花不孕所结种子都是异花授粉种子,在多种泡桐杂生地区容易获得天然杂种,利用其杂种优势,提高生活力,可望从中选出优良的类型;泡桐种子不带丛枝病病源体,种子育苗可有效控制丛枝病的传播和蔓延.因此,应大力提倡泡桐种子育苗.  相似文献   

13.
泡桐丛枝病是由类菌质体侵染泡桐植株而引起枝上腋芽、不定芽大量萌发成丛状的一种常见病害。目前认为只有用盐酸四环素、土霉素才能防治,但常山县芳村区林技站利用生石灰水防治泡桐丛枝病也收到了效果。在一九八一年,他们选择芳村公社芳村大队两株历年发生丛枝病的泡桐作试验,一是  相似文献   

14.
泡桐种源抗丛枝病性状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泡桐丛枝病是影响泡桐生长的一种主要病害,种源试验表明在毛泡桐种源中,除甘肃平凉未见发病以外,其它种源均有病害发生。江苏南京、湖北十堰、黄冈、陕西商县和辽宁大连5个种源发病较重,病情指数超过30%;白花泡桐丛枝病发病率较低,自然分布区南部的种源很少见到丛枝病发生,分布区北部与毛泡桐分布区有重叠的种源,丛枝病发病相对较重。毛泡桐起源靠西的种源发病较轻,随着经度的增加,丛枝病发病有增大趋势;白花泡桐发病与种源经度无关,而与纬度相关明显,呈现出纬度越高,发病率越低,病情指数越小的趋势。泡桐品种间丛枝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差异明显,通过品种选择可以获得抗病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5.
研究表明,泡桐丛枝病对中龄泡桐的胸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人工修除病枝对泡桐丛枝病的防治效果不明显,现阶段不宜提倡修枝法防治泡桐丛枝病。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泡桐丛枝病的发生、发展与各个因子间的关系,以便更有效的采取防治措施,几年来,我们在开展泡桐丛枝病综合防治技术推广的同时,对影响泡桐丛枝病的发病因素进行了调查。一、调查方法及内容1.方法 1982—1983年,采用踏查、随机抽样、建立标准地、固定标准木等方法,对省内泡桐主栽区的蒲城、武功、扶风、渭南、临潼、大荔、合阳等26个县市泡桐丛枝病的发生及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样点  相似文献   

17.
桐属(Poolownio)有10种,据说其中有7种原产中国。泡桐生长快、材质优,在中国和日本自古以来就作为造林树种。现在,日本的桐材生产严重不足,其中将近有92%依赖进口,特别是占据很大比例要从中国进口。 泡桐自古以米是用插条、埋根进行无性繁殖。但近十多年来,由于泡桐丛枝病在中国和日本广泛蔓延,即使进行无性繁殖也表现出有较高的发病率,这样防治泡桐丛枝病,研究培育大量健壮苗木的方法,便成为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泡桐丛枝病(MLO)是泡桐重要病害之一。为了寻求有效的防治技术,1985年,我们做了两项与营林措施有关的试验。经过三年观察比较,初步看出,泡桐丛枝病的发生与苗木根系大小,损伤度、接干方法、修枝强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材料与方法(一)材料供试品种为白花桐。选择外观无丛枝病状的1年生埋根苗,苗木地径5.5—7厘米,高3.5米以上,根幅直径为1米。  相似文献   

19.
为了把泡桐丛枝病的为害控制在最低限度,减少经济损失,从1983年起,我们组织了蒲城、扶风、武功三个县的林业生产部门,采取建立综合防治样板林的方式,开展了泡桐丛枝病的综合防治,经过四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现将推广应用结果报告如下。一、病害调查及综合防治技术措施(一)病害调查:1982—1983年采取建立标准地、固定标准木等方法,对泡桐主栽区的蒲城、合阳、大荔、渭南、临潼、武功、扶风等县的泡桐品种、生长量、丛枝病病发生及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共设立标准  相似文献   

20.
泡桐组培脱毒苗田间育苗、造林及防治丛枝病效果的研究孔德广(河南省西华县林业局466600)陈桂华袁新华(西华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泡桐丛枝病是目前泡桐生产上一大难题。该病能引起泡桐属植物普遍发病,使整株或部分枝条表现病状。其病原为植物菌原体,侵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