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准确测定动物甲烷排放量,是全球甲烷排放研究与对策制定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国内外动物甲烷测定的方法包括封闭测试法、微气候学方法、间接测试法和示踪法。该文主要介绍上述测定方法的原理、特点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降低反刍动物甲烷排放的可能方法,其中包括:在日粮中添加天然物或化学品抑制瘤胃甲烷产生;补充营养元素提高瘤胃微生物生长效率;使用生长和性能促进剂;改变可在肠内消化的饲料成份避免在瘤胃中发酵消化;处理秸杆提高消化率以及改善管理水平提高动物生产率,减少动物总数。  相似文献   

3.
本文为考察报告,叙述了美国水稻和畜牧业生产情况,美国对全球稻田和反刍动物排放甲烷量的估计,以及美国对此农业源甲烷排放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4.
反刍动物甲烷排放预测模型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作为大气中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甲烷产生的温室效应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反刍动物是甲烷最大的人为排放源之一。该文就国内外对反刍动物甲烷排放预测模型的有关研究进行了分析和综述,主要对反刍动物甲烷排放预测的经验模型和机理模型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结合中国国内当前关于甲烷排放研究的实际情况,对中国反刍动物甲烷排放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根据政府间国际经济合作组织(OECD)和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提供的计算方法,结合中国反刍动物的能量供应特点,对自1980年以来的广西反刍动物的甲烷排放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反刍动物摄入总能的6.99%~7.17%通过甲烷排放损失掉,广西反刍动物的甲烷排放总量已经从1980年排放210.0 G g上升至2004年的534.1 G g,每年上升3.97%,速度较快,占全国反刍动物甲烷排放总量的5.90%左右。对估算结果作了分析,并结合广西反刍动物生产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反刍动物甲烷测定技术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研制出了开路式AMI-2000型反刍动物甲烷测定箱。测定箱由主箱体、空调系统、流量测定系统、甲烷分析系统及计算机监控系统等组成。其自动化程度高,箱内温度、湿度、压力和风速等小气候参数,以及流量和甲烷的分析结果均可在计算机上实现瞬时显示和定时打印。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反刍动物甲烷排放研究的意义、瘤胃内甲烷的产生机制和影响因素、及从营养控制方面减少甲烷排放量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减缓稻田甲烷排放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国内外研究,介绍了有关减少稻田甲烷排放的技术,其中包括稻田中的水分管理、肥科管理、品种选择及甲烷抑制剂。  相似文献   

9.
畜牧业中的甲烷排放及其减排调控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畜禽养殖规模的扩大使家畜胃肠道和粪尿的甲烷排放增加, 加剧了温室效应.本文通过分析中国畜牧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对甲烷排放的影响以及甲烷的生成过程、产甲烷菌的结构特征和多样性, 提出减少胃肠道和粪尿甲烷排放的3种有效途径:一是改善日粮品质和结构以及培育高生产性能品种, 从而提高畜群生产力, 减少单位畜产品甲烷产量;二是通过调控瘤胃微生物区系, 抑制产甲烷菌的生长, 阻断甲烷生成途径, 降低个体甲烷产量;三是提出处理家畜粪尿的能源环保型和生态环保型管理模式, 以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减少甲烷排放.  相似文献   

10.
畜禽养殖规模的扩大使家畜胃肠道和粪尿的甲烷排放增加, 加剧了温室效应。本文通过分析中国畜牧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对甲烷排放的影响以及甲烷的生成过程、产甲烷菌的结构特征和多样性, 提出减少胃肠道和粪尿甲烷排放的3种有效途径:一是改善日粮品质和结构以及培育高生产性能品种, 从而提高畜群生产力, 减少单位畜产品甲烷产量;二是通过调控瘤胃微生物区系, 抑制产甲烷菌的生长, 阻断甲烷生成途径, 降低个体甲烷产量;三是提出处理家畜粪尿的能源环保型和生态环保型管理模式, 以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减少甲烷排放。  相似文献   

11.
为了准确揭示奶牛场的甲烷排放特征,在我国首次采用国际上最新的反演式气体扩散技术与开路式激光仪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别于2009年冬季和2010年春季测定了保定市某奶牛养殖基地甲烷的排放特征,测定期间养殖基地的动物总量平均为1200头。结果表明,奶牛养殖场尺度的甲烷排放在冬季和春季均呈现出规律性的日排放特征,即养殖场甲烷日排放高峰出现在0500、1130和1630,排放高峰的出现时间与上料时间基本吻合;冬季和春季试验期间该养殖场的反刍和粪尿甲烷总排放量分别为0.31t.d-1和0.36t.d-1,养殖基地内整个牛群平均每头牛的反刍和粪尿甲烷日排放总量分别为0.26kg.d-1和0.30kg.d-1,春季的甲烷日排放量比冬季约高16.7,初步揭示了奶牛场尺度甲烷排放的季节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选取福州城郊典型蔬菜种植区,调查分析了猪粪农用和污灌对土壤和蔬菜铬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猪粪及污灌条件下菜地土壤铬含量是未施用猪粪菜地土壤的1.35~2.75倍;蔬菜各器官铬浓度顺序为根〉叶〉茎;施用猪粪及污灌后,蔬菜不同器官铬浓度提高到未施用猪粪的1.14~5.82倍,尤其是食用块茎铬浓度提高最大;施用猪粪及污灌后,铬元素在蔬菜各器官的分配格局发生改变,根部份额减小,茎、叶份额增大(尤其食用部位),以马铃薯食用块茎铬浓度份额增大最明显。因此,畜禽养殖废物农用增加了蔬菜食用的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3.
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影响因素及其减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变暖是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其中仅由畜牧业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的18%,成为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因而对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机制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动物肠道甲烷排放、动物粪便管理系统甲烷及氧化亚氮排放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在分析不同方法估算我国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基础上,针对各排放因子提出了相应的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14.
水稻田甲烷的减排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多年对稻田甲烷排放量的野外实验观测和对稻田甲烷产生与排放因子的研究,总结出减少稻田烷排放的主要方法,分析了各种减排方法的效果和经济效益,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种减排方法做了综合的评价。现有的稻田甲减排方法主要有其它肥料代替传统的有机肥,种植低甲排放的水稻品种、灌水管理等。适用中国国情的方法主要有杂交稻替代常规稻,沼渣肥替代纯有要肥,沼渣肥替代有机肥的减排效果较好,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明显优于杂交稻  相似文献   

15.
长期施肥对湖南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长期不同施肥处理的稻田甲烷排放进行了手动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的稻田甲烷排放具有一致的规律,混施有机肥的处理甲烷排放大于单施氮肥的处理,同施用稻草相比,发酵猪粪处理的甲烷排放较少。文章还对影响稻田甲烷排放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对盆栽水稻施以不同水平的猪粪和牛粪两种有机肥料,结合其本身对氮磷的吸收利用状况及养分在土壤和水体环境下的分解释放规律,研究了水稻对有机粪肥的消纳吸收能力。结果表明,水稻可以有效地处理猪粪和牛粪;综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在处理猪粪时,P5水平(猪粪处理量120000kg·hm^-2,折合纯氮量l103.52kg·hm^-2)下的处理效果最好,处理牛粪时,C6水平(牛粪处理量300000kg·hm^-2,折合纯氮量3224.5kg·hm^-2)下的处理效果最好,施肥量低于此的植株生长缓慢,高于此则植株的增产效应不明显,并且容易出现受害症状,而有机肥对环境的二次污染风险会加大。  相似文献   

17.
采伐对小兴安岭森林沼泽甲烷通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伐干扰是森林湿地遭受的主要干扰类型之一。采伐引起的温度和水位条件的改变,会导致森林湿地甲烷通量发生变化。本文选择小兴安岭3种森林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观测它们在择伐和皆伐干扰下甲烷通量的变化,探讨采伐对天然森林沼泽甲烷通量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采伐前3种森林沼泽都为大气甲烷的汇(-0.19~-1.85mgm-2d-1),择伐和皆伐都导致3个类型的森林沼泽作为大气甲烷汇的功能降低(-0.22~-1.29mgm-2d-1),或者由大气甲烷的汇转变为甲烷的源(0.50~157.37mgm-2d-1)。温度和水位的共同作用导致采伐后森林沼泽甲烷通量的变化。为减少甲烷气体的排放,在有必要对森林沼泽的树木资源进行利用时,采伐方式应该尽量避免皆伐,只能进行适当的择伐。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甘蔗适宜的机械耕作方式,以甘蔗品种桂糖42号为材料,采用田间微区15N示踪技术,研究深松45 cm+旋耕25 cm(T1)、深翻40 cm+圆盘耙碎土25 cm(T2)和旋耕25cm(T3)3种耕作方式对氮肥利用效率及去向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耕作方式下新植蔗吸收的N有43.40%~46.45%来自当季施用的氮肥,氮肥利用率、残留率和损失率范围分别为14.39%~18.43%、50.70%~55.49%和26.08%~34.91%;宿根蔗吸收的N来自上季施用氮肥的比率为13.27%~14.78%,上季氮肥在宿根季的利用率、残留率和损失率范围分别为7.79%~10.35%、31.41%~34.12%和11.02%~11.50%;两季甘蔗收获后,氮肥残留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明显递减,但T3在0~20 cm土层残留较多,其他耕作方式在20~60 cm土层残留较多。两季甘蔗干物质积累量、肥料氮来源比率、氮肥利用率及氮肥残留率以T1最高,T2次之,T3最低,T1与T3间差异达显著水平;两季甘蔗氮肥损失率以T3最高,T2次之,T1最低,其中在新植蔗3个处理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综上,在红壤旱地,深松深翻能促进甘蔗对氮肥的吸收,减少氮肥损失,增加甘蔗产量,其中深松45 cm+旋耕25 cm(T1)的耕作方式效果较好。本研究结果可为红壤蔗地合理耕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集约化养殖中大量使用含Zn饲料添加剂及其在畜禽粪便中的残留问题,采集北京6个郊区县集约化养殖场208个猪、奶牛、鸡饲料样品和204个粪便样品,分析测定了其中Zn含量。结果表明,北京地区集约化养殖饲料和粪便中Zn含量差异很大,猪饲料和猪粪中Zn含量远高于奶牛和鸡。猪、奶牛、鸡饲料中Zn的含量范围分别为72.77~3170.37mg·kg^-1、13.63—471.39mg·kg^-1、32.64—344.67mg·kg^-1,平均含量分别为347.57、86.44、138.76mg·kg^-1;猪、奶牛、鸡粪便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333.97、119.41、391.01mg·kg^-1,含量范围分别在458.21—14031.79、10.36~502.39、73.15~678.91mg·kg^-1之间。猪饲料和猪粪Zn超标率分别为9.3%和15.0%,奶牛、鸡的饲料和粪便均未超标。畜禽粪便中Zn含量与其饲料中zn含量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猪、奶牛、鸡粪便中Zn的平均含量分别是其饲料的6.7倍、1.4倍、2.8倍,表现出一定的“浓缩”效应,其中断奶仔猪饲料和粪便中zn的平均含量最高,分别为645.37和5133.64mg·kg^-1,“浓缩系数”高达6.61。高Zn含量的畜禽粪便在土地利用时可能会带来土壤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20.
规模化畜禽养殖粪便主要污染物产生量预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理估算和预测畜禽粪便中有机质、氮、磷等主要污染物的浓度及产生量对于有效预防和控制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其资源化和无害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综述近几年国内外关于畜禽粪便主要污染物产生量预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分别对产污系数法和数学模型法进行了归纳,重点讨论了各预测方法的主要特点、预测精度及适用范围,提出了今后我国畜禽粪便主要污染物产生量预测方法需要加强的几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