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狂犬病发病状况分析及防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主要侵害中枢神经系统,以狂躁、恐水为临床特征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人兽共患病,发病后几乎全部以死亡而终。狂犬病具有广泛的动物宿主,其中犬在携带和传播人狂犬病病毒中起了主要作用。作者根据某地发病情况,分析了狂犬病的流行原因、趋势及其特点,结合当地防治现状提出了狂犬病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狂犬病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狂犬病是一种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的烈性人兽共患传染病,所有温血动物均可感染,一旦发病目前无有效方法治疗,病死率几乎100%。狂犬病病毒基因组编码的5种结构蛋白在病毒转录和复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抗原性及基因序列可作为病毒分型的重要依据,文章对其特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狂犬病是人类最古老的疾病之一,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病死率几乎高达100%。目前,狂犬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及时接种疫苗是预防该病的最有效措施之一。狂犬病病毒宿主范围广,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均易感,但犬是该病毒的主要宿主,在携带和传播狂犬病过程中起主  相似文献   

4.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高致死性人兽共患传染病,狂犬病病毒通常通过动物咬伤传播,病毒侵害动物和人神经系统。狂犬病的病死率极高,一旦发病几乎百分之百死亡。近年来狂犬病的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免疫程序不科学、缺乏免疫监测和免疫质量不保证是主要原因。本文从博白县狂犬病的流行与发生情况以及发病原因入手,对狂犬病防治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狂犬病研究动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狂犬病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狂犬病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可感染所有温血动物,其主要临床特征表现为恐水怕惊、咽肌痉孪、持续性或阵发性抽搐等症状。世界各地均有狂犬病的发生,其主要传染源是犬科和猫科动物。中国近十年来狂犬病发病率有所上升,主要原因是养犬数量剧增、免疫接种比率下降。目前,狂犬病的发病机制还不是很清楚,期望在阐明发病机理的基础上研制出特效药物。目前惟一能够控制狂犬病的方法是进行狂犬病疫苗的有效预防接种,文章就有关狂犬病疫苗的研制进展进行了分析与述评。  相似文献   

6.
(接上期 )四、狂犬病 (Rabies)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犬、猫、人等多种温血动物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动物意识紊乱 ,狂躁不安 ,流涎 ,攻击人畜 ,最终麻痹而死。该病在世界上很多地区发生 ,由于疫苗使用 ,发病已减少。病原 :狂犬病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流行病学 :所有温血动物均可感染本病 ,不同种间敏感性有所差异。易感动物主要被患病动物咬伤而感染 ,此外 ,也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患病动物和隐性感染动物 (如蝙蝠 )为主要传染源。狂犬病无明显季节性。该病毒在中枢神经系统繁殖 ,可损害神经细胞和血管壁 ,引起…  相似文献   

7.
<正>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病,发病死亡率几乎100%,全世界每年有6万人死于狂犬病,我国是狂犬病流行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最有效的办法是用疫苗预防。1881年巴斯德首先发现了狂犬病病毒,并成功研制出了疫苗。狂犬疫苗按种类可分为灭活疫苗和减毒疫苗;按免疫对象可分为动物疫苗和人用疫苗,目前动物疫苗主要以减毒疫苗为主,人用疫苗主要是灭活疫苗;按病毒培养制备方式可分为组织  相似文献   

8.
犬狂犬病免疫抗体消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病毒主要侵害被感染动物(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一旦发病,病程进展迅速,并表现出特有的"恐 水"症状.本病多见于犬、狼、猫等食肉动物,人狂犬病主要通过被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动物 咬伤、抓伤或黏膜感染引起,死亡率几乎为100%.目前,整个医学界对此病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狂犬病(Rabies)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RV)引起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为100%.为快速检测狂犬病病毒IgG抗体,本研究首先克隆表达并纯化狂犬病病毒G蛋白,应用G蛋白作为抗原,G蛋白单克隆抗体制备C线,鼠抗犬IgG和鼠抗猫IgG标记T线,经条件优化后,建立了一种能够用于快速检测动物狂犬病病毒血清...  相似文献   

10.
犬是一种广受人们喜爱的动物,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将犬作为宠物饲养的人越来越多,而且饲养的品种也十分丰富。但是有的犬类动物携带有狂犬病毒,一旦人被犬咬伤,就有可能因感染狂犬病病毒而引发狂犬病。目前我国对于狂犬病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发病后死亡率非常高。为了能够了解狂犬病的相关信息,提高人们对狂犬病的认知程度,本文对狂犬病的流行状况、发病机制、主要传染源以及狂犬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狂犬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狂犬病是一种急性致死性脑炎疾病。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是一种嗜神经性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狂犬病病毒属(Lyssavirus)。多种野生动物和家畜等可以发生狂犬病病毒的自然感染与传播,并且可以通过咬伤、抓伤或密切接触等形式感染人类而引起狂犬病。在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60000人不幸死于狂犬病,而这些事件大部分发生在亚洲和非洲。狂犬病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原性传染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一旦发病,死亡率近乎100%,预防狂犬病的发生尤其重要,狂犬病基本上是可以通过暴露后的预防进行阻止的。  相似文献   

12.
Due to the oral vaccination of foxes against rabies most of the territory of Poland was freed from rabies of non-flying mammals. In January 2021, rabies was diagnosed in fox in the central part of Mazowieckie Voivodeship where rabies has not been detected since last 17 years. Subsequently, in the following months the rabies virus infection spread southward reaching the voivodeship of Świętokrzyskie in November 2021. Emergency actions were implemented aiming at rapid rabies elimination.  相似文献   

13.
狂犬病病毒流行病学特征与实验室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为特征的一种人兽共患病。狂犬病病毒具有嗜神经性,能在人和多种哺乳动物中引起致死性感染,病死率几乎为100%。除常规的临床诊断外,狂犬病的确诊依赖于实验室诊断方法,方法主要有病原学诊断、血清学诊断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等。狂犬病作为一种人兽共患烈性传染病,呈全球分布的态势,中国每年因狂犬病病毒感染而导致死亡的人数居全球第2位。因此,加强对该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的认识、加快实验室诊断方法的研究对其综合防控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主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和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为狂犬病的临床快速诊断和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应用建立的Nested PCR特异地检出狂犬病病毒株CVC、HEP-Flury、ERA、RC-HL、1008、Komatsug-awa的RNA,但对类狂犬病病毒Lagos bat、Duvenhage、Mokola及水泡性口膜炎病毒、轮状病毒、犬瘟热病毒均为阴性。该法敏感性很高,能检出3 TCID50或0.8pg的狂犬病病毒RNA。用该法测定了小鼠脑内感染CVS株后的病毒增殖和移行动态,对感染小鼠的主要内脏器官进行了病毒RNA检测,结果发现小鼠脑内感染CVS 5 d以后在其心、肝、脾、肺等内脏器官均检出了病毒RNA。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建立了检测狂犬病病毒抗原的夹心间接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I-Dot-ELISA).本法检出狂犬病病毒抗原的最低浓度为:0.01IU/mL的标准抗原,1:100000 (相当于20 LD_(50))的狂犬病病毒CVS株和鹿8202株的鼠脑悬液,1:400(相当于7906TCID_(50)/mL)的狂犬病病毒SAG株的细胞培养物.对多种健康动物的组织、健康细胞培养物以及犬瘟热病毒、犬腺病毒等检测均为阴性.用SI—Dot—ELISA、夹心间接ELISA(SI—ELISA)和小鼠脑内接种3种方法,检测了388份材料,检出的阳性份数分别为173、171和179,经统计学处理,3种方法在狂犬病病毒抗原的检测上,可以相互代替.甲醛灭活病毒不影响本方法的检测,而加入氢氧化铝胶后的病毒悬液则不能用本法检测.本法适用于狂犬病的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疫苗效价的测定和实验研究中病毒抗原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通过RT-PCR分别获得了狂犬病病毒强毒CVS株、DRV82株糖蛋白基因,进行克隆及测序,并推导出氨基酸序列,与犬用疫苗弱毒株ERA、SRV9、犬源性街毒株CGX及人用疫苗株PG的糖蛋白序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以上狂犬病病毒毒株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3.1%~99.2%,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7.0%~98.5%。经Jameson-Wolf抗原表位优势图分析,CVS株与其他各株相比发现在304位、372位抗原表位优势升高;而DRV82株与其它各株差异不明显。抗原优势变化可能导致狂犬病病毒糖蛋白出现新的潜在抗原位点,为下一步构建不同毒株的狂犬病病毒糖蛋白重组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根据GenBank已公布的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V)核蛋白(N)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建立基于TaqMan探针的荧光RT-PCR检测狂犬病病毒方法。对狂犬病疫苗提取核酸后进行RT-PCR扩增,将目的条带切胶回收,克隆测序,重组质粒作为标准阳性对照。对建立的TaqMan探针荧光RT-PCR方法做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及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达到10拷贝/μL的灵敏度,可以将狂犬病病毒与犬瘟热病毒、犬细小病毒、犬腺病毒、犬冠状病毒和犬副流感病毒分开,方法重复性好,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9.
Rabi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efforts have been successful in reducing or eliminating virus circulation regionally through vaccination of specific reservoir populations. A notable example of this success is the elimination of canine rabies virus variant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nd many other countries. However, increased international travel and trade can pose risks for rapid, long‐distance movements of ill or infected persons or animals. Such travel and trade can result in human exposures to rabies virus during travel or transit and could contribute to the re‐introduction of canine rabies variant or transmission of other viral variants among animal host populations. We present a review of travel‐ and trade‐associated rabies events that highlight international public health obligations and collaborative opportunities for rabi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an age of global travel. Rabies is a fatal disease that warrants proactive coordination among international public health and travel industry partners (such as travel agents, tour companies and airlines) to protect human lives and to prevent the movement of viral variants among host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