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验组和对照组选择黑黄一、二代,西黄一、二代及本地黄牛5个小组,每组5头,共50头进行去势肥育及屠宰试验。结果:日增重以试验组西黄二代最高,达748.5 g,其排列为西黄二代>西黄一代>黑黄二代>黑黄一代>当地黄牛。西黄二代、西黄一代比黑黄二代、黑黄一代和本地黄牛饲料报酬高。在对照组(群众一般饲养水平下),西黄一代、黑黄一代明显优于西黄二代、黑黄二代和本地黄牛。在肥育及屠宰试验中,试验组杂种牛屠宰率和眼肌面积均高于本地黄牛,肉成分中干物质、蛋白质、灰分优于本地黄牛。  相似文献   

2.
<正> 1985年10月至1989年12月,我们和孟津县协作用西门塔尔牛改良本地黄牛,目的在于加大牛的体格,提高产奶、产肉和役用性能。改良方法用西门塔尔牛冻精配种,级进杂交2—3代。一、改良效果1989年底孟津县各类西杂牛存栏4681头,其中适龄西杂一代母牛441头。1.改良与繁殖情况1986—1989年用西牛分别改良黄牛2008头、3065头、4691头、7516头,受胎率分别为84.4%、81.2%、86.7%、84.3%。1987—1989年分别产活西杂一代犊牛1277头、1902头、3275头,两杂二代犊牛分别为264头、313头、344头,共计产活西杂犊牛7475头。2.生长发育测定  相似文献   

3.
为对比西本杂交牛与本地黄牛短期育肥效果以及养殖效益,该研究选择20头15月龄的西本杂交肉牛和20头本地黄牛进行为期120d的分阶段育肥试验,在试验期前、中、后期精饲料依据生长特点不断增加。从全程看,与本地黄牛组相比,西本杂交牛组每头总增重增加66.93kg,每头日增重增加557.75g/d,料肉比16.8∶1,明显高于本地牛组的19.6∶1。从不同育肥阶段看,试验前期西本杂与本地牛头均日增重差异不明显,试验中期及后期西本杂与本地牛头均日增重差异明显,在700g/d以上,且试验中期、后期西本杂组料肉比分别为15.7∶1、 13.8∶1,明显高于本地牛组的21.5∶1和15.7∶1。从经济效益看,120d育肥西本杂交牛比本地黄牛多收入879.6元。可见,西本杂肉牛比本地黄牛具有更好的持续育肥能力,且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4.
一、摩拉水牛。原产印度,1957年引入广西水牛研究所。与中国本地母水牛杂交所得的摩杂一代平均泌乳期产奶量1494.4千克。适度育肥的青年公牛屠宰率为56.2%,净肉率为42.6%。  相似文献   

5.
进行安格斯肉牛改良威宁黄牛育肥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安本杂肉牛适应本地生态环境,肉质好,体尺、体重、增重均优于本地牛,适合当地推广,安本杂1代无论屠宰率、净肉率和净肉重均显著高于本地牛,其中屠宰率提高11.65个百分点,净肉率提高24.28个百分点,个体净肉重增加94.7 kg。  相似文献   

6.
选择两个不同杂交品种水牛和德宏水牛共15头,即尼本水牛(尼里水牛×德宏水牛)、摩本水牛(摩拉水牛×德宏水牛)的F1代和德宏水牛各5头,研究德宏水牛及其不同杂交组合品种的屠宰特性。结果显示,尼本与德宏水牛的宰前活重(433.00kg,339.09kg)、胴体重(271.84kg,197.37kg)、屠宰率(62.78%,58.26%)、净肉重(237.85kg,165.88kg)、净肉率(54.93%,48.96%)、胴体产肉率(87.48%,84.04%)、肉骨比(7.06:1,5.27:1)存在显著差异(P<0.05)。试验结果说明,通过尼里、摩拉水牛与德宏水牛杂交后显著提高了德宏水牛的屠宰性能,而且尼里水牛比摩拉水牛的杂交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采用二因子多水平有重复的试验设计,通过石蜡切片法和透射电镜技术.利用DPS统计软件分析了摩杂一代水牛、广西本地水牛与广西本地黄牛的背最长肌和股四头肌的肌纤维直径、肌纤维密度和肌节长度.结果表明,摩杂一代水牛的肌肉品质比广西本地水牛的肌肉品质要好,同品种间股四头肌的肌肉品质比背最长肌要好.  相似文献   

8.
潘东 《云南农业》2003,(6):17-17
普洱县为加快肉牛生产发展 ,把牛的杂交改良作为突破口。利用西门塔尔、短角牛和摩拉、尼里水牛冻精细管改良本地黄牛和水牛 ,改良的杂交一代牛(西本杂、短本杂、摩本杂、尼本杂)个体大、生长快、经济效益好 ,是实现农民增收的好项目。从1998年开始先后在牛源集中 ,能繁母牛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应用苹果渣这种非常规饲料原料对西杂与利杂2个品种肉牛增重效果、饲料报酬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单位组设计方法,选择体重(280±30)kg、年龄相近的育肥牛40头(西杂20头、利杂20头),随机将2个品种肉牛各分为2组,即试验Ⅰ组(西杂,果渣青贮组)、试验Ⅱ组(西杂,麸皮苜蓿组)、试验Ⅲ组(利杂,果渣青贮组)、试验Ⅳ组(利杂,麸皮苜蓿组),进行153d的育肥试验。[结果]无论饲喂麸皮苜蓿组合还是饲喂果渣青贮组合,西杂牛的增重速度都高于利杂牛;西杂牛每1 kg增重的饲料成本都低于利杂牛;西杂牛出售活牛的经济效益高于饲喂同种饲料组合的利杂牛;饲喂果渣青贮组合的饲料报酬与出售活牛的经济效益都要优于饲喂麸皮苜蓿组合。[结论]西杂牛更适应于固原地区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与饲料资源。同时,在肉牛产业化生产中添加应用苹果渣这种量大、价廉的非常规饲料原料,能达到降低饲养成本、增加养殖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波尔山羊与黄淮白山羊杂交改良效果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波尔山羊公羊与黄淮白山羊配种的平均产羔率为 2 1 1 .3%。杂一代羔羊平均初生重 3.1 5kg ,其中母羔重 3.0 6kg ,公羔重 3.2 4kg ,比本地山羊大。早期生长发育快 ,初生至 30日龄和 30~ 6 0日龄日增重分别为 2 35g和 2 0 3g。 6月龄产肉性能优越。  相似文献   

11.
不同品种杂种牛育肥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持续育肥方式,研究了在同一饲养管理条件下,不同品种杂种公牛(夏杂一代,西杂一、二代,利杂一代和草原红牛)的育肥效果。结果表明在育肥期间日增重以夏杂最高为11599,西杂二代次之1136g,草原红牛和西杂一代相近分别为1067g和1021g,利杂较低为968g。经方差分析各品种杂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摩杂一代水牛与广西沼泽型水牛生产性能的差异,对其肾上腺组织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水牛两侧肾上腺的形状大小不同,不同个体同侧的形状也不同,其被膜可清晰地分为外环层和内纵层,且广西沼泽型水牛被膜比摩杂一代水牛厚。广西沼泽型水牛比摩杂一代水牛的肾上腺球状带细胞长轴长2.00~4.00μm,网状带细胞长轴长4.00~5.00μm、短轴长2.00~3.00μm。由于广西沼泽型水牛肾上腺的被膜、球状带和束状带均比摩杂一代水牛厚,且网状带细胞显著大于摩杂一代水牛。因此可以推断,广西沼泽型水牛在调节心脏的活动和血管压力、抵御冷应激、对抗药物毒副作用等方面均优于摩杂一代水牛。  相似文献   

13.
作者引用美国婆罗门牛(Brahman)与本地黄牛进行杂交试验,取得明显的效果。对24月龄婆杂牛的生长发育,肉用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其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和管围分别比同龄本地牛提高83.7%、24.2%、27.3%、22.3%和43.0%。胴体重125.0kg,净肉重97.6kg,屠宰率51.31%,净肉率40.05%,胴体产肉率78.06%,眼肌面积63.71cm~2,分别比本地牛提高73.37%85.77%、15.98%、23.42%、6.88%和78.91%。经 t 检验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对肉的成分分析表明,婆杂牛与本地牛肉的粗蛋白质含量相近,但干物质、热能及必需氨基酸含量前者更高,说明婆杂牛比本地牛具有更高的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对伊犁河谷美国瑞士褐牛与新疆褐牛杂交后代进行为期2年的跟踪观察,对其采食情况、生理常数、血液常数、生长情况、耐粗饲、耐热性能及发病情况进行观测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放牧条件下,杂交F1代、F2代平均初生重分别为35.84 kg和36.44 kg;6月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613.79 g和620.99 g,生长较好;12月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339.62 g和271.59 g,生长发育较差;呼吸、心率、体温常数、血液常数均在正常范围之内;F1代、F2代均鲜见发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在青年摩杂一代水牛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免疫组化定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uperPicTure^TM二步法检测5头青年摩杂一代水牛下丘脑、垂体和卵巢中GnRH的分布情况,研究GnRH在下丘脑、垂体及卵巢的分布上的联系,进而了解GnRH在下丘脑、垂体及卵巢三者之间分泌释放的途径。[结果]GnRH存在于青年摩杂一代水牛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各个环节。青年摩杂一代水牛下丘脑中各主要核团都有GnRH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尤其以视上核、视前核、室旁核分布较多。对于垂体,GnRH免疫阳性产物只存在于青年摩杂一代水牛的腺垂体中。青年摩杂一代水牛卵巢中生殖上皮细胞、颗粒细胞和黄体细胞发现有GnRH免疫阳性产物。[结论]为进一步研究GnRH在生殖中的生理和作用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并对青年摩杂一代水牛的繁殖育种起到参考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在西门塔尔牛与新疆褐牛杂交一代牛(西杂牛)育肥期的使用效果,选择健康无病、年龄22~24月龄、体重(380±10)kg 的西杂牛40头进行150 d 全混合日粮及传统饲喂方式(对照)的饲喂试验。结果表明:饲喂全混合日粮的西杂牛日增重为1010.2 g,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消化系统发病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饲料报酬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 >0.05);饲喂全混合日粮的胴体重为329.6 kg,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屠宰率、净肉率、眼肌面积、肉色和大理石纹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试验对36 ̄39月龄全放牧饲养的15头德宏、摩本、尼本水牛进行了胴体分割肉测定研究,试验根据水牛品种不同分为3个处理组。试验结果显示尼本水牛与德宏水牛相比胴体重、净肉重、优质肉重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显著。尤其表现在嫩肩肉、腰肉、臀肉、膝圆、大米龙、小米龙、腱子肉这几块分割肉上。摩本水牛与德宏水牛相比胴体重、净肉重、优质肉重有显著提高,但分割肉块在重量上无显著差异。尼本水牛与摩本水牛的分割肉块重无显著差异。用尼里、摩拉与德宏水牛杂交后,提高了德宏水牛的产肉性能。  相似文献   

18.
西门塔尔牛改良本地黄牛效果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世界著名的乳,肉,役兼用优良品种西门塔尔牛改良本地黄牛取得取了明显的效果。1岁西黄杂一代公,母牛体重比本地黄牛分别提高22.6%和27.12%;成年牛屠后后胴体重,净肉重和屠宰率,净肉率,杂交牛比本地牛分别提高51.6kg,50.4kg和5.37%,7.25%;杂交牛平均泌乳量F1为1026kg,F2为2023.5kg,F33900kg;在役用性能上,杂交牛亦略优于本地牛。  相似文献   

19.
曹阳  张国梁  李金龙  史国太  李旭  吴健  刘基伟  胡成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842-18842,18846
[目的]预测西门塔尔杂交牛(西杂牛)与不同品种牛之间的杂种优势。[方法]以西杂牛为母本,利木赞牛、红安格斯牛、夏洛莱牛、德国黄牛为父本,利用微卫星标记对不同牛种间的遗传距离进行分析,并预测杂种优势。[结果]西杂牛与德国黄牛的遗传距离最大,为1.2598,其次是利木赞牛(1.0546)、红安格斯牛(0.8867)和夏洛莱牛(0.5997)。[结论]西杂牛与其他品种牛之间的杂种优势依次为德国黄牛〉利木赞牛〉红安格斯牛〉夏洛莱牛。  相似文献   

20.
在洞庭湖地区分别以西门塔尔、短角、利木赞和夏洛来等4个肉用牛品种为父本,本地黄牛为母本开展杂交试验,确定适宜的杂交组合。随机测定了该地区汩罗和岳阳二县(市)905头不同生长阶段的F1代杂交牛(西本杂492头、利本杂59头、短本杂67头、夏本杂287头)的体重、体尺,结果表明:不同生长阶段西本杂与夏本杂各项指标较为接近,利本杂与短本杂相近似,前两者初生重和6月龄以后各阶段体重较后二者大;12月龄公母平均体重达244.5kg 和243.5kg,比后二者提高8%;18月龄公母平均体重为330kg和339.5kg,比后二者提高17%多;24月龄达394kg 和412.5kg。因此,在洞庭湖区第一父本以西门塔尔牛为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