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赵冬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516-7517,7548
[目的]研究近60年大连市作物生长季降水变化及农业旱涝程度。[方法]选取大连市观象台1951~2010年4~10月逐月降水量和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气候倾向率和干湿指数等方法,仅从作物生长季自然降水趋势变化与农业需水满足程度方面,分析大连市近60年作物生长季降水变化和农业旱涝程度。[结果]近60年来,大连市作物生长季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倾向率为-15.888mm/10a,60年来降水量减少95.3 mm;春季降水略有增加,夏季明显减少,秋季减少幅度较小;各月平均降水量分布非常不均,7、8月降水量明显较多,共占作物生长季降水量的53.8%;4、5、10月平均降水量均低于作物生长季降水量的10.0%。近60年来大连市作物生长季内干湿指数K值平均为0.90,总体属于轻旱气候类型;干湿指数呈下降趋势,气候正朝着偏旱的方向发展;干旱发生频率为59%;春、秋季属于中旱气候类型,夏季总体属于偏湿气候类型;从历年平均看,除7、8月偏湿以上外,其他各月均达到中旱程度。[结论]该研究为地方农业生产、农业结构调整和旱涝灾害防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辽宁建昌作物生长季降水变化对农业干旱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永忠  黄英华  李明春  杜丙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327-16328,16331
[目的]分析降水变化掌握干旱程度为农业生产提供气候依据。[方法]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对比、趋势分析降水变化对干旱程度的影响。[结果]建昌地区作物生长季降水量近50年减少108mm,并以夏季减少为主体。春秋两季干旱最严重频率为80%。与全国第2次农业资源普查时相比,作物生长季干旱频率增加26.6%,播种出苗阶段干旱频率减少13.6%,作物旺盛生长阶段干旱频率增加7.7%,成熟收获阶段干旱频率增加19.2%。[结论]目前建昌地区的气候朝着偏旱至半湿润半干旱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韩艳凤 《农学学报》2023,13(10):77-82
掌握辽宁中部农作物生长季降水量变化与干旱风险度,为辽宁中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避干旱风险和农业生产管理提供参考。利用沈阳区域气象中心1961—2020年的降水和气温数据,采用气候诊断分析方法,选用积分湿润指数及其干湿指数研究降水量对农作物生长季的满足程度、干旱变化特征及干旱风险程度。结果表明:1961—2020年辽宁中部农作物生长季降水量呈减少趋势,线性减少40.5 mm;降水满足度和干湿指数呈下降趋势,分别线性下降14.5%和0.13;干旱风险度呈显著上升趋势,最大干旱风险度上升17.3%,2000—2020年平均上升11.0个百分点。播种苗期中旱+大旱约3 a一次;旺长期中旱+大旱概率约20 a一次;成熟期中旱+大旱约4 a一次。研究结果为掌握降水变化状态,干旱变化特征,认知干旱的严重程度,规避干旱风险,为“三农”及粮食生产安全以及农业结构调整和防旱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万娟  张丽娟  刘亚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541-14543
应用积分湿度指数、干湿指标和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辽宁省大石桥地区农业生长季的旱涝程度及水分供需变化。结果表明,该地区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其中年降水量趋势减少170mm,春季趋势减少10mm,夏季趋势减少114mm,秋季趋势减少47mm。与农业需水相比,生长季缺水35mm,降水量满意程度趋势下降37.7%,干旱指数趋势降低0.345;作物生长季的气候类型从偏湿润向偏干旱转变,春、秋2季转为中旱气候类型,1980年以后干旱概率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明沙河地区农作物生长季降水量的变化及其满足度与干旱风险度,为沙河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方法】利用降水和气温数据,采用气候诊断分析方法,运用水平衡及旱涝指数方法,研究农作物生长季需水与降水的平衡关系,以及农作物生长季旱、涝特征。【结果】沙河地区农作物生长季降水量呈弱增加趋势,倾向率为4.972 mm/10 a;水平衡呈增加趋势;旱涝指数呈增大趋势,气候湿润程度朝着湿润方向发展。播种期—苗期中旱、大旱出现频率达40.0%,成熟期中旱、重旱出现频率达62.0%;旺长期以涝为主,中涝、重涝出现频率达30.0%;农作物生长季中涝、重涝出现频率为10.0%,中旱、重旱概率为14.0%。【结论】沙河地区旱、涝灾害同时存在,旱灾存在减弱的趋势,但干旱对农业生产仍然影响较大,应加强完善灾害预警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6.
于万军  高淑新  曹东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580-12582,12585
采用线性回归、气候倾向率、积分湿度指标和干湿指数分析方法,系统分析降水与农业需水和旱涝程度。结果表明,近50年作物生长季降水倾向率为-19.983mm/10a,降水量趋势减少约100mm。有6~7成的年景降水基本满意,自然降水农业需水满意程度趋势下降23%。因降水减少,气候类型在转变,由半湿润、偏旱型转向中旱气候类型。生长季平均缺水56mm,有36%的年份受干旱威胁;春季旱情最重,概率为64%;秋季次之,概率为58%;夏季最轻,概率为24%。5月播种出苗阶段干旱概率为70%,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
为了服务"三农"及粮食生产安全,建立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平台,采用大连市1951-2013年降水和气温资料,运用气候诊断分析方法、水平衡及旱涝指数方法,研究农作物生长季降水变化及旱涝特征。结果表明,大连市4-10月农作物生长季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其中,春季降水有所增加,夏秋季则减少;农业需水量呈明显增加趋势;旱涝指数呈减小趋势,气候湿润度下降。春季、秋季以干旱为主,重旱频率分别为28.6%、42.9%;夏季以涝为主,重涝频率为23.8%;农作物生长季中旱、重旱频率为23.8%,中涝、重涝频率为14.3%。大连市旱涝灾害同时存在,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建立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机制及信息共享平台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8.
辽西北建平降水特征及干旱对农业的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针对辽西北建平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分析评价辽西北建平降水特征及干旱对农业影响程度,为减少或避免旱灾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辽西北建平1954~2007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及农作物生育期、产量资料,2003~2006年自然降水与农作物需水量试验资料。运用变率、保证率、经验公式法统计分析气候对农业的影响程度。[结果]辽西北建平农作物生长季降水相对变率为47%;降水量80%保证率为318.5mm;自然降水量与农作物需水量比较,玉米、大豆生长季欠缺33~36mm,高粱、谷子生长季多15~41mm。[结论]辽西北建平降水相对变率大,干旱发生频率高,干旱是制约建平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气象灾害,应种植耐旱产值高的谷子、高粱等杂粮作物防御旱灾。  相似文献   

9.
沈阳东陵区降水变化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1951~2008年沈阳东陵区降水趋势变化,为地方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方法]在Excel程序支持下,应用降水变率、线性回归和标准偏差系数等方法分析降水趋势变化。[结果]58年年降水量减少155mm;作物生长季降水量减少160mm;夏季、秋季分别减少95、50mm;1980年之后降水量偏少概率增大。降水日趋势变化与降水量具有一致性,降水日数减少15d,有效降水日数减少5d。[结论]降水量、降水日数趋势减少增加了干旱的概率,给现有农作物结构提出了新的课题,适应气候变化调整农业布局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明辽宁省农作物生长季降水量的变化及其满足度与干旱风险度,为辽宁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避干旱风险和农业生产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辽宁省3个气候区具有代表性气象监测站1951-2020年的降水和气温数据,采用气候诊断分析方法,选用积分湿润指数及其干湿指数研究降水量对农作物生长季的满足程度、干旱变化特征及干旱风...  相似文献   

11.
鄱阳湖干旱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甘小艳  刘成林  黄小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676-14678
[目的]分析鄱阳湖干旱状况及其成因。[方法]针对鄱阳湖干旱现象,对鄱阳湖10年前及近10年的干旱状况进行了论述,并探讨了鄱阳湖干旱产生的原因。[结果]鄱阳湖区干旱出现的频率高,连续发生严重干旱的次数也较多,21世纪以来鄱阳湖低水位日益加剧。鄱阳湖干旱主要受降水减少、长江及"五河"水位低、水利工程、工农业用水增加、其他方面等因素的影响。[结论]该研究为相关部门制定鄱阳湖抗旱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辽西北地区春播期干旱及增雨天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林  邓卓  梁群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548-4549
[目的]研究辽西北地区春季干旱发生规律及春雨形成的天气特征,为春播抗旱防灾、人工增雨作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数理统计方法和经验公式分析干旱概率和干旱规律。[结果]辽西北地区春播期重干旱年份约占40%,轻干旱约占30%,1/3年份春季透雨不足;春季干旱存在着10~11年的周期性,逢1、2、3年份出现干旱达80%。东北低压、华北低压和冷锋云系是春播期降水主要天气特征。[结论]掌握春季干旱发生规律和春季降雨天气特征,可为抗旱防灾及春播期实施人工增雨作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PRECIS模式模拟陕西未来干旱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明娟  赵奎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073-9076
[目的]预测陕西未来干旱变化趋势。[方法]利用英国Hadley气候中心的区域气候模式系统PRECIS,以降水量距平百分率为评价指标,模拟了气候基准时段(1971~1990年)陕西干旱变化趋势,并预测了陕西2071~2100年的干旱变化趋势。[结果]气候基准时段陕西干旱频次模拟值很好地模拟出了干旱北多南少的分布格局;未来陕西全省2级以上干旱年均发生频次自北向南逐渐减少,陕北北部最多(大于4次),陕南南部最少(小于2.5次);陕北榆林南部以南到延安全市、关中东部(含渭北)以及陕南西部未来干旱频次有所减少,而陕北北部、关中西部秦岭地区和商洛地区有所增加。[结论]该研究为陕西未来干旱变化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2009年初江苏省干旱过程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干旱过程可能对小麦产量产生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气候倾向率和潜在蒸散量分析江苏省各站的年降水趋势及干旱相似年份的蒸散情况。[结果]2008年11月1日至2009年2月7日,降水最少的是徐州、连云港、宿迁和淮安市,徐州市部分站点的降水量不足20mm。1961~2008年,江苏省东北部的降水量逐渐减少,西南部降水略有增长。淮北地区大部分站点的年降水倾向率为负值,其中最显著的地区是邳州和盐城。江苏省历史上灾情严重的5次干旱过程分别出现在1973年10月~1974年1月上旬、1978年3月~1979年6月、1983年12月~1984年4月、1987年12月~1988年7月上旬、1995年10月~1996年3月。2008年11月~2009年2月上中旬,江苏省淮北地区的逐月蒸散量不大。[结论]预计2009年初的干旱过程对小麦产量的负面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杨好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640-6641
[目的]探讨干旱胁迫对冬小麦发育的影响。[方法]以"农大8539"为试材,在小麦的生育前期、中期、后期分别设置3个水分梯度,控制降水,称重法计算供水量,测量了小麦叶片的渗透势、蛋白质和核酸含量。[结果]在土壤湿度较低的情况下,随土壤水分的递增,小麦叶片细胞渗透势明显增加;在土壤湿度较高的情况下,叶片细胞渗透势随土壤水势的变化而变化的幅度很小。返青-拔节和孕穗-开花,开花-孕穗期叶片核酸总含量随干旱程度加剧而下降的趋势不是十分明显,叶片蛋白质含量下降明显。[结论]随干旱程度的加重,冬小麦叶片内蛋白质含量对水分胁迫反应敏感,而核酸含量反应迟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该研究旨在分析潍坊市干旱与洪涝气象灾害的演变特征和发生规律。[方法]基于1961-2010年潍坊市9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月降水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为指标,计算出潍坊市近50年逐月的SPI指数,分析了潍坊市的干湿时空分布特征。[结果]结果表明,潍坊市干湿变化具有阶段性特征,20世纪六七十年代相对较为湿润,并且由60年代初期的极端湿润向70年代末期干旱方向发展,20世纪80年代潍坊市区域持续干旱,20世纪90年代-21世纪00年代震荡波动变化趋于平缓。潍坊市干湿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区域性,20世纪60年代中西部区域相对较为湿润,东南部区域较旱;70年代各区域干湿程度相差不大;80年代各区域普遍较旱,其中东南部干旱最重,北部最轻;20世纪90年代-21世纪00年代各区域干湿变化基本一致。由于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造成局地的干湿分布异常现象,如1999年;各年代间干湿时间长度的空间分布也有各自特点,为抗旱防汛部门的统一部署带来难度。[结论]该研究为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潍坊市抗旱防涝减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周仕千  陈张雷  郭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712-21713,21782
[目的]对西南山区3种护坡灌木的抗干旱能力进行研究。[方法]以山毛豆、多花木蓝和黄荆为试材,通过盆栽控水法对其进行4个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研究,对不同含水量土壤中的各植物的叶片保水力、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采用隶属函数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合实物观测,得出3种灌木抗旱性的相对强弱顺序。[结论]3种灌木树种抗旱能力大小顺序为黄荆〉多花木蓝〉山毛豆。  相似文献   

18.
干旱对滇中高原典型植物含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芳芳  周睿  苏文华  吴杰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745-12747,12749
[目的]研究不同植物在干旱胁迫下的植物含水量及抗旱能力。[方法]采用称重法,测定滇中高原典型植物云南松、滇青冈、元江栲、厚皮香和矮杨梅等的叶片绝对含水量、相对含水量及水分饱和亏缺等植物含水量指标。[结果]乔木的抗旱能力比灌木、草本强,草本的抗旱能力最弱。[结论]该研究可以为进一步利用多种指标研究植物抗旱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