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采用低温淀粉酶对玉米生料发酵酒精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粉碎度为40目,活性干酵母加量0.3%时,玉米淀粉生料发酵制备酒精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底物质量分数为30%,发酵温度30℃,搅拌转速为75 r/min,自然初始pH值,低温淀粉酶加量为200 U/g(液化酶100 U/g,糖化酶100 U/g),在此条件下,发酵醪的酒精体积分数达到16.4%。  相似文献   

2.
以木薯(Manihot esculenta)为试材,分别用正交设计法和均匀设计法考察木薯生料发酵转化乙醇工艺参数,分析讨论了这两种设计的特点,得出在多水平多因素的条件下,均匀设计具有实施试验少、效果好等优势,并得到以乙醇产量为指标的生料发酵转化乙醇最佳工艺参数:料水比1:1.8,初始pH3.5,温度32℃,酵母添加量3.5×107cell/mL,(NH4)2SO4 0.5g,转速140r/min,糖化酶添加量200 u/g,淀粉酶添加量12 u/g,纤维素酶添加量25 u/g, 发酵周期120 h,此时乙醇得率达到15.7%(正交设计最优结果为9.2%)。  相似文献   

3.
<正>生料发酵酒精技术具有工艺简单、节约能量、发酵浓度高等优点,在能源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正在重新成为研究的热点。传统的生料发酵酒精技术存在着生产成本过高、原料利用率过低等问题。随着酶工业和酵母工业的产业化,为该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试验以低温淀粉酶和活性干酵母为发酵动力,通过研究搅拌方式、发酵温度、低温淀粉酶添加量和初始p H值等条件为玉米生料发酵酒精的影响,为玉米生料发酵酒精提供理论依据,对于推动生料  相似文献   

4.
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分析对白芸豆醇溶蛋白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进而探究酶解前处理对醇溶蛋白提取效果的影响。由单因素试验结果可知,乙醇体积分数70%,料液比1∶10,浸提温度30℃和浸提时间3.0 h时,分别获得最高提取率;响应面试验优化得到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乙醇体积分数70%,料液比1∶9.2,浸提温度32℃,浸提时间2.9 h,此时醇溶蛋白的提取率为1.78%。经纤维素酶和复合酶处理后,蛋白质得率均小于未加酶组。  相似文献   

5.
响应面优化酶法提取马铃薯皮渣中多酚的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酶法提取马铃薯皮渣多酚的最优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复合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pH及浸提剂乙醇浓度对多酚提取量的影响,并运用中心组合设计及响应面优化马铃薯皮渣多酚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各提取因素对马铃薯皮渣多酚提取量影响的次序为:浸提剂乙醇浓度酶解pH酶添加量。当复合酶添加量1.4%,酶解时间90 min,酶解pH 6.10,浸提剂乙醇浓度47%时,马铃薯皮渣多酚的提取量可达3.21 mg/g。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酶法提取马铃薯皮渣多酚的最优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复合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pH及浸提剂乙醇浓度对多酚提取量的影响,并运用中心组合设计及响应面优化马铃薯皮渣多酚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各提取因素对马铃薯皮渣多酚提取量影响的次序为:浸提剂乙醇浓度>酶解pH>酶添加量。当复合酶添加量1.4%,酶解时间90 min,酶解pH 6.10,浸提剂乙醇浓度47%时,马铃薯皮渣多酚的提取量可达3.21 mg/g。  相似文献   

7.
采用固态发酵法,进行了生产燃料乙醇的试验,同时尽量在相同条件下,研究了纤维素酶对甜高粱秸秆发酵产酒率的影响。实验分2组,第1组为空白试验:酵母菌接种量为0.2%,发酵温度28℃。第2组为对照试验:酵母菌接种量为0.2%,发酵温度28℃,纤维素酶0.8%,发酵时间为114h。结果表明,第1组折算,甜高粱茎秆发酵产酒,体积分数为61%的乙醇得率为3.5g/100g;第2组折算,体积分数为61%的乙醇得率为6.56g/100g,比不加纤维素酶的乙醇得率提高了3.06%。  相似文献   

8.
采用固态发酵法,进行了生产燃料乙醇的试验,同时尽量在相同条件下,研究了纤维素酶对甜高粱秸秆发酵产酒率的影响.实验分2组,第1组为空白试验:酵母菌接种量为0.2%,发酵温度28℃.第2组为对照试验:酵母菌接种量为0.2%,发酵温度28℃,纤维素酶0.8%,发酵时间为114 h.结果表明,第1组折算,甜高粱茎秆发酵产酒,体积分数为61%的乙醇得率为3.5 g/100 g;第2组折算,体积分数为61%的乙醇得率为6.56g/100g,比不加纤维素酶的乙醇得率提高了3.06%.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辐照对马铃薯粉的降解作用,采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对其进行处理。结果表明,马铃薯粉经50~400 kGy剂量辐照处理后,颗粒形貌没有发生改变,但在冷水中的溶解度大大增加,其中经400 kGy剂量辐照处理后,溶解度达61%。辐照的直接糖化效率随处理剂量的加大而增加,其中以400 kGy剂量处理的最明显,糖化值(DE值)达5.1%。辐照处理的降解产物以麦芽糖和葡萄糖为主。试验证明60Co-γ射线能有效降解马铃薯粉,并可产生可发酵性糖。  相似文献   

10.
用臭氧对不同品种马铃薯淀粉处理,以探讨其对马铃薯淀粉中微生物的杀灭作用及对马铃薯淀粉品质的影响。试验表明,臭氧对马铃薯淀粉具有显著的杀菌作用,菌落总数比对照组减少60%,经臭氧处理后,不同品种马铃薯淀粉在白度、电导率、pH值、糊化温度等主要特性上没有显著影响,但臭氧体积浓度过高时,马铃薯淀粉的峰值黏度下降,其中臭氧体积分数控制在50×10-6以内,对马铃薯淀粉表面只产生极微弱的氧化作用,不影响淀粉内在品质变化。  相似文献   

11.
Lars Roer 《Euphytica》1967,16(2):283-292
The report deals with experiments in which gamma irradiation was applied to induce somatic mutations in potato clones. The best results are obtained when an irradiation dose of 3200 r is applied.Most of the aberrants recognized were colour mutations or leaf mutations. All these aberrants were inferior to the original clones when tested in yield trials.In the variety Pimpernel occurred a mutant with definitely shorter stolons than the original clone. Unfortunately this character was correlated with a great tendency of the tubers to cracking and the clone will not be released for commercial growing.The possibilities of using artificial induction of mutations in potato breeding are briefly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在现有面包配方及制作工艺的基础上,通过添加不同的面包改良剂以提高马铃薯全粉面包的感官品质.通过单因素试验,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研究马铃薯全粉、谷朊粉、明胶及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对马铃薯全粉面包感官品质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分析试验,优化面包改良剂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在马铃薯全粉添加量为12%时,马铃薯全粉面包改良剂的最佳配方为:谷朊粉2.67%,大豆分离蛋白0.14%,明胶0.10%.质构仪测定结果显示,改良后马铃薯全粉面包的感官品质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3.
通过试验研究了紫薯糊的制作工艺,对紫薯糊的制作原理进行探讨,并对操作要点进行了论述。主要研究了在制作紫薯糊的过程中紫薯用量、面粉用量、生粉用量、黄油用量对制糊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制糊配方:紫薯75 g,生粉115 g,黄油8 g,蛋液25 g,面粉75 g。  相似文献   

14.
为对马铃薯全粉馒头的质构作全面评价,以不同添加比例的马铃薯全粉馒头为研究对象,使用质构仪进行分析,用质地剖面检验法进行感官品质评定探讨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添加量的马铃薯全粉馒头的质地剖面分析(TPA)指标具有差异,对8种马铃薯全粉馒头的质构特性进行分析,得到2个主成分,其方差贡献率分别为81.26%和16.74%;马铃薯全粉馒头的质构分析和感官品质评定有很高的相关性,为质构仪在马铃薯全粉馒头感官品质评价上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变性淀粉对速冻水饺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金苑饺子粉为原料,韭菜和大肉为饺子馅主料,以变性马铃薯淀粉为面皮改良剂,考察了不同氧化度(取代度)和添加量的变性淀粉对速冻水饺冻裂率与食用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入变性马铃薯淀粉后,速冻水饺的食用品质较未加时明显提高,氧化马铃薯淀粉的加入量为2%时产品的冻裂率最低;在实验范围内,醋酸淀粉的取代度越高,其品质也越好。  相似文献   

16.
超声波辅助提取紫薯茎叶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和开发紫薯茎叶资源,以紫薯茎叶为原料提取总黄酮类化合物,考察了乙醇体积分数、浸提时间、料液比等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并设计了L9(33)正交试验优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紫薯茎叶总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最佳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70%,提取时间50 min,料液比1∶50。在此优化参数下,总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为8.324%。  相似文献   

17.
小麦淀粉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变以马铃薯等为原料生产淀粉成本高等问题,采用小麦粉为原料提取其中的淀粉。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与响应面分析,选取和面用水量、洗涤水浓度、静置时间、洗涤水用量4个因素,以淀粉提取率为响应值,优化小麦淀粉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模型P<0.01,表明回归模型达到极显著水平,模型与实际拟合较好,各因素对淀粉提取率的影响次序为洗涤水浓度>和面用水量>静置时间>洗涤水用量。最佳工艺参数为和面用水量35.2 g/50 g面粉、洗涤水浓度2.57%、静置时间38.2 min、洗涤水用量164.6 g/50 g面粉,此条件下淀粉提取率为66.82%。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微量元素锌对长期连作马铃薯的抗病性和土传病害的影响,2020-2021年在连续种植5年马铃薯的大田中分别基施0(对照,CK)、15、30、45和60.0kg/hm2 ZnSO4·7H2O,共5个处理。在薯块膨大期测定各处理马铃薯根系中抗病性相关酶的活性,调查土传病害,测定产量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期连作马铃薯基肥中加入锌后,根系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提高,根系丙二醛(MDA)含量随着锌肥基施量的增加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基肥中加入30kg/hm2 ZnSO4·7H2O时,土传枯萎病和黑痣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达到最低值,马铃薯收获后,病薯率最低,商品薯率最高,经济产量最高。总之,基肥中加入30kg/hm2 ZnSO4·7H2O能有效提高长期连作马铃薯根系中抗病性相关酶活性,降低MDA含量,减轻土传枯萎病和黑痣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降低收获后病薯率,提高商品薯率,从而增加马铃薯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19.
采用冷冻面团法制备手撕面包,研究山药粉、薏米粉、荞麦粉、魔芋粉、紫薯粉、谷朊粉等食品配料对面包感官品质、比容和失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面粉添加量100%,山药粉添加量4%,薏米粉添加量2%,荞麦粉添加量2%,魔芋粉添加量0.4%,紫薯粉添加量2%,谷朊粉添加量2%时,手撕面包的口感良好,组织细腻均匀,比容较高,失重率较小。在小麦面包中添加具有一定生理功能的食品配料,可以改善面包的感官品质,提高面包比容,降低失重率,并使面包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