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引种在山西省吕梁山国有林管理局上庄油松种子园31年生落叶松种和种源进行调查,通过方差分析得出,不同落叶松种源间胸径、树高生长差异显著。用胸径的平方乘以树高代表不同落叶松种源综合生长因子,大于平均生长指标的种源有11个,从大到小分别为辽宁草河口日本落叶松、辽宁本溪日本落叶松、山西宁武华北落叶松、辽宁清源日本落叶松、河北宽城华北落叶松、河北丰宁华北落叶松、内蒙巴林华北落叶松、山西沁源华北落叶松、辽宁铁岭日本落叶松、山西文水华北落叶松和陕西横山华北落叶松。用胸径的平方乘以树高代表不同落叶松种综合生长因子,日本落叶松生长指标最大,为5 355.98.通过对31年生落叶松不同种的引种试验,以日本落叶松在上庄油松种子园生长表现最好,其次为华北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兴安落叶松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2.
水杨酸对华北落叶松高温胁迫缓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当年华北落叶松种子为实验材料,研究3种不同浓度水杨酸(SA)对华北落叶松幼苗体内SOD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0.3mmoFLSA处理华北落叶松幼苗后,可提高其体内SOD酶活性,即可显著提高华北落叶松幼苗的抗热性,从而使华北落叶松幼苗在低海拔地区能安全度过酷热的夏季。  相似文献   

3.
华北落叶松杂交育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通过对华北落叶松不同类型与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种间杂交效果和华北落叶松不同类型间种内杂交效果的分析,初步总结了华北落叶松杂交育种研究工作,得出了华北落叶松与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杂交能选出好的杂交优株的结论,为今后此项工作的深入进行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燕山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3种林分类型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量。结果表明:1)华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和华北落叶松山杨混交林植物物种数均高于华北落叶松纯林,3种类型群落优势种有很大差异。2)3种类型群落的α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2种华北落叶松混交林α多样性指数高于华北落叶松纯林。3)华北落叶松纯林乔木层生物量比例最高,达到99.33%,高于两种混交林;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规律为树干>树枝>树根>树皮>树叶,且所占比例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5.
落叶松种及种源配合选择试验结果表明,在参试的七个落叶松种中,日本落叶松生长最好,华北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次之,其它四种落叶松最差。不同落叶松内种源间在生长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日本落叶松以本溪、西丰和铁岭三个种源表现优良,造林可获得一定增益。  相似文献   

6.
为了丰富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树种资源,改造树种结构、增强森林水源涵养效益、实现速生、丰产、优质。从1969年开始引进的华北落叶松(Larx Princip—rupprechfii),长白落叶松(L. dgensis)、新疆落叶松(L. sibirica)、兴安落叶松(L. gmelinii)、日本落叶松(L. Leptolepis)和红杉(L. potaninii)等六种落叶松中,筛选出华北落叶松这一优良树种。经过十六年引种驯化试验,初步证明:华北落叶松适应性较强,生长发育正常,幼年阶段生长比青海云杉快1—2倍,已开花结实,有的已郁闭成林。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燕格柏林场华北落叶松2种海拔标准地进行调查,测量并分析华北落叶松的胸径、树高及材积,建立华北落叶松的生长过程总表和生长模型,之后运用t检验法来分析2种海拔高度下华北落叶松的生长差异性,结果表明:生长于1 400m左右海拔高度上的华北落叶松胸径总生长量、树高总生长量及材积总生长量都大于生长于1 700m左右海拔高度上的华北落叶松,并且其树干也更加通直。因此,在燕格柏林场,华北落叶松更适合在1 400m左右海拔高度上生长。  相似文献   

8.
华北落叶松与长白落叶松基本材质材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国家标准对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华北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木材基本物理力学性质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种落叶松木材的pH值均呈酸性;长白落叶松的晚材率为29.70%,大于华北落叶松的26.30%;2种落叶松的弦向干缩率均大于径向干缩率,长白落叶松的干缩率略小;长白落叶松的气干密度为0.547g/cm3,略大于华北落叶松的气干密度0.534g/cm3,长白落叶松全干密度为0.413g/cm3,小于华北落叶松的0.419g/cm3;顺纹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中,长白落叶松为59.0 MPa和11.48GPa,华北落叶松为59.3MPa和12.87GPa,华北落叶松的力学性质较好;华北落叶松管胞的长度为2 490.24μm、宽度为28.45μm、长宽比86.43,略优于长白落叶松管胞长度2 684.42μm、宽度36.12μm、长宽比80.12。通过方差分析可知,2种落叶松管胞宽度差异显著,其余所测木材的材性无显著差异,长白落叶松晚材率较高、干缩稳定性较好、力学性质略小。  相似文献   

9.
华北落叶松生长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华北落叶松生长过程,胸径和树高均在6~10 a出现速生,10a以后胸径和树高的连年生长量开始下降。2、华北落叶松当高径比为0.6~1.2时,林木分布近似正态分布。3、华北落叶松20年生时单株材积生长量比原产区高出37.3%。4、华北落叶松在该林区最适宜生长的海拔高度为2 700 m以下。初步认为华北落叶松在该林区引种是成功的,可作为该林区中低海拔速生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10.
太岳山林区是华北落叶松的重要分布区域之一,有山西省自然分布面积最大的华北落叶松天然林。介绍了太岳山林区华北落叶松常见的几种病虫害,并根据实践经验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1983年营造落叶松种和种源试验林,经6年的栽培试验,日本落叶松和华北落叶松均表现良好;兴安、长白两种落叶松表现均较差;日本落叶松的3个种源间生长无显著差异;华北落叶松中的繁峙、龙江和承德3个种源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12.
为了了解关帝山自然保护区华北落叶松林的空间结构以及探究华北落叶松树种种间关联性,随机布设10块30m×30m的样地,对样地所有进入检尺径阶的立木进行每木检尺,调查了树种、胸径、树高、冠幅、地理坐标及其环境因子,运用角尺度、混交度、大小比数进行空间结构分析。同时,运用O-ring函数对林分进行种间和种内的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1)华北落叶松纯林样地大部分为随机分布,混交林则团状分布明显;2)华北落叶松纯林在不同尺度下显示出来的关联性较小,混交林中,华北落叶松数量越少种间关联越明显。研究表明:华北落叶松林目前处于中庸向劣态过渡的阶段,正在从顶级群落开始衰退,但华北落叶松依旧在该群落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属于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13.
落叶松、黄花落叶松与华北落叶松的物候期,基本接近:花期稳定在5月中旬;球花授精期在5月16~18日之间;种子脱落高峰接近,种仁饱满;叶的生长发育正常;落叶松、黄花落叶松新梢停止生长比华北落叶松晚4~7d,通直且木质化良好,顶芽饱满.说明落叶松、黄花落叶松在塞罕坝物候期正常,生长发育良好,形质好于乡土树种华北落叶松。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 3种林型华北落叶松种群的年龄结构。结果表明 :灌木落叶松林为稳定的群落结构 ,林下更新良好 ;苔草落叶松林表现为相对稳定的群落结构 ,但林下干扰更新不良 ;云落混交林华北落叶松表现为衰退种群 ,林下更新多为云杉。其中 ,林冠干扰是影响华北落叶松群落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冀北山地人工林主要以华北落叶松为主,树种较为单一。研究通过对木兰围场华北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的标准地调查与数据分析表明,长白落叶松总体上生长较弱于华北落叶松,但差异不显著,造林时可以用长白落叶松代替部分华北落叶松。长白落叶松耐阴性较华北落叶松差,进行林分管理时要保持合理的林分密度。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物种多样性随林分年龄的变化规律,对燕山北部地区不同年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种林龄的落叶松人工林在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以及均匀度Pielou指数都以9 a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最高,其次为33 a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而18 a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最低;林隙林隙地段物种多样性明显高于非林隙。随林分年龄的变化,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物种多样性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与林分年龄相比,林分郁闭度以及林隙的数量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7.
以山西省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在不同立地、不同气象因子条件下的生长差异,分析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在山西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在纬度36°30'~39°00',海拔1 900 m~2 200 m间,最适宜发展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海拔1 400 m以下,不适宜发展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华北落叶松在适宜的环境中,坡向、坡位、坡度等不是其生长的限制因子,生态位幅度较大。年降水量550 mm是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正常生长的下限,适宜的年均温为2℃~8℃,1月均温为-14.0℃~-7.0℃.  相似文献   

18.
以山西省现场调查的30块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 rupprechtii Mayr)人工林临时标准地为材料,利用Weibull分布密度函数对林分的直径分布进行模拟和预测。检验结果表明:86.67%的服从Weibull分布,拟合效果良好,并据此建立起了a、b、c参数的预测模型。理论参数方程可用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经营管理的实践中,为合理经营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华北落叶松鞘蛾人工合成性诱剂诱引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2000年,在山西省太岳山林局应用人工合成的华北落叶松鞘蛾性引诱剂对华北落叶松鞘蛾进行了监测,并开展了大量诱杀试验。结果表明:该引诱剂对华北落叶松鞘蛾雄蛾有较中的引诱作用,60个诱捕在成虫扬飞期共诱到鞘蛾成虫51万头,应用诱捕器后,林地内华北落叶松被害率下降50.1%,虫口密度下降81.2%,可用于对华北落叶松鞘蛾的监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20.
根据野外调查数据,采用Lotka-Voherra竞争模型,以山西省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内华北落叶松与云杉为优势树种的群落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华北落叶松和云杉种间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以华北落叶松种群占优势的混交针叶林将由华北落叶松和云杉种群共优组成。从竞争结果来看,华北落叶松与云杉在同一资源空间中总优势度为452592cm^2/hm^2,皆大于任一树种的优势度。因而,华北落叶松和云杉组成的混交群落,能够更充分地利用环境资源,进而提高林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