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新军 《农村科技》2010,(10):22-22
<正>一、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4~18毫米,翅展30~38毫米,灰褐色。前翅具褐色环状纹及肾形纹,肾纹前方前缘脉上有二褐纹,后翅黄白色或淡褐色,端区褐色或黑色。  相似文献   

2.
一、形态识别 1.成虫 体长15~20厘米,雌蛾赤褐色,雄蛾灰绿色,翅外缘有一黑褐色宽带,宽带中有两个灰白色斑纹,后翅前缘中部有一褐色月牙形斑纹。  相似文献   

3.
4.
通过研究里下河地区五代棉铃虫生物学特征,五代棉铃虫不同时段对产量的影响,以及不同发生量造成棉花产量的损失,初步得出结论控制五虫应着重抓好四、五代重叠期的防治,即9月10-15日用化学药剂防治一次,基本可以控制其危害。  相似文献   

5.
根据湖南省近年来棉铃虫发生早、为害时间长、呈偏重扩展趋势的为害特点,提出了综合防治,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兼顾物理和生物防治,准确预报虫情,选用高效低毒安全的有机磷制剂、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与菊酯类农药交替使用等防治方法,并采取“放过第二代,巧治第三代,主攻第四、五代”的防治策略,使棉铃虫的发生与危害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6.
棉铃虫的寄主有200多种,在新疆有75种以上,除危害棉花,还危害玉米、高粱、番茄、瓜类等。  相似文献   

7.
8.
1989~1991年田间调查和观察结果表明。蔬菜田棉铃虫在长治地区一年发生四代,以二代幼虫为害最重。6月下旬至7月上旬是二代幼虫为害盛期。幼虫有转果为害的习性。成虫产卵多在植株的上部叶片正面和嫩枝上,其落卵量的85%以上。温度25~28℃,相对湿度在70%以上,最适合棉铃虫的发生繁殖。利用成虫趋性进行测报,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可控制此虫。  相似文献   

9.
陈良娣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4):133-133,172
介绍了棉铃虫的发生规律、危害特征及发生危害因素,并提出了棉铃虫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0.
棉铃虫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棉铃虫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总结了棉铃虫为害特点、发生与环境的关系,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指导大田生产。  相似文献   

11.
棉铃虫是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介绍了棉铃虫的形态特征、危害特点及生活习性,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棉铃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麦田棉铃虫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麦田是第一代棉铃虫的主要繁衍场所,近年由于气候适宜,耕作制度的变化,以及广谱性农药频繁使用等原因。使虫量逐年积累,造成了1992年麦田一代棉铃虫的突然暴发。麦田每平方米幼虫量一般为20~40头,严重的达60头以上,为棉田棉铃虫的大发生提供了虫源。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危害,不仅可确保小麦丰收,而且对控制棉田棉铃虫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介绍竹节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生活史、危害情况,并提出其综合防治技术,以为竹节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1993~1995年,在晋中祁县从5月上旬到8月底利用棉铃虫性诱剂对棉铃虫的发生代数、发生时期等进行了观察。晋中特早熟棉区棉铃虫一年发生4代。越冬代成虫发生期为5月中旬至6月上旬,以后各代约间隔一个月发生。造成为害的主要为2代,3代次之。据此,提出了以化学防治为主、生物防治为辅的重点防治2代、3代棉铃虫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简述了襄樊棉区近年来棉铃虫发生规律和发生特点,详细介绍了综合防治棉铃虫的方法,作者认为防治棉铃虫,必须将农业防治、诱杀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18.
文章阐述了澧阳平原棉区近年来棉铃虫发生规律和发生特点,重点介绍了综合防治棉铃虫的方法,认为棉铃虫防治必须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药剂防治有机结合起来,以减少棉铃虫对棉花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通过4年的田间观察,结合室内饲养,以及性诱剂诱蛾,明确了棉铃虫在安庆的生活史,掌握了棉铃虫在番茄田的发生规律,并提出了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0.
通过4年的田间观察,结合室内饲养及性诱剂诱蛾,明确了棉铃虫在安庆1年发生5代,掌握了棉铃虫在番茄田的发生规律,并提出了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