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选地 1.1 具备一定灌溉水源.不同的土地条件,对水源数量要求不同,一般应具备提供200立方米灌溉水的条件(包括地上水或地下水).  相似文献   

2.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3个灌溉处理,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及群体建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湿交替灌溉处理下的水稻产量较常规灌溉条件处理高,重干湿交替灌溉下产量较轻度干湿交替灌溉处理的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3.
一、栽培条件 花生生产基地,应选择大气不受污染、环境质量符合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土壤质地为粉砂壤土至沙质黏壤,结实层疏松,通透性良好,灌溉用水不受污染,具备花生高效优质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4.
在进行基础资料调查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计算不同水源不同节水灌溉方式的年收入、支出、年净效益和投资回收期等,得到不同水源在不同灌溉方式下的年净效益平均值,完成节水灌溉方式经济适宜性的评价分析;以灌水均匀度作为技术适宜性评价指标,适宜性评价结合3种灌溉水源(地面水、浅井水、深井水),3种作物模型(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林果),3种地形地貌(1/1 000~3 000、1/100~1 0001、/10~100)5,种土壤质地(砂质、砂壤质、壤质、粘壤质、粘质),完成节水灌溉方式技术适宜性评价分析;根据调查资料整理和总结,得出群众对各种灌溉方式的评价结果,完成节水灌溉方式的社会适宜性评价分析;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实现节水灌溉方式的适宜性评价。并且以典型灌区为实例,对构建的综合评价指标和决策集及建立的节水灌溉方式评价数学模型进行验证,完成了节水灌溉方式的优选。  相似文献   

5.
正1选地整地一是要具备一定的灌溉水源,要求每亩灌溉用水量在200米左右;二是要具备适宜的土质条件,即旱整地时土块容易细碎,土壤p H值在6.0~8.5之间。因此,以选用砂壤土、轻壤土和重壤土为宜,而沙土地和土质粘重的重盐碱地则不适用。整地要做到"田平泥融".即耕层土壤细碎,没有直径3cm以上的土块,田面子整。如果田面高差较大,可用水整  相似文献   

6.
对土质、肥力、面积相同的两块水田地分白天、晚间两个时间进行地下水灌溉试验。结果表明,白天灌地下水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较大影响,其中分蘖始期延迟5d、有效分蘖期延迟6d,最高分蘖期延迟6d,抽穗期延迟4d,成熟期延迟4d,产量降低5.1%。  相似文献   

7.
灌溉微咸水土壤的改良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探讨了在重壤质浅位厚层夹粘土壤施用沸石、磷石膏、风化褐煤等改良剂改善灌溉浅层地下微咸水(4.7g/L)对土壤影响的效应,评价了不同土壤改良剂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提出了较适合的改良剂配方。  相似文献   

8.
土水势在水稻节水灌溉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美国、巴基斯坦、比利时等许多国家,以土水势作为土壤水分指标用于指导小麦、玉米和番茄等多种作物的灌溉已相当普及,而我国用土水势概念系统研究作物灌溉的尚不多,以水稻为对象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有关水稻的节水灌溉技术,前人已作了大量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技术方案.总的来说,这些节水灌溉技术都属间歇灌溉,只是提法不同,例如“水层、搁田、湿润三结合”、“浅湿灌溉”、“间歇浅水够苗后硬板湿润”等节水灌溉模式.但是,这些模式中的许多环节为经验性描述,缺乏明确的土壤水分指标,有碍准确应用.本文从土壤水分能  相似文献   

9.
正1选地整地一是要具备一定的灌溉水源,要求每亩灌溉用水量在200米左右;二是要具备适宜的土质条件,即旱整地时土块容易细碎,土壤p H值在6.0~8.5之间。因此,以选用砂壤土、轻壤土和重壤土为宜,而沙土地和土质粘重的重盐碱地则不适用。整地要做到"田平泥融".即耕层土壤细碎,没有直径3cm以上的土块,田面子整。如果田面高差较大,可用水整地的方法平整。如果田面高差不大,则  相似文献   

10.
<正> 简略地讲,水稻薄露灌溉就是薄水灌溉。薄是指灌溉水层要薄,露是指田面表土要经常露出。实践证明,它是一项先进的增产节水灌溉技术,不需要增加设备和资金,只改变传统的灌溉方法,将土、肥、光、热和田间小气候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达到增产节水的目的。方法简单易行,农民容易掌握。  相似文献   

11.
1建园与栽植 1.1选择园地。园址一般选择背风向阳、不易积水的平地或15°以下的缓坡地,要求土质肥沃,土壤中性至微碱性,土层厚度在1m以上的沙壤土,具备灌溉条件。  相似文献   

12.
基于CROPWAT模型水稻需水量及灌溉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黑龙江松嫩平原南部地区气候变化对水稻需水量影响及水稻不同灌溉制度,基于黑龙江省庆安县1966~2015年气象、土壤数据和水稻作物参数,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分析水稻生育期内需水量变化规律,利用CROPWAT模型计算水稻各生育期需水量、有效降雨和灌溉需水量,对不同典型年份水稻需水量和有效降雨作耦合度分析,制定水稻灌溉制度。结果表明,生育期内水稻需水量在气象因素共同作用下以13.68 mm·10年-1速率下降,变化范围为410.8~574.6 mm;该地区特枯水年、枯水年、平水年和丰水年水稻需水量分别为521.0、484.9、451.8、410.8 mm;水稻在拔节和抽穗期需水量较大,两个时期需水量在不同水文年下差异明显;不同水文年下6、7、8月主要需水时期,需水量与有效降雨耦合度均小于1;同一水文年下灌溉定额均为淹水灌溉>"浅、湿"灌溉>干湿交替灌溉>控制灌溉,淹水灌溉灌溉次数最多,干湿交替灌溉模式灌溉次数最少;不同水文年下与淹水灌溉灌溉定额相比水稻"浅、湿"灌溉、干湿交替灌溉和控制灌溉节水效果明显,分别可节水6.3%~13.4%、29.1%~39.4%、30.6%~42.6%。有效降雨量难以满足水稻需水要求,在水稻生育期内应根据不同典型年选择合适灌溉制度灌溉,并在拔节孕穗、抽穗开花两个高耗水时期加强灌溉。  相似文献   

13.
水稻控制灌溉模式及其环境多功能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耗水量最大的作物,实行水稻控制灌溉可以实现高产与节水的统一。而稻田灌溉系统具有环境多功能性,包括补充地下水减小地面沉降、防洪、净化水质、净化空气、调节气温、保护生物多样化等几个方面。与传统淹水灌溉相比,实行控制灌溉后,稻田无水层的田间水分管理必将带来其灌溉系统环境多功能性的变化,探讨这些变化对水稻控制灌溉乃至节水灌溉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滨海盐土灌水脱盐动态的土壤质地和水质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天津滨海新区的野外灌水脱盐试验,对比分析了灌溉淡水、中水和微咸水的中壤质、重壤质土和粘土土壤含盐量及pH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粘质滨海盐土经灌淡水后的土壤全盐量降低是逐渐的;重壤质滨海盐土的土壤全盐变化趋势与粘质土相似,最初4次灌水使各层土壤全盐累积降幅较大;中壤质滨海盐土则第一次灌水后土壤含盐量降低较多,表层(0~20cm)由1.75%降到0.511%,以后灌溉土壤全盐量降低得较缓慢,20~40cm土层的含盐量始终降低得较缓慢。灌溉淡水、中水、微咸水均能使土壤全盐量降低,灌溉中水、微咸水后表层和土体下层土壤的含盐量均逐渐降低,而灌溉淡水的表层土壤全盐量以初次降低明显,土体下层的土壤全盐量始终变化幅度较小。同灌淡水的情况下,中壤质滨海盐土的土壤pH较为稳定,在7.5~8.5范围,而重壤质和粘土在最初表现下降,至约7.5后上升到8.5~9.0范围,质地越粘土壤pH越高。灌溉淡水、中水、微咸水均使土壤pH有升高的趋势,灌溉淡水后表层土壤pH能够上升到9.0,灌溉微咸水、中水后土壤pH能够升高至8.5左右。  相似文献   

15.
长期微咸水灌溉对耕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在天津市静海县重壤质浅位厚层夹粘土上,布置了连续多年灌溉浅层地下微咸水(矿化度4.7g·L-1)的模拟试验,对土壤渗透特性、土壤团粒结构等物理性状以及全盐、分盐等化学性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期灌溉微咸水有恶化土壤化学性状、物理性状的趋势,土壤表层聚盐、氯钠离子比例提高、土壤初始入渗率逐年降低,短期灌溉还能破坏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但施用沸石、磷石膏等适宜土壤改良剂能够起到缓解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水稻优化灌溉是在浅湿灌溉研究基础上根据模糊理论和土、植、气连续系统原理,对土壤水分调节与产量关系进行定量分析,提出的具有更好普适性、规范化、模式化的水稻灌溉技术。在1991年3月国家科委主持的全国农业节水会议上,经专家组评审为水稻高产栽培的核心技术,发给证书大面积推广。近两年来,我省各地已在应用。优化灌溉的含义是指在一定环境和其他因  相似文献   

17.
1选地整地
  一是要具备一定的灌溉水源,要求每亩灌溉用水量在200米左右;二是要具备适宜的土质条件,即旱整地时土块容易细碎,土壤pH值在6.0~8.5之间。因此,以选用砂壤土、轻壤土和重壤土为宜,而沙土地和土质粘重的重盐碱地则不适用。
  整地要做到“田平泥融”.即耕层土壤细碎,没有直径3cm以上的土块,田面子整。如果田面高差较大,可用水整地的方法平整。如果田面高差不大,则不必平整田面,只要根据田面情况做成宽度一定的小区,便于灌溉就行。  相似文献   

18.
随着水稻不断生长发育,其需水量也在不断变化,不同的灌溉方式直接影响到水稻中后期的生长发育.通过试验可确定灌溉的雏模式为:分蘖始期进行浅水(3~0 cm)灌溉;有效分蘖期可进行浅湿交替灌溉;分蘖末期进行落干晒田,以培育水稻后期健壮的根系;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应保持3 cm左右水层,能提高分蘖成穗率,保证枝梗和颖花的正常发育,促进穗大粒饱,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我国南方水稻灌区节水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灌溉是我国灌溉用水最多的作物,推广应用科学的灌溉制度和将灌区灌溉、排水系统改造为可利用灌区回归的水灌溉、排水系统,充分利用回归水,节水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20.
一、浅湿灌溉的特点水稻浅湿灌溉采用间歇灌溉的灌水方法,其特征是浅灌与湿润相结合,适时晒田,构成浅湿交替,浅、湿、干灵活调节的灌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