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二点委夜蛾是玉米上的一种新害虫。该虫以幼虫钻蛀咬食玉米幼苗茎基部,造成玉米苗心叶枯死或整株死亡,形成缺苗断垄;或取食玉米气生根,造成倒伏。2014年,二点委夜蛾在南皮县夏玉米田严重发生,全县发生面积2.24万hm2,占夏玉米播种面积的84%。一般地块危害株率在5%~10%,发生较重的地块危害株率达到20%~30%,个别地块危害株率高达50%以上,造成缺苗断垄,有的甚至毁种。  相似文献   

2.
二点委夜蛾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二点委夜蛾是当前危害玉米的一种新的害虫,主要危害玉米幼苗,轻者造成玉米苗倾斜或倒伏,重者缺苗断垄。阐述了二点委夜蛾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危害症状,并总结了其防治措施,以期为该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二点委夜蛾在玉米上的发生和为害与小麦秸秆还田的田间生态密切相关,其幼虫隐蔽在小麦秸秆下为害玉米幼苗的茎基部和根部。二点委夜蛾生存和为害离不开秸秆覆盖的隐蔽环境。为了探索二点委夜蛾的绿色防治措施,采用对比试验设计,以传统常规播种机播种为对照,分析了播种行旋耕播种对二点委夜蛾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采用传统常规玉米播种机播种,开沟宽度为5~10 cm,播种行仍有麦秸覆盖,有利于二点委夜蛾在麦秸下隐蔽为害玉米幼苗,玉米平均百株虫量10.5头,被害株率6%;而采用播种行旋耕播种,将带有麦秸的播种行进行旋耕,然后再播种玉米,可使玉米播种行15~20 cm范围内没有麦秸覆盖,玉米出苗后不被麦秸围棵,破坏了二点委夜蛾的适生环境,可有效减轻二点委夜蛾的为害,在播种沟内未发现二点委夜蛾和玉米被害株。采用播种行旋耕播种对二点委夜蛾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二点委夜蛾是近年来黄淮海地区一种新发虫害,主要以幼虫为害苗期夏玉米。幼苗受害后萎蔫、倒伏、失水直至枯死。二点委夜蛾具有隐蔽性强、转株及聚集危害等特点,一旦防治不及时将对玉米造成严重危害。经过近3 a的虫量积累,二点委夜蛾于2014年开始在我市武清、蓟县、宝坻、宁河等区县点片发生,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建议关注植保系统发布的预报,结合实际情况适时开展防治。发生高峰期及重发地块:二点委夜蛾危害高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二点委夜蛾的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二点委夜蛾是2005年在河北省新发现的玉米害虫,近年来在我国夏玉米种植区发生日趋严重。由于该虫发现时间短,因此可以借鉴的资料有限。2005年以来,作者对河北省二点委夜蛾的发生规律进行了持续研究,目前澄清了年发生世代和幼虫为害习性。在河北省,二点委夜蛾全年发生4代:越冬代成虫4月中旬~5月底,1代成虫6月~7月上旬,2代成虫7月上中旬~8月上中旬,3代成虫8月下旬~10月中旬;幼虫主害期为夏玉米苗期(6月~7月上旬),7月下旬以后对玉米损害不大。幼虫对玉米苗的为害方式主要是咬食茎基部和根部,破坏输导组织,从而导致植株萎蔫甚至死亡。幼虫对高温敏感,田间湿度大时有利于该虫的发生。二点委夜蛾幼虫的天敌是蚂蚁。  相似文献   

6.
二点委夜蛾是玉米田新发生的害虫,幼虫咬食玉米苗茎基部,造成死苗导致缺苗断垄,严重影响玉米生产。近年来,濮阳市玉米二点委夜蛾发生呈加重态势,并且农民群众对该虫发生特点和防治方法认识不清楚,局部损失严重。一、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7.
<正>二点委夜蛾是2005年在河北省新发现的一种玉米新害虫,主要以幼虫危害幼苗,将玉米茎基部咬成一个洞或咬食根部,引起幼苗心叶萎蔫、倒伏甚至死亡。平山县自2011年二点委夜蛾暴发以来,开始了二点委夜蛾防治技术研究,通过在多点进行田间试验示范,筛选出了防治效果好、成本低、"一喷多防"的综合防治技术,使平山县二点委夜蛾的危害得到了有效遏制。1二点委夜蛾的形态特征二点委夜蛾成虫为灰褐色,体长10~12 mm,  相似文献   

8.
<正>二点委夜蛾是危害玉米生长的一种新害虫,该害虫幼虫体色为灰黄色,腹部背面有两条褐色背侧线,因为它在中室中部和端部各有一个小黑点,故名为二点委夜蛾。二点委夜蛾主要发生在秸秆还田且未灭茬地块,特别是碎麦秸较多的地块发生严重,以幼虫躲在玉米幼苗周围的碎麦秸下,玉米3~5叶期主要咬食玉米茎基部,形成3~4毫米圆形或椭圆形孔洞,切断营养输送,造成地上部玉米心叶萎蔫枯死。玉米8~10叶期主要咬断玉米根部,  相似文献   

9.
二点委夜蛾在河北危害夏玉米的调查研究简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二点委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分布于日本、朝鲜、俄罗斯、欧洲等地,国内未见报道.2005~2007年在河北省发现该虫危害夏玉米幼苗.经饲养鉴定,该虫在形态学上与地老虎等存在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0.
<正>近几年,二点委夜蛾已成为玉米苗期最主要虫害,以钻蛀玉米幼苗根部或切断浅表层根危害,造成幼苗枯死或倒伏,玉米缺苗断垄,对玉米产量构成严重威胁。1为害习性二点委夜蛾成虫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幼虫喜湿喜阴,一般在玉米的根部或者湿润的土缝中生存,  相似文献   

11.
<正>近几年,二点委夜蛾在孟津县局部发生。二点委夜蛾是危害夏玉米幼苗的主要害虫之一,对夏玉米生产构成较大威胁,孟津县植保站高度重视,认真部署二点委夜蛾防控工作,及时落实防控措施,有效控制危害,以保秋作物丰收。一、二点委夜蛾的发生规律及危害形态二点委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该害虫随着幼虫龄期的增长,害虫食量不断加大,发生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如不能及时控制,将会严重威胁玉米生产。二点委夜蛾1年发生2代。成虫有趋光性,用黑光灯诱测,6月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夏玉米二点委夜蛾发生防控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点委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2005年河北省报道该虫危害夏玉米幼苗,山东省威海市同年发现在晚播春玉米上有危害,2007年在德州市部分县(市)零星发生,并在全省病虫会商会上作了通报,之后几年零星发生。今年在山东省鲁南、鲁西南、鲁西北等地大面积发生,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13.
二点委夜蛾幼虫呈黄灰色或黑褐色,每一体节有一个深灰褐色倒三角形的斑纹,位于幼虫腹部两条褐色背侧线延长至胸节,主要以幼虫危害玉米幼苗为表现。文章详细阐述河南省安阳县二点委夜蛾的发生年代及生活习性、发生与影响条件的关系以及综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在广西玉米主要种植区的种群动态及发生为害规律,为草地贪夜蛾周年繁殖区和其他玉米主产区草地贪夜蛾的预测预报和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0年在广西崇左市、南宁市和河池市选择7个固定调查监测点,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在玉米生长期每隔7 d调查草地贪夜蛾幼虫数量及对玉米植株的为害特征,计算植株受害率和百株虫量;在7个调查监测点各放置2组桶型诱捕器和诱芯,每隔7 d调查记录1次诱虫情况,统计成虫数量。【结果】各调查点草地贪夜蛾幼虫发生量春秋季各有1次高峰,春秋季百株虫量最高值分别为35.00头和64.67头,秋季虫量明显高于春季。幼虫发生动态呈区域性差异,崇左市扶绥县、南宁市江南区和武鸣区幼虫发生期较短且集中,3个点春季百株虫量和峰值均较高。玉米各生育期均受幼虫为害,苗期以低龄幼虫为主,开花期和成熟期以5~6龄幼虫为主,其他生育期可见各龄期幼虫,世代重叠明显。各调查点春季草地贪夜蛾成虫数量总体上呈抛物线增加趋势,春季每诱虫桶最高虫量为25.33头;秋季虫量呈波浪状,约21 d出现一次峰值,每诱虫桶最高虫量为34.67头;秋季成虫数量总体上高于春季。【结论】草地贪夜蛾在广西全年均可发生,年发生代数在7代及以上,秋季虫量明显高于春季,发生程度随温度升高而加重。幼虫发生期和虫量存在区域差异,幼虫可为害各生育期玉米。草地贪夜蛾严重为害玉米生长,应进一步加强监测预报,根据区域气候和玉米长势,强化低龄幼虫和成虫高峰期的防控力度,以降低草地贪夜蛾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二点委夜蛾为害玉米损失及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进行了二点委夜蛾为害玉米试验,用直线回归法求出二点委夜蛾样点接虫量与玉米产量为害损失率相关式为Y=-2.642682927+7.698963415X,呈极显著回归关系。求出经济允许损失率为4.46%,代入回归算出防治指标为每样点0.92头;进一步确定二点委夜蛾发生程度分级标准,1~5级样点虫量分别为:0.92~1、1.1~2.0、2.1~2.6、2.61~3.6头和3.6头。  相似文献   

16.
正一、玉米生长前期的主要病虫害与特征(一)二点委夜蛾在小麦套播的玉米田中,二点委夜蛾虫害出现较严重,二点委夜蛾的幼虫会在玉米幼苗周围,对玉米进行危害,主要就是在咬食还处于幼苗期的玉米茎基部,并形成小于5毫米的孔洞,这就会导致营养的输送,使地面上的玉米干枯死亡。针对较大的玉米苗,会使玉米发生倒伏,甚至干枯死亡。(二)蓟马干燥的环境条件能够利于蓟马的生存,在小麦套播玉米田中出现较多,  相似文献   

17.
二点委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学名Proxenus lepigone(Moschler),是山东省夏玉米上新发生的一种害虫,近几年鲁南地区连续发生,2011年最为严重,发生面积达100万亩,占总面积的50%。该虫主要从玉米幼苗茎基部钻蛀到茎心取食,形成圆形或椭圆形孔洞,受害玉米轻者植株折倒,  相似文献   

18.
二点委夜蛾是近几年丰县发生的新害虫,因种植结构调整和耕作制度的变化,逐年加重并暴发成灾。丰县首次发现在2011年,当年在夏玉米产区暴发,给夏玉米造成严重损失。自2011年以来,丰县充分利用虫情测报灯、性诱剂对二点委夜蛾的成虫发生期进行诱测观察,通过对诱测成虫的历史数据和田间幼虫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初步摸清了丰县地区二点委夜蛾发生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9.
正广平县位于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麓海河平原的黑龙港流域,耕地面积35万亩,以冬小麦、夏玉米为主要农作物,夏玉米常年种植面积为21万亩。由于小麦普遍采用机械收获,秸秆还田率在90%以上,田间麦糠和秸秆量大、覆盖厚,为二点委夜蛾成虫产卵和幼虫发育提供了适宜环境。一、二点委夜蛾和地老虎的区别二点委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该虫在形态上与地老虎等存在明显区别。1、形态区别  相似文献   

20.
发生特点二点委夜蛾是近年来在我国华北和黄淮等地区玉米田新发生的害虫,具有暴发性、幼虫聚集性及危害隐蔽性等特征,呈现发生范围广、虫口密度高及危害程度重等特点,对夏玉米生产构成较大威胁。该虫以幼虫危害作物根部为主,寄主作物有玉米、高粱、大豆、棉花及谷子等。玉米是其危害的主要作物,玉米苗期,幼虫咬食茎基部和根部,破坏输导组织,从而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