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米田双斑长跗萤叶甲的发生为害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斑长跗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Motschulsky)],属鞘翅目,叶甲科,又名双斑萤叶甲。该虫自2001年在岐山县部分玉米田发生以来,为害逐年加重,2004年虫田率90.0%,虫株率10.6%,平均百株虫量14.6头,2005年则分别上升为94.4%、21.3%和36.8头,严重田块虫株率达95%以上,玉米减  相似文献   

2.
注意防治玉米旋心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庆平  刘剑平 《新农业》2004,(10):39-39
玉米旋心虫是当今玉米苗期的重要虫害,常造成玉米生产点损伤,引起植株矮化,叶片失绿,分蘖丛生,农民称之为“君子兰苗”。玉米旋心虫的为害近几年呈加重趋势,2004年个别严重地块受害株率达60%-80%,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去年,我县棉盲椿象发生较为严重,最高百株144头(防治指标10头/百株,大发生50头/百株).受害面积达1.87万公顷,被害田率达100%,被害株率达30%~40%,严重的达100%,蕾铃脱落率达20%-30%,严重的达50%,造成棉花减产20%~30%,给我县棉花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二点委夜蛾是邢台市2007年在玉米上发生的一种新虫害,主要以幼虫在6月下旬~7月上旬为害玉米幼苗,轻者造成玉米幼苗倾斜或倒伏,严重的造成幼苗枯死。近几年邢台市二点委夜蛾发生危害面积都在50万亩以上,虫田率10%~13%,虫株率3%~10%,重的达20%~30%,单株有幼虫2~5头,多者10头以上。  相似文献   

5.
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 Moschler)是夏玉米产区一种新发生的害虫。调查发现,秸秆还田地块尤为严重。本试验对秸秆还田与药剂处理地块的二点委夜蛾的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未进行药剂处理的地块被害株率达到82%,百株虫量最大为88头,喷除草剂和杀虫剂后二点委夜蛾发生量及危害率与未喷的差异不显著,百株虫量略有降低,但无秸秆还田地块喷施除草剂与杀虫剂后,其危害率显著低于上述处理,被害株率为20%,百株虫量为6头。  相似文献   

6.
菜粉蝶的发生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菜粉蝶[Pieris rapae(linnaeus)],属鳞翅目,粉蝶科。幼虫称菜青虫,是菜区的主要害虫。喜食十字花科蔬菜,尤以甘蓝、花椰菜受害最重,对春甘蓝的危害率达100%,危害盛期百株虫量高达1.500~1900头,产量损失25%,大大降低产品的品质和食用价值。现将该虫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作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7.
棉花棉根蚜别名菜豆根蚜、甜菜根蚜,为同翅目,瘿棉蚜科,是一种危害植物根部的蚜虫。近几年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耕作制度的变化和气候因素的影响.棉根蚜在棉花上发生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2004年我市太康、淮阳县中度发生。据调查,平均虫田率20%,虫株率5%~10%,每株蚜量20~50头,严重田块虫株率20%~30%,每株蚜量60~150头,死棵率5%~10%,严重影响了棉花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8.
<正> 2001年8月上旬,长丰县双墩、杨庙、下塘、土山等乡镇水稻田稻褐蝽大面积发生,发生面积3500亩。一般田块百丛虫量150~300头,被害株率达20%~30%;严重的田块,百丛虫量达2417头,被害株率80%~90%。受害田块损失严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稻褐蝽的防治。现就稻褐蝽的发生与防治作如下介绍: 1.为害症状 成若虫刺吸水稻茎叶和稻穗汁液,影响水稻生长、结  相似文献   

9.
玉米螟俗称箭杆虫,又叫玉米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是我国粮食作物的重要害虫,也是世界性大害虫,玉米螟食性杂,危害寄主种类多,其中以玉米受害最重,在我市玉米产区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发生严重区域可使玉米减产10%左右,发生严重地块可使玉米减产20-30%,根据今年秋季调查,我市玉米螟属偏重发生,全市发生普遍,平均百杆虫量达146.2头,存活率达90%以上,单杆虫量最高达13头,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大,因此玉米螟防治工作是我市农业生产中一项重要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白翅叶蝉属固翅目叶蝉科。2005~2006年在北疆玉米田大暴发,据调查,在玉米灌浆期三叶有虫21头,玉米产量损失33%,最严重的地块单叶有虫百头以上,产量损失在50%左右,因此白翅叶蝉在本地已成为危害玉米生产的重要害虫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丰培  久国 《北京农业》2009,(6):41-41
玉米叶螨又称玉米红蜘蛛,主要有截形叶螨、二斑叶螨和朱砂叶螨3种。近年玉米田普遍发生,已成为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虫。据调查,在玉米叶螨发生期.危害严重的玉米田螨株率可达70%~100%,单株螨量几百至千头,重者上万头,玉米植株大片枯死,空穗率达40%,即使结实者,籽粒秕瘦,可使玉米严重减产。  相似文献   

12.
<正>鹤望兰,属旅人蕉科鹤望兰属,别名天堂鸟花,极乐鸟之花。自2001年以来,在大棚中发现少量的大袋蛾为害鹤望兰,到2004年危害已发展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据笔者调查,发生高峰期有虫株率达67.2%,百株虫量78头。据观察发现,大袋蛾不仅能取食鹤望兰的叶片,还能咬食花序的佛焰总苞片、萼片、花瓣及花亭,严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3.
玉米君子兰苗防治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君子兰苗是由玉米旋心虫为害造成的。玉米旋心虫是当今玉米苗期的重要害虫,常造成玉米生长点损伤,引起植株矮化,叶片失绿,分蘖丛生,农民叫其"君子兰苗"。玉米旋心虫的为害逐年加重,严重地块受害株率达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抗虫棉种植面积的连年扩大,棉田用药次数及用药量减少,致使棉盲蝽的发生与为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据笔者2000~2001年调查,百株虫量达20~30头,最高达65头,棉花平均百株受害率57%,叶片平均受害率82%,脱落蕾铃中有50%~60%是由棉盲蝽造成的。棉盲蝽的为害严重影响叶片的功能和蕾铃的形成,使棉花产量下降,品质降低,极大地影响棉农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5.
马国胜  陈娟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9):1640-1640
草履蚧(Drosicha corpulenta)4~5月危害菊花脑(Chrysanthemum nankingense),危害严重地块,菊花脑有虫株率100%,虫口密度达2 500头/百株以上。对菊花脑上草履蚧的防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玉米螟的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俗称玉米钻心虫,箭杆虫。是玉米主要害虫,正常年份玉米受害株率高达30%左右,减产10%,严重发生时,被害株率高达90%,减产30%左右。近年来,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玉米螟的危害日益加重。  相似文献   

17.
利用田间自然虫源级别辅以人工控制培养,使形成虫量梯度,以研究油菜蚜虫混合种群对油菜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蚜量达500头/百株以上时,影响趋势明显加大,特别在5000~7000头/百株和7000头/百株以上时,株高、叶面积、分枝依次减少41.6%,50.4%和69.5%;71.3%,51.1%和76.3%;产量损失73.0%和96.3%。并建立了其影响的动态模型。通过对油菜产量构成因子的通径分析,明确了产量损失主要是由于蚜虫危害造成批荚率的提高。因此,在油菜生长后期防治虫害的同时,还应采取降低批荚率的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18.
核桃横沟象,又名根象甲Dyscerus juglans Chao,属鞘翅目象甲科,是核桃的主要害虫。该虫主要分布于陕西、河南、云南、四川等省,在陕西商州调查,有虫株率达50%,株虫口最多达100头,危害后,轻者树势衰弱,产量下降,重者整株枯死。现将核桃横沟象危害及综合防治总结如后。  相似文献   

19.
2008年玉树州囊谦县油菜种植区黄翅菜叶蜂严重发生,面积达86.67公顷,最高虫株率达26头。这是青海省近年来首次发生该虫为害。据资料记载,除新疆、西藏末见报道,各地均有广泛分布。  相似文献   

20.
棉铃虫大发生原因初探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 Hiibner是棉花蕾铃期害虫的优势种,近些年来发生危害日益严重。特别是1992年发生危害更重,属历史上罕见的特大发生年份。第一代在麦田一般每平方米有幼虫5头左右;多的达10头以上,严重地块小麦减产5%左右;第二代在棉田百株累计卵量一般4000~8000粒,多的达万粒以上;第三代百株累计卵量一般为200~300粒,多的达500粒以上;第四代一般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