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程莹  汤锋  吴存兵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156-5156,5167
农药土壤光解是化学农药在土壤环境中消失的重要途径。土壤的非匀质相分布和吸附态分子的特征给农药土壤光解的研究带来很多困难,多年来对农药土壤光解并没有形成一种成熟的方法。HPTLC技术在研究农药吸附态光解上有很多优点,是一种很好的研究土壤中农药吸附态光化学行为的实验室方法。  相似文献   

2.
氯乙酰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农药、医药、染料、各种助剂等领域,作为一种性能优良的酰化剂,目前用量最大的领域便是农药行业,采用氯乙酰氯替代传统的有机原料用于农药合成,可以大大提高产品收率和质量,减少污染,因此氯乙酰氯在农药行业中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本文将着重介绍氯乙酰氯在农药行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农药混用     
<正>(上接第10期第10页)农药混用是指将2种或2种以上的农药在使用时混合在一起施用的技术。绝大多数农药的防治范围是有限的,一般只针对一种或几种病虫草害发挥作用。在作物生长期内可能同时发生不同类别的病虫草害,为了方便和节省人工,在防治病虫草害过程中经常会把几种农药混在一起施用。农药混用具有下列优点:一是省工省时。在一次用药中,能兼治作物生育期内多种同时发生的病虫草害,使多次重复性田间作业一次  相似文献   

4.
有机磷农药残留快速定量光电检测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现有农药残留检测方法,融合化学发光法和光电检测技术,提出一种新颖的有机磷农药残留快速定量检测方法,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农药残留光电检测系统,设计了一种针对微弱光信号检测的实现方案。以敌百虫农药为对象进行农药残留检测试验,并进行了系统性能分析和可行性分析。研究表明,所研发的农药残留快速定量检测系统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农药残留浓度,性价比较高。可有效解决传统农药残留检测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为农产品质量监督提供一种方便有效的技术手段,具有广阔的应用与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6月1日,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开始实施,新旧条例有许多改变。笔者长期在基层从事农业行政执法工作,针对移送司法机关的案件,谈一些看法。一、假农药新的定义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中,对假劣农药有了新的定义。(一)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认定为假农药1.以非农药冒充农药;2.以此种农药冒充他种农药;3.农药所含有效成分种类与农药的标签、说明书标注的有效成分不符。禁用的农药,未依法取得农  相似文献   

6.
丁洪先 《农家参谋》2011,(10):49-49
调查发现,一些常见蔬菜在生长中“与农药为伴”,一根豆角被“喂”11种农药。一根茄子一次性混打4种农药,刚喷过农药的蔬菜第二天就被采摘下来,运往市场销售。而很多地区农药残留检测形同虚设,从产地到批发市场再到菜市场,没有任何农残检测。  相似文献   

7.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农药在田间使用时混配在一起施用,叫做农药的混用。而为混用方便由工厂加工制备出的含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效成分的农药制剂叫做农药混剂。绝大多数农药的防治范围是有限的,一般只针对一种或几种有害生物发挥作用,而在作物生长期内可能同时发生不同类别和不同品种的病、虫、草害,为了达到一次用药兼治几种同时发生的有害生物的目的,合理混用农药是充分发挥药效,节省劳动力,及时防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将2种或2种以上的农药混配施用叫做农药的混用。绝大多数农药的防治范围是有限的,一般只针对一种或几种有害生物发挥作用,而在作物生长期内可能同时发生不同类别和不同品种的病虫草害。农药混合使用有如下优点:一是可一次用药兼治作物生育期内两种或两种以上同时发生的病、虫、草害,使多次重复性田间作业一次性完成,节省劳动力,防治及时。二是可以扩大防治范围,混用药剂间取长补短,提高防效或延长残效期。  相似文献   

9.
农药经营处方单制度推行的必要性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药经营处方单是农资经销者向购买者或使用者告知农药的基本属性及提供正确技术指导的一种表现方式,它既是对农药标签的一种简化诠释,同时也是一份售后服务的凭证。本文以2起农药案为例,探讨推行农药处方制的必要性,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将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农药有效成分科学混配加工成一种农药,这样的产品统称为农药混配制剂。混配制剂的主要优点:一是扩大防治谱,每种农药能防治一种或多种有害生物,混配后可以扩大防治的种类,减少用药次数;二是增加防效,一些农药经过科学的混配,可以提高防治效果,比单用的效果好很多,这样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三是减少抗性,一种农药长时间使用很容易产生抗药性,混配可以有效缓解抗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福建农业》2011,(12):37-37
人们习惯在天热生吃瓜果蔬菜,此时农药监管是否严格、农药质量是否合格就格外引人关注。农业部近日发布,目前在对23省的农药抽查中,有一成多质量不合格,农业部将建立农药追溯制,同时淘汰10种高毒农药。  相似文献   

12.
农药固体纳米分散体是将纳米技术与农药固体分散体制备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农药新剂型,是药物以纳米尺度的微粒、微晶形态均匀分散在固态水溶性载体中形成的固体纳米剂型。该剂型在杜绝有机溶剂和大幅度减少表面活性剂用量的同时,克服了水基化纳米剂型稳定性差的瓶颈问题,提高了难溶性农药在水中的分散性,有利于增加农药在叶面的粘附性和渗透性,进而提高其生物利用度,节约农药使用量,降低残留污染。综述了固体纳米分散体在农药和医药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其主要制备方法,基于目前农药使用过程中有效利用率低及残留污染严重的问题,探析高效、环保的固体纳米分散体作为一种新型农药剂型的应用前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技术生物所吴正岩研究员课题组近期研制出一种可回收的pH控释农药,可显著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使用量、减少农药引发的农业面源污染。吴正岩研究员课题组利用硅藻土、四氧化三铁等制备出一种复合纳米材料,并以此为载体研制出一种可控释放、可回收的农药。该农  相似文献   

14.
<正>农药混配主要是指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农药同时配成药液使用,合理的农药混用,可以扩大使用范围或者兼治几种有害生物,提高功效,增加药效,减轻抗药性,降低药害。但农药混配要有科学性。1农药混配原则1.1农药混配顺序要准确。最科学的农药混配顺序是根据农药的剂型来混配。混配的顺序通常为:叶面肥、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剂、乳油依次加入。每加入一种农药即充分搅拌混匀,然后再加入下一种。1.2先加水后加药,进行二次稀释。  相似文献   

15.
农药混用八注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建新 《河南农业》2013,(11):30-31
农药混用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农药混合应用的方法。合理的农药混用,可以扩大农药使用范围或者兼治几种有害生物,提高功效。农药制剂的混用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要注意各有效成分的化学稳定性酸碱性会影响农药有效成分的稳定。常见的有机磷酸酯、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有效成分都是  相似文献   

16.
《山东农业科学》2019,(11):132-135
为摸清市售蔬菜产品中农药残留总体污染状况,本试验于2018年在农贸市场、超市、生产基地采集1 720份蔬菜样本,对其中常见21种农药的残留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720份蔬菜样本中共999批次样本存在微量农药残留,占总样本量的58.1%;其中含有一种微量农药残留的有412批次,占总样本量的24.0%;含两种微量农药残留的有322批次,占总样本量的18.7%;存在三种及以上微量农药残留的有265批次,占总样本量的15.4%。综上,市售蔬菜产品中同时含有两种及两种以上微量农药残留的占比较大,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针对蔬菜产品市场对多种农药残留采取监管及风险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专利文摘     
降农药残留促作物生长生物制剂的制备方法;一种啶虫隆复配农药;一种复配中草药农药的制造方法。  相似文献   

18.
农药的抗药性是指被防治对象病、虫、草对农药的抵抗能力。抗药性可分自然抗药性和获得抗药性两种。自然抗药性又称耐药性,是由于生物种的不同,或同一种的不同生育阶段、不同生理状态等对药剂产生不同耐力。获得抗药性是由于在同一地区长期、连续使用一种农药,或使用作用机理相同的农药,使害虫、病茼或杂草对农药抵抗力的提高。农药作为预防措施对于防治病、  相似文献   

19.
徐秀红 《世界农业》1998,(12):26-27
在美国,农药注册可以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种农药从发现到有完整的联邦注册,商标,一般需要约10年的时间和5000万美元以上的花费。只有1/20000的农药能真正地走出实验室应用到作物上。为什么一种新农药合法化需经过那么长的时间呢?一个公司需要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20.
一、农药进入蔬菜的途径 主要有两种:一是从植物体表进入。蒸气压高的农药,可在气化后经气孔进入植物体,水溶性农药可经水孔或直接经表皮细胞向下层组织渗透,脂溶性农药还能溶解于植物表面蜡质层里而被固定下来。二是从根部吸收。通常向蔬菜口喷洒的农药,附在蔬菜植株上的农药,粉剂仅占10%,液剂占20%,其余的农药散落在土壤上,在灌溉或降雨后,部分农药溶于水中,进入土层与无机盐类物质混合,而被植物根系吸入体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