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浸叶法测定10种杀虫剂对海南省海口、三亚、儋州小菜蛾田间种群的毒力。结果表明:10种药剂对海口地区小菜蛾3龄幼虫的毒力LC50大小顺序为:Bt〉氟啶脲〉多杀菌素〉茚虫威〉虫螨腈〉阿维菌素〉丁醚脲〉虫酰肼〉杀螟丹〉高效氯氰菊酯:三亚地区小菜蛾3龄幼虫的毒力三%大小顺序为:Bt〉多杀菌素〉氟啶脲〉茚虫威〉虫螨腈〉阿维菌素〉虫酰肼〉丁醚脲〉杀螟丹〉高效氯氰菊酯:儋州地区小菜蛾3龄幼虫的毒力L氏大小顺序为:Bt〉多杀菌素〉茚虫威〉氟啶脲〉虫螨腈〉阿维菌素〉丁醚脲〉虫酰肼〉杀螟丹〉高效氯氰菊酯。3个地区对Bt和多杀菌素均表现敏感。海口地区小菜蛾种群除对高效氯氰菊酯、杀螟丹和Bt外,对其他药剂的敏感性均比三亚种群和儋州种群敏感。  相似文献   

2.
氯虫苯甲酰胺、氰氟虫腙、溴虫腈、甲维盐和丁醚脲是小菜蛾常用防控药剂,5 种杀虫剂乳油EC和悬 浮剂SC的表面张力室内毒力及盆栽菜和田间持效期测定结果表明,EC 制剂的表面张力值均小于SC 制剂室内 杀虫活性也普遍高于SC 制剂,但盆栽菜和田间持效期测定显示SC 制剂室外药效稳定性优于EC 制剂。说明同种药 剂EC 制剂和SC 制剂各有优势建议应用时,结合不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剂型。  相似文献   

3.
小菜蛾抗药性及其治理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小菜蛾(Flutella xylostella L.)是世界性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长期以来,国内外对小菜蛾通常采用药剂防治,用药种类以有机氯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和拟除虫菊酯类等化学合成的杀虫剂为主,近年来又开发应用苏云金杆菌(B.t)微生物制剂和昆虫几丁质合成抑制剂(苯甲酰基脲类)。然而随着各类新型杀虫剂的应用,小菜蛾很快就产生抗药性。近年来研究证明,小菜蛾已对上述各类杀虫剂都产生了不同  相似文献   

4.
小菜蛾是我地蔬菜种植中主要且较难防治的害虫之一.10.5%甲维盐·氟铃脲水分散粒剂,5%氟铃脲乳油等药剂防治选收期甘蓝小菜蛾试验表明,在小菜蛾低龄幼虫发生高峰期,10.5%甲维盐·氟铃脲水分散粒剂防治效果好,且对作物和环境安全.使用剂量一般为0.30~0.45kg/hm2.  相似文献   

5.
江苏部分地区小菜蛾对常规农药的抗药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苏省南京、苏州、连云港和淮安等地区采集的小菜蛾进行室内抗药性测定,发现小菜蛾对溴氰菊酯、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的抗药性为78~324倍;对敌敌畏抗药性为10倍;对灭多威抗药性为25倍左右;对杀虫单、氟铃脲、宝路、抑太宝和锐劲特的敏感性下降。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菊酯类农药、敌敌畏和灭多威已失去防治小菜蛾的实际意义;氟铃脲和灭虫灵对小菜蛾有优异的防效;将杀虫单配成微乳剂可提高对小菜蛾的防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贵阳地区小菜蛾种群对15种杀虫剂的抗性水平,为小菜蛾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室内采用浸叶法测定田间甘蓝地小菜蛾种群和敏感种群3龄幼虫对15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贵阳地区田间小菜蛾种群除对氯虫苯甲酰胺、氰氟虫腙、氟虫双酰胺、乙基多杀菌素和藜芦碱仍处于敏感(抗性倍数小于3.0倍)状态外,对其他10种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中对高效氯氟氰菊酯和辛硫磷的抗性倍数最高,分别为352.1005和164.0557倍,达极高抗水平.[结论]氯虫苯甲酰胺可作为贵阳地区防治小菜蛾的首选药剂,其次为氟虫双酰胺、乙基多杀菌素和氰氟虫腙,藜芦碱对其毒力一般,建议尽量少用或与其他药剂混配使用.  相似文献   

7.
10种杀虫剂对小菜蛾室内生物活性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用浸叶法测定了10种杀虫剂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10种杀虫剂对小菜蛾3龄幼虫毒力(LC50)大小顺序为阿维菌素>虱螨脲>溴虫腈>茚虫威>毒死蜱>硫丹>甲氧虫酰肼>辛硫磷>高效氯氰菊酯>虫酰肼。以毒死蜱为标准药剂,小菜蛾对阿维菌素敏感性最高,相对毒力指数达31530.0;其次为虱螨脲、溴虫腈和茚虫威,相对毒力指数分别为5236.3,2202.1和884.2;其余药剂的相对毒力指数均<100,对小菜蛾的敏感性较低,特别是虫酰肼,相对毒力指数仅为8.0,敏感性最差。测定结果可以为合理选择杀虫剂及小菜蛾的田间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氟啶脲等药剂防治菜青虫、小菜蛾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乃斌  张夕林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0):154-154,54
氟啶脲防治菜青虫见效快,效果明显,2-3龄幼虫高峰期用药1次,药后1d,防效可达85%左右,最高可达95%以上;并对小菜蛾也具有很好的防效。氟啶脲经济有效的用药量以750m l/hm2为佳;在菜青虫特大发生的情况下,必须用药2次,间隔期为5-7d。氟啶脲是防治菜青虫和小菜蛾理想的药剂,值得在蔬菜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小菜蛾是沿江地区蔬菜上的主要害虫,不仅发生期长,发生代次多,而且对常规药剂均已产生高水平的抗性。为了积极探索适用于无公害蔬菜生产的高效药剂及其应用技术,2004年进行了氟啶脲等药剂防治抗性小菜蛾的效果与应用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氟啶脲等药剂防治抗性小菜蛾效果好,增产增收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在室内测定了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与氟啶脲2种单剂及其混配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毒力,并在田间进行了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和5%氟啶脲EC及其混用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甲维盐与氟啶脲配比为1∶10时,其共毒系数最大,为最佳配比;制剂量比为1∶2(有效成分比为1∶10)时,在田间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防治甘蓝小菜蛾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验证其对甘蓝小菜蛾的防治效果、速效性与持效性,确定其适宜使用剂量,我们进行了3%阿维·氟铃脲乳油防治甘蓝小菜蛾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阿维.氟铃脲乳油,防治甘蓝小菜蛾的推荐用量为50克/亩,使用方法为喷雾法,每亩用药液60千克,用药间隔期10天。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田间喷雾方法测定了10%溴氰虫酰胺、45%茚虫威·丁醚脲、3%阿维菌素杀虫剂对小菜蛾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在小菜蛾幼虫2~3龄前,各药剂对小菜蛾均有良好的控制效果,药后7 d均能有效控制小菜蛾的危害,而且无药害现象。  相似文献   

13.
为弄清小菜蛾田间种群对杀虫剂的抗药性,采用浸叶和点滴方法,就贵阳、安顺和遵义3个地区的小菜蛾田间种群对多杀霉素、虫螨腈和苏云金杆菌等13种杀虫剂的抗药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3个地区小菜蛾田间种群对多杀霉素、虫螨腈、苏云金杆菌和氟虫腈的敏感性很高,对杀螟丹和杀虫双的敏感性较差,对阿维菌素、甲维盐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出防治小菜蛾的有效药剂。[方法]采用点滴法测定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6种杀虫剂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室内毒力,采用对水叶面喷雾法测定了其中杀虫效果较好的5种制剂对小菜蛾的田间防效。[结果]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室内毒力最高,其LC50为0.17 mg/L;其次为氯虫苯甲酰胺、虫螨腈及多杀菌素,其LC50依次为0.44、0.84、1.25 mg/L;丁醚脲和氰氟虫腙的毒力最低,其LC50分别为10.43和11.17 mg/L。田间施药后6 d,5%氯虫苯甲酰胺SC 1 000倍液对小菜蛾的防效较好,高达82.33%;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WG 2 500倍液、10%虫螨腈SC 1 500倍液、25%丁醚脲EC 1 500倍液及2.5%多杀菌素EW1 500倍液难以控制其危害,防效分别为60.50%、58.02%、55.64%和55.40%。[结论]为小菜蛾的有效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陕西小菜蛾对9种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陕西关中地区小菜蛾田间种群对9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为抗性治理和田间有效防治小菜蛾提供依据。【方法】在室内采用生物测定法和区分剂量法,测定2012-2013年间陕西杨凌、宝鸡和渭南3个地区小菜蛾田间种群对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丁醚脲、啶虫隆、溴虫腈、茚虫威、多杀菌素、Bt毒素Cry1Ac和氯虫苯甲酰胺9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陕西3个地区的小菜蛾田间种群对大部分供试药剂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宝鸡、渭南和杨凌种群均对高效氯氰菊酯产生了高-极高水平抗性,对阿维菌素产生了中等-高水平抗性,对溴虫腈和啶虫隆产生了低-中等水平抗性,对茚虫威、多杀菌素和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水平相对较低,处于敏感-低水平抗性。对丁醚脲和Bt毒素的抗性各地差异较大,对丁醚脲的抗性,杨凌种群处于低-中等水平抗性,渭南种群处于中等水平抗性,宝鸡种群处于敏感性下降;对Bt毒素的抗性,宝鸡种群处于中等水平抗性,杨凌和渭南种群处于敏感性下降-低水平抗性。【结论】3个地区应停止使用已产生高水平抗性的高效氯氰菊酯和阿维菌素,减少已产生中等水平抗性药剂的使用次数,处于低水平抗性的杀虫剂可作为防治小菜蛾的主要药剂。在杀虫剂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以延缓小菜蛾抗药性加剧。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11种杀虫剂对小菜蛾幼虫、成虫及其寄生蜂菜蛾绒茧蜂和菜蛾啮小蜂成虫的LC50.杀虫剂对小菜蛾幼虫毒力大小顺序为氟虫腈>虫螨腈>多杀菌素>阿维菌素>氟啶脲>苏云金杆菌>杀虫双>灭多威>毒死蜱>杀灭菊酯.对成虫测定结果表明,氟虫腈和虫螨腈对成虫触杀效果较好,其它药剂毒力均较低,而阿维菌素和苏云金杆菌对成虫基本无杀伤力.杀虫剂对菜蛾绒茧蜂毒力大小顺序为氟虫腈>毒死蜱>虫螨腈>阿维菌素>多杀菌素>氟啶脲>杀虫双>杀灭菊酯>灭多威>苏云金杆菌;对菜蛾啮小蜂的毒力大小顺序为氟虫腈>毒死蜱>虫螨腈>阿维菌素>多杀菌素>灭多威>杀虫双>杀灭菊酯>氟啶脲>苏云金杆菌.此外,与菜蛾啮小蜂相比,菜蛾绒茧蜂对灭多威(12.5X)、杀虫双(6.81X)、阿维菌素(4.04X)的耐药性更强.据选择指数(寄生蜂LC50/成虫LC50)标准,除苏云金杆菌外,其它农药选择性较差.  相似文献   

17.
氟铃脲防治菜青虫见效快、效果明显,于2~3龄幼虫高峰期用药1次,药后d,防效即可达85%左右,最高可达95%以上;该药剂对小菜蛾也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氟铃脲经济有效的用药量以50mL/667m^2为好;在菜青虫特大发生的情况下,必须用药2次,间隔期为5~7d。氟铃脲是防治菜青虫和小菜蛾的理想药剂,值得在蔬菜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4种鱼尼丁受体杀虫剂对小菜蛾及其天敌半闭弯尾姬蜂的选择毒力。[方法]采用浸叶法和试管药膜法分别测定4种杀虫剂对小菜蛾3龄幼虫和半闭弯尾姬蜂成蜂的毒力,采用试管药膜法和浸渍法测定4种杀虫剂田间推荐浓度对半闭弯尾姬蜂成蜂和蛹的室内活性。[结果]4种杀虫剂对小菜蛾幼虫的毒力顺序为四氯虫酰胺溴氰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其LC_(50)值分别为0.248、0.433、2.563、2.997mg·L~(-1);对半闭弯尾姬蜂成蜂的毒力顺序为溴氰虫酰胺四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其LC_(50)值分别为5.600、51.310、121.256、2 000mg·L~(-1);氟苯虫酰胺的选择毒力指数最高,大于667.3,其次是四氯虫酰胺,选择毒力指数为206.9,这2种杀虫剂对寄生蜂及小菜蛾具有高度正向选择性,氯虫苯甲酰胺和溴氰虫酰胺的选择毒力指数分别为47.3和12.9,具中度正向选择性。4种杀虫剂田间推荐浓度对半闭弯尾姬蜂蛹的羽化无影响,氟苯虫酰胺对成蜂存活无影响,但溴氰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和四氯虫酰胺显著降低成蜂的存活率,表明这3种药剂对半闭弯尾姬蜂成蜂具有一定的副作用。[结论]研究结果对4种鱼尼丁受体杀虫剂的合理应用及小菜蛾综合治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调查死亡数这项指标比较了3种杀虫剂对蔬菜小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000×的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最好,其次是1.8%阿维菌素乳油,2.5%高效氯氟氰菊脂微乳剂防治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不同杀虫剂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和生活史性状的影响,采用浸渍法测定了5种杀虫剂的室内毒力,对小菜蛾敏感种群和农药驯化种群的3龄幼虫的毒杀作用,以及对其存活虫态化蛹和羽化的影响。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苦参碱、阿维菌素、高效氯氟氰菊酯和氯虫苯甲酰胺对小菜蛾的敏感和农药驯化种群均有较高的毒力,其LC50均在40μg/mL以下;但与敏感种群相比,苦参碱、鱼藤酮和氯虫苯甲酰胺对农药驯化种群的毒力降低,而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对农药驯化种群的毒力则增加。由于杀虫剂的作用机制不同,可能产生拮抗或促进效应。不同杀虫剂对小菜蛾2个种群的生态响应试验结果表明:与敏感种群相比,经苦参碱、鱼藤酮和氯虫苯甲酰胺处理后的农药驯化种群的校正死亡率下降、化蛹率和羽化率增大,可能是由于长期的农药驯化使小菜蛾对农药的敏感性降低,这对小菜蛾的生长发育产生积极影响。而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处理后的校正死亡率增加、化蛹率和羽化率均减小,昆虫通过改变表型可塑性和进化适应来应对环境胁迫,将更多的能量用于抵抗农药带来的损伤,导致其生长发育分配的能量减少,因此,研究杀虫剂对昆虫的毒力和生活史性状的影响,有助于田间害虫的针对性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