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正>猪囊尾蚴病又称猪囊虫病,是由猪带绦虫的中绦期寄生于猪的肌肉内或人的脑、心肌等器官中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一、病原及其生活史猪囊尾蚴主要寄生在猪的咬肌、舌肌、腰肌、股内侧肌及心肌等处。由头节和体节组成。外观呈椭圆形囊泡状,囊内充满液体,囊壁是一层薄膜,囊壁上有一个圆形粟粒大的乳白色小结,其内有一个头节,头节上有4个吸盘,最前 相似文献
5.
猪囊尾蚴病也称囊虫病,是由有钩绦虫的幼虫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因本病对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危害极大,国家将其列为重点动物疫病之一。本文对猪囊尾蚴的形态,猪囊尾蚴病的临床特征、宰前宰后的检疫及屠宰后的安全处理进行简单陈述,以期促进猪囊尾蚴病的预防、抑制和净化工作的开展,保证消费者的食肉安全。 相似文献
6.
7.
猪囊虫病是由有钩绦虫的幼虫寄生在猪的肌肉中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幼虫寄生在猪的肌肉组织中,多因猪吞食了感染性虫卵所致。囊尾蚴多寄生于咬肌、腰肌、舌肌、臀肌、膈肌和肩胛肌等处。肉眼观察,囊尾蚴呈米粒大小,外观椭圆,囊体呈乳白色半透明,一般由米粒至黄豆大,囊内充满无色液体,其壁是一层薄膜,壁上有一个米粒大小圆形乳白色头节,头节上有四个圆形吸盘和一个顶突, 相似文献
9.
猪囊虫病是由猪囊尾蚴(猪囊虫)寄生于猪的肌肉中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患囊虫病的猪屠宰后,在患猪的肌肉如咬肌、舌肌、膈肌、肋间肌、心肌以及颈、肩、腹部等处的肌肉中,外观可见白色半透明,如蚕豆大小囊泡状的猪肉囊尾蚴,囊泡内有一小米粒大小的白点,人们俗称患囊虫病猪的肉为“米猪肉”。 相似文献
10.
11.
1检疫情况台安县有关部门在对上市的白条猪中检疫中,发现有不少猪患有细颈囊尾蚴病,2012年在检疫的13250头白条猪中,检出1335头猪患有此病,检出率达10%左右,大大高于猪囊尾蚴病的检出率,应引起相关部门和养殖户的重视。猪细颈囊尾蚴病是由狗的泡状带涤虫的蚴虫——细颈囊尾蚴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细颈囊尾蚴又称水铃铛,呈囊内含透明液体,大小由几毫米到10cm不等,其中悬浮着相当大的头节。幼龄虫体积很小,仅数毫米大,很易与猪 相似文献
12.
动物疫病一直是影响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一大危害,制约着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影响着农民增加收入,阻碍着动物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猪囊尾蚴病也称囊虫病,老百姓把囊虫病叫做米散猪,是由钩绦虫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因本病对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危害极大,国家将其列为重点动物疫病之一,并大力开展预 相似文献
13.
14.
猪囊虫病是人、猪互相传染的一种寄生虫病,人患叫“有钩绦虫病”,猪患叫“囊虫病”。猪囊虫病的幼虫阶段寄生于猪的肌肉中,叫猪肉囊虫或猪囊虫,俗称“米糁猪”。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中,称有钩绦虫(也叫猪肉绦虫)。是人和猪共患的寄生虫病,严重危害人的健康,同时也给养猪业造成巨 相似文献
15.
16.
17.
作者在研究猪囊尾蚴病特异诊断与治疗基础上,以研究发病后其抗体(IgG)消长的规律,为该病的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提供理论依据,进行了人工感染囊虫病并以作者研究的“改良酶标法”测其抗体,以证实抗体的最早出现、上升、达到峰值及持续和下降的时间。对30多头猪人工感染后,每3天采全血检测一次,结果证明最早出现的时间为感染后第9、15、18d、也有21d。此后逐渐上升(其座标呈波动式上升的曲线),40~60d达到峰值并持续,直至虫体死亡开始下降。药物治疗15天后抗体明显下降,第20~30d抗体基本消失,30d后全部消失。 相似文献
18.
对囊尾蚴寄生较少、体液抗体量甚微的病猪,其它方法不容易检测出来,应用ABC-ELISA法,即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Aridin Biotin Compiex)酶标法,借助其放大作用,大大提高了灵敏度。经试验测定,其灵敏度高于ELISA法的9~14倍,并且可将EL-ISA法判定的疑似猪得到分化,从而提高了符合率。 相似文献
19.
猪囊虫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是肉品卫生检疫的主要项目之一。通过猪囊虫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的分析,进一步探讨生猪屠宰环节猪囊虫病的检疫、处理和防治措施,旨在指导控制猪囊虫病进入流通环节,消灭猪囊虫病,以保护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20.
猪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是由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 Organism)的猪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 Suis)寄生于猪的红细胞内或游离于血浆中,引起的猪的一种传染性血液病。其主要表现为贫血、高烧、黄疸、呼吸困难、虚弱、流产等症状。近年来,本病在我国的部分地区一些猪场呈现爆发流行,发病和死亡极其严重,有的猪场发病率高达30%以上,死亡率达60%以上,经济损失相当惨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