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某鸡场病鸡的组织病料中分离出4株疑似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菌株,根据已报道的巴氏杆菌特异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检测,同时对这些菌株进行细菌生化鉴定,动物接种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这4个菌株均扩增出一条1200bp左右的DNA带,与预期的大小一致。生化试验结果也与巴氏杆菌的理化特征吻合。说明本试验所设计的引物在鉴定巴氏杆菌病时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可作为该病诊断的可靠方法加以推广和应用。动物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的结果表明,该巴氏杆菌菌株有较强的致病性,且都对先锋噻肟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2.
2008年冬新乡一猪场突然发生一起以呼吸困难和发热为特征的传染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诊症状观察和剖检变化,有目的地进行了实验室诊断包括多杀性巴氏杆菌和猪流感病毒的检测,证明该起疫情是由猪流感继发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蒋成砚  谢昆  魏静萍  田婷  起晓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320-14322
[目的]分离、鉴定竹鼠多杀性巴氏杆菌并探讨其对药物的敏感性。[方法]从红河州某竹鼠养殖场采集患病竹鼠病灶进行了细菌的分离培养,并对分离的菌株进行了生化鉴定、动物回归试验及药敏试验。[结果]分离的病原体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该菌株对青霉素、诺氟沙星、阿米卡星等敏感,而对链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等耐药。[结论]为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治疗与诊断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2022年,河北某养狐场爆发急性传染病导致大量狐发病甚至死亡,经分析饲养管理条件、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病原学检查结果,确定此次疫情由饲喂多杀性巴氏杆菌污染的饲料引起。立即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立即停用该批饲料,对笼舍、水盒全面消毒,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应用恩诺沙星配合中药香附进行中西药结合治疗,有效控制了此次疫情。  相似文献   

5.
检测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CR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提供特异、敏感的诊断方法,本研究建立了检测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CR方法.该方法能从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扩增出1条460 bp的特异片段,而无法从大肠杆菌、鸭疫里氏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禽1型副黏病毒、番鸭呼肠孤病毒和鸭基因组DNA扩增出目的片段.敏感性试验显示该PCR方法最低可检测出1 ng·L-1的细菌基因DNA.  相似文献   

6.
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学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分离自陕西渭南的24株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用Carter英膜群鉴定法和Heddleston热稳定抗原鉴定法进行血清学分型研究。结果表明,在鉴定24株多杀性巴氏杆菌中,除3株未能分群外,其余21株均为英膜A群。  相似文献   

7.
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和PCR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甘肃省某县一猪场病死猪剖解肺部分离,经过涂片镜检观察,为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的球杆菌,经过生化试验鉴定初步定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设计1 对引物进行PCR扩增、克隆之后,送往大连宝生物公司测序,测序结果运用BLAST软件比对,与多杀性巴氏杆菌同源性为100%.对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其对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8.
从发病的湖北麻鸡中采集病料,通过细菌分离、生化鉴定,初步判定分离菌株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应用PCR分别对病料组织和分离菌株进行检测,均能扩增出特异性的条带,PCR产物测序后经NCBIBlast分析,与多杀性巴氏杆菌同源性为99%。经过以上的试验分析,确诊为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9.
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常表现为动物机体传染性肺炎,严重时更会导致全身出血性败血症。本病多继发于某些传染病后,有时也呈地方性流行,可在不同种属动物间相互交叉传染,对我国养殖业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本文从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特点等方面入手,提出一些诊断与防治措施,以期为临床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建立鉴别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副鸡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gallinarum)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参照GenBank中登录的3种细菌基因组序列,合成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多重PCR反应条件,建立快速检测3种细菌的多重PCR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可分别扩增出3种细菌对应的目的片段,对Ⅰ群禽腺病毒4型(FAV-4)、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沙门氏菌(Salmonellaspp)、鸡胚成纤维细胞(DF-1)的DNA和灭菌双蒸水均无扩增;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最低检测量分别为24.3pg/μL禽多杀性巴氏杆菌、21.4pg/μL副鸡嗜血杆菌和28.6pg/μL鸡大肠杆菌的基因组DNA;应用该方法对83份临床病料进行检测,结果与其他已建立的单重PCR检测一致,说明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临床上3种细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多杀性巴氏杆菌基因组分泌蛋白的预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泌蛋白对于细菌自身的生命活动以及在介导病原体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深入研究分泌蛋白将有助于明确细菌的生命活动及与病原微生物互作的分子机制.利用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基因组学研究成果,结合信号肽分析软件SignalP v3.0、跨膜螺旋结构软件TMHMM v2.0、亚细胞器蛋白定位软件PSORTb和GPI-锚定位点软件GPI-SOM这4个软件,对多杀性巴氏杆菌2105个编码蛋白的ORF进行预测分析,最终获得了136个分泌蛋白.对其信号肽长度、氨基酸组成、相应ORF长度进行了统计.运用Blast P对其功能进行同源性分析,发现11个蛋白为多杀性巴氏杆菌所特有,这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巴氏杆菌是引起多种畜禽巴氏杆菌病的病原体,主要使动物发生出血性败血症或传染性肺炎。该病原可以在同种或不同种动物间传染[1]。目前,对该病的预防多采用疫苗注射法,但在疫苗免疫过程中普遍存在保护率不高的问题[2]。在疫苗生产中多用液体培养基制备巴氏杆菌抗原,很难实现高密度、高产率、高浓度和高质量生产。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菌苗抗原的培养工艺主要有固体表面培养法、液体通气培养法、液体浅导静置培养法和液体高密度发酵法,中国《兽用生物制品制造与检验规程》中规定的培养工艺主要是固体表面培养法和液体通气培养法[3]。沈志强等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鸭源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强毒株对雏鸭的致病性。【方法】以口服灭菌生理盐水的雏鸭为对照,通过口服和滴鼻接种途径将PM人工感染雏鸭,观察雏鸭的发病情况;于接种后不同时间内随机剖杀试验组和对照组雏鸭,采集肝脏、肺、心脏和脾脏、胸腺、腺胃和小肠等组织,常规方法制备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各器官组织学变化;利用建立的间接免疫荧光法对PM在雏鸭体内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接种PM后,引起雏鸭出现精神不振,呼吸困难,腹泻等症状;剖检病变以心包积液、肺出血和肝脏点状坏死为特征。PM动态增殖检测结果表明:滴鼻接种后12h,肺中PM含量最高,达到4.47×103 CFU/g,而口服接种后12h,胸腺中PM含量最高,达到5.12×103 CFU/g;2种途径接种PM后18~30h均以雏鸭胸腺PM含量最高。病理组织学变化以肺脏充血、出血,肝脏脂肪变性,脾索紊乱等为特征;荧光阳性信号主要分布于肺、肝脏、胸腺和脾脏等器官。【结论】PM感染主要引起雏鸭的出血、败血性变化;滴鼻接种PM对鸭的致病力明显高于口服接种;胸腺、肺、肝脏和脾脏是PM侵害的主要靶器官。  相似文献   

14.
氟苯尼考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抗菌后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菌落计数法测定氟苯尼考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体外抗菌药后效应(PAE)、抗菌后亚抑菌浓度效应(PA-SME)及亚抑菌浓度效应(SME)。结果显示:氟苯尼考在2~8 MIC(μg/mL)范围内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PAE为1.31~5.01 h,PA-SME为1.66~24.20 h,SME为0.05~1.31 h;其PAE受药物浓度、细菌接触时间及接种量的影响。结果提示:临床应用氟苯尼考治疗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时,应结合药代动力学参数和MIC及PAE,制订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15.
鸭疫巴氏杆菌(Pasteurella anatipestifer)是引起小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原菌,它主要侵害2—7周令的小鸭,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为主要特征,有关本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病原的分离鉴定以及萤光抗体诊断等在国内已有报导。鸭疫巴氏杆菌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形态与染色特性颇似常见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它在细菌  相似文献   

16.
通过特异性试验、敏感性试验、阻断试验等建立鉴定猪源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血清型的对流免疫电泳(CIE)技术。结果表明,抗原、抗体之间具有较好的特异性,而且有着很好的重复性;敏感性较琼脂扩散试验至少提高4倍;对本实验室分离的13株Pm进行荚膜血清型分型鉴定显示,A型(8/13,61.54%)、D型(5/13,38.46%),符合PCR鉴定结果。本方法具有快速、特异等特点,且不需要特殊设备,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7.
杨辑  赵晟楠  刘金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3,(17):7556-7557,7560
[目的]利用扫描电镜研究多杀性巴氏杆菌生物被膜的独特结构。[方法]在扫描电镜生物样品制备常规方法和改进方法的基础上,对从广东病鸡分离出的3株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表面形貌进行比较。[结果]改进方法较常规方法更明显地获得了细菌生物被膜三维立体结构观察的效果。[结论]扫描电镜可观测到多杀性巴氏杆菌生物被膜直观的三维构象,为细菌生物被膜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直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复力霉素治疗鸡巴氏杆菌病疗效试验曹洪敬王文志颜世敢崔锦鹏任淑芳沈冰(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济南250100)时秀梅高华方王希敏李惠玲(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鸡巴氏杆菌病发病急,病程短,发病率及致死率高,给养鸡业造成较严重损失。山东省科学院生...  相似文献   

19.
对一例疑似坦布苏病毒和多杀性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的6日龄鸡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用套氏RT-PCR方法和常规细菌分离鉴定方法进行病毒、细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其病原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毒经鉴定为坦布苏病毒,与鹅源坦布苏病毒JS804株核苷酸同源性达99%;分离到的细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细菌对鸡的回归试验显示,0.1mL的菌液可致20周龄SPF鸡死亡;对6周龄Balb/c小鼠的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含约10 CFU的毒液即可在24h内致其4/4死亡。  相似文献   

20.
对一例疑似坦布苏病毒和多杀性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的6日龄鸡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用套氏RT-PCR方法和常规细菌分离鉴定方法进行病毒、细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其病原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毒经鉴定为坦布苏病毒,与鹅源坦布苏病毒JS804株核苷酸同源性达99%;分离到的细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细菌对鸡的回归试验显示,0.1mL的菌液可致20周龄SPF鸡死亡;对6周龄Balb/c小鼠的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含约10 CFU的毒液即可在24h内致其4/4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