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配制不同浓度的猪粪浸提液,自然放置,以观察在猪粪有机污水中适宜生长的浮游藻类。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污水经过一定时间均有藻类生长,并且形成水华。各浓度适合生长的优势藻类不同,100%的猪粪污水主要生长衣藻(Chlamydomonassp.),50%的猪粪污水主要生长衣藻(Chlamydomonassp.)和小球藻(Chlorellasp.),30%的猪粪污水主要生长小球藻(Chlorellasp.),10%的猪粪污水主要生长纤维藻(Ankistrodesmussp.)。藻类最大生物量随浓度升高而降低,呈现高浓度抑制的趋势。水体氮磷营养盐随藻类的生长繁殖而快速下降,从而限制藻类继续增殖,藻类数量下降,水华消失。  相似文献   

2.
匈牙利研制了一种净化城市污水的生物一机械联合净化系统。在此系统中,净化污水主要是藻类与细菌。在净化的第一阶段,即在稳定池中,在藻类与细菌的相互作用下,污水中的大部分悬浮有机物被分解。污水生物分解所需要的氧气由机械充气机供给。初步净化的污水,再进入第二阶段分散系统中。在此,借藻类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使污  相似文献   

3.
氮、磷对藻类生长及污水净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模拟氧化相比较,研究污水中不同含量的磷及氮、磷比例对藻类生长及污水净化的影响。原污水中合氮量均为20mg/L,磷的含量分别为1.25 2.50 5.0 10mg/L,结果发现原污水中的N/P为20/2.5时,藻类的净生产量最高,污水净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杀虫剂对藻类生态效应的研究进展 ,内容包括 :杀虫剂对藻类的作用 ;藻类对杀虫剂的吸收、富集和降解 ;藻类在杀虫剂毒性监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湖泊普遍受到由N、P 等营养物质富集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目前对水生植物修复中的根系分泌物对污水的修复机理研究甚少。本文介绍了根系分泌物的组成及其作用,并分析了影响植物释放根系分泌物的因素。根系分泌物的絮凝吸附作用能够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悬浮物(SS)并在根外吸附重金属。水生植物分泌“抑藻物质”产生克藻效应,为人工合成根系分泌物藻类抑制剂和在应用水生植物根系分泌物处理污水藻类有着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利用藻类净化含氮、磷有机污水其净化作用及其机理、藻类培养环境调控及其生物量利用和新型藻类处理系统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的有关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前沿     
西班牙小镇通过种植藻类把污水变为清洁能源
  据路透社报道,位于西班牙西南端的小镇奇克拉纳-德拉弗龙特拉出现了全球第一家将污水转变成清洁能源的工厂。这个利用废水和阳光生产藻类生物燃料的设施,是一个旨在寻求替代能源、减少对外国石油依赖的1200万欧元(1欧元约合7.99人民币元,下同)项目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水体抗生素污染现状及藻类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7,(12):2056-2062
近10多年来,国外已经开始关注抗生素对环境的污染,但在我国还没有引起重视。在全球各地的污水处理厂、地表水和地下水中都有检测到不同程度的抗生素污染。详细论述了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去除现状、对水环境的污染现状和藻类对抗生素的生态风险评价,强调了抗生素污染的不利影响,并对实施有效监测和减轻污染提出了必要的建议,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生物处理方法是水处理中的重要部分。藻类由于其对氮、磷的高利用率以及较快的增殖速度使其在生物处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选用了自然界中4种常见的藻种小球衣藻、斜生栅藻和鱼腥藻、绿球藻,通过控制藻类物种数量的不同来探讨生物多样性对于污水中氮、磷元素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藻类生物多样性可以明显抑制藻类的生长,通过对氮、磷元素的分析显示,其可以明显促进水体中氮、磷元素的去除。  相似文献   

10.
张宁  张世敏  王玥劼  郭正 《安徽农业科学》2013,(21):9018-9018,9025
通过对小浪底库区主要监测断面的藻类数量进行调查,揭示藻类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以期为库区水华防治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小浪底库区中央地带藻类在数量上符合其客观生长规律,库区边缘区域藻类生长受较多因素影响,其数量随时间呈现跳跃式变化,出库断面藻类数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和光照。  相似文献   

11.
藻类细胞固定化技术处理污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藻类细胞的固定化方法和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指出固定化微藻在处理污水方面虽然存在问题,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根据河流水动力学原理,用圣维南(Saint-Venanf)方程组模拟大宁河回水区的水动力条件,并利用现场监测结果进行曲线估计,建立了流速与藻类生长关系模型,初步研究了三峡水库蓄水初期大宁河回水区流速与藻类生长的相关关系。结论如下:①利用大宁河回水区现场监测结果对流速与藻类生长关系进行曲线估计,可以得到三次曲线拟合方程为:y=34.042-293.725u 821.265u2-603.45u3。②在气候条件和营养盐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流速与藻类浓度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723,双尾检验的概率值为0.043,大宁河回水区流速与藻类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流速成为主要的限制因子,大宁河回水区河段的藻类浓度有随流速减小而增高的趋势,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3.
詹寿发  樊有赋  陈晔  罗敏  彭琴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192-11194
对九江市城区内甘棠湖的浮游藻类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浮游藻类48属80种,浮游藻类平均生物量为367.498万个/L,其中硅藻占49.12%、绿藻占45.71%、隐藻占2.05%,在对水质进行理化监测的基础上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是甘棠湖为β-中污染。  相似文献   

14.
水生藻类的环境指示作用(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地监测水环境中的氮磷污染物、重金属、农药及其他有机污染物,笔者论述了水生藻类对水体环境中相应污染物的敏感性和耐受性,以及污染物对水域生态系统中藻类种群结构所造成的影响,分析了污染物对水生藻类的毒理和富集等。由此表明:水生藻类对一些水环境污染物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该方法便于直观快速地调查分析相应水体的污染情况。  相似文献   

15.
微藻水环境修复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资源危机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污水再利用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途径。微藻(micropalgae)是指那些需要借助于显微镜等工具辨别的微型藻类的总称,对污水具有很强的清洁能力,能够高效清除污水中的N和P,在水环境修复中,微藻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阐述了微藻修复水环境污染的优势、特点和现状,综述了微藻修复受污染水环境的机理,处理氮磷有机物、重金属污水和水厂污泥的研究进展,并对微藻修复的综合利用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提升,工业生产及生活用水的数量在不断上升,从而导致的各类工业废水以及生活污水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如果将这些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入河海,会造成严重的污染,例如水体富营养化,水质重金属超标等,所以针对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需要集中排放到一个固定的场所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才可排出,城镇污水处理厂就充当了一个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净化车间,但是很多城镇污水处理厂没有严格按照排放要求,将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很多污水指标,例如COD,TP,氨氮,SS等并不达标,严重影响水源的质量,因此需要加强对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监测,做好在线监测,保障所处理的污水完全符合排放标准,才可排放。本研究针对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监测技术展开了细致的探讨,从污水监测的目的以及监测指标到监测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氧化塘处理污水的突出特点是其处理过程与自然净化过程相似,是一种自然积累实现强化的净化方式。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明,塘体中的微生物在净化污水方面起重要作用。 氧化塘微生物群落是由各种细菌、藻类、原生动物、病毒、真菌、霉菌等组成。其中对污染物净化起主要作用的是细菌和藻类。氧化塘中微生物有两种来源:一类是原污水中带来的,此类微生物在原污水这种极性条件下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一类是一般水环境中固有的。塘体中微生物种类繁多,变化复杂,常呈现明显的群落空间变化。以不同类型氧化塘串联而成的系统中,各个塘有不同的生物群落,就是在单一的塘体中,从废水入塘口到出塘口,由于有机污染物浓度不断下降,pH、溶解氧不断变化,微生物群落也呈相应的空间连续变化。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203-15205
当前,农村污水污染已对农村地区的水体、土地等自然环境产生严重影响,为确保农村水源安全和农民身体健康,农村污水治理刻不容缓。笔者介绍了高效藻类塘技术、地下渗滤处理系统、蚯蚓生态滤池、人工湿地处理技术、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等几种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原理、特点、不足及其应用现状,为农村地区污水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菌藻共生系统净化水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菌藻共生系统净化水质的机理和菌藻共生处理污水系统(固定化菌藻系统和着生藻类系统)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对星云湖多年表层湖水中藻类的第一手监测资料及大型仿生式除藻船蓝藻控制效果研究资料做了系统的分析研究,旨在揭示星云湖藻类发展趋势,分析藻类资源量,研究藻浆资源化利用。结果表明,星云湖藻类生物量多年呈增长趋势;湖区藻类主要分布于西北湖湾,藻浆量共48 150 m3,鲜重7 704 t,除藻船年平均打捞量共1 684 m3,鲜重269.44 t;星云湖流域藻浆资源化利用具有一定可行性,主要表现为藻浆营养成分明显,无显著生态安全风险,湖区农业生产方式有利于消化利用藻浆,藻浆在星云湖区具有很好的资源化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