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1 毫秒
1.
以高大气CO_2浓度和遮阴为处理手段,研究高大气CO_2浓度和遮阴对小麦叶片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全光照相比,遮阴使小麦叶片的气孔长度增加了22.93%和10.23%,而气孔宽度减小了30.00%和30.22%,气孔面积降低了17.99%和18.11%,周长增加了16.80%和6.85%,气孔密度降低了6.61%和23.78%,气孔指数降低了5.99%和14.23%。与正常大气CO_2浓度相比,高大气CO_2浓度使小麦叶片的气孔面积增加了1.91%和1.95%,使全光照处理的小麦叶片的气孔密度降低了14.33%;使遮阴处理的小麦叶片的气孔密度增加了5.00%。与全光照相比,遮阴使小麦叶片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降低了56.11%、53.21%和40.57%、49.27%,而光合速率没有得到提高,这可能是小麦叶片对高大气CO_2浓度发生了"光适应"。与正常大气CO_2浓度相比,高大气CO_2浓度降低了小麦叶片的气孔导度。小麦叶片的气孔长度和宽度与光合速率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葡萄砧木叶片含水量和相对含水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9个葡萄砧木叶片为材料,测定其初始鲜质量、干质量和饱和鲜质量,计算其叶片含水量和相对含水量。结果表明,101-14叶片含水量最高,为79.98%;抗砧3号叶片含水量最低,为72.45%。SO4叶片相对含水量最高,为92.34%;贝达叶片相对含水量最低,为81.82%。相对含水量最高的SO4葡萄砧木,抗旱性最强,适宜作为抗旱葡萄砧木。贝达的叶片含水量和相对含水量均最低,抗旱性最弱,不宜作为抗旱葡萄砧木。  相似文献   

3.
非寄主植物对月季长管蚜嗅觉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宁  冯丹  杨斌 《贵州农业科学》2012,40(4):110-112
为寻求新的植物源引诱剂和驱避剂,采用"Y"型嗅觉仪测试方法,研究了非寄主植物(韭菜和孔雀草)对月季长管蚜嗅觉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月季与非寄主植物叶片混合后对月季长管蚜的引诱率均明显低于未与非寄主叶片混合的月季叶片,月季叶片∶孔雀草叶片以1∶3的比例混合后对月季长管蚜驱避效果最好,引诱率仅为20%,比月季叶片低33%。月季叶片∶韭菜叶片以1∶3的比例混合后对月季长管蚜引诱率为26%,比月季叶片低28%。  相似文献   

4.
采用人工接螨 ,测定幼树叶片的主要生理参数 ,同时结合叶螨危害程度不同路段的国槐行道树叶片的生理参数测定结果 ,研究截形叶螨危害对国槐叶片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 ,受叶螨危害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减少 33.5%~ 53.4% ,光合强度降低 42 .3%~54.5% ,国槐行道树受害叶片的光合强度降低达 74.0 % ;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 63.1 %~94.2 % ;气孔传导率下降为 1 9.9%~ 2 2 .0 % ;蒸腾强度也显著下降。由此可见 ,截形叶螨危害致使国槐叶片生理和代谢发生紊乱是造成西安市国槐行道树夏季落叶的内在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采用田间调查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以海南不同产量、不同生长年限、正常结果与黄化槟榔叶片为实验材料,分析不同产量水平、正常结果与黄化槟榔叶片Ca,Mg含量以及不同生长年限槟榔叶片Ca,Mg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槟榔叶片Ca,Mg含量随着槟榔产量降低呈下降趋势,Ca含量下降幅度较大.低产组槟榔叶片Ca比高产组的下降了约37.2%,而Mg下降了约19.8%.黄化组(重)和黄化组(轻)槟榔叶片Ca含量比高产量组降低了57.8%和44.9%.而比低产量分别下降了32.0%和12.3%,黄化组(重)槟榔叶片Ca含量比黄化组(轻)的下降了23.4%.黄化组(重)和黄化组(轻)槟榔叶片Mg含量比高产量组的降低了30.2%和35.0%.而比低产量的分别下降了13.0%和18.9%,黄化组(重)槟榔叶片Ca含量比黄化组(轻)下降了6.9%.不同年限槟榔叶片的Ca含量差异不显著,除了高产组槟榔叶片Ca含量随着槟榔年限有所下降,其他产量组随着槟榔产量无明显变化.不同年限槟榔叶片的Mg含量差异不显著,但不同产量组槟榔叶片Mg含量随着槟榔年限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板栗自然分布区8个产地采集的板栗叶片进行取样测定,分别测定叶片3项形态指标,结果表明,各指标在同一群体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板栗叶片形态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存在广泛差异,其中,叶片长、叶片宽及叶片长宽比等3个性状群体内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F值分别为7.50、6.36及7.39;群体间,叶片长、叶片宽及叶片长宽比3个性状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其F值分别为19.36、18.32和3.40。根据3个性状的平均,群体间的方差分量占总变异的11.417%,群体内的占39.86%,机误占48.72%。板栗叶片3个性状群体间的表型分化系数平均为13.03%,而群体内的平均表型变异占86.97%,表明群体内变异是板栗叶片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7.
不同遮荫处理对蒲公英生长及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建立优质、高产的人工设施蒲公英栽培体系。【方法】采用温室分区栽培蒲公英并进行人工遮荫的试验方法,设置5个透光率梯度处理(100%、82.6%、60.1%、37.8%、14.5%),测定蒲公英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叶片长宽、地上干鲜重及叶片中总黄酮含量指标。【结果】透光率高于60.1%时,降低光强会明显抑制蒲公英的茎粗、叶片数、叶片宽及地上干鲜质量;透光率100%的自然光强下蒲公英总黄酮含量最高为60.60mg/g,总黄酮含量生长后期中期前期。【结论】透光率100%自然光强下蒲公英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叶片长宽、地上干鲜质量及总黄酮含量均为最高。重度遮荫不利于蒲公英叶片总黄酮的积累,同一光强处理下,总黄酮含量生长后期明显大于生长前期。  相似文献   

8.
喷施磷肥对菠萝叶片磷、铁、叶绿素含量及其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以我国菠萝主栽品种——巴厘为试材,研究了叶面喷施过磷酸钙浸出液对菠萝叶片总磷、总铁、活性铁、叶绿素含量及菠萝生长的影响,为合理喷施磷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叶面喷施3次5.0%过磷酸钙浸出液在菠萝生长前期能显著提高活性铁及叶绿素含量,但喷施6次5.0%过磷酸钙浸出液后活性铁、叶绿素含量并没有显著增加,但提高了菠萝叶片宽度。叶面喷施10%、15%过磷酸钙浸出液3次增加了菠萝前期叶片磷含量,但对菠萝前期叶片活性铁、叶绿素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喷施6次10%、15%过磷酸钙浸出液显著增加了菠萝叶片磷含量,但降低了菠萝叶片活性铁、叶绿素含量,并抑制了菠萝叶片伸长,增加了叶片宽度。  相似文献   

9.
以长白山欧李绿枝扦插苗为试验材料,以0.2%,0.4%,0.6%,0.8%四个NaCl浓度水平为试验药剂,研究盐胁迫对其叶片及新梢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下长白山欧李绿枝苗的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及新梢长度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表现为随着NaCl处理浓度的增大,叶片长度减小、叶片宽度增大;新梢生长量下降;当NaCl处理浓度达到0.6%以上时,会导致植株死亡。  相似文献   

10.
以盆栽2 a生扶芳藤扦插苗为试材,研究了4种土壤相对含水量(20%、40%、60%、80%)条件下枝条的生长及生理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的增高,枝条及叶片生长生长量、叶片质量、叶片净光合速率增强。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呈双峰曲线,有“午休”现象。土壤相对含水量为60%和80%时,其枝条、叶片生长量较大,叶片净光合速率较强,第1次高峰出现在11:00,第2次高峰出现在15:00。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的降低,枝条生长量、叶片质量、叶片净光合速率降低。土壤相对含水量在20%和40%时,净光合速率第1次高峰提前,均出现在9:00,峰值较低;第2次高峰分别出现在13:00和15:00。土壤相对含水量在20%时,枝条、叶片仍能缓慢生长,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1.
以三年生狐臭柴为实验材料,设置自然光和遮光两种光照条件,用三种叶面肥进行喷施,分析不同肥料对狐臭柴叶片生物量和主要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氮肥能显著提高狐臭柴叶片生物量,自然光及遮光下分别增加37.30%和15.02%,但果胶的积累减少,分别降低19.78%和17.35%;磷肥能显著提升叶片果胶的含量,分别增加158.08%和239.96%,但叶片生物量显著低于对照,分别降低55.83%和47.40%;复合肥对叶片生物量无明显影响,果胶含量轻微降低。各肥料均使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且在遮光条件下使叶片内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自然光下使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2.
该文采用田间试验与实验室数据分析,研究了不同植物营养剂对杜鹃叶生长的影响,统计和分析喷施不同植物营养剂对杜鹃叶片总面积、黄叶面积占比及叶绿素浓度的影响。选取合适的绿化带杜鹃叶,对其喷洒不同浓度植物营养剂,结果表明,杜鹃叶喷施5%植物营养剂时,相对清水对照,其叶片面积增加35.60%;5%植物营养剂+0.2%磷酸二氢钾喷施叶片,叶片泛黄率最小,为3.82%,叶片叶绿素含量最多。  相似文献   

13.
玉米不同叶位叶片与产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提高玉米产量的角度出发,以高产高效栽培为目的,采用先玉335为试验材料,通过剪叶处理研究了玉米不同叶位叶片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上部叶片、中部叶片(棒三叶)和下部叶片对果穗干重的相对影响率分别为26.29%、61.51%、12.19%,对百粒重的相对影响率分别为43.46%、51.68%、4.78%,对产量的相对影响率分别为47.76%、51.94%、0.29%,对其他指标的影响趋同。  相似文献   

14.
大豆豆荚与叶片形态和生理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以东农42、东农163二个大豆品种为试材,对不同生育期、不同节位大豆叶片和豆荚的面积、长度和宽度进行了形态学的比较。结果表明,豆荚平均长度占其功能叶片平均长度的34.3%~46.5%,东农42的豆荚面积约占其叶片面积的18.05%。以东农42为例,对结荚期大豆植株不同节位叶片及其豆荚的叶绿素含量、蛋白质含量及碳水化合物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豆荚叶绿素总含量占叶片叶绿素总含量的3.5%,豆荚的淀粉的和还原糖含量都较叶片高,豆荚的蛋白质含量较叶片少,约占叶片含量的41.5%。  相似文献   

15.
主要研究了温度和光照互作条件下对日本红枫叶片叶绿素含量、荧光参数、叶黄素循环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强光、高温弱光处理的日本红枫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别降低29.1%和22.9%;高温强光使花色素含量降低6%;处理90 min后高温强光使叶片的Fo、Fm、Fv/Fm分别下降至处理前的80.5%、11%和36.9%;高温强光、高温弱光使叶片的叶黄素循环库分别降低9.7%和7.3%,(A+Z)/(V+A+Z)比值分别升高66.2%和61.9%;弱光条件下温度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比在强光条件下更明显;强光条件下温度对花色素含量的影响比在弱光条件下明显;高温导致日本红枫叶片发生光抑制,诱导红枫叶片叶黄素循环启动;高温强光、低温强光、高温弱光都会影响日本红枫叶片内多数抗氧化酶活性,这三种处理使日本红枫叶片的正常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胁迫。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草甘膦诱导橡胶树芽接苗叶片畸变的作用机理,以巴西橡胶树品种‘热研7-33-97’芽接苗为材料,喷施188 g a.i/hm2的草甘膦剂量,分析芽接苗不同形态叶片莽草酸和4种激素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莽草酸积累量在草甘膦施药前后呈显著差异,当叶片出现半黄半绿表型时,莽草酸积累量较未施药前上升12.40%,而在2种再生畸形叶(叶片长度7 cm和7 cm)和恢复叶时分别下降75.01%、77.48%和62.69%;喷施草甘膦后各类型叶片生长素和赤霉素的含量均与未施药前对照叶片差异不显著,脱落酸和玉米素含量较对照差异显著,半黄半绿叶片脱落酸含量较未施药对照下降12.40%,玉米素较施药前下降33.54%;2种再生畸形叶出现后,脱落酸含量较未施药前分别升高30.40%和45.61%,玉米素分别升高41.48%和86.02%。说明莽草酸和植物激素共同调节着橡胶树的生长,且影响了橡胶树叶片畸形。  相似文献   

17.
油菜生长后期叶片对产量及角果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菜生长后期不同时期去全株叶片的试验结果表明,开花期是决定角果数与产量的重要时期,去全株叶片处理较不去叶片对照单株有效角果数减少76.2%,单株籽粒产量减产83.9%.终花期后叶片仍向籽粒转移光合产物,但作用减少,此期去全株叶片单株籽粒产量仅减产4.9%.  相似文献   

18.
干旱胁迫下牡丹叶片光合作用与抗氧化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现蕾期的盆栽牡丹(Paeonia suffruficosa)叶片为试材,研究了中度干旱胁迫下牡丹叶片光合作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处理14 d时,与对照相比,干旱胁迫下牡丹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11.06%,净光合速率下降36.27%,气孔导度下降17.65%;高浓度CO2提高了干旱胁迫下牡丹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与大气CO2浓度相比,700μmol/mol与1000μmol/mol CO2浓度下牡丹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分别提高了17.31%和53.08%,CO2浓度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干旱胁迫对牡丹叶片光合作用带来的影响。干旱胁迫下,牡丹叶片SOD和POD活性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植株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9.
长白山阔叶木本植物叶片形态性状沿海拔梯度的响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植物叶片的形态性状,如叶片大小、叶片形状和叶缘分裂程度等,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适应环境的结果, 与植物的基本功能有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沿长白山海拔梯度对阔叶木本植物的叶片形态性状进行测定,分析了 气候对叶片形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和温度的下降,叶片长度、叶宽、叶周长和叶面积减小,有 利于叶片降低热量损失;而叶缘分裂程度(周长蛐面积比)和叶片长宽比增加,增大了叶片边界层阻力,不仅可以降 低植物叶片水分蒸发和热量散失并适应低温环境,还可以提高叶片液流速度以加强叶片生理活动。此外,采用一 般线性模型和方差变异分离分析,探讨了气候条件和物种特性对叶片形态性状的相对解释力,结果表明:叶片形态 性状的变异在很大程度上由物种遗传特性所决定,其独立解释力为47.08% ~ 76.07%;环境因子对叶片形态性状 也有显著影响,但仅独立解释了1.22% ~3.82%的变异。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颈盲蝽Pachypeltis sp.取食对薇甘菊叶片内主要防御酶活性的影响,以薇甘菊为材料,室内条件下测定颈盲蝽取食12,24,48,96 h后薇甘菊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结果表明,颈盲蝽取食后薇甘菊叶片中的POD和PAL的活性下降,PPO活性提高。取食48 h后,处理组叶片中POD和PAL活性分别下降了5191%和7500%,而相应的对照组叶片则分别下降了3234%和4986%;处理组和对照组叶片PPO活性分别上升了37173%和121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