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看罢贵刊2001年第一期 B 版中刊载《赴展盆景的先期处理》一文及图片,我觉得作者将好端端的一盆松树盆景,处理成现在的这种姿态,实在是败笔和失误。点线面塑造形体是造型艺术的基本要素,它们千变万化的组合,形成了一切形体的轮廓。美是无法用度量单位来衡量的,但人们的审美原则是一致的。就盆景造型艺术来说:丰干是线的造型,它的曲直、长短、粗细、斜度变化,造就了树体庄重、刚劲、动静的骨  相似文献   

2.
盆景是以文化修养为本、美学理论为指导、造型技巧为手段的视觉造型艺术。“崇尚自然、富含诗情画意”是中国盆景的民族风格。赵庆泉大师讲:“创新是盆景艺术发展的必由之路。过去的创新,在今天已成为传统,今天的创新又是未来的传统,所以创新是继承的发展,永无止  相似文献   

3.
陈金立 《花木盆景》2005,(11):36-37
地城辽阔的神州大地.由于各地条件的不同,生长着种类繁多的树木,为盆景艺术家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盆景素材。由此.也使盆景艺术家们创造了各自独特的盆景造型和盆景技艺.并为异地盆景艺术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供了成功经验。驻在果树盆景造型中引用岭南盆景“截干蓄枝”技艺,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提起松树盆景造型,人们自然就会想到“松取奇态”、“搜尽奇姿打草稿”的松树盆景造型理论。表现松树盆景的姿态,一般也用“老、绿、劲、奇”四个字来形容。可见,松树盆景和杂木盆景不一样,一个“奇”字,在松树盆景的表现形式中占有相当比重。  相似文献   

5.
黄翔 《花木盆景》2000,(8):20-21
就造型艺术而言,线条的应用最基本、最普遍、最富艺术表现力,通过线的流动,流出万象之美,流出人心之美,多少艺术家为此竭尽毕生!中国画家以线的参差错落创造宇宙间的万千形象,藉蕴心灵思绪;书法家致力于线的追求,才有“颜筋柳骨”,“铁画银钩”的流传……而盆景艺术亦然:无论风格、流派、意境、神韵,都离不开线的组合;  相似文献   

6.
中国盆景代表作 这件作品创作于1976年,1984年刊发于本刊试刊号封底,在1985年中国盆景评比展览上被誉为“给我们古老盆景带来新意”的作品之一。“《秋思》这件盆景作品问世的意义在于:一、在贫景中去探求艺术的共性规律和美的规律,并用以指导盆景的艺术创作和造型。  相似文献   

7.
马文其 《花木盆景》2000,(11):39-39
1997年我从工作近40年的医疗战线退休了,退休后并没感到寂寞,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盆景创作与写作中,还兼作些盆景组织的工作,整天忙忙碌碌、生活很充实。经过近3年的奋斗,取得了一定成果,我与他人合作编写的《中国水仙造型及欣赏》《当代中国盆景艺术》《树木盆景造型养护与欣赏》等5本盆景书先后问世。近3年的时间里,  相似文献   

8.
悬崖式盆景,顾名思义。有峭壁险峻、境困危急之惑。利用盆景造型艺术再现7逆境中植物生命力的顽强,是一种意境的生动描述。催人向上。深受盆景爱好者欢迎。关于悬崖式盆景的分类。一般依据飘垂长度分为大(全)悬崖式、半悬崖式;依据瓤垂造型分为倒挂抬头式、探枝式、挂钩式等。笔者经多年实践。在此就悬崖式盆景根头出土下悬方向、出土部位高低等不同造型方法进行分类描述。与盆景爱好者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9.
岭南盆景的型式独树一帜,是因为它是根据自然素材的特点去创造的。利用千姿百态的天然素材的各自特点去造型,这是遵循“法一形万”的创作思想。岭南盆景型式多样,在同一型式中也千变万化,正如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盆景是很难看到同一型式中形态完全相同的作品,这就是岭南盆景的型式多样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
参观了第七届中国盆景展览,在欣赏了本届的参展作品之外,还有幸学习了历届金奖作品。虽用时不多,但却直观地感受到近三十年来中国盆景的发展,这个直观的感受主要来自盆景造型程式的变化上。  相似文献   

11.
盆景源自中国,历史源远流长。近些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中国盆景艺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提高。在第六届全国盆景展览上,人们不难发现,由于地域形成的流派特点在逐渐地减弱,取而代之的是造型构成更加多样,艺术形式更加丰富,艺术趣味更加自然,思想内容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12.
盆景是活的艺术,是立体的画,无声的诗,这是盆景界多年来对中国盆景艺术形成的其识。讲到画,自然要考虑造型,从干到枝的衔接以及由枝及叶片的布局,都应该有画意,且有立体与空间感。诗意应该是盆景要表达的意境,是盆景艺术追求的高层次目标。实际上,诗也好,画也好,综合起来,就是盆景的景,就是盆景要表达的真实内涵。景是不易得到的,但只要我们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  相似文献   

13.
盆景源自中国,历史源远流长。近些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中国盆景艺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提高。在近两届全国盆景展览上,人们不难发现,由于地域形成的流派特点在逐渐地减弱,取而代之的是造型构成更加多样,艺术形式更加丰富,艺术趣味更加自然,思想内容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14.
在介绍完中国盆景文化的历史之后,自本期起,我们将连载由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胡乐国先生编著、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名家教你做树木盆景》一书,以期使大家获得一些关于树木盆景的素材选取、造型技法及养护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相似文献   

15.
2010年6月5日,泉州释雅山公园松关阁里正在举行中国杂木盆景研讨会。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赵庆泉先生在主持现场制作表演时,由衷地指出:"我觉得近年来胡乐国先生所倡导的松树高干垂枝式造型是最中国化的,最能体现中国松树盆景的风格特点。""高干垂枝式"松树造型是胡乐国先生的强项,极富诗情画意,颇受海内外盆景界人士喜爱。  相似文献   

16.
山松盆景造型讲究“力度”,“力度”含义有二:一为道行、功力、表现力、深度。二为力量、能量、爆发力。概括说,就是一内一外。内在的表现为道行、功力,是盆景制作的共性,是艺术修养的基本要求。现所述的,是在山松盆景制作上,如何体现出它的力量、能量、爆发力等有关方面“力度”的问题。岭南盆景艺术造型的形象是丰富多彩的,其重点大多集中在表现山松的“气质”和“力度”上,其手法也围绕这个中心。  相似文献   

17.
胡乐国 《花木盆景》2007,(12):64-67
养护管理是树木盆景造型的继续,它在不断地琢磨、不断地改进过程中,使得作品逐渐完善。树木总是要持续生长,原已完成的造型,总还是要随它的生长而变形。短者当年,长者一二年,又要对其进行整形、改作。这就是树木盆景是有生命的艺术品,是永远也完成不好的艺术创作的道理所在。盆景创作的艺术魅力和趣味性也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18.
我们都知道截桩是盆景造型的先决条件,但是常有一些朋友问:如何把握截桩与造型的尺度?如何构图、造型才能少走弯路,加速作品成型?在此必须有一个明确认识:岭南盆景的最大特点是因材造型,就是充分发现、利用原桩固有的精华,把桩材归属到某一造型形式中,确定作品的创作主题,根据主题立意,配上最能表现主题的构图、枝法,绘出成型效果图,逐年逐月去达到自己心目中的追求。在逐步完善构图、造型的过程中使主题、立意明显清晰,最后使意境充分展现。  相似文献   

19.
徐亚平 《花木盆景》2000,(1A):98-98
修剪是树桩盆景造型的一种主要方法.也是维护树形不可缺少的手段。修剪对协调树木盆景各部分的合理生长.维持盆景的优美姿态.促进开花结果,防治病虫害,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苏铁与其它树桩所不同的是形态上的极大差异,也就是说,苏铁没有大自然造化所形成的那种曲直多变、形体怪异的姿态,其树干挺直而缺枝无姿,缺乏盆景创作所需要的立体空间。因此,苏铁历来未纳入盆景佳材的范畴。由于技术等方面的因素,在盆景艺术殿堂,真正意义上的苏铁盆景一直无法出现,这无疑是盆景艺术领域的一大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