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桑园的立体种植与养殖、桑树副产物的利用、蚕丝被的开发等方面介绍了山西省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状况,分析了蚕桑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安康市"十三五"蚕桑产业及科技创新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要加强合作联盟、建立创新机制,培育龙头企业,加大资源开发、实施科技脱贫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推广轻简化先进实用技术是降低生产成本和劳作强度,提高蚕桑生产效益的科技举措。针对目前农村和蚕桑生产条件的变化,结合安康市的自然条件与桑树剪伐方式的演变,以及现代养蚕对桑叶收获的要求,比较了省内外几种先进的桑树剪伐收获方法及其养蚕模式。通过试验示范应用,提出了适用于陕南蚕区轻简化养蚕的桑树剪伐收获技术。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由于茧价的波动较大,抛荒失管的桑园增多,导致桑树虫害的发生日渐增加,制约了蚕桑生产发展.泰兴市蚕桑科技人员对桑树害虫的发生规律进行了多年探索,总结了适合本地区的防治技术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陈正余 《北方蚕业》2007,28(2):71-71
由安康市蚕桑技术推广工作站、安康学院、石泉县蚕桑发展局负责起草的《蚕桑标准综合体》11项地方标准于2007年3月14日由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和省农业厅组织专家通过会议审定,并于2007年3月30日由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陕质监标(2007)03号]发布为陕西省地方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标准性质为推荐性,标准名称和编号为:DB61/T388.1-2007“桑树种苗繁育技术规程”;DB61/T388.2-2007“桑树苗木分级贮运标准”;DB61/T388.3-2007“桑树栽培管理技术规程”;DB61/T388.4-2007“桑树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DB61/T388.5-2007“桑蚕种出库、催青、运…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安康市蚕桑产业的富硒资源特色优势,依据富硒蚕桑资源及副产品的开发现状,从建立科技研发体系、完善市场运行机制、创新生产经营模式、强化科技支撑和加大资金投入几方面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姚锡镇 《广东蚕业》2005,39(4):45-46
为了交流我国桑树种质资源收集、整理、鉴定、评价、利用及桑树育种和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新成果新进展,全国桑树种质资源及育种和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1月13~15日在广州景星酒店召开,该会由中国蚕学会主办,广东省农科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蚕丝科学系、广东省蚕学会承办。  相似文献   

8.
2020年6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桑丝绸研究所所长、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陕北生态桑综合试验站站长苏超研究员及专家团队一行应山西省蚕桑研究院韩红发院长邀请,赴山西运城、长治等地调研和指导工作。在山西省蚕研院试验基地,团队实地考察了桑树种质资源圃、北方科研协作区桑树新品种鉴定园,同相关专家就桑树种质资源保护、桑树新品种鉴定和育种进行了交流、探讨。在沁水县张村乡丰沁蚕桑文化产业园,专家们考察果桑管理状况,对桑园果蝇、桑木虱的防治进行现场指导,并对授粉树配置、桑果收获后剪伐技术进行详细讲解。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广西蚕业研究院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研究近年来所取得的进展以及存在的不足,并从桑树资源在动物饲料、生态治理、食药用产业研究与开发以及木薯蚕资源的综合利用研究与开发等方面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思路,旨在加快广西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的进程,促进蚕桑产业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曾燕蓉 《广西蚕业》2019,56(1):39-46
运用SWOT法分析,发现广西生态桑产业具有桑树资源丰富、桑树生长优势明显、蚕桑产业优势强大、产业产品安全性优势突出等特点,同时也面临蚕桑产业发展地区农业生产力落后且科技推广难度大、生态桑研究起步较晚等方面的挑战。认为广西应抢抓“一带一路”新机遇,加大科技部门在生态桑方面的研究投入,集中优势力量,攻克蚕桑资源多用途开发与利用技术瓶颈,加快推进产业链延伸,最大限度提升生态桑发展潜力,促进生态桑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南川区蚕茧生产成本核算及稳定蚕桑产业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丘陵 《中国蚕业》2009,30(3):54-56,59
通过对成本核算相关指标的分析,发现蚕桑生产由于蚕茧收购价格低,而导致单位面积桑园收入和蚕桑生产效益低,并针对桑树管理、资源利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行蚕桑补贴、培育专业大户、综合利用资源、科学合理施肥、加大扶持力度等促进蚕桑生产持续发展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叙述了安康蚕桑产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安康市蚕桑产业的现状和问题。确定了抓住机遇发展蚕桑产业的新思路和目标,提出了利用安康市自然生态、自然条件、文化、产品、技术、人才优势,如何稳定发展蚕桑产业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玉琴 《蚕桑通报》2005,36(4):38-40
桑树秋叶产量占全年产叶量一半以上,充分利用桑叶资源,抓好秋蚕生产是提高蚕桑经济效益的关键。但是长期以来,各地秋蚕生产情况一直很不稳定,产量低、质量差的状况严重影响着蚕桑经济效益的提高,阻碍着蚕桑生产的发展。笔者对邳州市近年来的秋蚕茧生产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模式与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江苏省高效生态桑园管理、桑园散养草鸡、桑叶粉饲养畜禽、叶果兼用桑树品种选育、家蚕蛹虫草栽培、桑基鱼塘生态基地建设等系列试验调查,探讨了蚕桑资源开发利用的五种典型模式与应用效果,为促进现代蚕桑茧丝绸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蚕桑生产与经营、蚕桑资源开发利用效益研讨新方法,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李民 《中国蚕业》2009,30(2):61-64
介绍了改革开放30年来嘉兴市秀洲区蚕桑站作为主持单位或主要参加者,在桑树栽培、养蚕技术、桑树保护、蚕具改良、消毒器具、技术集成等蚕桑技术创新方面取得的科技成果情况。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是我国主要蚕桑基地之一,蚕桑生产历史悠久,在历代"富民强国"的国策中,均产生过促进社会经济繁荣的巨大影响.江苏蚕区在栽桑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但桑树病害种类繁多.为此,江苏省在桑病研究及病害控制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基本查明了全省的桑树病虫害种类和分布危害,许多重要桑树病害都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7.
张和禹 《中国蚕业》2004,25(4):39-41
我国蚕桑生产历史悠久,有着极其丰富的桑树种质资源.迄今为止,全国15个省、自治区的20个科研教育单位保存了桑树种质资源2600余份.其中地方品种近千份,新选育品种及材料200余份,优良株系1000余份,野生资源300余份,国外引进品种90余份.我国大部分蚕区的桑树采用嫁接苗栽植,年需求量大约在8亿株左右.  相似文献   

18.
蚕桑产业一直是安康市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来源,但是近几年来,安康市的蚕桑产业日渐萎缩。为了找出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分析对策,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走访农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农户与企业进行调查,整理调查数据,分析农户养蚕和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农户养蚕面临困境及解决企业面临困境的相关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如皋市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锋 《中国蚕业》2010,31(3):56-59
蚕桑产业是如皋市农村一大传统特色产业,为了增强产业的发展优势、竞争优势,提出要从如皋市实际出发,大力开展蚕桑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桑园空闲期间,利用桑树之间的空地间作经济作物,利用桑枝、桑叶、茧蛹、蚕沙等资源实施综合开发,利用桑园上部空间的立体优势发展银杏等;对蚕桑产业实施立体开发,向后道工序延伸,进一步提高蚕桑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正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桑丝绸研究所(陕西省蚕桑丝绸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2名,其中高级职称5人。现保存桑树种质资源400余份,家蚕种质资源200余份。在家蚕高茧层和高出丝率基础品种和实用品种(陕蚕系列品种)选育、桑树多倍体育种以及蚕桑基地建设方面具有较强的学科优势。建所以来共主持完成科研成果58项,获国家发明奖1项,省级成果奖18项(其中一等奖2项)。近年来承担国家及陕西省科学研究推广项目15余项。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