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表明:日粮粗蛋白水平对6~10周龄白羽肉杂鸡料重比、日增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低蛋白组与中蛋白组间、中蛋白组与高蛋白组间有显著差异(0.01P0.05);随日粮粗蛋白水平升高,平均日采食量下降,较高粗蛋白水平(18%)可以显著降低6~10周龄白羽肉杂鸡(♂)的采食量。以日增重、料重比为衡量指标,日粮代谢能为12.55 MJ/kg,粗蛋白质水平为18%时6~10周龄白羽肉杂鸡日增重最高、料肉比最佳。  相似文献   

2.
选择1日龄健康湘黄鸡240羽,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Ⅰ、Ⅱ和Ⅲ组为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300mg/kg、600mg/kg和900mg/kg的大豆低聚糖;Ⅳ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Ⅴ组为抗生素添加组。饲养试验分为2个阶段,1~14日龄为第1阶段,15~30日龄为第二个阶段。结果表明:在1~14日龄阶段,Ⅱ组平均日采食量、日增重最高、料肉比最低,各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15~30日龄阶段,各低聚糖组和Ⅴ组的平均日采食量高于Ⅳ组,且Ⅱ组平均日增重和料肉比均显著高于Ⅳ组(P0.05);从全期来看,Ⅱ组平均日采食量最高,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平均日增重和料肉比均显著高于Ⅳ组(P0.05)。大豆低聚糖的适宜的添加水平为600mg/kg。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在夏季实际生产中饲喂湿料是否会对育肥猪的生长起促进作用,2018年7~8月在某规模场选取246头育肥猪进行为期30天的干湿料饲喂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干料组125头猪的平均体重48.38kg增长到65.79kg,总采食量为6375kg,日增重为0.58kg/d,日采食量1.60kg,阶段料肉比为2.93:1;湿料组121头猪的平均体重45.45kg增长到69.10kg,总采食量为6585kg,日增重为0.79kg/d,日采食量1.81kg,阶段料肉比为2.30:1。通过对比可知,饲喂湿料可使日增重上升35.86%,采食量增加6.82%,料肉比降低21.88%。从结果可知在夏季,在养殖生产中饲喂湿料能促进育肥猪的生长以及能提高饲料转化率,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本次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代谢能水平对6~10周龄白羽肉杂鸡平均日采食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料重比有显著影响(P0.05);对平均日增重有显著影响(P0.05)。以日增重、料重比为衡量指标,日粮代谢能为13.18 MJ/kg、粗蛋白质水平为18%时6~10周龄白羽肉杂鸡日增重最高、料肉比最佳。  相似文献   

5.
大麦日粮添加产酶益生素对肥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65kg左右的肥育猪120头,研究添加产酶益生素200g/t饲料对肥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产酶益生素组猪的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比对照组高250g,提高12.95%;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比对照组高130g,提高21.3%;料肉比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每1kg增重成本,产酶益生素组比对照组低0.46元。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仔猪早期断奶技术—乳猪教槽料的方法,选择胎次一致、产期相近(相差2~3d)、体重相近、体质健康的杜长大三元杂种仔猪30头,随机分成2组,每组15头进行饲喂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饲喂乳猪早期教槽料和饲喂一般乳猪颗粒料仔猪断奶后采食量分别为359g±10.1和297g±11.3g/d,日增重分别为331g±8.2和210g±7.4g/d,料肉比分别为1.08:1和1.41:1,健康状况分别为健康无腹泻和健康有2例腹泻。试验组比对照组仔猪断奶后采食量提高31%,断奶仔猪的日增重提高17%,试验组仔猪断奶后采食量、日增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仔猪腹泻状况好于对照组,试验组的料肉比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选择日龄在4~7月龄、健康、体况和膘情较好的水牛20头,根据日龄、公母和体重基本一致,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0头,A组牛群饲喂青贮玉米,B组牛群饲喂青贮油菜。试验结果表明,青贮玉米饲料组牛群采食量比青贮油菜饲料组牛群采食量高4 320 kg、日增重高107.06 g、料肉比高3.43,说明青贮全株玉米饲喂水牛综合表现较好,增重优势强。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新型酸化剂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以添加2种不同剂量的新型酸化剂饲喂仔猪,测定仔猪的日采食量、日增重、料重比、腹泻率,结果显示,添加0.3 g/kg新型酸化剂的日采食量和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12%和16%,添加0.6 g/kg新型酸化剂的日采食量和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减少了12%和8%;添加0.3 g/kg新型酸化剂日均采食量比添加0.6 g/kg新型酸化剂高31%;就腹泻率而言,添加0.3 g/kg新型酸化剂和添加0.6 g/kg新型酸化剂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1.39%、1.6%,均有预防腹泻的效果。适量的新型酸化剂可以有效地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过量的添加反而会降低仔猪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设菊苣组、串叶松香草组和苦荬菜组3个处理组,旨在探索36~63日龄兴国灰鹅对3组菊科牧草的适口性和采食量,以及3组菊科牧草对36~63日龄兴国灰鹅体重、日增重、草(料)肉比的影响。结果表明,菊苣和苦荬菜的适口性接近,串叶松香草适口性较差;各处理试验鹅体重由大到小依次是苦荬菜组>串叶松香草组>菊苣组,而日增重两阶段排序不一致,36~49日龄精料日采食量<150 g时,不同处理之间日增重差距较大,由大到小依次是苦荬菜组>串叶松香草组>菊苣组,50~63日龄精料日采食量>150 g时,各处理日增重差异不显著;两阶段串叶松香草组的草肉比均为最小,且与苦荬菜组、菊苣组差异极显著(P<0.01)。根据3种菊科牧草的生产成本、产草量和草肉比等,综合分析得出串叶松香草生产效益最高,值得推广种植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不同铜水平对肉杂鸡817#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1日龄肉杂鸡817#96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0只。过渡期(1~6日龄)饲喂肉鸡前期配合饲料,试验分前期(7~21日龄)和后期(22~42日龄),分别饲喂肉仔鸡全价粉料。试验1、2、3、4组分别添加铜10、60、120、180mg/kg,铜源采用碱式氯化铜。试验于1、21和42日龄分别称重并记录各阶段各组的采食量,统计各阶段增重并计算料重比。结果显示,试验前期3组,也就是碱铜120mg/kg采食量最大,增重最多,料重比最低,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全程来看,3组日增重最高,料重比最低;采食量以2组也就是碱铜添加60mg/kg最高,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经济效益以3组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乳酸粪肠球菌对泰和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健康正常的泰和乌鸡1200羽,随机分为6组,每组5个重复,每重复40羽,试验期分为0~4、5~8、9~12周等3个阶段。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分别在对照组、试验组Ⅰ组、Ⅱ组、Ⅲ组、Ⅳ组、Ⅴ组的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乳酸粪肠球菌,测定平均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等生产性能指标。结果表明:(1)0~4周龄泰和乌骨鸡的采食量、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随着乳酸粪肠球菌添加不同水平的提高而呈现提高的趋势。其中,50g/t组的平均日采食量与对照组和试验40g/t组差异显著(P0.05);50g/t组的日增重与对照组和试验30g/t组、40g/t组差异显著(P0.05);50g/t组的料重比与对照组和其他试验差异显著(P0.05)。(2)5~8周龄泰和乌骨鸡的平均采食量、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随着乳酸粪肠球菌添加不同水平的提高呈现提高的趋势。其中,40g/t组的平均日采食量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40g/t组的平均日增重与对照组和60g/t组差异显著(P0.05),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40g/t组组的料重比与对照组、30g/t、50g/t、60g/t试验组差异显著(P0.05)。(3)9~12周龄泰和乌骨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随着乳酸粪肠球菌添加不同水平的提高而呈现先提高后下降的趋势。但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上述结果提示:在泰和乌鸡日粮中添加乳酸粪肠球菌能改善其生产性能,提高其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促进泰和乌鸡生长发育。0~4、5~8、9~12周龄泰和乌骨鸡适宜添加量分别为50g/t、40g/t、30g/t。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分析种猪在不同体重区间的日采食量、日增重、料肉比等性状的相关关系,用以评估使用较高始测重来测定种猪生长及料肉比性能的有效性,以及提高生长性能测定系统利用率的方法。在对采用自动生长性能测定系统测定的62组不同体重区间的数据进行分析后表明:杜洛克、长白、大白三个品种在30 kg~100 kg体重的日采食量、日增重、料肉比,与在70 kg~100 kg体重的相对应的数值间呈显著正相关。尤其是料肉比性能,不同体重区间的相关系数在0.6~0.9之间,且相关关系在0.01的水平上是显著的。因此,利用不同体重阶段的这种显著相关性,可以通过提高始测体重来缩短测定时间,从而达到增加测定站利用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养猪》2019,(2)
为探讨圩猪生长肥育期生长性能和采食行为,利用菩提果9ZC型种猪智能饲喂计料系统对30~90 kg圩猪阉公猪和阉母猪各10头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圩猪阉公猪自27.44 kg至94.58 kg阶段的日增重、料重比、日采食量、日采食时间、采食速度、日采食次数分别为366.9 g、4.24、1.556 kg、76.90 min、21.01 g/min、5.77次,阉母猪自21.19 kg至91.10 kg阶段分别为349.3 g、4.36、1.522 kg、79.18 min、19.88 g/min、5.93次,阉公猪的日增重、日采食量、采食速度略高于阉母猪(P0.05),料重比、日采食时间、采食次数略低于阉母猪(P0.05);日增重、料重比、日采食量、采食速度、日采食次数随着体重增长而增加,而日采食时间随着体重增长而降低;圩猪的采食行为多发生在白昼,阉公猪、阉母猪平均白昼采食量分别占日采食量的73.52%和73.26%,平均白昼采食时间分别占日采食时间的73.81%和74.79%,阉公猪、阉母猪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养猪》2020,(4)
为探讨定远猪新品系生长肥育期生长性能和采食行为,利用菩提果9ZC型种猪性能智能测定系统对25~90 kg阶段的定远猪新品系各30头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公猪自24.62 kg至93.06 kg阶段的日增重、料重比、日采食量、日采食时间、采食速度和日采食次数分别为547.5 g、3.36、1.840 kg、77.00 min、23.90 g/min、6.25次,母猪自23.58 kg至90.32 kg阶段分别为533.9 g、3.46、1.847 kg、82.04 min、22.51 g/min、6.48次,公猪的日增重、采食速度略高于母猪(P0.05),料重比、日采食量、日采食时间、采食次数略低于母猪(P0.05);日增重、料重比、日采食量、采食速度、日采食次数随着体重增长而增加,而日采食时间随着体重增长而降低;采食行为多发生在白昼,公、母猪平均白昼采食量分别占日采食量的74.73%和73.80%,平均白昼采食时间分别占日采食时间的73.17%和72.44%,夜间采食行为约占全天采食时间的1/4,因此养殖过程中要注重夜间补食,以满足猪群的生长需求。  相似文献   

15.
《养猪》2016,(5)
为研究大河乌猪采食特性与生长性能的相关性,选择云南富源县大河种猪场饲养的日龄相近、体重30 kg左右的50头大河乌猪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头,每头均打上电子识别耳标,进入测定舍测定,试验猪100 kg体重结束试验。试验期间饲喂相同饲粮,自由采食和饮水。结果显示:1)30~50 kg与50~100 kg体重阶段日采食量差异不显著,总耗料量、日增重及料重比均差异显著(P0.05)。2)双变量分析表明,30~50 kg体重阶段大河乌猪的日采食量与日增重、料重比呈强度相关(r=0.960;r=0.932);总耗料量与日增重、料重比呈强度相关(r=0.988;r=0.861);日增重与料重比呈强度相关(r=0.845)。50~100 kg体重阶段大河乌猪的日采食量与日增重、料重比呈强度相关(r=0.981;r=0.990);总耗料量与日增重、料重比呈强度相关(r=0.978;r=0.984);日增重与料重比呈强度相关(r=0.969)。3)30~50 kg和50~100 kg体重阶段日采食量、总耗料量、日增重与料重比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乳化脂肪粉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选择21日龄的断奶仔猪,按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栏成为两个对照组(基础日粮)和一个试验组: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0 kg/t的乳化脂肪粉,每个处理2个重复(♀和♂各一栏),每个重复15头,试验期为10 d。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分别为0.239 kg、0.257 kg和0.240 kg;平均日增重分别为0.144 kg、0.129 kg和0.131 kg;平均料肉比分别为1.66、1.99和1.80。试验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料肉比均比两个对照组的低,而试验组的平均日增重比两个对照组高。研究结果表明:在本次试验中,乳化脂肪粉可以增加断奶仔猪的日增重、降低料肉比、提高饲料利用率,乳化脂肪粉对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可以产生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选择1日龄健康湘黄鸡300羽,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5个,每个重复20只鸡,Ⅰ组为中草药试验组、Ⅱ组为抗生素试验组、Ⅲ组为对照组,全部饲喂基础日粮。饲养试验分为2个阶段,1~21日龄为第1阶段,22~49日龄为第2阶段。结果表明:在1~21日龄阶段、22~49日龄阶段和1~49日龄阶段,3个组日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日增重和料肉比差异显著(P0.05);中草药试验组Ⅰ组平均日采食量和日增重最高,料肉比最低;抗生素试验组Ⅱ组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Ⅲ组要高,比中草药试验组Ⅰ组要低,而料肉比比对照组Ⅲ组要低,比中草药试验组Ⅱ组要高。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选取25日龄遗传背景相同、生长状况良好、体重6.5 kg左右的健康断奶阉割公猪78头,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对照组饲喂含抗生素教槽料,试验组饲喂无抗教槽料,试验期为10 d。测定断奶仔猪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料肉比和腹泻率,以期评估替抗配方的可行性。试验结果显示,对照组与试验组采食量、增重及料肉比没有显著差异,可满足断奶仔猪的生长需要。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旨在探讨绍兴鸭剩余采食量(RFI)与生产性能及蛋品质之间的关系。测定300只绍兴鸭410~470日龄的采食量、体重、平均蛋重、蛋品质,计算出剩余采食量与料蛋比,并分析剩余采食量与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绍兴鸭平均采食量、平均蛋重、体重、体增重、料蛋比、剩余采食量分别为198.8 g/d、73.0 g、1500.9 g、2.5 g/d、2.7、3.5 g/d;低剩余采食量组的剩余采食量、采食量以及料蛋比极显著低于高剩余采食量组;相关性分析表明,剩余采食量与采食量和料蛋比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采食量与平均蛋重、体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料蛋比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体增重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蛋品质分析结果表明,高剩余采食量组仅蛋黄色泽水平显著高于低剩余采食量组;相关性分析表明,剩余采食量与蛋品质各指标间均无显著相关性。本试验结果表明,以剩余采食量为蛋鸭选育指标是可行的,且选育低剩余采食量的鸭子能显著降低采食量,提高饲料效率,且不改变产蛋重及蛋品质。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主要探讨胍基乙酸对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选用128头体重为45 kg左右的二元杂交育肥猪为研究对象,按照体重、胎次、性别、日龄完全一致的原则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基础日粮上添加0.1%胍基乙酸(试验I组)、基础日粮添加0.2%胍基乙酸(试验II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I组和试验II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90.75 g/头和53.10g/头,日采食量分别提高83.58 g/头和109.44 g/头,料肉比降低0.32和0.11;试验I组和试验II组有效提高育肥猪综合体型得分、体长、体高腿臀围、腹围和胸围。由此可见,在日粮中添加0.1%和0.2%胍基乙酸能有效提高育肥猪日采食量和日增重,降低料肉比,改善体型,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