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池塘养殖水体改良与调控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池塘良好水质的一般特征、池塘良好水质的理化和生物指标、调节池塘水质的主要措施和改善池塘水环境的技术发展等方面论述了池塘养殖水体改良与调控技术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闭路养鲍水中细菌数量的变化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不同条件下闭路养鲍水中细菌数量、形态随时间的变化以及臭氧、石莼抑菌效果。实验证实,养鲍水中细菌数量在(1.12~43.93)×105ml-1范围内变化,比对照海水中细菌数量高1~2个数量级,投饵养鲍水中细菌数量比未投饵养鲍水中细菌数量略高,与NH4-N、NO2-N、COD、PO4-P没有关联度。随着闭路养鲍时间的延长,养鲍水中细菌数量在水平方向上呈现较大幅度的波动,细菌形态呈现有规律的交替。每间隔12h按0.417mg/(h*L)臭氧剂量注入养鲍水中1h能很好地抑制养鲍水中的细菌,但石莼抑菌效果不好。  相似文献   

3.
浮游生物完整性指数在浙江水源地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09年9月和2010年8月依次对浙江省4座大中型水库水源地的浮游生物现状进行了调查,采用浮游生物完整性指数(P-IBI)评价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经过对22个备选参数的筛选,构建了以藻类密度、藻类平均体重、藻类生物多样性指数、浮游动物/浮游植物、潜在产毒藻类丰度、不可食藻类密度比为入选参数的浮游生物完整性评价体系;进一步利用该评价体系对4座水库的水生态健康程度进行分级评价。结果表明,4座水库的P-IBI评价分值依次为1.216、5.157、3.304和3.542;P-IBI等级依次为差、优、良、良。评价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浙江省水源地的富营养化、藻类水华风险程度等水生态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4.
王慧 《水产科学》2008,27(5):247-250
使用稳定性二氧化氯(S.ClO_2)处理斑节对虾育苗水体(实验室规模),测定其水化学指标以及用S.ClO_2预处理育苗用水,测定ClO_2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消减情况。试验结果表明:①质量浓度0.35×10~(-6)mg/L的S.ClO_2在露天强光条件下,可在2 d内完全消减;②S.ClO_2可降低水中的COD、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含量,COD、氨氮和亚硝酸盐氮降低最大幅度分别为12.9%、58.9%、25.0%;③S.ClO_2对水中DO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Water use and conservation for inland aquaculture pond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general hydrological equation, inflow = outflow ± change in storage, can be used to make accurate estimates of water use by ponds for inland aquaculture projects. The primary inflows are precipitation, runoff and regulated water additions. The main outflows are evaporation, seepage, overflow after storms and intentional discharge. Water conservation measures such as maintaining storage capacity in ponds equal to the normal, maximum daily precipitation, reduction in seepage beneath dams and through pond bottoms, fish harvest without draining ponds, and water re-use are discussed. Even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water conservation measures, pond aquaculture is a water- intensive endeavour which consumes more water per unit of area than irrigated agriculture. However, the value of aquacultural production per unit of water used greatly exceeds that of irrigated agriculture. Reduction in effluent volume is the most effective water saving means, and not only reduces water consumption but also reduces the pollution potential of pond aquaculture.  相似文献   

6.
罗氏沼虾育苗循环水处理技术与模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臧维玲 《水产学报》2004,28(5):529-534
将育苗用水经消毒及沉淀处理后作为试验基础用水,应用泡沫分离器、经预处理的生物滤器和紫外线消毒器等处理罗氏沼虾育苗循环水,使水质得到了有效控制。试验期间,对照池以大量换水及用药等传统方式维持水质,而试验池未曾用药和换水,较对照池节约水67.5%;试验池主要水质指标变化范围如下:NH3 Nm:0~0.010mg·L-1,NO2- N:0.01~0.63mg·L-1,pH:7.48~8.37,CODMn:5.42~12.25mg·L-1,细菌总数:(4.2~130)×103cell·mL-1,弧菌数:(0.2~20)×102cell·mL-1;试验组出苗率为40%,高出对照组33.3%。生产性育苗试验中,试验池与对照池均获得了30%的出苗率。据试验结果及罗氏沼虾育苗特点,提出了处理罗氏沼虾育苗循环水的技术与模式。  相似文献   

7.
河口区室内幼虾养殖循环水处理技术与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臧维玲 《水产学报》2003,27(2):151-157
利用臭氧与生物滤器循环水处理系统进行室内南美白对虾幼虾养殖。试验期间,按48~72h间隔以臭氧处理养虾循环水2h、曝气2~4h。水处理期间,暂停处理池、养虾池间水循环,过滤系统持续运转。53d中,水处理系统有效控制养殖水质化学指标与微生物指标均在合适范围内,各指标平均值为:NH3-Nt0.41mg·L-1,NO-2-N0.057mg·L-1,COD10.12mg·L-1,氧化还原电位379mV,浑浊度0.6NTU,细菌总数10200cell·mL-1,弧菌数6cell·mL-1;同时获得较高的幼虾成活率(78.3%~80.2%)。根据试验结果与河口水特点,提出了河口区室内养虾循环水处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周剑敏 《齐鲁渔业》1998,15(2):22-24
报道了中国对虾保水育苗的工艺流程及管理措施:海水沉淀24h后,用1000目网过滤;放养无节幼体密度为10万尾/m^2;水温控制:无节幼体20~22℃,蚤状幼体22~23℃,糠虾期23~24℃,仔虾期25~25.5℃;以较强光照培育单胞藻;连续充气,其强度随发育阶段而逐渐增强;前期主投小硅藻,后期主喂卤虫,辅喂蛋黄、蛋羹,严格控制投喂量。经18天培育,出苗率达55%,单位水体出苗量在4.9~6.4成  相似文献   

9.
滨海盐碱地盐度为34.89的咸井水,经沉淀、曝晒、充气、消毒。施用EDTA2~3~106络合重金属离子,再用淡水调成盐度12的半咸水,进行罗氏沼虾育苗试验。当卵子由淡黄变为浅灰时,移至半咸水中孵化,每天5:00用120目筛绢网将孵出的蚤状幼体捞入幼体培育池,布他密度8~12万尾/m3。幼体在动期前,每天投喂卤虫无节幼体2~3次,Z6期后改投蛋黄、蛋羹,口喂8次。4000尾亲虾在290m3水体中,育出虾苗571.9万尾,幼体成活率25%以上。专家鉴定认为,在同类研究中居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0.
河蟹工厂化育苗中人工半咸水的净化与循环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室内,室外大循环的水交换形式及生物净化和物理,化学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对河蟹育苗废水进行净化与循环利用,可将育苗用人工半咸水的利用率提高2-3倍,节约配水原料50%。另外把育苗废水的生物净化与单胞藻,轮虫的培养结合在一起,既可净化水质,又能为蟹苗提供大量的生物饵料,试验池蟹苗的成活率较对照池提高1.0-2.5%。  相似文献   

11.
广西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石斑鱼水质处理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集成海水养鱼、生化处理、设施工程、环境工程、电器自控和水质监控等技术,建立一套适合广西地区应用的工厂化循环水石斑鱼养殖系统。该养殖系统处理流程为:鱼池→沉淀池→蛋白质分离器→生物滤池→海马齿浮床→紫外杀菌,生物滤池包括A、B、C三个通道,A、B通道均由珊瑚石作为一、二级生物过滤和生化球作为三级过滤,C通道由珊瑚石作为一级过滤和椰子壳碎作为二、三级过滤。结果显示:沉淀池处理可以显著降低鱼池的COD,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和磷酸盐的质量浓度(P<0.05);经海马齿浮床系统处理后,硝酸盐氮质量浓度显著低于沉淀池、蛋白质分离器处理池、生物滤池A、B通道(P<0.05);整体上,C通道水质指标略低于A、B通道,但差异不明显(P>0.05)。该研究结果可为广西沿海发展循环水养殖技术以及养殖生产方式转变提供可靠的科学数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嫩江水系上游(甘河、诺敏河、阿伦河、雅鲁河、绰尔河、洮尔河、霍林河等),呼伦湖和贝尔湖等水系,冷水水域水质清澈,水温均在20℃以下,属冷水性鱼类生息繁衍的最佳生态环境。内蒙东部地区冷水资源比较丰富,尚处于待开发状态。  相似文献   

13.
工厂化养鱼设施及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方仁 《齐鲁渔业》1995,12(6):31-33
为提高温流水养鱼产量,研究改进了电厂冷却水循环养鱼设施和综合养鱼技术。1991~1992年,利用这项技术在总面积1484m’的流水养鱼池中,平均每年产鱼种、成鱼104068kg,创利税353714.3元,比试验前3年平均产量增加68568kg,利税增加231074元。验收结论是:本技术和综合效益居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4.
15.
我国远洋渔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远洋渔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许多问题,文章对我国远洋渔业发展现状做了简要阐述,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远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10年对太湖水域非种植区与景观水生植物种植区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理化指标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非种植区和种植区采样点的理化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差异性,且6个水生植物种植区水质理化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好转;其中,TN、TP、叶绿素a、COD Mn的降幅分别在13.76%~40.12%、5.81%~37.10%、5.50%~32.64%、3.04%~20.64%;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分析,不同月份浮游植物优势种群变化明显,太湖水域采样点处蓝藻爆发时间比水生植物种植水域早,且爆发规模大;表明种植水生植物对于减轻南太湖营养盐内负荷、控制湖泊富营养化具有积极作用,岸边和水域内均有大量水生植物分布的1~3号采样点的净水效果略优于岸边有大量水生植物但分布较少的4~6号点。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可用于大菱鲆工厂化养殖水质净化用的硝化细菌的筛选以及系统发育分析。实验筛选得到了1株高净化能力的硝化细菌X3,其在28℃水温下对大菱鲆养殖水体中NO2--N的净化效果可达31.9%。采用16SrRNA序列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了鉴定,认为属于红球菌属(Rhodococcus sp.)。  相似文献   

18.
2012年6-11月在武汉市江夏区梁子湖周边小流域的面源污染汇流区建设二级人工湿地生物净化系统,开展面源污水净化试验。试验区总面积4 657 m2,其中一级人工湿地面积2 844 m2、二级人工湿地面积1 813 m2。6-7月为试验区试运行时期,试验区未栽种水生植物和放养水生动物;8-11月为试验区运行时期,其中8-9月为水生植物净化期,10-11月为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净化期。8月初,一级人工湿地栽种鸢尾(Iris tectorum)、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和再力花(Thalia dealbata),二级人工湿地栽种美人蕉(Canna indica L)、香蒲、鸢尾和睡莲(Nymphaea alba);9月底在二级人工湿地中投放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1 747个、1.4个/m3,放养鲢(Hypophthalmichthy smolitrix)280尾、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80尾,规格80~120 g/尾,密度28.3 g/m3。结果表明,试验区对面源污水中总氮、总磷和叶绿素的去除效果较好。试验区对总氮、总磷、氨氮、叶绿素、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8-9月分别为24.9%、42.6%、20.0%、21.4%和8.2%,10-11月分别为33.0%、45.2%、17.9%、34.3%和11.6%。  相似文献   

19.
针对移动水质监测机器人取水深度不够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屈伸臂取水装置。采用刚性结构屈伸臂保证取水水位准确性,应用丝杠滑块结构构成伸缩采样机构,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各模块协调工作实现取水过程。控制系统基于无线遥控原理设计,完成了对取水流程及基础运动控制。  相似文献   

20.
沙塘鳢苗种适宜生长水温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沙塘鳢苗种适宜生长水温,试验分别在20、23、26、29和32℃的水温下进行。试验水族箱体积为50cm×40cm×30cm,饲养30d,同一水温的每个试验组设3个重复。结果显示:在20~29℃,鱼体的增重率和增长率随着水温的增高而增长,32℃时增重率和增长率有所下降。沙塘鳢生长的适温范围为23~32℃,最适水温为(2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