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蓝舌病     
蓝舌病张峻峰,杜宗沛,林洪强(黑龙江省兽医卫生防疫站·哈尔滨·150030)蓝舌病(Bluetongue)是反刍动物的一种非接触性虫媒病毒传染病,主要发生于绵羊,以发热、白细胞减少,口腔和胃肠道粘膜严重的卡他性炎症为主要特征。由于危害严重,防制困难,...  相似文献   

3.
蓝舌病及其防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蓝舌病是由库蠓传播,由蓝舌病毒(Bluetongue disease virus,BTV)引起,主要侵害绵羊并可感染其它反刍动物的病毒性传染病。本文综述了蓝舌病的历史与分布、病原特性、监测及诊断技术、流行特征及其疫苗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5.
6.
7.
蓝舌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蓝舌病(Bluetongue,BT)又称绵羊卡他热,是一种主要发生于绵羊的非接触性虫媒病毒传染病,以发热、白细胞减少、颊粘膜和胃肠道粘膜严重卡他性炎症为主要特征。本病于1876年首次发现于南非,此后疫区日益扩大,目前已有50多个国家存在血清阳性动物。我国于1979年首次于云南师宗发现该病并分离到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Virus,BTV)。目前,全国已有云南、新疆、甘肃、陕西、四川等29个省(市)区已检出羊BTV抗体,许多省份的牛群中亦发现BTV抗体阳性动物[1,2]。1 病原学BTV系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蓝舌病亚群…  相似文献   

8.
9.
动物蓝舌病是由库蠓传播,由蓝舌病毒(Bluetonguediseasevirus,BTV)引起,主要侵害绵羊并可感染其它反刍动物的病毒性传染病。本文综述了蓝舌病的历史与分布、病原特性、监测及诊断技术、流行特征及其疫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11.
蓝舌病为OIE规定的需通报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该病已经给全球大部分流行地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我国于1979年首次证明该病存在,且在我国流行初期即造成大量易感动物死亡,给我国畜牧业带来了重大经济损失。但蓝舌病在我国仍属冷门研究方向,我国到底分离鉴定出多少个血清型的蓝舌病病毒,该病在我国的分布范围到底有多广?许多畜牧兽医工作者对这些问题并不是非常清楚。特别是在近年来鲜有蓝舌病引起动物发病死亡报道的前提下,人们对蓝舌病的重视程度进一步降低。本文对蓝舌病在全球的流行概况进行简要阐述,同时,对蓝舌病在我国40年的流行情况进行回顾,希望该病在我国能够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口蹄疫是一种高度接触性和经济毁灭性传染病,疫苗接种是防控该病的主要措施。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口蹄疫疫苗的研制在不断改进和发展,作者对口蹄疫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边界病(border disease,BD)是由边界病病毒(border disease virus,BDV)引起绵羊和山羊感染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在世界范围内给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该病临床表现为母羊生殖障碍,羔羊畸形、震颤、多毛等。BDV在绵羊、牛和猪的种间传播经常发生,给该病的诊断带来困难。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用于边界病的防控,因此,了解不同区域的边界病流行情况有助于防止其传播并优化控制措施。结合国内外近期研究报道,从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措施等方面对边界病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病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牛结节性皮肤病可对病畜皮肤造成永久性损害,并会导致产奶量下降、生长发育迟缓、公畜不育和孕畜流产等严重后果,对经济生产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尚无治疗该病的特效药,使用安全有效的疫苗是防控该病传播的重要手段。牛结节性皮肤病弱毒活疫苗在许多国家已被成功用于该病的防控,除此之外,由于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与山羊痘病毒及绵羊痘病毒在基因组序列上的高度相似性,山羊痘病毒弱毒活疫苗和绵羊痘病毒弱毒活疫苗在许多地区也被用于该病的防控。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编码基因较多,目前尚未发现基因缺失疫苗和亚单位疫苗具有好的保护效果。近年来灭活疫苗在实验室研究中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需进一步大规模临床试验以证明其有效性。此外,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作为一种痘病毒,已被证明是表达多种病原微生物抗原的有效载体之一。笔者主要总结了当前牛结节性皮肤病疫苗的研究进展,对弱毒疫苗、灭活疫苗、基因缺失疫苗和亚单位疫苗的使用情况、保护效果及研究方向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牛结节性皮肤病疫苗的研发和疫病的防控提供新的思路和见解。  相似文献   

15.
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disease virus,BTV)是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的双股RNA病毒,其核酸由3个大片段(L1~L3)、3个中片段(M4~M6)和4个小片段(S7~S10)等10个节段组成,分别编码7种结构多肽(VP1~VP7)和4种非结构多肽(NS1、NS2、NS3a、NS3b)。通过dsRNA基因组进行体外翻译,再根据各基因与所编码蛋白的关系,查明了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及其分子质量和功能。  相似文献   

16.
蓝舌病病毒通过吸血昆虫(库蠓)在易感反刍动物之间叮咬进行传播。在家畜中,蓝舌病易发于某些品种的羊,具有典型症状,呈地方性流行;牛感染蓝舌病通常不表现出临床症状。作者分析和总结了近年蓝舌病疫情发生和传播可能的潜在路线,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概况,致病机理及宿主对蓝舌病病毒的免疫反应,并对蓝舌病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了介绍,建议要加强对该病的深入研究,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7.
18.
蓝舌病病毒基因和蛋白的特点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舌病病毒是引起绵羊、牛蓝舌病的病原.该病毒是一种结构复杂的RNA病毒,对其分子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可以阐明其致病机制和遗传学规律,有助于蓝舌病预防治疗的研究.国内对该病毒的研究起步较晚,本文简述了蓝舌病病毒基因结构和蛋白特点及对其的利用,为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一种适于蓝舌病毒(BTV)群特异性基因检测的RT-PCR方法。方法:根据本实验室设计的一对BTVNS1基因通用型检测引物建立BTV群特异性RT-PCR检测技术;对不同血清型BTV及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DV)进行检测,验证其特异性;同时,利用该方法检测血清模拟样品及抗病毒血清样品。结果:所设计的检测方法特异性好,与EHDV无交叉反应,可检测至少17个血清型BTV,并能有效检出不同病毒浓度的模拟样品及不同型的血清样品。结论:建立的RT-PCR方法可用于BTV群的特异性通用检测。  相似文献   

20.
蓝舌病病毒VP7基因的原核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获得蓝舌病病毒(BTV)VP7基因的原核表达蛋白,本实验采用RT-PCR方法扩增出了血清1型BTV的VP7基因,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MAL-c2X中,构建了重组质粒pMAL-VP7.将重组质粒转化TBl感受态细胞,以0.5 mmol/L的IPTG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融合蛋白MBP-VP7以可溶形式存在,分子质量约为90 ku.以纯化的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初步建立了检测BTV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诊断方法,为今后进一步开展BTV诊断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