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使用抗菌素治疗牛乳房炎 ,起不到永久性充分促进乳腺恢复的作用 ,痊愈后患病乳头产奶量要降低 1 50~ 2 0 0 g。除此之外 ,有些抗菌素使微生物产生顽固的抗药性 ,使乳牛产生蜂窝质乳房炎。因此 ,在实践中应考虑使用对病源微生物敏感的另一些药物。用牛奶分离出抗菌素需要 3~ 5d时间 ,在患病期间给病牛使用分离出的抗菌素 ,病牛出现过敏反应。鉴于上述情况 ,需要研究探索另一些制剂治疗牛的乳房炎。在选择制剂时 ,通常要看制剂对细菌的杀抑强度、作用的特异性、在应用环境中的稳定性、溶解度和毒副作用。与此同时 ,价格便宜、用药方法简单、…  相似文献   

2.
注射鱼石脂可治疗奶牛浆液性卡他性乳房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抗菌素治疗奶牛乳房炎 ,往往起不到永久性促进乳腺恢复作用 ,痊愈后患病乳头产奶量要下降。除此之外 ,有些抗菌素还能使微生物产生顽固的抗药性 ,使乳牛产生蜂窝质乳房炎。因此 ,在实践中应考虑使用对病原微生物敏感的另一些药物。兽医临床实践证明 ,鱼石脂具有消炎、止痛、收缩血管和止血作用。除对伤口粘膜有防腐抑菌作用外 ,还有抑制分泌、促进上皮和肉芽再生作用 ,抑制体温升高作用 ,对局部和全身还不产生负作用。它能在短期内消灭炎症乳房内的病原微生物 ,加速被损坏的乳腺组织的恢复 ,而且 ,通过乳头管向乳房内注入是无痛的。俄罗…  相似文献   

3.
正奶牛亚临床型乳房炎又称奶牛隐性乳房炎,患病牛与健康牛无异,无乳房肿胀、泌乳功能障碍等明显乳房炎症状[1-3];但病牛乳房内已因多种因素产生炎症反应,泌乳的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其中体细胞含量及病原微生物含量明显增高,严重影响乳品质,制约奶牛养殖业的发展[4]。同时乳中大量的病原微生物  相似文献   

4.
奶牛乳房炎应以预防为主.因为良好的环境、正确的挤奶程序会大大降低乳房炎的发病率。乳房炎感染严重的牛,治疗花费高,治愈后会影响终生产奶量,应予淘汰,对于一些有治疗价值的牛应在于奶期进行治疗。在于奶期间,采用长效抗菌素灌注乳房,经过缓慢释放.使抗菌素的有效浓度在乳房内持续21天以上,既消灭了寄生在乳房内的传染性病原菌.也预防了外界环境中的病原菌对乳房的入侵。  相似文献   

5.
奶牛乳房炎也被称之为乳腺炎,是奶牛养殖常见病。该病病原主要是球菌、杆菌以及病毒等等,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并且有着极大的危害性,严重影响着产奶量及品质。因此研究分析该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临床症状结合临床症状,我们可以将奶牛乳房炎分为两种,一种是临床型乳房炎,患病奶牛无论是乳房还是乳汁,均会出现明显的异常变化,观察病牛可发现其精神食欲不振,触摸其乳房发觉肿胀且发热,并且病牛会发出哀嚎,其乳汁颜色为微黄色,且为絮状,沉淀后可发现上层为水样状。在这个时候,患病牛产奶量及品质明显下降,甚至出现停产。另一种是非临床型乳房炎,也被称之为隐性乳房炎。单凭肉眼是无法判断奶牛的是否患病的,因为其乳房和乳汁在外观上并不会出现明显的变化,但是对乳汁进行检验会发现异常。患病牛的乳汁当中含有大量的细菌以及白细胞,酸碱反应呈碱性,碱性越高则代表奶牛的病情越严重。  相似文献   

6.
<正> 引起乳房炎的病原主要是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棒状杆菌、肠道杆菌、绿脓杆菌、坏死杆菌等病原微生物。乳房炎的治疗主要是应用各种抗菌素,但是由于长期大量地使用抗菌素,致使某些病原微生物对某些抗菌素产生了耐药性,从而影响了疗效。为了选择适应治疗奶牛乳房炎的最佳方案,我们在84年10月到86年6月分别采用了青霉素、  相似文献   

7.
奶牛乳房炎发病率较高,是影响奶牛业的主要疾病之一。长期以来,在治疗奶牛乳房炎中,抗菌素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长期广泛应用抗菌素,耐药菌株大大增加,有的由于直接经乳导管注入给药,使大量抗菌素渗入牛奶中,部分人喝了后易发生过敏反应。通过注射的抗菌素经血液吸收,在牛奶中也有一定量的残留,还会使产奶量下降。因此,探索、寻找安全、有效、副作用小的药物与方法来治疗奶牛乳房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我多年的治疗实践,应用双丁散治疗奶牛乳房炎34例,服药1~7剂全部治愈。症状:患侧或整个乳房红润、肿胀,触诊有温热、痛感,乳房内有肿…  相似文献   

8.
乳房炎是奶牛的常见病。因李氏杆菌感染造成的乳房炎,并出现全身症状是罕见的。在1994~1995年中我场曾发生4例李氏杆菌乳房炎。现将其症状和治疗方法概括如下。1症状患病的4例病牛,都在分娩后2个月左右发病。病初患病乳区红肿、热痛,有1~2个硬块,挤出...  相似文献   

9.
自拟双丁散治疗奶牛急性乳房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在治疗奶牛乳房炎中,抗生素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长期广泛应用抗生素,耐药菌株大大增加;有的由于直接经乳导管注入给药,使大量抗菌素渗入牛奶中,部分人喝了后易发生过敏反应,这种奶用于发酵还会干扰正常的发酵过程。根据多年的治疗实践,应用双丁散治疗奶牛乳房炎34例,服药1~7剂,全部治愈,现将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健康牛和乳房炎患牛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差异性,本试验采用PCR-DGGE技术对采自内蒙古的10头健康牛及10头患病牛粪便中的细菌、乳杆菌属及纤毛虫进行分析。通过聚类分析、相似性分析及PLS-DA分析可知,健康牛和患乳房炎牛肠道微生物菌群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与健康牛相比,乳房炎患牛肠道中乳杆菌和纤毛虫多样性明显较低。PCR-DGGE技术直观全面地分析了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为后续益生菌治疗疾病试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公英乳康涂膜剂对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型乳房炎祖国兽医学称为乳痈,多因挤奶不当和环境卫生不良等原因导致乳头损伤,病原微生物经乳头管或伤口入侵,使乳络阻滞而成其患。长期以来其治疗以抗生素为主,病原体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不但使疗效降低,而且乳汁中的抗生素残留影响食品卫生,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我国加入WTO后对乳产品质量要求进一步严格,因此,选用无毒、无公害、无残留、细菌不易产生耐药的中草药制剂来治疗奶牛乳房炎将越显重要。目前。临床上已有多种制剂用于奶牛乳房炎的防治,但多以灌服或乳房灌注为主,使用不太方便。而公英乳康涂膜剂为直接乳房涂抹成膜,经透皮吸收的一种纯中药新型制剂,使用方便。笔者就该制剂的临床疗效与另一中药制剂高效消炎膏及青、链霉素等药物作了对比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乳房炎是母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养殖小区普遍应用挤奶机挤奶,牛患病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也成为制约养牛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1牛乳房炎的发病原因乳房炎的发生原因非常复杂,往往由机械、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等多种因素单个或共同作用产生。微生物因素。病原微生物入侵乳头管就会发生乳房炎[1]。引起牛乳房炎的病原微生物为多种非特定微生物,主要包括多种细菌、病毒和支原体。环境因素。如果挤奶人员的手指、榨乳器等消毒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治疗奶牛临床型乳房炎更好的方法,本试验将患病牛分为A、B两组,A组采取盐酸克林霉素和乳酸甲氧苄啶治疗,B组采取青霉素、链霉素治疗。结果显示:用克林霉素和乳酸甲氧苄啶治疗的A组9例乳房炎病牛的疗效显著,用青霉素和链霉素治疗的B组9例病牛的疗效逊于A组。由此可见,在治疗奶牛临床型乳房炎时,应用盐酸克林霉素加上抗菌增效剂乳酸甲氧苄啶的治疗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尤其是针对反复发作的顽固性乳房炎,该方法可以在治疗奶牛临床型乳房炎时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乳房炎造成治疗费用增加、奶产量下降、母牛过早淘汰等损失巨大,严重制约着奶牛业的发展。几十年来抗生素一直是治疗乳房炎的首选药,由于长期反复使用,使病原体产生了抗药性,不仅疗效降低,而且奶中抗生素残留增加。中草药无抗,在治疗奶牛乳房炎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目前,已经有多种产品出现,一些中草药复方制剂和中草药提取物制剂已经在奶牛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析短角牛乳房炎应用乳康健治疗的效果。方法:将40头患有乳房炎的短角牛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组病牛数量均为20头,其中对照组应用抗生素治疗,实验组使用乳康健治疗,对两组病牛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经治疗,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实验组总有效率为70.0%,二者数据比较,差异显著, P<0.05。结论:应用乳康健治疗患有乳房炎的短角牛,安全可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防治奶牛乳房炎基因药物介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奶牛乳房炎是世界范围内发生最普遍、防治最难、花费最大的奶牛疾病之一,对奶牛业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感染和发病率高,据报道,国外隐性奶牛乳房炎的发生率在20%~60%之间,我国的发生率在46.4%~85.7%之间;②降低奶产量和奶品质。隐性乳房炎能使奶产量降低10%~15%(平均降低3.7千克),因病牛乳汁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食用后可引起发烧、呕吐、腹泻、脱水、过敏等病理反应;③增加医药费用。据报道,美国治疗一例乳房炎的费用为117~182美元,丹麦为225美元,加拿大为140~300美元,我国平均为23元(无明确评定指标);④导致牛奶废弃,造成更大损失。因为治疗后的牛奶中有大量的抗菌素残留,应予以废弃,据估计国内弃奶损失高达260元/头。  相似文献   

17.
吴清明 《广东奶业》2006,(4):22-22,24
引起乳房炎的微生物有传染性微生物、环境性微生物及伺机性微生物。大肠杆菌广泛存在于环境中,是一种环境性微生物。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乳房炎在临床经常见到,特别是环境卫生较差,挤奶程序不当及挤奶卫生和消毒较差的牛场发病率较高。一般的大肠杆菌乳房炎临床上治疗并不复杂,但由大肠杆菌引起的急性乳房炎,病牛表现严重的内毒素中毒的症状(又称毒血症),临床上如果诊断错误,治疗用药不当,极容易造成病牛死亡淘汰。笔者近年来治疗15例急性大肠杆菌乳房炎毒血症,均治愈(100%身体康复、60%乳区恢复产奶功能)。现与同行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18.
母牛乳房炎是常见的一种疾病,对养牛业具有严重危害。病牛主要症状是泌乳量减少,如果没有合理治疗会对发情及配种产生影响,且乳腺组织出现变性,泌乳功能丧失,形成瞎乳头,最终病牛被淘汰处理,损害养牛户的经济效益。该病的发生原因较多且复杂,尽管在养牛生产中已经采取措施来预防乳房炎的发生,但依旧有较多母牛出现发病,加之乳房炎病牛产生的牛奶以及使用抗生素治疗期间所产的牛奶不可利用,造成更大的损失。现对该病进行简单概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奶牛感染大肠杆菌引起的乳房炎,是发病快且难于治疗的恶性乳房炎症。这种乳房炎在病因、症状、诊断、治疗等临床表现上有突出的特点。 一、病因 饲养场所环境卫生不良,牛体不洁、挤乳前消毒不严密和不按规程操作是致病的主要原因。也有部分病牛因乳头或乳头管狭小,挤乳困难、使用乳导管针引起感染而发病。患大肠杆菌乳房炎的牛,多为高产奶牛。据16例病牛调查,有12头高产的牛,4头中产牛,都是一个乳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发现乳房炎发病原因有如下几种类型:由于急性乳房炎治疗不及时,方法不当,治疗不彻底,患病乳区会出现乳房肿块;由于治疗乳房炎时间长或大剂量使用抗生素,破坏了乳腺细胞的自身免疫功能,使乳房细胞纤维性变化,形成乳房肿块;由慢性乳房炎或顽固性乳房炎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患病乳区出现乳房肿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