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广东农作物青枯病菌的生化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比较了13种寄主植物129个青枯病菌株对3种双糖(乳糖、麦芽糖、纤维二糖)和3种已醇(甘露醇、山梨醇、甜醇)的利用情况,结果表明它们大部分(87.5%)分属于Hayward的4个生化型,以生化型Ⅲ为优势生化型(约65%)。除Hayward的4个生化型外,还存在4个其它的生化类型:(1)1个能利用3种双糖和甘露醇、山梨醇而不利用甜醇产酸的马铃薯菌株;(2)3个能利用3种双糖和山梨醇、甜醇而不利用甘露  相似文献   

2.
植物青枯菌致病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青枯菌致病因子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康耀卫,毛国璋植物细菌性青枯病(Pseudomonassolanacearum),简称青枯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重大病害。青枯菌可以为害多种植物,据最近报道其可侵染44个科数百种植物,比50年代初记载的33个...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马铃薯青枯菌生物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山东省枣庄,新泰、济南,泰安等8个县市采集到的马铃薯青枯病标本中分离到54个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并对3种双糖和3种已醇的利用能力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证明,山东马铃薯青枯菌存在4种生物型,大部分菌株属于生物型Ⅲ(23 54)和一个新生物型(24 54)能使3种双糖和两种已醇利用产酸,但对甜醇不能利用产酸有少数菌株属于生物型Ⅱ和(?)  相似文献   

4.
植物青枯菌相关基因的克隆及致病力测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PM2644为受菌体,通过基因功能互补的方法,将从野生青枯菌基因文库中筛选得到的克隆进一步克隆得到克隆pLTK15。胞外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pLTK15与突变株PM2644接合产生的接合子能完全恢复突变株PM2644聚半乳糖醛酸酶的活性,接合子上清液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接合子只能互补PM2644缺失的62.5kDa的一种胞外蛋白,经致病力测定,pLTDK15能使突变株PM2644的致病力得到部分恢复。结果表明,聚半乳糖醛酸酶和62.5kDa的胞外蛋白在青枯菌的致病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代表不同生化型的4个青枯假单胞菌的膜蛋白为免疫原制备了4个相应的抗血清,对我国植物青枯菌的血清分型进行了研究。琼脂双扩散试验结果表明:秋自我国6个省的19种寄主植物的212个青枯菌株可分为8个血清型,其中血清型Ⅰ为优势类群,包括了主要茄科植物等13种寄主的147个菌株,占全部供试菌株69%。  相似文献   

6.
贵州西部马铃薯青枯菌菌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世怡  张佩 《贵州农业科学》1995,23(2):25-25,28
  相似文献   

7.
我国植物青枯菌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我国植物青枯病的发生情况、新出现的青枯菌寄主、青枯菌的分类体系、植物青枯菌遗传多样性以及植物青枯病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马铃薯青枯菌生物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云南省曲靖、宣威、开远、峨山、江川、昆明等6个县、市采集的马铃薯青枯病典型病株中分离到57个菌株,对番茄和马铃薯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并研究了它们对3种双糖和3种已醇的氧化能力和其它一些生理生化反应。试验初步证明,云南省马铃薯青葳菌存在3个生物型,供试的大部分菌株属于生物型Ⅲ(17/57)和1个新生物型(31/57),少数菌株属生物型Ⅴ。首次发现云南省马铃薯青葳菌存在复合侵染的现象,即:不同生物型的  相似文献   

9.
采用青枯菌拮抗菌生物有机肥,并结合深耕、石灰消毒措施,研究该生物有机肥对烟株生育期及青枯病发病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先施石灰再施生物有机肥不仅有利于烟株的生长,还对青枯病有较好的防控作用,尤其对烟株生长后期青枯病的防控作用最明显;病情指数比只施烟草专业肥低48.2%;深耕再施生物有机肥对青枯病的防控效果次之.  相似文献   

10.
茄科植物青枯菌病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青枯菌菌系的分类及其致病机理,从抗病育种和DNA分子标记研究了作物对青枯病的抗性遗传改良,介绍了青枯菌生防菌研究近几年所取得较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青枯假单胞杆菌产生细菌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来自全国不同寄主和地区的211个青枯病细菌(Pseudomonassolanacearum)菌株产生细菌素的能力,结果表明,有80%分属于不同小种和生物型的8个指示菌能产生细菌素,其中能产生细菌素的桑菌株占其总数的94.2%。 用7个拮抗作用强而稳定的菌株测定对211个供试菌株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不同菌株产生细菌素的能力和拮抗范围有差异。其中油橄榄菌株(OE-104)和桑菌株(MA-1、MA-701)拮抗能力最强,拮抗范围最广。不同小种、生物型及寄主来源的菌株间的桔抗作用大于来源相同菌株间的拮抗作用。此外,试验证明培养温度、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时间对菌株产生抑制圈的大小有影响。这些结果对筛选青枯病细菌的产细菌素拮抗菌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青枯假单胞菌细菌素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青枯菌产生颉颃作用的无致病力青枯菌菌株nOE-104产生的细菌素效价为128AU/ml;丝裂霉素C可将其效价提高至512AU/ml;UV照射无诱导效应。CPG培养液中产生的nOE-104细菌素粗提液,经硫酸铵沉淀,沉淀物于磷酸钠缓冲液中透析后,通过DE-52离子交换柱分离纯化。纯化的nOE-104细菌素具有生物活性,分子量为19100;电镜下观察不到其粒体;对热不稳定,50℃处理10min即失活  相似文献   

13.
山东番茄细菌性疮痂病研究:病原鉴定及品种抗病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1995年从本省济南、泰安、新泰、青岛等13县(市)调查采集的番茄茄疮病病叶和病果上分离得到60个细菌菌株,经致病性测定、均能产生典型的疮痂病症状,各菌株间致病力有一定差异。结果表明,该病菌为油菜黄单胞杆菌疱斑致病变种:Xanthomonascamperstrispv.vesicatoria(Doidge1920)Dye1978。从本省收集25个品种(系),进行抗病性测定,没有一个免疫的  相似文献   

14.
在山东省枣庄市和新泰市等地,马铃薯青枯病,一年有两次发病高峰,春季在5月23日~6月8日,秋季在9月20日~10月8日;病害发生与温度和降水密切相关;连作发病甚重;品种间抗病性差异较显著,以红芽眼、临选一号等高度感病,753、克新一号、798-24、克新四号等抗病性较强。室内药效测定以卞那霉素抑菌效果较好,庆大霉素、四环素和福美双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山东茶树扦插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在北方干旱气候条件下对茶树的扦插育苗技术研究表明,夏季扦插效果较好,成活率高达93.06%;以砂壤质(下壤上砂)作插床基质较为适宜;插穗经吲哚乙酸50×10-6浸泡1h生根率更高;气温20℃以上,积温1400~2200℃,是茶树插穗愈伤组织形成、根系趋于完整、新梢次第抽生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烟草青枯病的发生和病原菌鉴定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0年在山东沂南县调查发现烟草枯萎的病株,分离到细菌菌株。经对各菌株致病性测定,格兰氏染色反应,细菌形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测定和血清学反应鉴定,结果表明,这5个菌株均属于青枯假单胞杆菌Pesudomonas solanaceariumE.F.Smith。  相似文献   

17.
桑青枯病原细菌寄生部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具有轻度萎蔫症状的桑树(Morus alba)青枯病株的解剖观察中,发现病原菌(Psendomonas solanacearum)除寄生于病根的导管中外,也寄生在木质部薄壁细胞内;首次发现含有大量病原菌的异常薄壁组织;在茎的导管中尚未观察到细菌。但大部分导管具有侵填体。  相似文献   

18.
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山东省发生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原产南美洲,2001年在我国河北省衡水湖首次发现,短时间内形成优势种群,并快速向周边省、市蔓延,成为一种危害性极大的新外来入侵植物,对当地生物多样性和粮食生产构成了潜在威胁。2003年首次在山东省临清市发现,为掌握黄顶菊的生物学特性、查清其在山东的发生现状和分布范围,防止进一步扩散蔓延,开展了黄顶菊普查工作。经普查发现,黄顶菊在山东省主要分布在聊城、德州两个地市,危害面积459.03 hm2,目前属于局部零星发生。  相似文献   

19.
烟草不同品种对青枯菌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研究了24个烟草品种对青枯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Smith)Smith)的相对抗性水平。方差分析表明,只有少数品种间抗性水平有显著差异。根据不同接菌浓度下品种的抗性水平分析,相对抗性较强的品种有Nc95、Nc82和Oxfod26等;较有感病的品种有青梗和Ky9两个品种,其余品种介于两者之间。烟草抗性水平与接菌浓度密切相关。同一品种在不同接菌浓度下的抗性水平有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