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逸人 《农业考古》2001,(4):130-131
西子湖畔近年消然崛起一种新兴行业———茶艺馆。而让人倍感欣慰的是 ,多达四、五十家竞争剧烈的这种文化休闲场所 ,没有一家搞“三陪”。近日在广州举办的第六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上 ,专家学者们把各地茶艺馆依据现状划分为三个类别 :清茶馆、荤茶馆和花茶馆。顾名思义 ,花茶馆就是充斥“三陪”的 ,也有变相聚赌的 ,惟清茶馆最能体现中华茶文化的境界 ,成为人们消闲遣兴、交友联谊、洽谈商务、品茗论道的好去处 ,对弘扬茶文化、开拓茶旅游、发展茶经济、繁荣茶科学起到了积极作用。当与会者了解到惠州的茶艺馆全是清一色的清茶馆 ,无不为之…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随着茶文化的兴盛发展,作为茶文化重要的物质与精神载体之一的茶艺馆亦得以兴盛发展。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武汉等大都市所拥有的各类茶馆、茶楼、茶园、茶社都是以数百家为计。笔者所在的南昌市这样一座中等城市,近一、二年也新开有禧龙茶馆、苏圃茶馆、红太阳茶艺馆、有空来坐坐、艺品楼、桃源茶艺轩等不下几十家大小不等的茶馆。茶馆之多大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馆万馆皆茶馆之势。茶艺馆的大量涌现,为茶文化的弘扬发展涂抹了绚丽的色彩、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尚有不少茶艺馆经营者却远没有迎来…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由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茶人之家”召开的北京“茶道茶艺馆迎新年座谈会”于1998年12月24日在北京崇文区龙潭湖公园内京华食苑举行,有力多家茶艺馆负责人参加。据1998年底不完全统计,北京已有茶馆94家。与会者认为,国家昌盛,茶文化空前繁荣,全国茶馆业蓬勃发展。茶是东方文明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出类拔革的组成部分。茶既是健康饮料,又是富有文化色彩的产品,是人们进行社交的媒介。喝茶是一种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美的享受。应当在茶馆中进一步宣传和普及茶文化知识,可建立不同类型的茶艺馆…  相似文献   

4.
随着饮茶的普及,民间茶文化得以发展,茶馆的兴起就是典型的表现。从唐代开始萌芽,宋时茶馆已盛,明代进一步得到发展,清代更加繁荣。随着社会变迁,经济、文化的发展,旧时代的茶馆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其经营方式陈旧,日趋衰落,或被兼并,或被淘汰,渐渐式微了,取而代之的是西方风行的酒吧、咖啡馆。目睹此情此景,茶界人士疾呼振兴中华茶文化。1977年在中国台湾诞生了第一家现代茶艺馆,1997年增加到七八家,1980年“陆羽茶艺中心”成立,努力从事茶艺文化的复兴,茶艺风气渐开,至1991年,茶艺馆在台湾已发展到了…  相似文献   

5.
文化的积淀,艺术的显示,礼仪的弘扬──从茶馆到茶艺馆浙江湖州市教师进修学院钱大宇从茶馆到茶艺馆是一种演进,也是一个把茶饮日渐推向生活,再从生活融进文化艺术审美的精神领域的过程,对这个发展轨迹,并对其几个环节特点的探索,则对茶文化的研究以及对当今茶艺馆...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在中国提起茶馆、茶艺馆来,一般人都会知道,那是:休闲娱乐喝茶,说茶品茶,搞茶艺表演、茶文化讲座、学术活动的地方。如今它已遍布全国城市和乡镇。出现这么多的茶馆、茶艺馆,在上世纪五十代后期的一段时间里,那是个不可思议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认识茶艺馆     
范增平 《农业考古》2000,(2):173-175
本文为范增平先生参加“2000年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学术讨论会上宣读的论文。 一、茶艺馆的出现 茶艺馆的出现,是偶然,也是必然。在台湾社会创造了“茶艺”这个名词之后,无巧不巧,一位从法国学习服装设计回来的管寿龄小姐,在台北市仁爱路四段27巷8弄6号芙蓉大厦开设了“茶艺馆”,这是第一个挂出“茶艺馆”招牌的茶艺馆,根据管小姐的说法是,她从小喜欢艺术,尤其是中国的书画艺术,以她游学欧洲三年的体会,她觉得中国人的艺术天份固然极高,但如果要在西洋艺术上求发展,则往往囿于对西洋文化的体验不够,无法得到其神髓而难…  相似文献   

8.
再谈茶馆和茶艺馆湖州市教师进修学院钱大宇茶馆、茶艺馆是中国民俗文化的产物,均带有中华民族的烙印,最近时期,各地茶馆和城市里茶艺馆的兴起,不妨说是一个信号,它表明人们在生活亟欲现代化的变化过程中,一度丢失的传统正重新被重视和找回。民俗、传统有顽强的性格...  相似文献   

9.
附:(日本)斋藤美和于茶馆与茶艺馆的功能问题我在1996年夏天到湖州及南得镇调查中国的茶馆文化并到湖州妙峰山三癸亭、陆羽墓瞻仰,去长兴顾堵山,明月峡参观,寇丹先生陪同我并赠我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编的《陆羽茶文化研究》期刊,我仔细看了之后。觉得它的学术...  相似文献   

10.
《农业考古》2001,(4):103-104
青藤阁茶艺馆 ,人称“杭州入沪第一茶”。创建于 1 999年 6月 ,现有连锁店四家 ,分布于徐汇、长宁、静安、普陀各区 ,为上海规模最大的中国茶茶艺馆。她形式独特、格调清雅、文化韵味浓厚 ,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被上海市茶叶学会评为上海市十佳特色茶馆 ,被上海国际茶文化节组委会评为上海市十佳休闲茶馆 ,成为上海市“双十佳”茶艺馆 ,为沪上茶界的一道新的风景。走进大堂 ,绿树林荫 ,卵石覆地 ,木栅花窗 ,阁楼回廊。加上藤制桌椅 ,古乐雅音 ,无不渗透出古朴典雅的江南庭院风韵 ,使人油然产生回归自然、心旷神怡的感觉。青藤阁是沪上首家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的发祥地。茶——这一古老的饮品,现已成为最大众化、最益身心健康的一种饮料。有世界饮料专家预言:“21世纪饮料市场将是茶的世界,茶饮料将超过可乐型饮料、咖啡饮料,成为饮料之王。”我国饮料业的“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中,已经把茶饮料列为鼓励发展和优先发展的项目。随着人们对茶的各种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入,对茶文化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的深层次挖掘,茶艺馆(或日茶馆、茶坊、茶室、茶楼)——这一具体进行茶事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娱乐活动的物质载体也就应运而生。在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氛围中,…  相似文献   

12.
彭强  刘宇 《农业考古》2003,(2):123-125
历史回眸茶馆作为一个古老的行业 ,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茶馆因为经营目的而进行的装饰和布置已衍生出了一门独特的艺术———茶艺馆设计。回顾中国茶艺馆设计的历史 ,可算是整体在进步 ,中间多曲折。唐朝时 ,茶馆仍未从旅舍、饭铺中脱离出来 ,也就很难在环境上表现它作为品茗场所独特的一面。及至宋朝 ,茶馆兴盛 ,基于经营类型和功能的划分 ,茶馆在设计与布置上也出现了差异 :专供贵族富商饮茶的茶馆 ,布置考究 ,用具精美 ;以文人墨客为主要经营对象的茶馆 ,则突出它的书卷气 ,有古朴雅致之风 ;专供仕女夜游吃茶的茶馆 ,则强调它的柔弱气…  相似文献   

13.
梁军波 《农业考古》2004,(2):201-202
品茶是中国人最具闲情逸致的一种生活艺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往缕缕茶香,茶艺馆应运而生。为着促进茶艺市场的进一步繁荣,探究茶艺市场的发展趋势,日前,我们走访了威海首家以传播茶文化为宗旨的高品位茶艺馆——品雅居的经理张苇。  相似文献   

14.
齐玲玲 《农业考古》2002,(2):172-173
古有“藕香园” ,今有“白鹭原”。白鹭原茶艺馆是江西省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指导的、在海内外享有盛名的全国最大的茶艺人才培养中心———南昌女子职业学校茶艺教学实习基地。由南昌女子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茶艺员遍布全国各大中城市 ,学生们娴熟的技艺、优雅的动作、得体的举止、认真的态度 ,深受用人单位的赞扬 ,好评如潮。白鹭原茶艺馆由全国著名茶文化专家陈文华、余悦教授 ,著名作家杨佩瑾先生 ,著名摄影家宫正先生担任顾问和指导。除了要求泡好一杯茶之外 ,“白鹭原”运用茶文化建设塑造品牌 ,在南昌的茶馆界推出“每日有茶艺表演 ,每…  相似文献   

15.
查苡蕞 《农业考古》2001,(4):121-122
常年的走南闯北 ,往外跑的多了 ,五星级的店、小地摊的饭 ,哪没住过 ?哪没吃过 ?但正儿八经坐下来谈事 ,去的最多的还是茶馆。每次出差回来 ,或外地有贵客来 ,想找个清净高雅的地儿还真难 !前不久听朋友说起清风楼前新开了一家茶艺馆 ,说者神采飞扬 ,透着一股子显摆劲儿 ,我还真得去看看。几个好友相约到了“三剑茶艺馆”。进得门来 ,那浓郁的茶香、高雅的艺术氛围和文化气息立刻袭击了我。同行的外地朋友用挑剔的目光浏览了之后发出感慨 :没想到你们邢台还有这地儿 !还有这么好的茶艺馆。今天在朋友面前还真露了脸儿。场面上的人脸面何等重…  相似文献   

16.
茶文化与饮食文化、旅游文化、企业文化等众多的文化热一样,已经成为众所瞩目的文化热点。申城首家茶艺馆——宋园茶艺馆去年七月十日开馆迄今,轰动效应不减,吸引数千爱茶人士品茗观赏,海内外报纸、电台纷纷采访报导,称誉沪上。“宋园”超乎意料的社会反响,使我们对茶艺馆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也促使我们对茶艺馆应负的社会责任这一课题加以探讨、摸索、实践、总结。结合“宋园”的实践,我们体会到现代茶艺馆的社会责任有以下五个方面,不当之处,万望各界爱茶人赐教。  相似文献   

17.
20 0 0年 12月 2 0日 ,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浙江省国际茶业商会、上虞市茶文化促进会联合举办的全国茶艺馆经理论坛在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故乡浙江省上虞市举行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宋少祥、副会长程启坤、上虞市副市长马韩儿、浙江省茶叶商会会长李元章、浙江大学农业及生物技术学院副梁月荣、中国茶叶博物馆副馆长吴胜天以及在杭的部分茶科技、文化界专家学者和来自全国十个省市的茶艺馆负责人应邀出席。论坛由程启坤主持 ,宋少祥常务副会长作了讲话。宋会长对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茶馆负责人表示热烈欢迎 ,对茶艺馆这个古…  相似文献   

18.
茶饮、茶艺大概宛如诗的雅与风,值得有心人细细玩味。因为个人兴趣,一直梦想着开一家茶艺馆,它既可以给忙碌的都市人提供一处品清茶、平心情的好去处,同时又能让人们闲暇之余品茗赏艺。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荼艺馆越办越多,有时在一条街上会出现好几家不同的茶馆。  相似文献   

19.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南国的茶艺馆 ,就像晶莹剔透的红豆一样 ,在新世纪的春天里生机勃发 ,闪烁光辉 ,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广东南海市的敦煌茶艺馆 ,则是这道风景线上的一串闪亮的明珠。敦煌茶艺馆创办于 1 994年 ,在岭南茶艺馆中是较早的一家 ,也是较为成功的一家 ,并且一开始就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熔饮食文化、茶文化和绘画艺术于一炉。如今 ,敦煌茶艺馆已经发展到六家 ,虽然大小不同 ,但格局却是一致的 :中间是具有浓厚大唐风韵的装饰风格、将茶艺与餐饮相结合的茶艺馆 ,一边是茶叶和茶具门市部 ,一…  相似文献   

20.
茶艺馆的新时代功能(台湾)蔡荣章这里所说的“茶艺馆”是指1980年以后陆续在台湾与中国大陆成立的商业性喝茶场所,包括单纯提供泡茶、喝茶的服务以及兼有餐食、茶叶茶具贩卖、茶学讲座等业务。这样的茶艺业除直接以茶艺馆为名外、尚有称为茶艺中心、或某某轩、某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