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基本情况 80年代以来,龙游县全面推广以椪柑为主栽品种的计划密植栽培技术。据初步统计,亩栽200株以上的密植园有3500亩左右。随着密植椪柑树龄的增长,树冠不断扩大,部分密植园,尤其是部分树冠管理不善,早期产量较低的5年生以上密植园,已出现园内郁闭,结果部位外移,内膛枯死及生长势难以控制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密植园的持续丰产和果实品质的提高。针对这一状况,我们在团石区公所、龙游县气象站、模环乡农场大树移栽获得成功的基础上,采用典型示  相似文献   

2.
柑桔栽植密度,树冠覆盖率,叶面积系数和光能利用效率均与产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极为密切。叶面积系数影响树体光能穿透和分布,从而影响果实的产量和品质。通过适宜栽培密度和树冠层中的枝叶分布来增加光合单位和改善光照状况而实现丰产稳产。锦橙密植丰产果园合理的叶果比值为40~60:1,树冠覆盖率50~60%,叶面积系数在5左右。  相似文献   

3.
柑桔的常规栽培一般要在种后4~5年才能投产。团石区农工商柑桔速生密植试验园种后第二年亩产达到1194.6斤。 团石区农工商柑桔速生密植园面积为0.8亩,种植244株,计亩栽300株,该园采用种前全园深翻改土,深度60厘米以下,于1992年3月1日定植,品种为枳砧碰柑。种后经一年多的培育,1983年11月11日采果验收产量,实收柑桔果实955.7斤,折亩产为1194.6斤,全园平均株产4斤左右,结果树平均株产5.8斤,其中单株产量最高达15.3斤,株产15斤以上的树有4株,株产10~15斤的树有28株。  相似文献   

4.
柑桔密植园后期持续丰产途径研究熊念云刘孝安(重庆市渝北区果经站631120)柑桔密植栽培迟早会发生树冠封行郁闭,产量下降。目前,国内大多采用分期间伐方式来缓解密植园封行郁闭矛盾,使之持续丰产。本试验目的在于探索保持密植园后期持续丰产的途径。1材料与方...  相似文献   

5.
<正>龙游县是浙江省早熟梨的优势栽培区域之一,现有梨面积758.3公顷,产量16 000多吨,"金棠"牌梨闻名远近。20世纪90年代推广梨计划密植栽培取得了早结丰产的效果,但是密植梨园后期容易出现树冠郁闭、通风透光差及产量与品质下降等问题。因此我们在龙游县东华街道上杨村丘陵果园中选择4~14年生树体健壮、树冠较完整、无严重病虫害的黄花梨和翠冠梨作移栽树。移栽时间在2007年10—11月,种植地肥水条件较好,管理水平上等,几年后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现将梨大树移栽密植速生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柑桔按常规栽培,一般前期很难获得高产。为探索柑桔早结丰产能力,1974年我们于桃渚区东洋公社大顺四队,采用一年生枳砧宫川温州蜜柑,分亩栽200、100株两个处理,以亩栽67株为对照,进行密植速生高产试验。密植园面积各1亩,对照园1.5亩。自1976年开始结果,六年来,密植园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园(见下表)。  相似文献   

7.
柑桔按常规栽培一般前期难以获得高产,为了探索柑桔速生丰产规律及栽培技术,我们从1978年春起,在樟村乡郑家村毛家庄桔场进行柑桔矮化密植速生丰产试验。密植园于1980年开始结果,四年来产量明显高于稀植园(见下表)。按定植后六年产量计算,密植园年平均亩产1671斤,比稀植园383斤  相似文献   

8.
吴旭 《福建果树》1992,(3):59-60,62
柑桔树体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刘远鹏等已作了详细研究,并提出冠径和干周是早期丰产稳产的重要树体结构基础,但柑桔生长结果期结束的形态指标,目前未见报导。本文通过对结果幼树的树体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统计分析,提出生长结果期结束的形态指标,为柑桔栽培管理提供依据。材料和方法调查材料选自我校果园内,品种为红桔,砧木为枳,株行距2×3M,苗木1985年  相似文献   

9.
果树的矮化密植是果树发展的主要趋势。矮化和密植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两个重要方面,两者是互相联系的。所谓“矮化树”是指与一般栽培树比较,表现树体矮小、紧凑、健壮、早果和丰产,与病态的“小老树”有根本区别。柑桔的矮密栽培就是以矮生柑桔为对象,在单位面积内进行密植,因此,  相似文献   

10.
椪柑树势直立,树冠直径偏小,枝条细弱,如何使它在偏酸性、肥力中等的山地速生,形成早投产、丰产的强壮树冠,这是椪柑栽培的重要技术环节。为此,我们对30株椪柑进行了速生栽培试验。在幼苗定植三年后,树冠平均高度已达2.1米左右,直径达1.3米左右,预计今年可每株结果10~15公斤,比对照的结果提早二年,树冠高度、直径增一倍多。其具体做法是: 1.幼树薄肥勤施。一至三年生的幼树,在二月下旬至八月上、中旬,每月施一次稀薄的腐熟人粪尿,在春、夏、秋梢萌发前,  相似文献   

11.
柑桔密植是当前柑桔生产发展的一项栽培措施。八十年代在各地盛行,据宁波市统计,全市有柑桔面积20.57万亩,其中密植园6.17万亩,占30%。但目前我省部分密植园,由于不保持一定的株间距离,不控制一定的桔园树冠覆盖系数,造成树体郁闭、阳光不足、内膛空虚、平面结果、枝条细软,使产量剧降、树势衰败。如不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难以持续高产稳产,并且品质逐渐下降。现将有关间伐、间移技术叙述如下,供  相似文献   

12.
以15年生密植低产椪柑园为对象,通过树体改造(间伐+树冠控制)、土壤改良、花果调控(疏果)、采前控水、完熟采收等措施进行改造后,统计树冠生长情况、产量、果实品质与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采前控水和完熟采收能有效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树体改造、花果调控与改良土壤能显著增加果园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椪柑是我省大力推广的良种之一。近几年来,有的桔区由于过于密植和树龄老化,致使叶面积指数过大,树冠内的光、温、湿、风不良,影响果实品质。为了充分发挥该良种的固有特性,探讨树冠内微气候因子的分布情况对果实品质的影响,进而采取相应措施,改善树冠小气候,提高果实品质,这在理论上和生产上均有意义。 一、材料和方法 本调查于1987年在浙江省龙游县团石农垦场进行。观测园的土壤为改良过的红壤,供测桔树为13年生枳砧椪柑。栽植密度是4×2.6米,行向近东西,树冠覆盖度约为60  相似文献   

14.
苹果乔砧密植栽培是通过人工措施使乔砧苹果树矮化的栽培方式。乔砧密植栽培的关键,主要取决于有效地控制树冠扩展,保持树体矮小,始终把树体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并保持健壮而稳定的树势,达到早果、丰产和优质高产、稳产的目的。为此,在实践中应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果树密植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途径,尤其是提高果园早期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更加重要。柑桔果树中,不仅金柑、桔类、柑类适合密植,而树冠高大的橙类也适宜密植。 从1979年外贸部倡导建设全田脐橙出口基地县以来,奉节、秭归、新宁、信丰等县都在努力建设脐橙基地。其中新宁县1980~1982年搞脐橙选种,繁殖苗木,1983年就普遍展开群众性脐橙栽培,至1986年共栽植脐橙1.3万亩,1986年已开花结果达2677亩,总产脐橙500吨(外销357吨)。在建设脐橙基地县的几年中,新宁脐橙就开始了早结丰产新局面,主要是推广了密植与精细栽培管  相似文献   

16.
柑桔密植栽培的优点是结果早,早丰产,见效快。但随着树龄的增加,树冠的扩大,密植园在盛果期7~8年后,树冠郁闭(封行),光照条件恶化,导致树冠内光秃,病虫滋生,树体结果部位外移形成平面结果,有效结果体积大幅减少。致使桔园的产量和果实品质急剧下降,大小年明显,经济效益差,而且给桔园日常管理、采收带来不便。针对我地大面积密植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自1995年以来在丹江口市六里坪镇孙家湾村和马家岗村进行桔园改造,使100hm2的密植园由改造前年平均每666.7m2产量1000~1200kg上升到改造后的…  相似文献   

17.
椪柑树冠高大,栽培管理不便。为了达到早结、丰产、矮化等目的,根据资料报道,1977至1978年我们探索用植物激素进行了矮化试验。 一、材料与方法 1.试材柑桔树为石岗岭分场塔山小队1975年定植未投产的酸桔砧幼年椪柑。矮壮素A_1由中山大学化学系有机教研室合成、提供,其化学名称:碘  相似文献   

18.
计划密植栽培是柑桔生产上推行的一项新技术。密植桔园随着树龄的增长和树冠的扩大,相继出现树冠郁闭、内膛空虚、结果部位外移等现象,影响了密植桔园的持续丰产和果实质量,成为当前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对密植郁闭园采取以大树移栽为主的试验示范,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密植栽培以其充分利用光能、经济利用土地和早结丰产早收益等优点已成为当今果树栽培的主要发展趋势。柑桔的栽植密度也从60年代亩栽40株增加到亩栽100株左右或更高的密度。由于柑桔的密植栽培还没有象苹果那样具有一系列适宜的和标准化的矮化  相似文献   

20.
<正>苹果乔砧密植栽培,提高了苹果园早期产量,但随着树龄增大,进入盛果期后树冠交接、果园郁闭、通风透光条件恶化,导致苹果产量和品质下降。自2006年开始,林业局对红富士苹果乔砧密植郁闭园进行树体改造,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