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城市污水处理厂好氧池活性污泥中分离获得一株高效聚磷菌株GM6,经生理生化和16SrDNA初步鉴定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GM6生长pH在5.5至8.5之间,最适生长pH为6.5;当pH值为7.0时,聚磷能力最强,pH值小于5.5或大于7.5时,除磷能力明显下降。通气量试验表明,装液量对GM6的生长影响较小;装液量为100ml时,磷的去除效果最好,当装液量大于150ml时磷的去除效果变差。GM6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7℃,当温度小于5℃或大于37℃时生长较慢;当温度为20℃其除磷效果最好,温度大于33℃或小于5℃时,除磷效果明显变差。好氧条件下GM6在合成废水、MOPS培养基、LB及YG培养基中培养时磷的绝对去除量分别为9.87、12.1、87.3和67.1mgL^-1,磷的去除率分别为96.6%、85%、71.6%和63%,磷的绝对去除量和去除率远高于E.coli。好氧培养时菌体吸磷能力测定结果表明,GM6在合成废水、MOPS、LB及YG培养基中培养24h的菌体干重含磷量在6.80%~9.32%之间,而对照菌体含磷量在0.98%~2.31%之间,聚磷菌的聚磷效果远高于对照菌。用序批式反应器对GM6进行厌氧好氧纯培养时,厌氧末的上清液磷浓度为16.8mgL^-1,CODCr为230mgL^-1,放磷速率为4.5mgL^-1h^-1;好氧末的上清液磷浓度为2.56mgL^-1,CODCr为40mgL^-1,好氧吸磷速率为2.73mgL^-1h^-1,菌株GM6表现出了明显的好氧吸磷、厌氧放磷现象,具有聚磷菌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2.
李波  刘卫东  刘娟  赵晓丽  高雅英  曹慧  崔中利 《土壤》2009,41(4):600-606
ppk1 基因编码的多聚磷酸盐激酶主要负责多聚磷酸盐的合成,其表达量的高低直接决定聚磷菌的聚 P 能力的强弱.Pseudomonas putida GM6 是从 EBPR 好氧池活性污泥中分离获得的一株具有聚 P 能力的菌株,该菌株含有两个编码多聚磷酸盐激酶的基因(ppk1 和 ppk2).通过 PCR 从高效聚磷菌株总 DNA 中扩增得到了 ppk1 及其启动子,并定向克隆到 pBBRMCS-5 载体上,构建了重组质粒 pMEPE-PPK,在辅助质粒 pRK2013 的帮助下,通过三亲接合将 pMEPE-PPK 转移到原始菌株 GM6 中,获得的工程菌 P. putida GM6-PPK1.GM6-PPK1 除 P 能力较原始菌株 GM6 和对照菌株 GM6-P5 提高了 54%,生长能力较原始菌株也有一定增强.通过模拟 EBPR 工艺,发现 GM6-PPK1 在厌氧/好氧交替的环境条件下强化表达不但提高了菌体好氧段的吸 P 能力,而且厌氧段 P 的释放和 PHA 的合成较之原始菌株也有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3.
中酸性土壤无要磷形态及生物学有效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黄棕壤和棕红壤上施用磷肥,经三年室内温润条件下培养,用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极方法测定各形态磷含量,各形态磷增量的分配比例表明,Fe-P居首位,其次为Al-P为O-P,三级Ca-P之和在20%以下,经培养的土壤种植黑麦草,其生物量和吸磷量与各形态磷量的关系除Ca10-P外,均达到极显著水准。  相似文献   

4.
活性污泥生物除磷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效生物除磷的活性污泥系统主要有Phoredox、UCT、MUCT、A/O、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等工艺。其特点是先有一厌氧区,后有一好氧区,厌氧区内发生磷的大量释放、好氧区内则造成磷的大量吸收;主要除磷生物是不动细菌属Acinetobacter.sp,污水性质、毒物、操作参数、溶解氧浓度、厌氧区中投加基质对污泥除磷性能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一株聚磷菌GP44 的筛选、鉴定及其聚磷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海泉  胡子全 《土壤》2009,41(5):757-763
采用纯培养结合蓝白斑筛选法从巢湖和南淝河底泥中分离筛选出能聚磷(P)的 11 株解 P 细菌,好氧培养时菌体吸 P 能力测定结果表明,GP44 的菌体含 P 量达到 11.92%,具有较高的聚 P 能力,对其初步鉴定为鉴定菌株 GP44 属肠杆菌科中的克雷伯氏菌属土生克雷伯氏菌(K.terrigena).GP44 在废水合成培养基上最佳聚 P 温度 30℃、初始 pH 为 7.5、最佳装液量为 120 ml/250 ml 和最适 C 源是葡萄糖,Mg2+、K+ 和 Fe3+ 有利于菌株 GP44 的生物除 P.  相似文献   

6.
厌氧除磷是一种高效、节能、低耗的方法。获取经济、方便、高效的种泥是实现该方法的前提,种泥中产生磷化氢功能菌株的组成及特性是提高处理效能和开发新工艺的基础,目前此研究未见有关报道。本研究依据厌氧除磷理论,利用厌氧培养反应瓶、筛选培养基和微生物筛选、分离、鉴定的方法。以A2/O厌氧池、污泥浓缩池污泥、养殖场新鲜猪粪、鸡粪、牛粪及鸭粪为研究种泥,通过跟踪厌氧培养过程培养液中总磷的去除率和吸收液中磷化氢的生成量筛选出最佳种泥,并对最佳种泥的菌株进行筛选、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6种泥中鸡粪的厌氧除磷能力最强,鸭粪能力最弱,浓缩池中的污泥和猪粪次之,牛粪及厌氧池污泥有一定的作用。本试验条件下鸡粪是厌氧除磷的最佳种泥。经过3个周期的厌氧培养,6种泥培养液总磷的去除率和吸收液中磷化氢的含量随培养时间增长都有不同程度增加。鸡粪的最佳培养时间为5d。鸡粪培养液经21d培养后分离到1株芽孢杆菌属、1株假单胞菌属及2株肠杆菌科,明确了2株肠杆菌科中1株为埃希氏菌属另1株为柠檬酸杆菌属。  相似文献   

7.
砂土供磷特性及磷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砂土供磷特性及磷肥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砂土磷素形态以无机磷为主,有机磷甚少,仅占全磷含量的8.84%。无机磷占91.15%,无机磷形态组成以磷酸钙为主,Ca-P平均为无机磷总量的86.1%,O-P占9.6%,Al-P占3%,Fe-P占1.3%。各种形态无机磷与速效磷的关系为:y(速效磷)=49.30x1(AL-P)+21.8547x4(Ca-P)-3.4209,表明Al-P、Ca-P对砂土速效磷的  相似文献   

8.
本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探索了磷石膏农用的机理及其利用的途径。室内培养试验过程中,土壤pH值、碳酸氢根含量下降明显,土壤速效磷水平有明显的提高。田间试验表明,磷石膏在降低土壤中HCO3^-、CO3^2-及Cl^-、Na^+含量的同时,提高了Ca^2+、SO4^2-的含量。以磷石膏为主的水稻壮苗剂对水稻秧苗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石灰性土壤地区,改良盐碱土、生产调酸壮苗剂及研制改土肥是磷石  相似文献   

9.
采用沼泽红假单胞菌、保加利亚乳杆菌,酵母菌和有效微生物群组成不同组合,以pH值、浑浊度、氨氮浓度、亚硝酸盐氮含量、BOD_5值和COD_(mn)值为考察指标,研究不同微生物制剂对肉鸡屠宰废水生物降效果,结果表明:沼泽红假单胞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有效微生物群以25:25:1的比例组成的复合微生物制剂,以0.01%为添加量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滇池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磷解吸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滇池富营养化严重,非点源磷污染对滇池有重要影响。溶解态磷一旦冲入湖中容易被水生植物利用,所以土壤中溶解态磷的输出值得专门研究。本文选取滇池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17样点,测定了样点土壤中全磷、速效磷、溶解性总磷和溶解性磷酸盐的含量,并进行了静态土壤磷解吸试验,以了解土壤磷的析出特征。结果表明,滇池流域土壤全磷含量为0.137~2.935 g.kg 1(不包括磷矿区的上蒜林地和上蒜坝平地),速效磷含量在0.311~96.238 mg.kg 1之间,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全磷、速效磷含量均依次为湖滨废弃大棚>大棚>坝平地>坡地>林地;土壤溶解性总磷含量为0.66~9.52 mg.kg 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溶解性总磷含量为湖滨废弃大棚>大棚>坡地>坝平地>林地;土壤溶解性磷酸盐含量较低。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溶解性全磷含量与土壤全磷含量存在明显的正线性关系,溶解性磷酸盐含量与溶解性总磷含量线性正相关。溶解性磷酸盐在溶解性总磷中占20%~95%,说明溶解性磷酸盐是溶解性总磷的重要组成部分。结果表明,滇池流域土壤磷的溶出水平由土壤全磷含量所决定,而大量施肥不利于湖泊富营养化控制。研究结果还表明,磷的静态溶出过程在0.5~1 h能达到平衡,说明在地下水或地表径流的输移过程中有足够多时间达到溶解平衡,析出最大量。  相似文献   

11.
耐冷菌强化去除农田径流污染水体中氮磷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1株土著反硝化菌(Acinetobacter johnsonii DBP-3)对农田径流污染水体中氮磷的低温生物强化去除特征。结果表明:10℃下避光好氧培养时菌株对水样中的硝酸盐氮和溶解性正磷酸盐具有较强的去除能力,培养8d后灭菌水样和原水样中硝酸盐氮的浓度分别下降了78.5%和70.2%,溶解性正磷酸盐的浓度分别下降了82.4%和74.6%,与未投加菌的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菌株在低温模拟系统中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实验周期内能够保持数量上的优势。与10℃相比,培养温度为25℃时,菌株的脱氮除磷能力明显增强,5℃时菌株的氮磷代谢能力明显降低,但与对照相比,菌株对氮磷仍然保持一定的代谢活性。菌株在模拟系统中对盐度具有较强的抗性,当盐度为10%时,其氮磷代谢能力才受到明显的抑制。多菌灵和毒死蜱的浓度分别为80.0,60.0mg/L时才对菌株的生长代谢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表明菌株对这2种农药的耐性较强。研究结果说明,实验用菌株在低温条件下不仅具有明显的脱氮除磷能力,而且对盐度和常见的农药具有较强的抗性,在面源污染的治理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长期施肥对黄土高原旱地土壤无机磷空间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18年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土壤无机磷的空间分布特征。土壤剖面无机磷占全磷总量的65.0%-79.4%,无机磷以Ca-P为主,Ca2-P,Ca8-P,Ca10-P分别占无机磷总量的2.1%-16.0%,0.6%-2.4%和59.7%-80.5%,Al-P,Fe-P,O-P分别占无机磷总量的1.8%-6.0%,3.9%-6.5%和9.2%-14.7%,土壤Ca2-P,Ca8-P,Al-P空间分布特征总趋势为耕层含量较高,耕层以下含量减少,在120cm土层以下趋于稳定。Ca10-P耕层有一定的积累,耕层以下含量减少,但底土含量略高于耕层。Fe-P,O-P空间分布不明显,长期施肥土壤中磷素大量以O-P累积在剖面各土层,其次主要转化为Ca2-P,Ca8-P和Al-P累积在耕层。  相似文献   

13.
在碳酸盐褐土上9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持续施用低量磷肥即施肥量与作物收获磷量相当、可缓慢提高土壤速效磷的浓度,并最终稳定在接近土壤“不缺磷”水平,但不能使土壤建立较大的有效磷库。中有在结合80%收获产品喂饲-堆腐回田的施肥制度后则可达到这一目的。猪粪中的磷与化肥磷对于改善土壤有效磷库的作用相似。每年小剂量较之每6年一次大剂量施磷更有利于提高土壤速效磷和活性磷的浓度并有利于提高肥料残磷进行Ca2-P库的  相似文献   

14.
采用磷形态的连续提取法,研究了巢湖沉积物中磷的地球化学形态及间隙水中总溶解性磷(DTP)、可溶性磷酸盐(DIP)、可溶性有机磷(DOP)含量的垂向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西湖区的沉积物总磷含量明显高于东湖区。表层沉积物中活性磷含量占总磷的44%-81%,金属氧化物结合态磷(NaOH—P)作为活性磷的主要存在形式,在西湖区含量比例达到47%-60%,对磷释放起重要贡献;磷形态剖面表明,西湖区的金属氧化物结合态磷、可还原态磷(BD—P)含量高于东湖区。金属氧化物结合态磷、可还原态磷、钙结合态磷(HCl-P)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有机磷(Org—P)受外源磷污染影响很小;BD—P、NaOH—P随深度增加而减小,说明巢湖近期磷负荷有增加的趋势;DTP、DIP、DOP在水-沉积物界面的浓度梯度反映它们有自间隙水向上覆水扩散的趋势;巢湖间隙水不同形态磷与BD—P、NaOH—P显著相关(α=0.01)。这项研究可为巢湖内源污染和富营养化的控制与治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无机陶瓷微滤膜对梨汁的澄清和除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该文研究了无机陶瓷微滤膜对梨汁的澄清和除菌效果的影响。采用3种孔径(0.8 μm、0.2 μm、50 nm)的氧化铝无机陶瓷微滤膜和自制的加压微滤装置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种膜微滤对梨汁的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还原糖含量和pH值的影响不大;50 nm和0.2 μm膜的澄清效果好于0.8 μm膜;50 nm膜澄清汁得率较低;0.2 μm和0.8 μm膜微滤澄清汁很好地保持了梨汁的风味。3种孔径膜微滤过程中,循环梨汁的温度在20~30℃之间;0.2 μm膜微滤过程中,有较好的通透量。50 nm膜除菌效果最好,微生物指标均达到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要求;0.2 μm和0.8 μm膜除菌效果不好。综合澄清效果、梨风味物质损失、膜通透量和除菌效果等指标可以看出,通过0.2 μm膜澄清梨汁的综合指标最好。  相似文献   

16.
采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不同磷浓度对小白菜、樱桃萝卜和菜豆的干重以及磷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蔬菜各器官的干重和吸磷总量与溶液磷浓度呈抛物线形关系,高磷浓度显著抑制了3种蔬菜根部的生长,与对照相比,小白菜、樱桃萝卜和菜豆在P浓度2.0 mmol/L处理的根部干重分别降低了20.0%、26.3%和20.0%,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随溶液磷浓度的增加,3种蔬菜的根冠比逐渐降低,蔬菜各器官(除豆荚外)的全磷含量显著增加。樱桃萝卜、小白菜和菜豆各处理茎叶的全磷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了47.5%~94.9%、45.6%~87.7%和44.6%~70.8%。高磷浓度下蔬菜奢侈吸收磷养分。菜豆各处理豆荚的全磷含量无显著差异,且随溶液磷浓度提高,豆荚吸磷量占总吸磷量的比重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7.
采用沼泽红假单胞菌、保加利亚乳杆菌、酵母菌和有效微生物群组成不同组合,以pH值、浑浊度、氨氮浓度、亚硝酸盐氮含量、BOD5值和CODmn值为考察指标,研究不同微生物制剂对肉鸡屠宰废水生物降效果,结果表明:沼泽红假单胞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有效微生物群以25∶25∶1的比例组成的复合微生物制剂,以0.01%为添加量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为了深入了解植株残体中磷的分级情况以及在降解过程中的供磷情况,采用31P核磁共振(31 phosphorus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31P-NMR)技术,分析了油菜、蚕豆不同部位的磷的分级情况,并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评价不同植物材料还田后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不同植物材料中都以正磷酸盐所占比例最高,在60%~67%之间,其次为磷酸单酯,占浓缩液全磷的比例为20%~28%;高磷植株的正磷酸盐和磷酸单酯含量显著高于中磷和低磷植株,这与植物吸收磷的特性以及磷在植物体内的储存方式有关。结果表明,31P-NMR分析技术能较好地反应植物材料还田后的供磷潜力。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反硝化除磷-诱导结晶磷回收工艺中缺氧池污泥释磷、吸磷以及微生物特征,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电子扫描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了微生物的数量、分布和形态;通过批次试验考察了污泥在厌氧/好氧和厌氧/缺氧2种模式下的释磷和吸磷特征。结果表明:该双污泥系统缺氧池中聚磷菌占总细菌比例的69.7%,明显高于单污泥系统中富集的聚磷菌比例,污泥中的微生物多呈杆状;厌氧/好氧、厌氧/缺氧模式下单位污泥浓度(mixed liquor suspended solids,MLSS)总吸磷量(以PO43--P计)分别为22.84、18.60 mg/g,反硝化聚磷菌(denitrifying polyphosphate-accumulating organisms,DPAO)占聚磷菌(polyphosphate-accumulating organisms,PAO)的比例为81.44%,表明在长期的厌氧/缺氧运行条件下可以富集到以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聚磷菌,同时还存在着仅以氧气为电子受体的聚磷菌;通过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oxidation reduction potential,ORP)的实时监测可以快速地了解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各类反应的进程,对调控工艺参数有着重要的意义。综上所述,为保证污水生物处理工艺的正常稳定运行,将微生物分析与常规的化学参数分析结合起来考察将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采用无磷 (P0 )和低磷 (P1 )溶液培养方法 ,对 1 9份经田间和盆栽土培试验中磷效率特性表现不同的大豆基因型进行研究 ,探讨低磷溶液培养条件下大豆基因型生长和磷素营养特性及其与土培条件下磷效率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低磷溶液培养下 ,不同大豆基因型吸收溶液中可溶性磷的能力存在差异 ,吸收的磷量可达到自身固有磷量的 5 %~ 80 %左右。土培条件下磷效率比值相对值较小 (即在酸性红壤耕地上适应性较好 )的基因型 ,在低磷溶液培养下 ,不同基因型吸收溶液中可溶性磷的能力有强有弱 ;而磷效率比值相对值较大 (即在酸性红壤耕地上适应性较差 )的基因型 ,亦有相似的表现。低磷处理的不同大豆基因型植株鲜重净增量为无磷处理的 17.79%~99.09% ,植株干重净增量为 15.64 %~11.6 67%。无磷处理的植株干、鲜生物量 ,地上部干、鲜量 ,磷效率比值和低磷处理的磷效率比值以及种子重与土培条件下大豆基因型磷效率比值相对值呈显著、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