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古田县受地下水危害的稻田面积达3 0 8 7 h m 2,严重制约了粮食的高产稳产。为有效改造地下水渍害稻田,总结了古田县山区地下水渍害稻田的形成、类型、土壤状况及对稻苗生长的影响,同时介绍了古田县渍害稻田治理状况及相关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2.
古田县受地下水渍害的稻田面积达3087hm^2,占水田总面积的12.58%。由于受地下水渍害,致使土壤产生冷、烂、锈、毒、酸,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要达到粮食高产稳产,必须对受地下水渍害的稻田彻底改造。  相似文献   

3.
龚秀益 《农技服务》2008,25(5):103-104
阐述了实施配套改造渍害田的措施,并就实施的成效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稻茬小麦占豫南地区小麦播种面积 70 %以上 ,是河南省小麦生产的中低产田。由于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 ,气候湿润 ,常年降水在 1 2 0 0mm以上 ,特别是春季多雨 ,常造成麦田渍害的发生 ,严重影响小麦正常生长。渍害已成为制约豫南稻茬小麦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搞好渍害的治理是提高稻茬小麦产量的关键。1 渍害对小麦的影响1 .1 造成根系早衰由于渍害造成植株根际土壤缺氧严重 ,土壤氧化还原电位降低 ,根系中毒现象严重 ,使根早衰甚至死亡 ,根部吸肥吸水能力下降。小麦拔节后 ,涝渍田块老根黄黑僵硬 ,后期涝渍更加速了根系的衰亡。1 .2 …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得出湖南省油菜开花结荚期湿渍害指标,为油菜湿渍害监测预警业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湖南省南县、怀化市、益阳市、衡阳市4个农业气象观测站多年油菜产量实测资料,结合同年开花结荚期气象数据,分析油菜相对气象产量和减产年开花结荚期气象因子关系,得到油菜湿渍害的致灾气象因子;对油菜减产年相对气象产量和同期致灾气象因子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得到油菜湿渍害指标,再用独立数据对该指标进行检验。【结果】过程降水量和过程降水天数是湖南省油菜开花结荚期湿渍害的主要致灾因子。湖南省油菜开花结荚期轻度湿渍害指标是:40 mm≤降水过程雨量75 mm,降水过程持续天数为5 d;中度以上湿渍害指标是:降水过程雨量≥75 mm,降水过程持续天数≥6 d。【结论】经独立数据检验,本研究提出的油菜湿渍害指标基本准确,可用于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业务。  相似文献   

6.
<正>危害油菜田间发生渍害可造成幼苗地下部分根系发育受阻、地上部分植株生长缓慢或停滞即"僵苗"。渍害继续发展、持续时间长则会导致成块烂根死苗。后期田间发生渍害易出现油菜早衰和植株倒伏。总之,油菜在生长期间遭遇渍害,可导致油菜株  相似文献   

7.
渍害是引起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作物低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渍害田农田生态特征,介绍了三种反演与识别渍害田的方法:通过地下水位的定量反演识别渍害田的方法、基于主动雷达的土壤表层水分反演识别渍害田的方法和基于光学热红外遥感的土壤表层水分反演识别渍害田的方法。希望渍害田遥感空间信息提取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涝渍害是造成水稻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采取涝渍害补救措施是降低水稻因灾受损的关键。为研究涝渍害后不同补救措施对提高水稻抗涝渍害能力的影响,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开展了5种不同涝渍害补救措施试验。结果表明,综合排水露田、追肥提苗、化学调控、施药防病措施能有效提高水稻抗涝渍害能力,实现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溃害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确定渍害指标,建立冬小麦渍害风险评估的技术体系.对多种气象资料、地理背景资料、冬小麦产量资料的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逐年的相对气象产量值,构建冬小麦渍害减产率,分析江淮地区冬小麦渍害孕灾环境和渍害基本特征进行.结果表明,渍害是冬小麦减产的主要因素,淮河以南区域冬小麦减产率≥10%的情况有80%是渍害引起的.综合考虑降水量、降水日数和日照的作用,基于灾损率和致灾因子确定了冬小麦渍害灾害分级指标,构建了反映冬小麦渍害程度的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小麦渍害是长江中下游小麦生产中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素,研究孕穗期不同渍害时长对小麦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为小麦孕穗期的耐渍性机理研究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麦品种扬麦16和中麦895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控水方法,研究孕穗期渍害时长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1)孕穗期发生渍害,小麦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渍害时长越久,叶片SPAD值下降程度越大;受害越重的叶片SPAD值下降幅度越大,倒二叶较同期的旗叶受害严重。(2)小麦的CAT、SOD和POD等抗氧化物酶的酶活性在渍害期间呈现"∧"型变化趋势,活性氧(ROS)含量在渍害前期有降低或缓慢增加现象,而在渍害后期呈急剧升高趋势。(3)孕穗期短期内渍害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等产量要素有小幅度增加现象,这可能是小麦的应激反应所致。(4)孕穗期渍害对小麦株高无显著影响,长期渍害导致小麦产量显著下降,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的降低是引起小麦减产的主要因子;在渍害15 d后,中麦895和扬麦16的单株产量分别较CK降低了51.47%和43.99%。【结论】孕穗期渍害显著降低了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破坏了植株体内活性氧代谢和抗氧化酶系统之间的平衡,过量积累的活性氧致使细胞脂膜过氧化,导致细胞结构和功能受损,进而影响植株光合作用和营养物质的传输和积累,使小麦生物量大幅降低,从而导致籽粒灌浆不足,造成空粒、瘪粒和无效穗数显著增多,最终造成小麦减产。此外,在整个渍害胁迫过程中,供试的2个小麦品种的耐渍性强弱表现为:扬麦16中麦895。  相似文献   

11.
詹绍跃 《农技服务》2011,28(4):459-459
渍害是影响明光市小麦丰产的重要限制因子之一,防治渍害也是该市稻茬麦田春季管理的重点。总结了小麦渍害的症状、病因及其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德江县新场渍害田区稻田432。9hm^2,终年渍水的冷烂泥田占41.2%,1993年开始在渍害田区的新场村实行开挖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增施肥料、种植杂稻良种,培育壮秧等综合农艺措施。连续8年改造渍害田139.1hm^2,土壤由潜育型逐渐演变成潴育型,水土温度提高了3-5℃,稻谷产量由238kg/667m^2提高到423kg/667m^2以上,年增产稻谷264.9t。  相似文献   

13.
花期渍害胁迫下冬油菜生长及产量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渍害是长江流域油菜生产中的多发性气象灾害,为了定量研究花期渍害影响下油菜生长及产量,预报及防控油菜花期渍害影响,以浙平四号和华油杂16为试验材料,通过分析花期渍害对浙平四号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规律,提出了油菜地上部单株干重、产量及产量构成渍害影响因子,初步建立了花期渍害影响下油菜地上部单株干重、产量及产量构成模型,渍害干物重影响因子为一元二次方程,渍害产量影响因子则呈对数方程。经利用水分控制盆栽试验资料检验,结果表明华油杂16油菜地上部单株干重及单株产量实测值与模拟值相关系数(r)、绝对误差(da)、绝对误差占实测值比率(dap)以及RMSE值分别为0.949 9、0.89 g/株、4.55%及1.09 g;0.920 1、7.89 g/株、39.02%及8.58 g/株。花期渍害下油菜地上部单株干重模拟精度较高,而单株产量的模拟精度较低,说明花期渍害在盆栽试验条件下的表现与田间试验有明显不同。所建模型可与本项目组先期研制的油菜生长模型结合,在进一步检验并获得区域和地点尺度天气预报、模型参数后可用于花期渍害发生时油菜生长及产量预报。  相似文献   

14.
王素亭 《河南农业》2014,(19):64-64
<正>豫南夏玉米生育期间,降水量大,降雨集中,时空分布不均,洪涝渍害频繁发生,造成夏玉米产量低而不稳,但增产潜力很大。驻马店市农业市场信息工作站在涝渍害严重年份,进行了涝渍害对夏玉米产量影响的研究。一、研究材料用中科4号、郑单958高产示范,进行涝渍害对产量影响的研究。二、研究方法(一)试验地基本情况高新区试验地长56m、宽17.6m,前茬小麦产量352kg/667m2。地势北高南低,缓缓坡降。北头易灌易排,不会形成涝渍害;中间排水良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渍害对小麦生长的影响,探讨补救措施。[方法]采取渍害发生期(W)、恢复补救措施(R)2因子裂区设计,分析渍害发生期对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研究不同补救措施的恢复效应。[结果]拔节孕穗期是小麦涝渍灾害最敏感阶段,也是补救措施恢复效果最佳时段;稻茬小麦耐涝渍性能较强,连续滞水7 d以上不会绝收;稻茬小麦涝渍后恢复能力较强,连阴雨渍害拔节期恢复指数最高可达36.00,孕穗期最高可达29.79,扬花灌浆期最高可达32.15。[结论]该研究可为小麦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晚播小麦中后期人工模拟渍水与补救措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小麦中后期渍水逆境的危害表现及补救措施的恢复效果,更好地指导大面积生产,选择典型冬小麦田块进行了人工渍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后期渍害对株高、干物重、根系和下层叶片均有明显不利影响,渍害发生越早,则株高下降越多,危害也越大,渍害发生越迟,则单株黄根与黑根数增加越多;渍水越早,对有效穗数影响越大,渍水越迟,对每穗粒数与粒重影响越大;渍害发生越早,追施复合肥或尿素的补救效果最好,渍害发生越迟,叶面喷施碧护调节剂的补救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胡珂  何鹏  高文波 《农学学报》2023,13(10):62-69
研究作物气象灾害危险性分布特征对于作物生产布局优化和防灾减灾有科学意义。西南地区是中国冬油菜主区之一,受华西秋雨影响,该区域冬油菜苗期渍害风险大。在分析西南地区冬油菜出苗期空间分布特征基础上,利用行业标准中油菜渍害指标的定义与计算方法,开展了西南地区冬油菜苗期渍害危险性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省中东部、重庆市和贵州省东部是冬油菜最早进入苗期的区域,云南省南部地区冬油菜10月上中旬进入苗期,云南省东北部和贵州省西部地区冬油菜10月下旬进入苗期,四川省西南地区和云南省北部是研究区域冬油菜进入苗期最晚的区域。(2)研究区域甘蓝型冬油菜苗期轻度、中度、重度渍害强度指数分别为0.69、1.28和1.65。研究区域内轻度渍害发生概率较中度和重度渍害的概率高。不同等级渍害高发区主要集中在四川省东南部、重庆市西南部和贵州省北部。(3)西南地区甘蓝型冬油菜苗期渍害危险性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云南省和四川省西南部、北部地区冬油菜苗期渍害危险性低,而四川省中东部、重庆市和贵州省渍害危险性相对较高,尤其以四川省宜宾市、泸州市,重庆市江津区、綦江区、永川区、南川区,贵州省遵义市、毕节市、贵阳市等地冬油菜苗期渍害危险性最高。因此,重庆市、贵州省和四川中东部地区应采取改善冬季油菜品种结构或优化空间分布等措施,以减少冬油菜苗期渍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江淮地区春季湿渍害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季湿渍害是江淮地区越冬作物生长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利用1961—2010年江苏省与安徽省155个县站逐日气象资料,分析了江淮地区春季湿渍害平均持续时间、平均发生次数、春季湿渍害过程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及不同灾害等级发生次数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春季湿渍害平均发生次数、过程的平均持续时间和累积降水量3个指标均呈随纬度降低而增加的特征;江淮地区春季湿渍害过程平均持续时间无明显的年际变化,但春季湿渍害过程发生次数呈减少趋势,而其累积降水量呈增加趋势;轻度湿害(4~6 d)发生的次数最多,约占57.3%,中度湿害(7~9 d)占25.5%,重度湿害(≥10 d)最少,约占17.2%。总体看出,江苏、安徽2省轻度湿渍灾害次数在波动减少,中度、重度湿渍灾害次数总体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寻找简易快速的小麦耐渍品种筛选方法和初步筛选芽苗期耐渍的小麦品种(系),以来源于不同麦区的155份推广品种和小麦高代品系为材料,在芽苗期进行人工模拟渍害处理,以正常水分为对照,分别测定不同品种(系)的发芽率、单株质量、根系质量,并计算单株渍害指数(PWI)和根系渍害指数(RWI),比较芽苗期不同小麦品种(系)的抗渍能力。结果表明,对于渍害后发芽率降低百分点(DPP值)为0的品种,用PWI判断耐渍性,10.0以下为耐渍性强的品种;对于渍害后0DPP值≤40个百分点的品种,其芽苗期渍害后发芽率降幅(DG)和RWI显著相关,DG在6.0%以下、RWI在10.0以下的品种(系)耐渍性强,DG≤6.0%是初步判断耐渍性的最适指标;对于渍害后DPP值大于40个百分点的品种(系),DPP值是芽苗期受渍害严重的指示指标;初步筛选出芽苗期耐渍性强的品种(系)28个,分别是渍害后DPP值为0、PWI在10.0以下的郑麦9023、宁麦17、襄麦55等17个品种(系),以及DG在6.0%以下且RWI在10.0以下的镇麦5号、晋麦91、郑麦2956等11个品种(系)。濮麦9号、西农957、CP93-10-3-2、郑麦7698等4个品种(系)的芽苗期耐渍性最弱。  相似文献   

20.
<正> 1 防渍害。开春后,雨水逐渐增多,必须清理水沟,排除田间积水,消除渍害。 2 防病虫。春后病虫主要有菌核病、白粉病、霜霉病和蚜虫等。防治措施:一是深挖水渠,降低地下水位;二是摘除下部老黄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三是在发病时期,每667m~2用灭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