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把实现农民群众的利益、增进农民群众的福祉当作根本出发点,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发展问题,而且是改革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大城乡统筹力度,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全面落实中央扶持“三农”的各项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发展农业生产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十一五”时期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三大战略”,“九大行动”等各项部署,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历史任务。本文根据“新农村”的目标,提出了以实现农村企业化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着重解析了其实现的意义和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加强农技推广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描绘了“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十一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因此,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加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进程。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4.
农村体育健康发展的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体育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到中国人口的体质和健康水平,并已成为全民健身运动开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采用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形成比较完善的全面健身体系”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进行研究,探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如何建立比较完善的农村体育体系,旨在为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民健身体系的完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召开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开班武上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而农村教育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事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高度重视农村教育,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现念,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促进农村教育改革。形成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教育事业对于构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具举足轻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新农村建设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晓东 《新农村》2008,(8):37-3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在江苏“两个率先”进程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富裕了,新农村建设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江苏的自然资源稀少,人均耕地面积逐年减少,2005年农村人均耕地面积为944.13平方米,比2000年减少28.26平方米。  相似文献   

7.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农村建设中的“软力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让农民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历史性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农村具体而生动的实践.极大地丰富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是我们弘扬“三创”精神、推进“两个率先”过程中迫切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当前,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笔者认为有三大要素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农村发展的目标和必然趋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在分析中国农村建设现状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性的基础上,阐述了财政政策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理论依据,进而提出了现阶段财政政策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加强农村科技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支撑。然而,就目前情况看,我国农村科技文化建设还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也不相适应。进一步加强农村科技文化建设,不断丰富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之意,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环节。以河南省为例,调查其农村科技文化建设现状,分析原因并试图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信息网络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目标被提出,“十一五”规划建议也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和西部地区,只有广大农村和西部地区明显改变落后面貌,才能盘活国民经济的全局,实现长期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加快农村劳动力就业 促进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以及《第十一个五年建设纲要》提出的建设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标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都为我们今后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发展经济生产的主体是农民,即农村劳动力。为此,笔者以建设新农村为契机,在分析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非农就业和转移的基础上,从三方面提出了加快农村劳动力就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新农村的迫切需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新梅 《现代农业》2008,(8):100-10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提升农民素质,加强农民教育工作是加速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农民素质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才有后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才有保证。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应立足农村实际,切实抓好以下几个重点。  相似文献   

15.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是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号召力的物质基础,是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强支柱。当前大多数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迫切需要了解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探寻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良方,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帮扶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6.
周荣华 《新农村》2007,(7):37-37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是中央提出的建设新农村的基本要求。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公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农民素质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速度,因此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推进现代化,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是农民培训的主阵地,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新…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没小康社会大局。”进一步强调了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襄樊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市,是全国20个地市级大型商品粮基地之一,建设好新农村对促进襄樊经济的全面发展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看到,把“统筹城乡发展”强调到“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和“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高度。这说明“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本文就“统筹城乡发展”谈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协调各地区共同发展,离开了农村全面小康将无从谈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农村、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建设生态文明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载体,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农村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解决“三农”问题最为迫切的要求和关键所在。因此,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培养出千千万万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