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麦套花生增产技术研究与推广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河南省花生播种面积约67万公顷,年产荚果160万吨。80年代初期以来,麦套花生发展迅速,有力地推动了全省花生面积的扩大和产量的显著提高。为进一步提高麦套花生的产量,在品种和栽培技术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在过去10年中,先后选育和推广了7个适应不同农业生态条件和市场要求的中、早熟花生品种,这些品种的生产潜力一般为每公顷6~8t.根据各地的农业生产水平,经过广泛试验,制定了适宜的套种方式、播期、密度、施肥及田间管理技术。通过上述增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显著地提高了河南的花生生产水平,并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目前麦套花生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套种困难、播种质量差和机械化程度低,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整体论和联系论观点出发,运用“水桶竹板理论”原理,研究了改治花生重茬技术。筛选出以冬深耕、增施底化肥、覆膜早播、种耐重茬品种、防治两病,组装成的系列配套改治新技术。其交互作用的整体功能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植株抗病能力,促进光合产物的积累,有利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3.
花生乐对花生的增产效果李轶女封海胜张思苏谭翠英(山东省花生研究所,莱西266601)(莱阳农学院中心实验室)在肥水条件较好的花生高产田及气温较高、降雨量较多的年份和地区,往往引起花生徒长倒伏,造成减产。以往多采取叶面喷施B9、PP333等植物生长调...  相似文献   

4.
浅析红壤花生低产原因与增产技术官国科,刘开寅(江西省鹰潭市刘家站垦殖场,335211)我市花生常年种植面积在0.93万公顷左右,前5年平均单产2040kg/hm2,实践证明,花生低产的主要原因是缺苗严重。据调查,在一般栽培条件下,花生的缺苗率在15%...  相似文献   

5.
花生的增产潜力C.Johansen等近二十年来非洲的花生总产一直呈下降趋势。但人类把花生作为食品消费的需求则越来越强烈,因此近年来世界花生总产量及贸易量呈上升趋势。在非洲只要扩大花生种植面积就能提高总产。而在亚洲地区则不同,由于耕地面积有限,靠增加面...  相似文献   

6.
豫东供钾不足的沙壤土地,种植花生时补施钾肥增产效果明显。在农民习惯施肥的基础上,每公顷增施P2O560kg、K2O180kg,可增收荚果667.35kg,增收籽仁575.4kg,增产幅度分别为17.49%和21.38%。同时,这种处理的穴均果数、饱果率、出仁率较对照分别高出3.9个、16.8个、2.51个百分点,属本试验的最佳处理。但在氮磷投入相等的情况下,每公顷补施120kg氧化钾的处理,其投入  相似文献   

7.
利用高频电子技术对种子进行处理,可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明显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增产15% 以上。为验证这一技术,为花生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98 年承担了栖霞市科委下达的“高频电子处理花生种子增产效应研究”的课题。经过一年的努力,圆满完成了研究任务。9月5 日,市科委组织有关专家进行测产,333hm 2 大田示范,花生平均单产5781kg/hm 2,比对照增807kg/hm 2,增产162% 。  相似文献   

8.
花生是我市的主要油料作物,常年播种面积40多万亩,约占油料作物面积的98%,春秋植比例约为3:1,单产在100公斤左右徘徊,是我省典型的花生低产区。究其原因,主要是生产条件差,抗灾能力弱,技术推广手段较落后,物质配套服务跟不上,导致花生产量低而不稳,制约了花生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搞好中低产花生增产技术大面积开发,对进一步挖掘花生增产潜力,促进我市花生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花生学报》1992,(1):20-22,32
中国地膜覆盖栽培研究会花生专业学组,1991年7月16日至18日,对山东省烟台市的丘陵花生产区—招远县,进行了短暂的现场考察,现总结报告如下。一、自然气候与农业生产发展特点招远县位于山东省半岛西北部,北至渤海现龙口毗邻,南与莱阳、莱西相接,东靠栖霞,西与掖县接壤。年降雨量600毫米以上,无霜期193天,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1.5℃,年总积温达3447.9℃。土壤为棕壤,花生多分布于轻砂土壤,土壤耕层薄,肥力低,土壤有机质含量0.78%,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分  相似文献   

10.
花生保水剂具有很强的吸水性能,遇旱时将吸收的水分缓慢释放,供作物吸收利用,1996~1999 年试验,平均增产112% 。1998 年大面积开发017 万公顷, 比对照增3765kg/hm 2,增164% 。本文讨论了保水剂的增产机制和施用方法。  相似文献   

11.
鲁西地区夏直播花生品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寻适合鲁西地区的夏直播起垄覆膜栽培花生品种,对近几年通过国家和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24个花生品种进行了筛选与展示。综合参试品种的表现,筛选出了大花生品种山花11号、花育25号、山花17号、花育33号、青花7号,小花生品种花育20号、山花12号、花育34号等综合性状优良的8个品种,作为本区域的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12.
高效花生增产剂(A型)对花生增产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高效花生增产剂兼有调控营养和免疫促进等功能。每公顷产4500kg中高产田,在花生荚果膨大初期,每次用药3kg,兑水450kg,叶面喷施,可使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效率明显提高。花生单株结果数,饱果率和产量提高,增产效果可稳定在17.6%以上,增收2028.75元/hm2。  相似文献   

13.
鲁西南地区属于新、老黄河冲积平原,沙土旱作面积大,常年无霜期210天左右,光照2300小时,年平均气温13.9℃,积温5140℃,降水量740mm。具有发展农业生产的良好自然条件。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科学种田水平低和生产条件较差等原因,农业生产处于后进状态,花生种植面积小、产量低。为改变落后生产面貌,提高种植业产量,增加经济效益,1985—1989年,我们在沙土旱作地上进行了夏花生综合增产技术的开发研究。五年来,共  相似文献   

14.
花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把花生添加到火腿肠中开发出新产品,有利于丰富我国肉制品的种类、实现产品差异化、扩大花生的应用范围。本实验对火腿肠中添加花生进行了研究,经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花生火腿肠的最佳配方:猪肉55%(肥瘦比3∶7),花生碎粒8%,大豆蛋白5%,玉米淀粉8%,卡拉胶0.5%,复合磷酸盐0.5%,食盐2.5%,香辛料1%,味精0.3%,白糖2%,红曲红色素0.05%,冰水18%。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我区花生单产,找出一条简便、经济、有效的增产途径,我们于1986年秋和1987年春进行了花生增产剂(北京市农科院土肥所产)试验,并用作物增产丹(广西化工所产)、硼砂作为对比药参与本试验,两造均获得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为了进一步扩大验证其增产效果,我们又在1987年春和1988年分别在平果县、桂平县选点进行了中间试验和扩大应用,以观其效应,现将试验应用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6.
首创在花生上综合使用微量元素和几种生长调节物质。本研究在1985~1990年间历经盆栽试验、小区实验及大田生产试验各阶段,都表现出显著增产效应,平均都在15%以上.对花生种仁进行分析其化学药物残留量均低于0.5ppm,符合食用标准。对综合微肥的增产机制以及综合微肥北微1-4号的优点与特点都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7.
用花生根瘤菌、三元复混肥,分别对花生拌种和作花生基肥,能促进植株健壮生长,花生增加单株结果数、饱果率和荚果的产量,提高效益.用根瘤菌拌种效果最好,三元复混肥次之;用根瘤菌拌种较施三元复混肥增产6.1%,净增效益1449元/hm2,较对照增产11.2%,净增效益1848元/hm2,投产比16.2,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花生施用氰氨化钙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氰氯化钙能明显增加花生分枝数,改善营养生长状况,增加双仁果数,提高百果重、百仁重和出仁率,最终提高花生产量。每公顷施用氰氮化钙75kg,较对照单株分枝增加3.6条,单株结果数增加2.2个,百果重增加21g,百仁重增加11.9g,出仁率提高2.8%,产量提高24.7%,公顷纯收益增加4640元。  相似文献   

19.
矮化处理低、中、高三个不同密度的夏花生,其株高比对照处理3个相应密度均矮10cm左右。结实指数分别提高8.14%、10.2%和18.81%;饱果指数分别提高2.14%、6.93%和10.33%。总生物产量的分配,V/R率均<1,经济系数均>0.55,经济产量依次提高8.21%、14.64%和22.76%。实际荚果产量,矮化处理的以高密度(22.5万穴/hm2)最高、中密度(18.75万穴/hm2)次之,分别比低密度(15万穴/hm2)增产15.04%~16.89%和14.02%~14.54%;对照处理以中密度最高,高密度次之,分别比低密度增产11.71%~12.40%和5.34%~7.91%。矮化处理与密度有显著的连应效果,比对照处理依次增产7.55%、9.6%和16.5%。  相似文献   

20.
高频电子处理花生种子增产效应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荣  陈志友 《花生学报》1998,(3):26-27,29
电子种子处理机是利用高频电子技术对种子进行处理,可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明显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增产10%以上。为验证这一技术,给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96~1997年安排4处联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1材料与方法处理机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