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桂育9号是广西农科院水稻所以具有互补性状的国标一级米黄华占作母本与细长型的力源占1号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型优质常规水稻品种。该品种具有米质优、穗大、抗性好、千粒重大、适应性强等优点,2014年6月通过广西品种审定(桂审稻2014039号)。2014-2015年引进玉林市种植,表现出优质高产、茎秆粗壮、叶片厚直、抗稻瘟病、后  相似文献   

2.
漯麦9号是河南省漯河市农科院培育的半冬性高产抗倒小麦新品种,2006年和2007年参加国家黄淮区试,平均每h㎡产8127kg、8076kg,增产显著,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08007.漯麦9号品种的突出特点是矮秆(77cm)、中大穗(穗长9~13cm)、产量三要素协调(穗数480万-570万/h㎡、穗粒数35~40粒、干粒重42~55g),茎秆坚韧、高抗倒伏,子粒半硬质且硬质率较高,既高产又稳产,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高肥水地块早中茬种植.  相似文献   

3.
极晚熟玉米杂交种强硕68的选育及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硕68是以D72为母本、D38191为父本组配成的玉米单交种.经过辽宁省品种试验表明,强硕68是具有高产、稳产、抗多种病害、抗倒伏、优质等特点的极晚熟稀植大穗型品种.2007年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辽审玉[2007]351号.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西南山地气候特征,以矮秆抗倒、大穗高产、稳产为选育目标,以玉米自交系 S419 为母本、QB50 为父本杂交选育出矮秆大穗型玉米新品种劲单 3 号,2018-2019 年参加重庆爱农玉米联合体试验,2020 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20-2021 年劲单 3 号在四川、湖南、陕西等地进行引种适应性试验,产量、抗性均表现良好。概述了劲单 3 号的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及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5.
杂交玉米顺单7号及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顺单7号是安顺市农科院参加贵州省“十一五”玉米育种攻关期间,成功选育的大穗型、稳产、优质、耐瘠的杂交玉米新品种,于2008年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0年通过国家品种权保护初步审查合格。本文根据调查顺单7号亲本特征特性及归纳近几年来试验结果,总结出顺单7号的高产高效制种技术,为大面积制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高产高抗大穗型玉米新品种黔单13号的选育和示范推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高翔  陈泽辉  祝云芳 《种子》2003,(5):64-65
黔单13号是贵州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早粮研究所选育的高产高抗大穗型玉米新品种。两年区试及一年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良好的丰产性。2002年2月28日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  相似文献   

7.
粳稻型水稻新品种辽粳212具有优质、高产、抗稻瘟病、抗寒性强、米质优等特点,是大穗、优质型品种。该品种2012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辽审稻[2012]264号。  相似文献   

8.
黑河50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分院选育的大豆新品种.具有早熟、高产、优质、抗病等特性。2006年和2007年黑龙江省第五积温带区域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2327.19kg和1976.0kg/hm^2,比对照品种黑河17号分别增产12.1%和8.9%;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448.5kg/hm^2,比对照品种黑河17号增产10.9%;蛋白质及脂肪含量分别达到41.10%和20.47%;中抗灰斑病。2008年初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宜黑龙江省第五积温带上限推广应用,并可用于南部迟播救灾。  相似文献   

9.
锦单18号是锦州农业科学院以自选系Z08为母本、Z23为父本组配而成的中晚熟玉米单交种,2008年12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辽审玉[2008]363).该品种株型半紧凑,株高282cm,穗位112cm,穗长22.0cm,穗行数14~18行,穗粗5.4cm,粒型为半硬粒,百粒重42.4g,出子率82.4%.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32d左右.具有高产、品质优良、适应性好、抗病性强、活秆成熟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刘贺梅 《中国种业》2017,(12):69-70
新稻69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科研团队于2005年以新稻18号为母本、苏北9号为父本有性杂交,经混合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多抗水稻新品种。该品种为常规粳稻,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弹性强,分蘖力中等,株高105 cm,穗长18.1cm,穗粒数148.8粒/穗,千粒重25.5g,综合性状优良。于2016年7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河南省南部稻区种植,是河南省自2012年启动豫南粳稻品种试验以来第1个通过审定的适宜豫南"籼改粳"种植的粳稻品种。  相似文献   

11.
中麦 9号是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培育的冬小麦高产品种 ,1 998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中麦 9号品种的特点是矮秆 (株高 80cm左右 )、大穗 (穗粒重 1 .5 g左右 )、大粒(千粒重 5 0 g左右 )。穗数中等 (穗数 6 0 0万 /hm2 左右 ) ,茎秆坚韧抗倒伏。适应在黄淮北片冬麦区和北部冬麦区种植。根据中麦 9号的生理特性 ,经多年试验和生产示范 ,已总结出一套既节水省工 ,又增产增收的中麦 9号高产栽培技术。在全生育期浇 2~ 3水 (比传统管理方法少浇 1~ 2水 )的情况下 ,应用此项技术单产可达 75 0 0kg/hm2 左右 ,在土壤肥沃的…  相似文献   

12.
1 国审新品种山农17 山农17原代号山农2149,由山东农业大学和泰安市泰山区瑞丰作物育种研究所合作育成,组合为L156/莱州137,属多穗型高产小麦品种.2008年11月申请品种权,公告号:CNA005369E.2009年9月和2009年12月分别通过山东省和国家审定,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55号、国审麦2009015.  相似文献   

13.
海丰糯1号系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于2003年从广西大学引进的1份糯稻资源.采用系统选择法选育成新的糯稻品种.2007年12月通过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琼审稻2007016).经试验、试种和示范表明:海丰糯1号具有高产、稳产、抗性强、适应性广、糯性较好等优点,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正>新麦26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小麦所培育的强筋优质小麦品种,201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10007,品种权号为CNA20100645.5,属半冬性多穗型中早熟品种,品质与加麦2号相当。为了突破"高产不优质,优质不高产"的难关,经过多年的栽培试验,总结出一套新麦26适用的配套高产栽技术。1整地播种1.1精细整地按照"秸秆还田必须深耕,旋耕播种  相似文献   

15.
汕优 5 5 9是沿海地区农科所用珍汕 97A和盐恢5 5 9配组育成的籼型杂交稻高产新组合 ,1998年 3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了探索汕优 5 5 9的高产栽培技术 ,为汕优 5 5 9大面积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我们在 1997、1998年进行了以栽插密度为主区 ,以分蘖肥和穗  相似文献   

16.
鑫丰1号玉米杂交种由山东鑫丰种业有限公司2001年育成.2006年通过山东省审定.品种审定号鲁农审2006002号,品种保护号为CNA002497E。该品种夏播生育期106d,株型半紧凑。株高282cm,穗位121cm,果穗筒型,穗长15.8cm,穗行数平均16.0行。穗粒数518粒。红白轴,子粒黄色,马齿型,千粒重359.8g.容重716.2g/L。  相似文献   

17.
常杂油2号(G212A×S15)为湖南省常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两系法选育的杂交油菜新品种.2008—2010年进入湖南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2011年3月通过湖南省油菜新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常杂油2号(审定编号:湘审油20110061。该品种具备高产、优质、多抗、高含油量等特性,2009年开始生产试验和高产示范.取得良好的示范效果。  相似文献   

18.
陇单5号是甘肃省农科院作物所2003年以外引系K12为母本、自育系LY325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大穗中晚熟玉米杂交种。2005-2007年参加甘肃省中晚熟组玉米区域试验、生产试验,表现高产、稳产、优质、多抗和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甘肃有效积温≥2600℃地区种植。2009年1月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审定编号:甘审玉2009001。  相似文献   

19.
合玉22号(原代号合04~4207)是黑龙江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2002年利用中硬型自交系合系532为母本、中齿型自交系合系353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玉米单交种。2006—2007年参加黑龙江省普通玉米区域试验.2008年参加黑龙江省普通玉米生产试验.2009年1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推广。为了加速其推广速度.其高产制种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龙育糯1号玉米是黑龙江省农科院草业研究所于2001年以自选系T105为母本,外引系糯2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的黄糯玉米杂交种。2008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抗逆性强、品质优良和风味佳等诸多优点,是鲜穗出售或速冻、真空包装保鲜加工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