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皖南酸性红黄壤上进行了为期4年的定位试验,探讨不同作物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在提高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方面优于单施化肥。稻草还田产量最高,稻草>油菜秆>麦秸草>单施化肥,并且作物产量随着稻草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的养分含量,以稻草还田最佳,且土壤养分的增加量随着稻草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植物秸秆的有效利用率,减少化肥的使用量,进行了秸秆腐熟还田化肥减量试验,结果发现,作物秸秆腐熟还田能有效减少化肥的施用量,同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容重,提高土壤供肥保水能力,增加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3.
选用已进行4 a温室夏季种植甜玉米、菜豆及其秸秆还田试验的温室黄瓜连作土壤,于2009年继续进行相同的处理,研究了温室夏季填闲作物及秸杆还田对黄瓜连作土壤养分和微生物代谢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甜玉米秸秆还田处理能减小土壤容重,改善土壤通透性。夏季填闲及秸秆还田处理对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的影响在秋冬茬表现较明显,能增加土壤中有效磷含量,种植菜豆处理(秸秆还田和不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效钾含量。填闲作物及秸秆还田处理还能提高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改变土壤微生物对单一碳源的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农业生产的过程也是一个能量转换的过程。作物在生长过程中要不断消耗能量,也需要不断补充能量,不断调节土壤中水、肥、气、热的含量。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新鲜有机物料,在归还于农田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腐解作用,就可以转化成有机质和速效养分。既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也可供应一定的钾等养分。1秸秆还田的作用机理秸秆还田可促进农业节水、节成本、增产、增效,在环保和农  相似文献   

5.
不同秸秆用量对保护地黄瓜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保护地田间试验的方法,以"新泰密刺"黄瓜为试材,研究不同秸秆用量直接还田对黄瓜的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秸秆用量还田对黄瓜具有不同程度的增产作用,其中以秸秆施用量为5 000 kg/667 m2最显著,比化肥处理增产15.3%,其次是秸秆施用量为4 0003、000 kg/667m2,分别比化肥对照增产8.43%、7.7%;不同秸秆用量可不同程度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全效N、P、K、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其中尤以秸秆施用量为4 000 kg/667 m2处理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秸秆还田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农业生产的过程是一个能量转换的过程。作物在生长过程中要不断消耗能量,也需要不断补充能量,不断调节土壤中水、肥、气、热的含量。秸秆还田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它促进了农业节水、节本、增产、增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有效地防止了农作物秸秆焚烧,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了农民收益。  相似文献   

7.
《中国瓜菜》2010,23(3):66-66
伴随中央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一批农业机械化秸秆还田新技术、新机具相继问世,秸秆还田面积逐年增加,全国共投入各类秸秆还田机具39.83万台.实现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2273万hm^2。秸秆还田在解决土壤氮磷钾比例失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秸秆还田是目前国家大力提倡的一种秸秆综合利用方式,不仅能够变废为宝,而且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状,是维持土壤可持续发展、提升农业产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技术措施。对果园秸秆还田作用、技术要点进行了介绍,并对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果园实施秸秆还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瓜菜》2017,(9):13-16
C_4作物具有良好的除盐作用,为筛选适宜的除盐作物,减缓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发生和改良次生盐渍化土壤,以甜高粱、甜玉米、墨西哥玉米、高丹草、苏丹草5种C_4作物为试材测试了他们对菜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种植上述5种C_4作物53 d可降低表层土壤盐分20.70%以上,其中甜玉米除盐效果最好,为46.60%,甜高粱次之,墨西哥玉米位列第3。同时秸秆还田,可为下茬作物提供养分。综合除盐率和秸秆还田效果,甜玉米、墨西哥玉米、甜高粱位可作为改良菜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优选作物。  相似文献   

10.
农作物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主要是以机械粉碎、破茬、深耕和耙压等机械化作业为主,将农作物秸秆粉碎后直接还到土壤中去,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提高作物产量,减少环境污染。是一项季节性很强的综合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1.
夏波 《西南园艺》2014,(5):41-44
通过对有机质提升项目实施区县监测点的土壤样品数据分析表明,与土壤背景值相比,施用腐熟剂的水稻、玉米、油菜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含量,一定程度上降低容重和pH值;与对照相比,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含量也有所增加。同时,分别对水稻、玉米、油菜后茬作物产量提高效果也较为明显,说明秸秆还田能达到改善土壤结构、节本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及生物性状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提倡低碳、高效和生态农业的需求下,秸秆还田作为一项有效的生态农业措施得以大力推广.现对国内外秸秆还田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分析了秸秆还田对土壤团聚体形成、土壤养分释放的影响;重点分析了秸秆还田对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量、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等的影响,指出了秸秆还田在生理、生物、生态效应方面的广泛应用.强调了秸秆还田不仅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其更大的意义在于能够增强土壤生物肥力,改善土壤生物性状,增强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缓冲性,在农业生态中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秸秆还田既可避免秸秆资源堆放浪费,也可防止其大量焚烧而造成环境污染,同时利于培肥土壤,提高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该研究结合近年来秸秆还田的相关研究进展,阐述了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性质的影响,进一步揭示了秸秆还田在改善土壤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指出了当前秸秆还田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及展望,旨在为开展秸秆还田培肥土壤的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秸秆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秸秆还田是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合理的秸秆还田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环境,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但不合理的还田也会带来负面效应,造成农田病虫害增加,微生物系统紊乱。因此,该研究总结了国内外秸秆还田现状,分析了应用较为广泛的还田方式之间的差异。并从节水减肥、温室效应、病虫害影响、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微生物结构等方面综合评价了秸秆还田的生态效应,进一步揭示秸秆还田技术在农田环境上的调控作用。同时指出当前秸秆还田存在的问题以及从可持续性角度对秸秆还田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开展秸秆还田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调控措施对日光温室黄瓜伤流液及其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以农民习惯施肥模式为对照,研究了秸秆还田和滴灌两种水氮调控措施对黄瓜产量、伤流液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白天的根系伤流强度均明显高于夜间|且随生育期延长,伤流强度和伤流量呈升高趋势,但受根系生长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后期升幅较小。伤流液中的氮素形态以硝态氮为主,含有大量游离氨基酸。与当地习惯施肥模式相比,通过秸秆还田调节土壤C/N措施可以显著增加伤流量和伤流液中硝态氮、铵态氮、游离氨基酸和钾含量,增强了根系活力,也促进了作物对N、K养分的吸收,略增产1%,差异不显著|而受灌溉频率的影响,滴灌措施下植株伤流液的上述指标都显著降低,产量降低13.1%,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以设施番茄为研究对象,在玉米秸秆还田的基础上,研究了多功能秸秆腐熟剂对设施番茄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多功能秸秆腐熟剂的处理与不施用腐熟剂的CK1相比,提高了番茄产量,改善了番茄品质,其中单产增加9.29%,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2.70%、17.00%、7.01%。此外,施用多功能秸秆腐熟剂促进了土壤中秸秆的腐熟,不同程度增加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其中碱解氮增幅为64%~89%,速效磷增幅为60%~90%,速效钾增幅为37%~79%,同时降低了土壤EC值;综上所述,在该区域种植大棚番茄,应提倡玉米秸秆还田,不仅可降低1/3左右磷钾用量,并且配合施用多功能秸秆腐熟剂,可以达到番茄稳产、增产、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以日光温室黄瓜为试验材料,通过在作物定植前土壤秸秆粉碎还田、秸秆过腹还田、炭化还田的不同处理,研究其对作物根际土壤代谢物、细菌菌群结构变化的影响,探讨秸秆还田方式影响作物根际代谢变化规律及其内在机制。试验结果表明,3种秸秆还田方式均可显著提高黄瓜根际3-(4-羟基苯基)丙基-2-烯酸,20-三氢氧化白三烯-B4、甘草黄素等阴离子代谢物含量以及腺苷、氯氮平氮氧化物、焦脱镁叶绿酸A、酰基肉毒碱、溶血磷脂酰乙醇胺、溶菌酶、溶血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等阳离子代谢物含量,均可明显提高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比例,降低酸杆菌门比例。根际土壤中酸杆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绿弯菌门、拟杆菌门比例与许多代谢物显著正相关或负相关,部分代谢物对微生物菌群生长有一定的促进或抑制作用。综合来看,秸秆粉碎还田处理对根际代谢和菌群的影响和变化最大,效果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8.
试验研究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化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还田后,第一个月内分解速度快,分解率达到51.9%,后期分解作用平缓,全年分解率62.7%;同时降低土壤pH值、改善土壤环境、增加微生物数量、提高土壤酶活性、促进土壤有机化进程,有机质含量增加2.8%,速效氮、磷、钾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41.54%、14.9%、46.9%。玉米秸秆还田达到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以辣椒连作20年的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腐熟玉米秸秆还田、小麦填闲、添加抗重茬生物菌肥、威百亩熏蒸消毒等4个处理,以不做任何处理的辣椒连作土壤为对照,探究不同处理措施对辣椒连作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腐熟玉米秸秆还田、小麦填闲、添加抗重茬生物菌肥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土壤细菌群落Chao1指数、Shannon指数,以添加抗重茬生物菌肥处理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不同处理对辣椒连作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均具有极显著影响。门水平上,腐熟玉米秸秆还田、小麦填闲处理显著增加了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相对丰度;腐熟玉米秸秆还田、威百亩熏蒸消毒处理显著增加了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相对丰度;4个处理均显著增加了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相对丰度;威百亩熏蒸消毒处理显著增加了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显著降低了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属水平上,4个处理均显著增加了Flavisolibacter相对丰度;腐熟玉米秸秆还田、小麦填闲、添加抗重茬生物菌肥处理显著增加了类固醇杆菌属(Steroidobacter...  相似文献   

20.
以“奇迹”番茄为试材,采用秸秆腐熟还田的方法,研究不同秸秆还田剂量和方式对番茄产量、品质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期为玉米秸秆在设施栽培中还田改良土壤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多数情况下,同水平腐熟还田与未腐熟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和产量指标影响差异不显著;腐熟秸秆还田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提高幅度分别为11.66%~14.67%、15.40%~16.17%、2.30%~10.81%和15.38%~20.10%;秸秆还田降低土壤电导率,二水平腐熟还田与未腐熟还田降幅分别为13.54%和8.58%,腐熟秸秆还田显著提高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二水平和四水平腐熟还田升幅分别为20.39%和16.73%,未腐熟秸秆还田显著降低土壤硝态氮含量,比同水平腐熟还田降低16.68%;秸秆还田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总孔隙度,提高土壤非毛管孔隙度,降低土壤毛管孔隙度,土壤容重降幅为11.46%~14.65%,土壤总孔隙度升幅为4.05%~13.68%,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升幅为28.11%~68.10%,土壤毛管孔隙度降幅为13.47%~25.94%;秸秆还田使土壤团聚体表现为大团聚体增多,小团聚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