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桦甸市推广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掌握好如下方法,分别为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模式应用范围;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主要使用种植模式;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主要种植方式;推广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要点。更好的实施技术要点,实施各项技术内容,即机械化收获与秸秆覆盖还田技术;免耕播种机播种施肥技术;免耕播种机播种机械化除草技术;免耕播种机播种机械化深松技术。为桦甸市玉米可持续生产,达到优质高产稳产高效,提供有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相比较于传统的玉米种植方法,玉米免耕种植技术有更多的优势,比如节约人力成本,有利于土壤的雨水保墒,对于自然环境的危害较少等。因此在我国各地的玉米种植区,玉米免耕种植技术被广泛应用,为了保证玉米免耕种植的高产高效,除了机械技术的使用之外,还需要做好相应的种植管理工作。本文简单叙述了玉米免耕播种的优势,并从玉米种植的各个环节出发,分析了玉米免耕种植高产高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玉米是东北地区广泛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推动玉米耕作的全程机械化是确保玉米稳产增产的主要手段,在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中,免耕播种技术是关键,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核心环节之一。东北地区主要采用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机械化技术,可实现玉米足肥、足水、精播量、更高产,代替了传统的大肥、大种量、大群体的农业播种技术,具有实用性强、简便、节能、高效等特点,更利于玉米生产的全程机械化。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机械化技术是在前茬作物收获后,不翻耕土地,在有作物残留物覆盖的土壤上利用免耕精量播种机械代替传统的人工播种直接在茬地上播种,将玉米种子按农艺要求的播量、行距、株距、深度精确播入土壤,播种机可一次完成开  相似文献   

4.
玉米栽培适宜密度问题分析——以吉林省农安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吉林省农安县为例,首先介绍了农安县的自然资源条件,其次对玉米种植密度不合理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找到种植玉米的合理密度,以此对玉米的农业生产提供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玉米作为一种粮食作物,在我国的粮食总产量排名中仅次于水稻。玉米种植大多在北方,是北方最重要的粮食之一,因此玉米的收成与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更关系到以种植玉米为生的广大农民的经济生活。玉米一直以来是吉林省农安县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之一,本文将以农安地区的玉米种植为例,分析了玉米的高产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6.
覆膜免耕对玉米间作豌豆农田土壤有机碳和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2013年在河西绿洲灌区建立的不同耕作措施长期定位试验,通过探究耕作措施与种植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和氮的变化特征,以期为构建试验区农田高效生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置耕作方式和种植模式两个因素,包括传统覆膜耕作(CT)和覆膜免耕(NT)2种耕作方式;单作玉米(M)、玉米间作豌豆(M/P)、单作豌豆(P)3种种植模式,共6个处理;通过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0~20 cm、2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硝态氮、铵态氮和C/N,明确覆膜免耕对禾豆间作农田土壤碳氮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覆膜耕作相比,覆膜免耕显著增加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2 a平均分别增加4.8%、  5.3%、11.1%、17.8%,同时也增加20~40 cm土壤的有机碳、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但对全氮含量影响不显著。在覆膜免耕措施下,玉米间作豌豆较单作玉米显著提高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分别提高4.6%、7.0%、14.5%和21.6%,而20~40 cm土层中仅土壤全氮含量无显著差异。覆膜免耕较传统覆膜耕作降低0~20 cm土层的C/N,而种植模式之间土壤C/N表现为玉米间作豌豆小于单作玉米。相对于其他处理,覆膜免耕玉米间作豌豆体系能有效提高土壤有机碳、全氮及其组分。因此,在河西绿洲灌区玉米间作豌豆体系中,覆膜免耕玉米间作豌豆为该区域高效、可持续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7.
玉米免耕播种机械化作业技术推广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农业现代化技术推动下,玉米种植免耕播种技术陆续得到全面推广及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种植质量和产量。本文简述了玉米免耕播种机械化作业技术的应用意义,并提出玉米免播种技术推广建议,以期为各地区农业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玉米免耕栽培技术是在适宜播种条件下,除播种施肥外不再进行翻耕,节本增效,提高单产的一种种植方式,对于武定县海拔1800 m以下地区玉米种植区域都比较适用。决定免耕技术气候适宜性的核心气象因子为温度和降水,而评价免耕技术气候适宜性的关键指标为降水和玉米生育期内≥10℃积温。1免耕原理与推广前景玉米免耕栽培是指从玉米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中,不实施任何形式的耕翻或灭茬的一种简化新型栽培模式。它除兼容了原免耕种植方法的很多优  相似文献   

9.
<正>玉米免耕种植技术是播种前不进行翻地、耙地、旋地和起垄等作业,在田间留有上茬作物残碎秸秆和少量杂草的情况下,直接进行免耕播种,这样可减少作业次数,节省人力和物力。本文主要介绍这种打破传统种植方式,可防止水土流失,技术上已经相对成熟的玉米免耕种植技术。1免耕技术的优势特点免耕种植技术在保留收获后田间残留的碎秸秆等覆盖物的前提下,进行免耕播种,不翻地起垄整地,不翻动土层,减少了整地作业次数,节省劳动力和能耗,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能控制坡  相似文献   

10.
玉米作为彰武县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较大,但是作为机械化保护性技术免耕播种面积增长缓慢,已成为制约保护性耕作技术机械化发展的瓶颈。因此,研制生产符合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玉米种植特点和作业习惯的悬挂式免耕播种机,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结合彰武地区实际,从动力配备、机架、开沟器、排种器的选择等6个方面,明确了适合本地农业生产条件的免耕播种机设计方案,为机具的研发生产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辽西地区推广以玉米秸秆覆盖为核心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是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须趋势。本研究以秸秆全覆盖免耕定位示范田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全机械条件下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秸秆全覆盖免耕相较于传统耕作,可有效提高玉米抗倒伏能力,玉米增产10.66%以上,种植纯效益每hm2提高3 635元,化肥和水分生产效率分别提高28.10%和10.76%,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11.60%、全生育期减排22.10%。该技术模式在辽西地区能够实现玉米增产、农民增收和环境友好。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玉米种植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大规模推广应用,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种植收益.该文在免耕播种、杂草防除、病虫害防治、机械收获、秸秆粉碎还田等方面介绍了玉米种植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以期给玉米种植者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兴起,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从试验示范而逐步推广应用,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并且提高了玉米的生产效益.该文介绍了费县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主要包括:免耕播种、杂草防除、病虫害防治、籽粒收获、秸秆还田等.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玉米机械化免耕种植自2011年兴起,是近年来实现玉米机械化种植的重点推广项目之一。伴随着玉米免耕种植面积和种植农户的增加,玉米免耕种植过程中的问题也开始显现,出现了玉米机械化免耕种植产量不高、出苗差,并容易造成草荒等问题。本文主要总结了玉米机械化免耕种植产量不高、出苗差和易出现草荒的原因和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玉米生产需加快推广应用先进种植模式,转变传统栽培模式,实现增产、增收。玉米宽窄行交替种植模式是对传统种植模式的革新,在保证种植数量不变基础上,有利于增加田间的通风透光率,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该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介绍了玉米宽窄行交替种植的优势,以及宽窄行设计、深耕灭茬、科学播种、追肥、化学调控、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点,分析了实践成效,希望给玉米种植人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彭永贤  龙庭友 《安徽农业科学》2012,(5):2582-2583,2586
[目的]探讨贵州毕节地区农业生产过程中烤烟轮作玉米(Zea mays L.)半免耕栽培机理。[方法]调查半免耕栽培下玉米的出苗情况、出苗整齐度、苗长势、生产成本、产量和效益,并将其与传统栽培和育苗移栽种植方式进行比较。[结果]半免耕种植技术机理: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作物抗旱能力;节约用肥;出苗早,且苗齐、苗匀、苗壮;减少病虫害;提高抗倒伏能力。在旱灾年份,能实现玉米稳产和稳收。[结论]烤烟轮作玉米半免耕栽培种植技术简单,操作方便,生产者容易掌握,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在贵州毕节烟区在烟水配套工程未全部实施前可适当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7.
玉米少免耕栽培与翻耕直播对比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试验来源与目的 为切实了解少免耕栽培方式对玉米产量和种植效益的影响,结合粮增工程项目的实施,特设置少免耕栽培与翻耕直播对比试验。通过试验,分析少免耕栽培方式对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更好地指导群众生产、加大玉米少免耕栽培技术推广规模和种植效益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8.
《现代农业科技》2016,(12):72-73
玉米免耕技术是集免耕深松、机收、秸秆还田三位一体的生产模式,具有省工、省时、省籽、增产、增收的优势。结合农机和农艺,对玉米免耕三位一体生产模式的应用不足和优势进行全面分析,建议适宜地块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随着种植结构及种植模式的改变,一些地方在玉米种植的方式上有了新的变化,其中大垄双行种植及免耕播种的玉米新种植形式,在农作物的边际效应、地温增加、光能利用、水肥吸收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相对于传统的单垄单行种植在保墒、保肥、保温、增产、增收方面有显著进步,大垄双行可覆膜,也可不覆膜,2种方式都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本文主要对其技术要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玉米是丘陵山区的重要粮食作物,是四川第二大粮食作物。长久以来,玉米生产的机械化技术进展较慢,严重阻碍了四川丘陵山区中主要粮油作物整体机械化水平的发展。基于此,文章在深入分析影响四川丘陵山区玉米机械化主要因素的基础上,阐明该地区玉米机械化生产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现状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与对策。以期推动四川丘陵山区玉米规模化、机械化种植模式的发展,实现由传统的劳力密集型玉米种植模式向现代型玉米种植模式的转变,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