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监测舟山东部及南部近海海域水体中7种指示性多氯联苯(PCBs)同系物的污染水平及分布特征。[方法]在舟山东部及南部近海海域选取8个采样点,共采集海水样品40个,进行PCBs残留检测及分析。[结果]PCBs在此海域有一定的残留,其总残留水平范围为0.185~27.200 ng/L,平均值为10.200 ng/L。40个海水样品中,共有34个样品检出PCBs,检出率为85%。7种同系物中共有4种被检出,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PCB 28(77.5%)PCB 118(50.0%)PCB 110(10.0%)PCB 138(5.0%),而其余3种同系物(PCB 52、PCB 153和PCB 180)未检出。舟山近海水体中PCBs残留量较低,水质较好。[结论]该研究可为改善舟山渔场附近的生态环境和提高水产品质量提供一定的基础数据,有利于控制近海污染及评估海域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2.
太湖背角无齿蚌中多氯联苯的残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建立淡水"贝类观察"体系的初步尝试,本研究以2003-2005年间采自太湖5个地点:无锡五里湖和三山岛.浙江湖州,常州雪堰,宜兴大浦的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为对象,测定了其体内37种多氯联苯(PCBs)化合物的浓度.结果显示,大部分样本能够明显检出PCB残留,检出率为95%.总多氯联苯(∑PCB)含量在0.68~58.09 ng·g-1湿重之间.各样点间蚌的总PCB含量无明显差异.PCB11、1和5在大多数样本中为优势组分,太湖周围的工业污染可能是其主要来源;同时,其累积类型异于所报道的太湖水域的夜鹭卵、沉积物和其他样本的研究结果.本研究中背角无齿蚌的PCBs残留量低于国内外相关的食品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3.
多氯联苯(PCB153与PCB28)对大型溞的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大型溞作为受试生物,探讨多氯联苯(PCB153与PCB28)对浮游动物的急性和慢性毒性反应,初步评价多氯联苯(PCBs)对浮游动物的毒害效应。急性毒性试验中,PCB28和PCB153对大型溞的48h-LC50分别为27.08μg·L-1和579.16μg·L-1。实验表明,大型溞对PCB28的敏感性高于对PCB153的敏感性。慢性毒性试验显示,PCB28和PCB153对大型溞的生长、生殖均有不利影响,PCB28的影响表现为随浓度的升高,生长和生殖抑制效应加强;PCB153对大型溞生长的影响表现为随浓度升高而抑制效应增强,但其对大型溞的繁殖则表现为低浓度抑制而高浓度促进的现象虼耍团ǘ榷嗦攘剑≒CB153、PCB28)长期暴露的潜在毒性和高浓度多氯联苯的急性毒性在环境生态安全研究中值得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寻找简便、快捷、低成本的多氯联苯检测方法,为土壤中多氯联苯含量的监控提供切实可行的手段。[方法]采用超声-振荡萃取,国产气相色谱仪检测PCB9、PCB30、PCB773种多氯联苯在土壤中的含量。[结果]在气谱条件为:进样口温度270℃;柱温220℃;检测器温度280℃;电源1nA;流速10ml/min;30.00m×0.53mm×1.00μmOV-1701毛细管柱;进样量2μl,检测得PCB9、PCB30、PCB773种多氯联苯的线性方程分别为y=2193.8x+20.617,r=0.9993;y=3682.5x-58.52,r=0.9993;y=7291.1x-64.148,r=0.9996;并在0.1~1.6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PCB9、PCB30、PCB773种多氯联苯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85%~105%、87%~110%、84%~108%;RSD值分别为1.104%、3.213%、4.316%。[结论]该方法中样品前处理过程简单、回收率较高、重现性好,检测效果达到了进口气相色谱的检测水平,是一种简便、快捷、低成本的多氯联苯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珠江三角洲典型地区菜地土壤中多氯联苯污染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珠江三角洲地区某市为试区,采用GPS定位系统设了77个采样点,采用GC-MS法测定了菜地土壤中16种多氯联苯(PCBS)含量。除未检出PCB87、PCB138、PCB156、PCB194外,其他12种PCBs同系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检出率最高的是PCB101,残留量均值最高的是PCB128。空间分析发现,该研究区西北部和中部地区多氯联苯含量最高,这主要与当地的产业布局有关。  相似文献   

6.
农药残留是指残存在环境、生物体内的微量农药,它的来源有两个方面:直接来源和间接来源(一是从土壤中吸收,二是空气漂移).施用于作物上的农药,其中一部分附着于作物上,一部分散落于土壤、大气、水等环境中.环境残留的农药一部分被分解,一部分又被植物吸收,残留农药直接或间接最终传递给人、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驯化手段下多氯联苯降解菌群落结构差异,为多氯联苯污染场址的生态修复提供借鉴.[方法]应用PCR-DGGE技术对8种驯化手段下的活性污泥进行分析.[结果]加入同一种PCB单品的体系中,生物群落的相似度相对较高;好氧体系之间的相似性较好氧与厌氧体系之间的相似性要高;在好氧条件下,高氯PCB体系较低氯PCB体系中生物相丰富;好氧体系较厌氧体系的生物相丰富;一些物种在好氧体系和厌氧体系中均存在.[结论]该研究有利于多氯联苯降解菌库的充实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6种多氯联苯(PCB28、PCB52、PCB101、PCB118、PCB153、PCB180)在浓度分别为0、0.05、0.1、0.5mg·kg-1时对油菜生长的影响及积累效应。结果表明:(1)各处理的叶长、叶宽随处理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整体高于对照,说明低浓度PCBs处理对油菜的叶长叶宽有促进作用(;2)PCB28、PCB101随浓度增加光合速率呈下降的趋势,其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都低于对照,可以看出PCBs对油菜的光合速率有抑制作用(;3)叶绿素a+b含量、叶绿素a/b值整体表现随处理浓度增加而降低,说明PCBs对油菜叶绿素的含量产生抑制作用(;4)还原性Vc含量除PCB101外其余整体随处理浓度的增加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5)油菜体内残留与PCBs处理浓度呈正相关关系,PCB118、PCB153、PCB180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CB28在处理浓度≥0.05 mg·kg-1时,残留大于国家标准(0.1 mg·kg-1),PCB52、PCB101在处理浓度≥0.1 mg·kg-1时,残留大于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9.
<正>农药残留是指残存在环境、生物体内的微量农药,它的来源有两个方面:直接来源和间接来源(一是从土壤中吸收,二是空气漂移)。施用于作物上的农药,其中一部分附着于作物上,一部分散落于土壤、大气、水等环境中。环境残留的农药一部分被分解,一部分又被植物吸收,残留农药直接或间接最终传递给人、畜。一、主要粮食作物病虫草害防治用药现状  相似文献   

10.
蒋慧  赵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54-955
[目的]寻找测定水产品中多氯联苯残留的方法。[方法]采用超声波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水产品中多氯联苯残留。[结果]结果表明,所用方法的线性关系较好,回收率在89%~109%,检测限在0.44~0.68 ng/g。以此分析了南通市市场上带鱼和文蛤体内多氯联苯残留,检出率低于50%。[结论]此方法可用于检验市售水产品中多氯联苯残留。  相似文献   

11.
多氯联苯具有难降解性、高生物蓄积性、高生物毒性和远距离传输性,环境中的多氯联苯主要采用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去除。该文综述了国内外零价铁体系降解多氯联苯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零价铁单一及多元化学体系和零价铁微生物耦合体系降解多氯联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纳米Fe0与纳米Fe3O4单一与复合体系对溶液中PCB77的降解动力学,以及影响降解效率的不同因素.结果表明,投加纳米Fe0对PCB77有显著的降解效果,反应240 min后PCB77残留率为8.94%;投加纳米Fe0同时配以不同比例的纳米Fe3O4能明显影响PCB77的降解速率,纳米Fe0/Fe3O4投加比例为1∶0.1、1∶0.2和1∶1时,PCB77的残留率分别为6.46%、10.23%和38.20%.溶液pH对纳米Fe0/Fe3O4复合体系降解PCB77具有较大的影响,当溶液pH为6.8时,纳米Fe0/Fe3O4复合体系降解PCB77的效果最好.纳米Fe0Fe3O4复合体系对PCB77的降解是一个还原脱氯的过程,随着PCB77残留率的减小,氯离子浓度不断增大,同时反应体系中氧化还原电位不断降低.研究结果将为环境中残留PCBs提供一种高效去除方法,并为PCBs污染水体和土壤的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浅议农药残留的危害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残留(Pesticide residues),是农药使用后一个时期内没有被分解而残留于生物体、收获物、土壤、水体、大气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 施用于作物上的农药,其中一部分附着于作物上,一部分散落在土壤、大气和水等环境中,环境残存的农药中的一部分又会被植物吸收.残留农药直接通过植物果实或水、大气到达人、畜体内,或通过环境、食物链最终传递给人、畜.  相似文献   

14.
采用振荡培养实验研究了纳米Fe0对溶液中3,3′,4,4′-四氯联苯(PCB77)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 PCB77起始浓度为5mg/L、溶液初始pH值为6.8,反应64 h后,纳米Fe0投加量为10.0g/L时,PCB77残留浓度最低,残留率仅为29.3%;纳米Si0投加量为0.5g/L时,PCB77残留浓度最低,残留率为67%;纳米Si0投加量为1.0g/L,即纳米Si0:纳米Fe0=1∶10时,PCB77残留浓度最低,残留率仅为22.2%。溶液中PCB77降解产物中除联苯外未发现其他降解产物,可能是PCB77在纳米Fe0表面连续脱氯的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了金华城区20份土壤样品中的7种指示性PCBs(PCB28,PCB52,PCB101,PCB118,PCB138,PCB153,PCB180),并分析了其分布特征和来源。结果显示金华城区PCBs残留总量在0.111~2.688μg.kg-(1干重)之间,相比国内外其他城市污染程度较轻。和我国其他地区相类似,PCBs的构成中主要以低氯代的三氯联苯和四氯联苯为主,即可能的污染源是我国历史上生产和使用较多的1号PCB,但个别点也显示2号PCB或进口PCBs污染的存在。PCBs污染程度为工业园区>农田>公园,说明城市中PCBs的污染源仍是工业园区,其他区域的污染可能来自于大气传播。农田土壤在作物采收后直接暴露在空气污染中,可能是导致其PCBs含量高于公园土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由于其广谱性而被广泛使用,已在河流、沉积物和土壤等环境基质中普遍检出。而农田作为兽用抗生素的主要归宿,其在土壤中的残留与风险引起普遍关注。对我国农田土壤中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检测方法、残留现状、主要来源以及潜在的生态风险进行了综合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农田土壤中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残留的消减对策,以及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7.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由于其广谱性而被广泛使用,已在河流、沉积物和土壤等环境基质中普遍检出。而农田作为兽用抗生素的主要归宿,其在土壤中的残留与风险引起普遍关注。对我国农田土壤中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检测方法、残留现状、主要来源以及潜在的生态风险进行了综合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农田土壤中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残留的消减对策,以及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分析了吉林省典型工农业地区表层土壤、水稻、玉米及稻田水样品中包括HCHs、DDTs在内的有机氯农药(OCPs)和7种多氯联苯(PCBs)指示性单体的含量。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OCPs(HCHs+DDTs)平均含量排序为梅河口夏季(98.9ng·g-1)>长春市(81.2ng·g-1)>吉林市(72.6ng·g-1)>梅河口秋季(25.2ng·g-1),PCBs排序为梅河口夏季(98.7ng·g-1)>长春市(平均61.0ng·g-1)>吉林市(50.3ng·g-1)>梅河口秋季(27.1ng·g-1),梅河口土壤中PCBs异构体中以PCB28和PCB52为主;DDTs含量较高的地区为吉林市和长春市,其旱地土壤有利于DDTs的残留;所有水稻籽粒样品中均检出了HCHs和DDTs残留,水稻和玉米中HCH和DDTs的残留均低于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限值,水稻秧苗和玉米秆茎样品中∑7PCBs含量都分别高于水稻和玉米籽粒样品中∑7PCBs含量;水稻田水中OCPs含量都低于国家地表水质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给我国沿海有机物污染地区栉孔扇贝健康养殖提供监测依据,研究了多氯联苯(PCB1254)对栉孔扇贝血淋巴渗透压和鳃丝Na+-K+-ATPase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PCB1254浓度为1.0μg·L-1以上处理组栉孔扇贝血淋巴渗透压变化明显,其中1.0μg·L-1处理组扇贝血淋巴渗透压显著上升,而10.0和50.0μg·L-1处理组栉孔扇贝的血淋巴渗透压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后与海水对照组相近;低浓度(0.5和1.0μg·L-1)处理组扇贝鳃丝Na+-K+-ATPase活力明显被激活,而高浓度(10.0和50.0μg·L-1)处理组Na+-K+-ATPase活力在测定的每个时间点明显被抑制。因此认为多氯联苯影响下,机体所产生的有害代谢物可导致栉孔扇贝应激性反应和细胞膜结构的改变,导致血淋巴渗透压和Na+-K+-ATPase活力的变化,而且Na+-K+-AT-Pase活力变化与PCB1254浓度呈现一定相关性,能反映机体受PCB1254影响的程度,可以作为评价PCB1254污染的生理学指标。  相似文献   

20.
多氯联苯对鸡胚卵巢发育和配子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禽类的肉和蛋产品含有大量的脂肪,可蓄积高浓度的多氯联苯(PCB)和其他环境污染物从而影响动物和人类健康,试验选用鸡作为实验动物研究了PCB对胚胎期卵巢发育和生殖细胞分化的影响,在人孵前将Aroclor 1254注入海兰种蛋的卵黄内,剂量分别为0,1,10和100ug/枚,取出新出壳雏鸡的卵巢进行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PCB处理后,鸡胚的卵化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而且死胚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水肿;雌性雏鸡左侧卵巢横截面积,皮质厚度和皮质内的卵母细胞数均比对照组显增加;只有个别的卵母细胞发生了核固缩和胞质空泡化,本研究表明PCB干扰鸡胚卵巢的发育,首次揭示了PCB促进卵原细胞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