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地拖拉机调平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理论分析和文献综述相结合的方法,对国内外拖拉机车身调平系统的现状进行研究;从拖拉机后悬挂技术、机具调平坡地自适应技术2个方面对文献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结果表明:1)利用拖拉机调平系统能使拖拉机在车身遇到颠簸或倾斜时调整至水平状态,能确保驾驶员的安全和舒适;在山地复杂多变和高低起伏环境下,拖拉机在山地作业的稳定性和通过性与车身自动调平程度密切相关;2)悬挂机构对拖拉机车身调平及后悬挂机具调平起着至关重要的连接作用,悬挂机构的技术结构直接影响了拖拉机车身调平及后悬挂技术研究的发展程度;3)对悬挂机具在坡地等高作业及耕作自适应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是整个山地拖拉机调平系统研究的关键问题。针对山地复杂地形和作业质量要求,提出如下发展策略:在搭建山地拖拉机车身调平系统和优化悬挂机构的基础之上,全面研究山地拖拉机后悬挂技术和机具调平坡地自适应技术;在保障山地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的前提下,进一步深入研究山地拖拉机车身与悬挂机具协调自适应技术,实现山地拖拉机悬挂机具对坡地的仿形作业,是山地拖拉机自动调平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茶园坡改梯配套技术及生态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坡地茶园土壤流失比较严重,特别是新植茶园.提高茶园土壤覆盖度是减少茶园土壤侵蚀的有效手段.重庆地区山地茶园实行坡改梯后,再配套绿肥等复合种植技术及开沟集中深度施入速效追肥技术,提高茶园覆盖度,可显著提高坡地茶园持续的保土保水保肥能力,其土壤年侵蚀量仅为64.3~174.2 kg/667 m2,是降低山地茶园土壤侵蚀,形成山地茶园生态栽培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3.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提升古登乡人民的生活水平,古登乡农技站已经积极开展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旨在为提升农业种植水平,给人民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古登乡位于泸水市中北部,这个地区属于典型的山地特征,自然环境相对来说较为恶劣。古登乡耕地中拥有很多的旱地和坡地,而玉米是古登乡农作物种植的主要品种,如何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实现玉米的高产,需要农业人员的深入思考。因此,本文针对山地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展开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4.
坡地茶园土壤流失比较严重,特别是新植茶园。提高茶园土壤覆盖度是减少茶园土壤侵蚀的有效手段。重庆地区山地茶园实行坡改梯后,再配套绿肥等复合种植技术及开沟集中深度施入速效追肥技术,提高茶园覆盖度,可显著提高坡地茶园持续的保土保水保肥能力,其土壤年侵蚀量仅为64.3~174.2kg/667m^2,是降低山地茶园土壤侵蚀,形成山地茶园生态栽培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5.
远志是常用中药材。人工种植远志,亩产可收干品150-200千克,按目前市场收购价推算,其效益明显高于种植粮食作物。现将远志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 生长环境 生长在干燥的丘陵坡地,耐干旱,耐严寒,忌高温。土壤以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宜,潮湿或积水地对其生长不利。可在大田、山地、坡地、荒地种植,也可在林间或玉米地里套种。  相似文献   

6.
<正>建平县位于辽宁省西北部地区,属于十分典型的低山丘陵地区,在新建的果园中,利用坡地、二坡地、山地栽植的果园占据较大的比例。山地果园光照充足,背风向阳,小气候条件较好,是提高果实着色率、增加果实含糖量的有利自然因素。但是,山区坡地和山岭薄地多,水土流失严重,果园  相似文献   

7.
《安徽农业科学》2020,(2):248-252
结合湖北省山地玉米区现有生产技术模式及其特征,山地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的研究现状,分析归纳本省山地机械化生产制约因素,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为山地玉米机械化生产快速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陡坡地饲草玉米生物篱的生态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坡地水土流失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与可持续性发展构成双重压力.生物篱技术是一条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生产潜力的坡地改良利用途径.本研究以饲草玉米为纽带营建坡地生物篱模式,经4 a定位试验探讨了其生长状况和水土保持效益.结果表明,饲草玉米生物篱能有效改善陡坡地土壤性状、固持土壤、截持径流、减少养分流失,对减少库区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保持和提高坡地生产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该项技术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山区15度以上超坡地,土壤贫瘠的山地。该项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量减少土壤耕作,它可减少土壤流失和抑制农田扬尘,改善生态环境,并且确保墒情、培肥地力:同时,还能降低成本,捉高旱区、贫瘠山地的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吴沟村全村482块农田系统的有关调查,旨在解释为何山区农民落实退耕还林政策的内在驱动不及。研究表明,山区坡地农田系统种植效率大多高于平地,在物质流中,农田系统总体产投比为0.75:0.42,种植小麦、玉米分别为0.76:0.42、0.63:0.38;在价值流中,农田系统总体产投比为2.99:2.43,种植小麦、玉米分别为2.73:2.09、3.39:2.66。从此视角,可认为平地农田为高投入、高产出、低利用效率系统,坡地为低投入、低产出、高利用效率系统。坡地颇具吸引力的经济利益是山地农村退耕还林政策落实困难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1.
按照丘陵山地的实际农业生产情况,分析玉米机械收获技术及装备的地位与作用,对比国内外丘陵山地玉米收获机械技术与装备的发展现状,以吉林省丘陵山地为例,指出当前丘陵山地玉米收获机械的设计特点与技术要求,提出未来发展趋势并进行对策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正元宝山区现有耕地面积57万亩,旱地面积约27万亩,占总面积的47%以上,其中适合种植玉米的旱平地19万亩。自2008年起,元宝山区开始引进并推广了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此项技术以其"抑蒸保墒,增温增光"的特点显著提高了旱坡地的水分利用率,改善了旱坡地玉米的生长环境,为大幅度提高旱作农业玉米的产量提供了保障,在全区以旱坡地为主的乡镇得以大面积推广使用,但全膜覆盖技术在  相似文献   

13.
玉米垄侧保墒栽培技术是针对连年春旱、山地和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保水保肥能力差的特点总结推广的针对山地、坡耕地的玉米栽培技术,易于操作。本文主要介绍了该技术在松原市宁江区推广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14.
马白镇玉米种植受当地独特的地形与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种植难度加大。必须提高玉米的成活率,达到高产丰收的目的,因此根据山地玉米在种植中出现的问题,对山地玉米的种植技术做了研究,进行技术改良措施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我国南部山地地区特有的地势地貌,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业机械化的进程以及在坡地、丘陵等田地对农机自动驾驶技术的研究.本文对丘陵山地概况、自动驾驶系统关键技术、整车控制系统、转向控制系统、路径规划和路径跟踪控制系统几个方面进行了现状分析与总结,讨论了山地农机自动驾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膜下水肥一体化高效滴灌栽培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灌溉栽培技术,具有节水、增产、省工等效应。为解决海南省在旱坡地难以种植玉米等农作物的问题、开发海南省大面积旱坡地资源,特研究了膜下水肥一体化高效滴灌栽培技术在鲜食玉米生产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膜下水肥一体化高效滴灌栽培技术在鲜食玉米生产上应用具有明显的优势,比应用常规喷灌技术节水35.2%、增产26.7%、每667m~2节约用工量6d。  相似文献   

17.
玉米灰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灰斑病是近两年在罗平县玉米生产上危害严重的主要病害。2003年零星发生,2004年发病面积迅速扩大。据调查,2003年全县发病面积仅4hm^2,2004年发病面积增加到143.16hm^2,特别是2005年8月以后,玉米生长处在灌浆期,持续降雨,高温高湿,有利于灰斑病的发生蔓延,部分田块发病率达90%以上,有的田块甚至绝收。发病趋势坝区比山区重,低洼地块比山地、坡地重,种植密度过大的地块比密度小的重。玉米灰斑病已严重威胁玉米生产,使玉米单产损失达30%~50%,现已成为罗平县玉米生产上的主要障碍因素。因此,加强玉米灰斑病的防治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作者介绍了保山市山地玉米栽培技术要点,可以为保山市山地玉米生产提供规范性技术支撑,有利于促进良种良法推广应用,达到山地玉米高产目的,使农户增产增效,以提高全市粮食产量,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玉米冠层结构是玉米形态特征的主要指标,是坡地水土流失预测(预报)的重要参数.在喀斯特地区,玉米种植面积较大,探索玉米冠层结构变化,对喀斯特坡地水土流失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田间种植试验方法对玉米全生长期冠层结构变化特征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玉米冠层叶面积随玉米的生长呈增加趋势,但在不同生长期增加幅度存在...  相似文献   

20.
干热河谷退化山地不同立地条件种植柱花草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省元谋干热河谷退化山地不同立地条件下种植的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为供试植物,研究柱花草的物候期、生长速率、生物量及覆盖效应。结果表明,在本区退化山地不同立地条件下,柱花草种植在台地及坡地均能完成其生长周期,有一定的生产力及覆盖效应。总体看,台地与坡地种植样地主要物候相差不大,台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