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谷县不同年限大棚土壤性质及养分含量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7,(10):1638-1642
对晋中市太谷县不同种植年限的大棚蔬菜土壤性质及养分含量变化特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土壤酸化程度不高,但酸化趋势较为明显,且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pH值逐渐降低,电导率逐渐升高;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较低,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过高,随大棚使用年限增长无明显规律;因每棚施肥水平差异较大,肥料搭配不合理,存在过量施肥和偏重施肥,造成养分含量不均、营养失衡。因此,提出周期性检测土壤养分含量,做到"因土施肥",通过合理搭配施肥,平衡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大棚蔬菜种植面积不断增加。据统计,我国每年蔬菜种植的面积增长率保持在10%左右,给当地的农民增产增收和经济增长带来积极的影响。特别是大棚蔬菜的种植,既提升了蔬菜的种植质量,又提升了蔬菜的种植产量。但由于棚内环境常年高温、高湿,加之大棚蔬菜高施肥、高产出的培育形式,使得土壤的理化性质出现巨大变化,呈酸化趋势发展。为保障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有效保护土壤资源,文章以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普坪镇总科村蔬菜大棚种植为例,探讨蔬菜大棚种植过程中出现的土壤酸化问题的解决对策,以此保障土地资源得以健康、科学、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科技的进步推动着农业的发展,在蔬菜种植上,改变了传统低效的种植方式,选择在温室大棚中种植蔬菜,为农民带来诸多益处。但随着温室大棚的发展,常出现不合理的施肥现象,不仅降低了温室土壤的肥力,出现养分流失、肥料浪费的现象,还影响了农民的收益,造成环境污染。基于此,文章对蔬菜温室土壤的环境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几点在此环境下的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利用方式改变引起的土壤酸度变化及其机理,从浙江省选择淡涂泥田、黄斑田和黄泥田等3类代表性水稻土,基于不同利用方式下农田水分条件及酸与盐年输入量的差异,模拟研究了多年种植水稻、露地旱作和大棚种植等环境下的土壤酸化过程。结果表明,随着模拟周期的增加,3种利用方式下土壤均呈现酸化,露地种植旱作和大棚种植环境下土壤pH的下降明显大于水稻种植环境;大棚种植环境下土壤酸化速率明显高于露天旱地。随着土壤pH的下降,土壤中交换性酸也随试验周期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同时交换性铝占总酸的比例却逐渐上升。不同土壤对酸的缓冲能力:黄斑田<黄泥田<淡涂泥田。水田转变为旱地后,原土壤中还原性物质氧化加剧了土壤的酸化;施肥量大、盐分积累明显是导致大棚种植环境下土壤pH快速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利用方式改变引起的土壤酸度变化及其机理,从浙江省选择淡涂泥田、黄斑田和黄泥田等3类代表性水稻土,基于不同利用方式下农田水分条件及酸与盐年输入量的差异,模拟研究了多年种植水稻、露地旱作和大棚种植等环境下的土壤酸化过程.结果表明,随着模拟周期的增加,3种利用方式下土壤均呈现酸化,露地种植旱作和大棚种植环境下土壤pH的下降明显大于水稻种植环境;大棚种植环境下土壤酸化速率明显高于露天旱地.随着土壤pH的下降,土壤中交换性酸也随试验周期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同时交换性铝占总酸的比例却逐渐上升.不同土壤对酸的缓冲能力:黄斑田<黄泥田<淡涂泥田.水田转变为旱地后,原土壤中还原性物质氧化加剧了土壤的酸化;施肥量大、盐分积累明显是导致大棚种植环境下土壤pH快速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浅析黑龙江省农田黑土酸化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黑龙江省农田土壤pH下降问题,结合研究结果和生产实践,对农田黑土酸化的原因进行了综合论述,得出种植制度不合理和大量偏施氮肥是引起农田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大力推广平衡施肥、合理轮作、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种植耐酸植物等是解决农田土壤酸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当耕地土壤出现青、红、白霜是土壤障碍对地面颜色最直观的反映,出现这三种情况是土壤中磷钾和微量元素元素大量积累。一般大棚作物种植3~5年后开始出现土壤障碍现象,主要表现为土壤酸化盐碱化(南部酸化、北部盐碱化)。土壤盐碱超标初期是土壤表层出现泛“白霜”,“白”是地表面积累了一层盐霜;进一步盐碱化加重时土壤变“绿”色,即土壤出现铜青绿色斑纹斑点,绿色是长绿苔,绿苔是一种藻类。在土壤盐碱超标高温高湿下绿苔长势茂盛;土壤盐碱严重时土壤表面出现“紫球藻”棕褐色“红’’土现象,紫球藻这是一种盐碱的指示植物。它的出现说明土壤里的盐分已经很高,盐份含量已经达到土壤安全临界线了。  相似文献   

8.
<正>大棚蔬菜连作种植,导致蔬菜生长发育不良、品质变差、产量下降甚至绝收,特别是蔬菜生理病害和土传病害的发生越来越严重,蔬菜连作重茬已成为大棚蔬菜生产中最棘手的问题,也极大地影响了菜农的种植效益。1原因分析1.1土壤次生盐渍化和酸化。一是在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由于菜农不了解所种蔬菜的需肥规律和大棚土壤的基础肥力,凭经验施肥,每茬都过量施用有机肥和化肥,造成施肥量严重超标,甚至有的菜农图省钱  相似文献   

9.
<正>一、大棚蔬菜施肥技术蔬菜大棚经过多年的种植,土壤容易出现老化的情况,主要表现在土壤养分平衡及比例严重失调、耕作层变浅、团粒结构受到破坏、土壤板结、土壤酸化、土壤肥力逐渐下降等问题,严重影响蔬菜生产。1.科学计算施肥量根据不同种类蔬菜的生长特性、需肥规律、土壤肥力状况及肥料的种类与养分含量,科学计算施肥量,并根据不同的栽培季节及土壤、水分等条件灵活掌握。大力推广蔬菜大棚配方施肥技术和测土施肥技  相似文献   

10.
石灰可中和土壤酸性,提高土壤p H值,增加土壤养分的有效性,改变土壤的酸化状况。试验以大棚西瓜种植为例,在酸性土壤蔬菜大棚内施用不同量生石灰,探讨生石灰对酸化土壤改良效果及对西瓜种植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石灰能比较明显地降低土壤酸性,显著提高西瓜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是改良土壤酸化的一项重要措施。同时,为了提高石灰改良土壤效果,提出了施用生石灰及其他种类石灰存在和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施肥类型下设施农业土壤质量的累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省南京地区设施农业土壤为对象,研究了施化肥为主和施有机肥2种施肥类型下,设施农业土壤的基本性质和养分含量在纵向剖面的累积特征。结果表明:设施农业中,施化肥为主表层土壤酸化现象明显,施有机肥表层土壤盐渍化现象明显。2种施肥类型下表层土壤各养分含量均显著高于露天土,施有机肥耕作方式在提高土壤养分方面整体优于施化肥为主。设施农业土壤在纵向剖面累积特征明显,施化肥为主的酸化现象在0~20 cm土层明显,盐分含量在各土层中稳定,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同时出现表层聚集和向下迁移的特征,其中底层累积更为明显;施有机肥耕作方式下土壤酸化主要集中在20~60 cm,土壤盐分、全氮、全磷含量变化均在0~20 cm土层累积较多。设施农业中长期高投入的施肥,无论施化肥为主或有机肥为主,土壤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酸化、盐渍化和养分累积现象,因此设施农业中应采取合理施肥措施,减少持续施肥时间较长区域的有机肥、氮肥、磷肥的施用量,以改善土壤质量恶化状况。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设施农业发展取得巨大进步,同时设施农业土壤质量退化问题也逐渐显现,制约着设施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分析中国设施土壤出现的土壤板结、次生盐渍化、土壤酸化、土壤养分失衡等质量退化问题,提出了合理轮作、科学施肥、加强田间管理、客土改良等设施农业土壤改良对策。  相似文献   

13.
蔬菜种植往往会因为施肥技术原因造成蔬菜品质的降低,同时还污染环境,造成土壤盐碱化,严重的还给地下水造成污染,因此施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蔬菜的质量和产量。本文主要从蔬菜栽培施肥的原则、施肥的重要性以及是平衡施肥的措施入手进行分析,希望能对蔬菜种植户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蔬菜种植往往会因为施肥技术原因造成蔬菜品质的降低,同时还污染环境,造成土壤盐碱化,严重的还给地下水造成污染,因此施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蔬菜的质量和产量。本文主要从蔬菜栽培施肥的原则、施肥的重要性以及是平衡施肥的措施入手进行分析,希望能对蔬菜种植户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土壤酸化是土壤退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土壤酸化不仅是土壤肥力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制约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土壤酸化引起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对土壤酸化的来源、危害以及目前防治和解决农业土壤酸化问题的主要途径进行了介绍,对土壤酸化防治的进一步研究作出了展望,旨在为今后农业土壤酸化的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海盐县葡萄种植90%以上是大棚设施栽培。近几年生产中发现,大棚葡萄土壤酸化现象日益加重,给葡萄产量及其品质带来了严重影响。针对这一现象,开展了取样调查,了解了土壤酸化现状,分析了大棚葡萄土壤酸化的原因,并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大棚葡萄土壤酸化的修复对策。  相似文献   

17.
广昌县于1980~1983年开展了第二次土壤普查工作,初步查清了全县农田土壤养分状况。2008年,广昌县启动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通过在全县农业土壤中每50~70亩农田中取一个土样进行分析化验、同时对近几年农户施肥情况进行调查,经过综合分析获得了广昌县新的农田土壤养分数据等。经过对全县两次土壤分析化验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广昌县农业土壤有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土壤酸化板结严重。  相似文献   

18.
藏东南不同种植年限蔬菜大棚土壤pH及养分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阐明不同种植年限蔬菜大棚土壤pH值、电导率及养分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为保护性耕作土壤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西藏林芝地区不同种植年限(2,7和15年)蔬菜大棚及相邻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0~70 cm土层(每10 cm为一个土层)土壤pH值、电导率值及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变化。【结果】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不同种植年限蔬菜大棚及农田土壤pH值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与农田土壤相比,蔬菜大棚土壤酸化程度更严重;随着蔬菜大棚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pH值呈"V"型变化,在种植7年时,土壤pH值最小,为5.08±0.22。土壤电导率值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降低的趋势,且表聚现象十分明显,蔬菜大棚土壤电导率值随土层深度增加的垂直空间变异性较农田明显;随蔬菜大棚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电导率值呈增加的趋势,在蔬菜大棚使用初期土壤电导率值增加幅度较小,但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电导率增加幅度加大。有机质、全氮及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均呈降低的趋势,与农田相比,蔬菜大棚土壤上述养分含量的"表聚"现象明显;随蔬菜大棚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有机质、全氮及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呈增加的趋势,说明蔬菜大棚土壤养分累积现象十分明显。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各理化指标之间均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结论】在藏东南八一镇大棚生产过程中,土壤酸化现象严重,表层养分累积明显,存在环境风险,故在生产管理中宜适当控制化肥的施用量,提倡科学施肥,以保证设施大棚土壤的可持续利用及生态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19.
农业生产中防治土壤酸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酸化是土壤退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使土壤肥力降低、肥料效率下降、作物生长受影响以及有毒物质对作物的毒害加重,其已经成为了地球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从土壤酸化源头控制、改良剂的研制和施用、农业管理措施等方面,阐述了防治和解决农业土壤酸化问题的主要途径,并在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对土壤酸化防治的进一步研究作出了展望,旨在为以后农业土壤酸化的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冀西北设施蔬菜发展成为现代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但设施菜田常年处在半封闭条件下,形成了独特的水、肥、气、热环境。本文作者指出由于过量施肥,氮磷钾养分比例失衡,施肥方法和肥料品种选择不合理造成了冀西北设施菜田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日益突出、土壤酸化板结问题越来越严重及土壤养分失调等问题,提出了根据养分特点合理施用、增施有机养分,进行蔬菜配方施肥及种植填闲作物等养分合理投入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