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粉碎秸秆覆盖量对垄作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垄作马铃薯最佳的秸秆覆盖量,设计了每28.8 m~2小区覆盖粉碎秸秆10.5~28.5 kg的7个处理,分析不同秸秆覆盖量对马铃薯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栽培具有提高土壤温度、增加土壤湿度的作用,有利于马铃薯营养体健壮生长、结薯和薯块膨大,从而提高马铃薯结薯率、薯粒重、商品率和收获产量。但太少和过多的秸秆覆盖均难以达到最好的效果,每28.8 m~2小区覆盖粉碎秸秆25 kg(折合8 680 kg/hm~2)时,马铃薯平均单株结薯5.3个,薯粒重0.46 kg,产量可达到27.70 t/hm~2,商品薯率达到76.3%,是定西市旱作梯田中等肥力马铃薯种植区的最佳覆盖量。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富含碳水化合物但需钾量较大,为探索马铃薯钾肥不同用量产出,本研究以钾肥施用量为试验因素,设置六个处理,通过研究发现:马铃薯生育期不受钾肥用量影响;但大小薯块的薯重都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并且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呈递增趋势,并且钾肥施用量为30kg时,马铃薯产量最高,667m2产达1600kg。因而,合理施用钾肥,对提高马铃薯农艺性状、产量有益。  相似文献   

3.
摘要:本试验用定薯3号原种作为种薯材料,设5个处理,分别为:(1)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2)半膜双垄侧播;(3)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4)全膜双垄侧播;(5)露地播种(CK),通过对不同栽培模式下马铃薯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研究,以期为旱作马铃薯生产中合理应用和推广覆膜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下马铃薯生育期比对照生育期都长,说明地膜覆盖可以保留土壤水分,适当延长作物生育期,增产增效。不同栽培模式下种植马铃薯,土壤0 cm~30cm 耕层含水量均比露地种植土壤含水量高。在马铃薯出苗期、现蕾期、薯块膨大期分别测定土壤含水量,结果表明:以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保水保墒效果最好,土壤耕层平均含水量分别为13.01%、11.71% 、10.53%,比对照不覆膜种植(CK)分别高2.49%、2.66%、3.45%;在生长前期,半膜双垄侧播、全膜双垄侧播的土壤含水量高于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的土壤含水量,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的土壤含水量高于半膜双垄侧播和全膜双垄侧播的土壤含水量。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出苗率、株高、茎粗和主茎个数的影响差异性不显著。不同栽培模式马铃薯单株个数为7.0个-10.7个,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覆膜处理马铃薯单株重和大中薯率普遍高于露地种植,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和对照间差异显著。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种植产量最高,为2629.6 kg/667m2,亩产比对照高442.6kg,增产率为20.2%;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种植产量第二,为2559.7kg/667m2,亩产比对照高372.7kg,增产率为17.0%;对照产量最低,为2187.0kg/667m2。马铃薯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和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这两种栽培模式适宜在干旱半干旱区推广。  相似文献   

4.
为黔东南地区早熟马铃薯机械起垄黑膜覆盖人工打孔栽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以马铃薯品种中薯5号的二级种薯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对比试验研究机械起垄黑膜覆盖打孔栽培、白色地膜覆盖栽培、白色地膜覆盖覆土栽培和露地栽培4种方式对马铃薯出苗率、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等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栽培方式马铃薯的出苗率差异较小,均为95%左右。生育期存在一定差异,为64~73d,并以白色地膜覆盖栽培方式的生育期最长,为73d;机械起垄黑膜覆盖打孔栽培方式其次,为67d;其余2种栽培方式最短。商品薯率为91.2%~94.9%,并以机械起垄黑膜覆盖打孔栽培方式最高。各种栽培方式的产量为2 259.0~2 362.5kg/667m~2,并以白色地膜覆盖栽培方式的产量最高;机械起垄黑膜覆盖打孔栽培方式其次,为2 343.3kg/667m~2;白色地膜覆盖覆土栽培方式最低。经济效益以机械起垄黑膜覆盖打孔栽培方式最高,纯收入为1 817.0元/667m~2,用工量最少,为2.68个工/667m~2;比其余3种栽培方式增收22.0%~34.2%。在机械化利用率、杂草抑制效果及商品薯率提升等方面,机械起垄黑膜覆盖打孔栽培方式优于其余3种栽培方式。在黔东南地区,采用机械起垄黑膜覆盖打孔栽培方式种植早熟马铃薯,具有省工、省力、绿色、高产和高效等优点,在生产上可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全膜垄作栽培对马铃薯产量及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垄作栽培模式对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全膜双垄垄播栽培商品薯率高、结薯数多,折合产量35 606.1 kg/hm~2,较露地垄作增产7 310.6 kg/hm~2,增产率25.8%。建议在庄浪县大面积推广马铃薯黑色全膜双垄垄播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以“克新2号”为试材,研究不同膜色和种植密度对全膜双垄穴播早熟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穴播较露地垄作穴播马铃薯生育期增加3~13d,黑膜较白膜覆盖生育期提前5~9d;就单株结薯数而言,黑膜较白膜覆盖结薯个数增多,但商品薯结薯率白膜覆盖比黑膜高;同一膜色不同种植密度间,单株地上部分鲜重、商品薯结薯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白膜全膜双垄穴播+5.25万株/hm2种植密度下商品薯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2018年在庄浪县卧龙镇杨魏村进行了马铃薯绿色增产增效集成技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起垄方式、不同化肥施用量、不同耕作模式和绿肥间作对陇薯10号的经济性状、生物量和产量均有影响,其中全膜覆盖垄上微沟+化肥减量追施+深旋松+绿肥间作模式的株高、商品薯率和折合产量均最高,分别为97 cm、46.45%和36 298 kg/hm~2;全膜覆盖垄作模式(CK)的株高、商品薯率和折合产量最低,分别为91 cm、38.1%和31 858.5 kg/hm~2。  相似文献   

8.
干旱半干旱区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以定薯3号为试材,设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半膜双垄侧播、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全膜双垄侧播和露地播种5种栽培模式,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旱作马铃薯生产中合理应用和推广覆膜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下,覆盖栽培马铃薯生育期均较露地种植生育期长,说明覆盖栽培可以适当延长作物生育期,增产增效;覆盖栽培马铃薯0~30 cm耕层含水量均较露地种植高,以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保水保墒效果最好(在马铃薯出苗期、现蕾期、薯块膨大期平均含水量分别为13.01%、11.71%、10.53%,较露地种植分别高2.49%、2.66%、3.45%)。在马铃薯生长前期,半膜双垄侧播、全膜双垄侧播土壤含水量高于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的土壤含水量高于半膜双垄侧播和全膜双垄侧播;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出苗率、株高、茎粗和主茎个数的影响差异性不显著;不同栽培模式马铃薯单株结薯数为7.0~10.7个,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覆盖处理马铃薯单株薯块重和大中薯率均显著高于露地种植,各覆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栽培模式下,以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马铃薯产量最高(为39 444.0 kg/hm2,比对照高6 639.0 kg/hm2,增产率为20.2%),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次之(为38 395.5 kg/hm2,比对照高5 590.5 kg/hm2,增产率为17.0%)。说明马铃薯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和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2种栽培模式适宜在干旱半干旱区推广。  相似文献   

9.
对金华地区马铃薯兴佳2号进行密度及氮、钾肥运筹试验,结果表明,兴佳2号种植密度减小,商品薯率提高,但产量下降,产量在密度7.69万株·hm~(-2)时最高;优化氮、钾肥运筹,能有效改善经济性状和提高产量。兴佳2号在种植密度为7.69万株·hm~(-2),氮、钾肥总用量分别为195和375 kg·hm~(-2),且氮、钾肥80%作基肥、20%作现蕾肥时,产量最高,并有利于实现产量和商品性的协调。  相似文献   

10.
不同膜色和覆盖方式对马铃薯地温及水分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膜色和覆盖方式对马铃薯生育期内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水分生产效率以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可提高土壤含水量、耕层土壤温度。0~200 cm土壤含水量全膜覆盖明显高于半膜平覆和露地,0~100 cm土壤含水量全膜覆盖高于半膜覆盖1.66%~2.42%、高于露地0.78%~3.50%;覆膜后耕层土壤温度均高于露地。覆膜能提高马铃薯鲜薯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早春白色地膜半膜平覆处理马铃薯鲜薯产量31 657.23 kg/hm 2,增产62.73%,水分利用效率提高49.51%,为最佳覆膜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万寿菊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万寿菊又名金盏花、臭芙蓉 ,千寿菊、蜂窝菊 ,属菊科万寿菊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人工栽培万寿菊主要是取其花朵作为提取黄色素的原料。在正常条件下 ,种植万寿菊可实现公顷产鲜花 2 2 .5t以上、产值可达 135 0 0元左右、利润可达6 0 0 0元左右 ,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大陆农业发展存在的不足有必要建立产销通路 ,并提及物流在流通环节的重要性。最后就大陆各地的招商引资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13.
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成效与主要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成效、主要措施和今后发展的策略,以期为兴宁市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创新设计能力等方面,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针对两门课程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独立设课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改革和实践方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厌氧水解效率,采用双层平板法筛选出一株耐低温兼性厌氧蛋白酶产生菌192.经形态、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茵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生长8~12h达对数期,初始pH 7.5时酶活力最高.蛋白酶最适反应温度为45℃、pH 7.0,酶活力最高达39.3 U/mL.该酶在50℃以下,pH 6.0~9.0性能稳定.在60℃以上热稳定性很差,70℃保存lh酶活力全部丧失.  相似文献   

16.
植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创新型实验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农杆菌渗入烟草表皮瞬间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观察实验为例,对植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创新型实验的选题设计、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了探讨。该实验项目的实施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提高了实验设计和实际操作能力,是生物科学特色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明干旱和温度胁迫对大蒜病毒积累的影响.【方法】采用qRT-PCR等方法对干旱和温度胁迫下大蒜叶片生理生化特性以及LYSV和OYDV两种病毒的积累量进行测定.【结果】干旱和温度胁迫下,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显著低于对照(土壤含水量20%,温度22℃),对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以及SOD活性呈现不同程度的影响;干旱胁迫下,LYSV和OYDV的积累量均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显著增加,在10%土壤含水量下,LYSV和OYDV分别达到8.60×106和6.54×106;温度胁迫下,低温4℃显著阻止了LYSV和OYDV的积累,高温35℃也对LYSV的积累量(1.78×106)起阻碍作用,而对OYDV的积累量(5.00×106)起促进作用.【结论】干旱和温度对大蒜LYSV和OYDV积累的影响不尽相同,对于其影响机制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从新农村建设对农业科技自主研发的要求着手,阐述了笔者对农业科技自主研发的认识与思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业院校在彰显办学特色过程中如何着力科技创新、不断提高自主科技研发的能力与水平,进一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撑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9.
苦荞的成分功能研究与开发应用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苦荞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它既能食用 ,又能防病、治病 ,为许多其它主要食物所不及。我国有丰富的苦荞资源 ,对苦荞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应用有利于改善和提高人们的食物结构 ,同时也有助于促进贫困山区的脱贫致富。本文就苦荞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开发应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蒲公英是一种多年生草本药食同源植物,其富含黄酮、萜类、多糖、绿原酸、果胶等化合物,在临床药用上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的功效;同时,蒲公英含有多酚、维生素、矿物质、有机酸、生物碱等活性物质,具有很好的保健食用价值。文章从药食同源的角度对蒲公英的加工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后续蒲公英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