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短时强降水具有时间短,雨强大,局地性强的特点,做好短时强降水研究对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大意义。由于短时强降水天气主要发生在夏季,本文选用阜新地区2个常规自动站及59个加密自动站2009~2016年5~10月观测到的逐小时降水资料,对阜新地区短时强降水的年变化、月变化、旬变化、日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根据环流特征进行了天气分型,从中寻找预报员预报着眼点和气象服务的关键点,以便更好地进行短时强降水的预报、预警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2.
利用盘锦地区2007—2011年区域气象观测站资料,分析了盘锦短时强降水的年际、月际以及强度、空间分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盘锦市短时强降水发生频率较高,集中发生在5—9月,7月发生频次最多,其次为8月,最少的是10月;盘锦市短时强降水一般符合降水强度越强出现频次越小的规律,但40~50 mm/h降水出现的频次略高于30~40 mm/h降水等级出现的频次;盘锦短时强降水频次空间分布不均,中部、南部地区频次较少,西北部、东南部频次较多。  相似文献   

3.
4.
《农技服务》2019,(10):91-93
短时强降水及其引发的洪涝灾害是葫芦岛市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为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对1988~2017年葫芦岛市4个国家级自动气象站(葫芦岛、绥中、兴城和建昌)和2012年7月以来区域自动站的短时强降水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并利用欧洲中心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短时强降水的天气形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沿海的葫芦岛、绥中和兴城短时强降水出现次数较位于西部山区的建昌多,而沿海地区以位于南部的绥中稍多,短时强降水主要集中在6月下旬到8月上旬,最多出现在午后和前半夜,区域自动站短时强降水主要出现在7月,8月和6月次之,5月和9月偶尔有之,短时强降水出现的时段与国家站的分布基本一致;葫芦岛市大范围的短时强降水过程分为高空冷涡型、高空槽型、高空低涡型和低空切变线型。  相似文献   

5.
利用2016—2022年4—10月朝阳地区153个自动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观测数据资料,对朝阳地区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朝阳地区短时强降水时间分布特征明显,年变化整体呈现波动特征,各年均以20~<30 mm/h的强度发生次数最多;最早出现在5月上旬,最晚在10月下旬,主要集中在7月上旬、7月下旬和8月上旬;第一高发时段在15:00—19:00。朝阳地区短时强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匀,整体分布呈现东西少、中间多的态势,高发区主要集中在朝阳地区中部,不同级别强度的短时强降水高发区有明显差异;短时强降水类型以个别短时强降水和局地短时强降水为主;6—8月短时强降水事件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大部分地区最大小时雨强(极值)在30~<50 mm/h。  相似文献   

6.
利用1991年-2021年南雄国家基准气候站逐小时降水资料,统计分析韶关南雄地区短时强降水的特征,结果表明:南雄短时强降水主要集中在4-9月,6月最多,尤其在“龙舟水”期间频繁出现。南雄短时强降水具有明显日变化,上午甚少出现,前汛期集中出现在午夜和傍晚前后,后汛期集中出现在傍晚后至上半夜。南雄短时强降水在前汛期多为全境大范围多区域出现,而后汛期短时强降水多为局地生成。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界首市2007-2014年的气象站观测降水逐时资料,分析该市的短时强降水的年变化、月变化、日变化和小时强度特征,总结出界首市短时强降水的规律,提高短时强降水预报准确率,为界首市防灾减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短时强降水是强对流的一种天气现象,往往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损失。为了掌握短时强降水发生的气候背景特征,加强对短时强降水天气的分析,提高预报预警和防灾减灾能力,基于此,利用2003-2013年宿迁市自动站逐时雨量资料分析短时强降水的年际、月际、时际和强度特征,为短时强降水的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利用1991—2021年南雄国家基准气候站逐小时降水资料,统计分析南雄地区短时强降水的特征。结果表明:南雄短时强降水主要集中在4—9月,6月最多,尤其在“龙舟水”期间频繁出现;南雄短时强降水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前汛期集中出现在午夜和傍晚前后,后汛期集中出现在傍晚后至上半夜;南雄短时强降水在前汛期多为全境大范围多区域出现,而后汛期短时强降水多为局地生成。  相似文献   

10.
11.
利用2004—2014年5—9月的常规气象资料和青海省东北部10个自动气象站的小时气象要素资料,对青海省东北部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地面气象要素特征、环流形势、云图TBB变化特征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省东北部短时强降水多以局地对流性降水为主,范围小、持续时间短,主要集中在7—8月,以夜雨为主,16:00—24:00为主高峰;由副高压与高空槽形成的"东高西低"的天气形势是出现短时强降水的主要形势;短时强降水出现前1~3 h地面气压开始上升,气温下降,表现为地面冷高压影响特征。短时强降水出现时间落后于TBB最大值出现时间1~4 h。  相似文献   

12.
利用阜新地区61个自动气象站2015—2020年逐小时降水量资料,对阜新地区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阜新地区短时强降水日2017年偏多,其余年份较为平均,月变化呈显著单峰型特征,峰值在8月;短时强降水多为局地短时强降水,具有局地性强的特点;短时强水个例年分布较为平均,降水量R主要以20 mm≤R≤3...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10~2013年滇西12个自动气象站逐时降水资料和高空观测资料,研究了滇西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分析典型短时强降水过程的环境背景场特征。结果表明,滇西短时强降水的频次的空间变化总体趋势呈南北向分布,大值中心在龙陵站;滇西短时强降水频次有显著的年变化;短时强降水集中发生在5~9月;日变化呈多峰型,最强峰值出现在04:00~05:00;滇西短时强降水存在5种环流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4.
利用云龙县40个区域自动气象站2013—2021年逐小时降水数据资料,分析云龙县近9年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云龙县短时强降水空间分布极其不均,局地性特征明显,出现频次自西南向东北呈多—少—多的分布态势,短时强降水以20 mm/h≤R<40 mm/h为主,R≥50 mm/h的极端短时强降水在2017年开始隔年出现。云龙县短时强降水有很强的季节性和日变化,主要集中在7—8月,易出现在16:00—次日05:00,最易出现在16:00—22:00。  相似文献   

15.
利用朝阳地区 2016~2022年4月~10月朝阳地区153个自动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观测数据资料,对朝阳地区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朝阳地区短时强降水时间分布特征明显,年变化整体呈现“M”型波动特征,各年均以20~29.9mm/h的强度发生次数最多;最早出现在5月上旬,最晚在10月下旬,主要集中在7月上旬、下旬和8月上旬;第一高发时段在15:00~19:00。空间分布不均匀,整体呈现东西少、中间多的分布态势,高发区主要集中在朝阳地区中部,不同级别强度的短时强降水高发区有明显差异。短时强降水类型主要以个别短时强降水和局地短时强降水为主。6~8月短时强降水事件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大部分地区最大小时雨强(极值)在30mm/ h~50mm/ h。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做好短时强降水的预报工作,利用伊春多普勒雷达资料,高空、地面实况资料,自动站以及加密雨量站点数据,对2015年6月23日伊春中部地区短时强降水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在高层有短波槽波动,中低层存在切变线,地面有辐合线以及伊春地区特殊地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地面辐合线出现在强降水发生之前,地面辐合线的出现对于强降水的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11年梅汛期4次暴雨过程短时强降水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湖北省区域气象站和国家气象站降水资料,分析了2011年梅汛期4次暴雨过程的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利用NCEP资料进一步分析了西南急流对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的可能影响。结果显示:短时强降水的出现时间主要集中在夜间,且后半夜(02:00~08:00)居多;短时强降水高发区分别位于洪湖、咸宁、黄冈一线,鹤峰以及潜江、仙桃至蔡甸一线,3小时雨量≥100 mm区域主要出现在荆州南部、潜江附近和咸宁南部;4次暴雨过程均有低空西南急流相配合,急流核主要位于江西和湖南,当急流核中心位置偏东时(江西省内),有利于湖北省出现大范围短时强降水。  相似文献   

18.
利用瀛汶河流域8个区域自动气象站2009~2014年5~9月份的逐时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瀛汶河流域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利用常规的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对该流域短时强降水个例进行天气学分析,总结出了该流域短时强降水的特征信息。结果表明,瀛汶河流域短时强降水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局地性强,对暴雨的贡献较大,从西南部平原到东北部山区呈递增趋势。该流域短时强降水的年际频次变化大,集中出现在7~8月份,7月上旬至8月中旬是该流域短时强降水的高发期。该流域的短时强降水日变化明显,一日中有傍晚和清晨两个峰值,夜雨特征突出。流域内山区的短时强降水多在午后到夜间形成,且频次多,强度大;平原区多在夜间和早晨形成,频次少,强度小,山区傍晚的短时强降水峰值比平原提前1 h。由强对流系统造成的短时强降水过程,高空冷空气、低层暖湿输送等热力条件较好,持续时间短;暴雨过程中的短时强降水动力和水汽条件好,持续时间长,容易诱发北部山区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应给予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9.
叶秀江 《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0):129-132,138
该文利用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近30年贵州省的气温和降水的时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年均温呈上升趋势且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毕节市、六盘水市、黔西南州为气温显著上升区;贵阳、黔南州北部气温上升缓慢;(2)年均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呈现自东向西逐步减少趋势;(3)年均降水量与年均温的变化趋势相反。年均降水量的变化速率表现为东快西缓,而年均温表现为西快东缓;(4)毕节市、六盘水市、安顺市、黔西南州等地区年均气温增长较大,年均降水量变化较小,尤其是毕节市的西部年均气温变化最大,而年均降水变化最小。  相似文献   

20.
黎成超  荣昕 《安徽农业科学》2018,(5):166-168,226
分析了1986—2016年云南省暴雨日和2009—2016年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发现,云南省暴雨日数呈现出由北向南减少的趋势,大值区集中在滇南地区;云南省短时强降水的极值分布大体上有由北向南、由西向东增大的趋势,其中,大值区主要分布在滇南和滇东的局部地区;云南省年暴雨日数呈现微弱的增加趋势,增幅不显著;短时强降水次数呈现波动中显著减少的趋势。云南省暴雨和短时强降水集中出现在云南的雨季(5—10月),其中7月出现暴雨的日数最多,而8月出现短时强降水次数最多;短时强降水出现时段呈现出了2个波峰状,其中18:00出现次数最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