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191株黑松立木结构特征因子的实测,基于立木地径、胸径、冠幅、树高等特征因子的关系分析,构建了黑松立木结构特征模型。研究表明:黑松地径(D_0)、距地面10cm直径(D_(0.1))、胸径(D_(1.3))、树高(H)、枝下高(h)、冠幅(CW)等指标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D_(1.3)-D_0、D_(1.3)-D_(0.1)、D_0-D_(0.1)之间的相关模型可分别用线性式、多项式和多项式表示,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50 8、0.939 3和0.969 5。黑松树高胸径(HD_(1.3))之间的关系用指数式拟合优度最佳,决定系数R~2为0.768 9。黑松的胸径D_(1.3)与冠幅CW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其决定系数R~2为0.805 8。  相似文献   

2.
为编制沙地油松一元立木材积表,对辽西北章古台地区沙地442株油松的地径与胸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章古台沙地油松的地径与胸径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采用6种数学模型进行相关分析,其中二次曲线方程D=-3.384+1.004 1 d+0.005 5 d2为最佳模型,地径与胸径拟合效果良好,可在科研和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1038株地径测定样木,采用9个函数形式分别研究了云南松树干基部三个不同部位直径(地表直径D_(0.00)、0.05米高处直径D_(0.05)、0.10半高处直径D_(0.10)与胸径(D_(1.3))的关系,结果表明抛物线函数为描述云南松地径与胸径关系的最佳函数形式,D_(0.05)与D_(1.3)相关关系最为紧密。并以此为依据编制了云南松地径一元材积表,对于云南松林区进行盗伐木材积估计、科学研究和监测森林资源消耗量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辽西北沙地樟子松地径与胸径相关关系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442株沙地樟子松的实测资料,对辽西北沙地樟子松林的地径与胸径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在多个模型中选出最佳模型,拟合效果良好;编制了樟子松地径一元立木材积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刺槐胸径与冠幅的相关关系为基础,证明胸径与冠幅相关关系不受林龄、林分密度和立地条件的影响,推导出分段式饱和密度方程:N(D_(1.3))=〔4995 D_(1.3)≤4.23cm108.7000(1+(24.4425)/(D_(1.3)))~2 D_(1.3)>4.23cm并结合林分结构规律的研究,编制了径阶密度经营表,同时阐述了表的用法和特点。  相似文献   

6.
一、林木标准直径根据河北承德地区山杨、桦木资料,分析了相应于林木材积的圆柱体直径(以D_标表示.称作林木标准直径),随林木胸径(D_(1.3))的变化规律,并与林木中央直径(D_(1/2 H))进行了比较,共结果,在小径级范围内D_标与D_(1/2 H)十分  相似文献   

7.
立木结构特征是森林资源调查、评估及经营管理的基础。本研究通过对150株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和175株银杏(Ginkgo biloba)立木结构特征因子的实测,基于立木地径(D_0)、胸径(D1.3)、冠幅(CW)、树高(H)等特征因子的实测和相关关系分析,构建了水杉和银杏立木结构特征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水杉、银杏的不同部位直径之间的相关性最强。水杉的D_0-D1.3、D0.1-D1.3之间的关系用Logistic式拟合优度较高,而银杏D_0-D1.3、D0.1-D1.3、D_0–D0.1之间的关系用直线式拟合优度较高。水杉和银杏D1.3-H之间的关系均可用Gompertz式拟合。水杉和银杏的胸径D1.3、H与冠幅CW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相关关系,但模型的拟合优度不高。本研究可为区域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等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8.
在甘肃省民勤县干旱荒漠地区,对沙枣林进行了样地调查、标准木全株破坏性采样。研究了沙枣叶面积和地上地下总生物量与树木尺度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1)沙枣树冠叶面积(L_A)与树冠垂直投影面积(P_a)之间呈线性关系,每100 m~2 P_a覆盖的L_A有290 m~2;2)沙枣树冠叶面积(L_A)与树冠空间曲面面积(S_a)呈线性关系,每100 m~2 S_a,映射的L_A有115 m~2;3)沙枣总生物量(W_t)与树冠空间曲面面积(S_a)之间呈线性关系,每100 m~2 S_a对应的W_t约200 kg(烘干质量);4)沙枣总生物量(W_t)与树冠垂直投影面面积(P_a)之间呈线性关系,每100 m~2 P_a存储的W_t有770 kg(烘干质量);5)沙枣的总生物量(W_t)与树高(H)和胸高直径(D_(1.3))的平方的乘积(H×D_(1.3)~2)之间呈线性的关系,每1 m~3(H×D_(1.3)~2)对应的W_t约336 kg(烘干质量)。研究表明,可以利用下列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即L_A-P_a、L_A-S_a、W_t-S_a、W_t-P_a、W_t-(H×D_(1.3)~2),以及树冠、胸径、树高等信息,估计出树冠叶面积(L_A)和总生物量(W_t),树冠、胸径、树高则可以从遥感信息中提取。  相似文献   

9.
基于广东省第八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样地的枫香分布情况,在广东省内选取90株不同径阶枫香伐倒木(其中40株树干解析木),开展不同立地等级的枫香生长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枫香胸径、树高、材积未分级拟合的最优模型均为Gompertz模型,模型形式依次为D=43.100e~((-3.277e-0.067T)),H=19.404e~((-2.336e-0.111T)),V=1.244e~((-6.992e-0.069T))。2)采用Gompertz模型建立树高-年龄3个立地分级曲线,确定每株样木的立地分级,3个立地等级的胸径生长模型依次为D_1=61.724(1-e~(-0.049T))~(1.915),D_2=51.992/(1+12.946e~(-0.088T)),D_3=36.135e~((-3.090e-0.060T));树高的最优模型依次为H_1=26.704e~((-1.997e-0.099T)),H_2=20.035e~((-2.234e-0.099T)),H_3=15.031e~((-2.471e-0.099T));材积的最优模型依次为V_1=3.335(1-e~(-0.044T))~(3.798),V_2=1.629e~((-7.434e-0.060T)),V_3=1.087/(1+163.827e~(-0.127T))。3)使用分级方法构建的枫香胸径、树高、材积模型拟合效果灵敏度较好、精度较高,总体效果要优于未分级方法构建的模型。  相似文献   

10.
桂东区杉木地径与胸径、树高、材积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广西昭平县2009年二类调查控制样点的数据中的杉木的地径和胸径、树高为样本数据,并通过SPSS统计分析软件和数理统计知识,对地径与胸径、树高和材积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分别建立地径与胸径、地径与材积的相关关系或曲线回归模型,最后选出最优模型,从而可利用模型由地径推算胸径和材积。结果表明,地径与树高存在显著正相关性,且地径6~20 cm径阶与胸径之间最佳的回归模型为D1.3=-0.199+0.851D地,地径22~40 cm径阶与胸径之间回归模型为D1.3=-1.652+0.913D地,精度是98.7%;同时地径与胸径也存在显著的正线性相关性,地径与材积的回归模型为V=0.000 082D地2.486 79,精度为95.2%。本次所建立的模型精度在允许范围内,可应用到实际中。  相似文献   

11.
本法适用于树木大枝具有轮生特性的针叶树种,可提高工效五倍以上。进行树干解析时仅取胸高和根颈两处横断面,用以确定逐年胸径和根径以及树木年龄。逐年树高是通过轮枝(包括可见枝痕)确定的,在长白林区一般针叶树种均可观察到100年以上。逐年树干村积是根据树木的现实树干形数(f_x=V/((π/4)D_x~2H))用式V=π/4D_x~2Hf_x求出的。式中X=H/(20)时,为正形数(fn);x=o时,为绝对形数(fo);x=1.3,且树高加3时为实验形数(f_(?))。由于这三种形数均不受树高影响,实践中可任选其一求算逐年材积。胸高与根颈间的距离较短,一般仅1米左右,其间的干形曲线可视为线性的,则求算J_X所需之D_(Xa)可用式D_(Xa)=D_(1.3a)+(1.3-X)(D_(ma)-1_(1.3a))/(1.3-m)表示。然后将其代入相应的求积公式,可得逐年的树干材积。  相似文献   

12.
森林固碳可减缓气候变暖环境恶化,故碳汇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热点。我国人工林已成为林业主体,西北地区将成为未来人工造林的主要区域,但西北碳汇和生物量的研究较少,为探明西北地区人工林碳汇功能,且不破坏原有基础设施,特开展本项研究。以绿洲田渠林路式新疆杨农田防护林带为调查对象,采用空间代时间的方法,按照胸径、树高由小到大,由胸径、树高与相对应的根生物量建立生长模型,以此模拟林带生物量增长过程。对根生物量调查,采取6个步骤和相应计算公式,设计了一种田渠路林式农田防护林带根生物量调查计算方法,最终建立了由胸径、树高与根生物量的增长模型,其中胸径与主根、侧根、根生物量模型分别为W=0.0268D_(1.3)~(2.1717),W=0.0191D_(1.3)~(2.1346),W=0.0465D_(1.3)~(2.1557)。模型经检验,回归关系极显著,与以往模型相比更可靠实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赤松纯林胸径结构对枯梢病发生效应,为合理采取森林经营措施调整林分胸径结构,防控赤松枯梢病的流行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撑。 方法 以昆嵛山赤松纯林为研究对象,设置50块赤松纯林临时样地进行赤松胸径及枯梢病病情调查,应用Weibull分布拟合位置、尺度和形状参数并进行$ {x}^{2} $检验,然后将3参数和赤松平均胸径,感病赤松平均胸径,未感病赤松平均胸径,最大病级赤松平均胸径,最小病级赤松平均胸径表征为赤松胸径特征指标,分别与枯梢病病情指数进行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 结果 各赤松纯林临时样地胸径结构均符合Weibull分布,其中胸径分布中心在9.66 ~16.25 cm,90.00%的样地胸径结构表现为正偏山状分布。赤松枯梢病病情指数与未感病赤松平均胸径、最大病级赤松平均胸径和最小病级赤松平均胸径呈负相关,但检验结果为不显著;与尺度参数、赤松平均胸径和感病赤松平均胸径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形状参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位置参数呈间接显著负相关。 结论 Weibull分布能够较好地拟合赤松纯林胸径结构。赤松纯林枯梢病病情指数与胸径结构分布中心、胸径结构分布曲线形状、赤松平均胸径和感病赤松平均胸径结构指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所测赤松最小胸径存在间接显著负相关,可采取抚育间伐等森林经营措施增加林内优势木比重,降低赤松胸径分化程度,减少感病小胸径赤松,达到赤松枯梢病生态调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计测落叶松、油松、白桦林分疏密度一新方法。公式为:P=D_i~2/D_(1.0)~2(P-林分疏密度,Di-某林分现实平均胸径,D_(1.0)-该林分疏密度1.0之平均胸径)。经验证,精度高,且不需量测林分平均树高以及由此欠准而带来的误差。  相似文献   

15.
利用章古台沙地樟子松密度试验林8个密度水平、3个林龄段(13、21、32a)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造林密度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胸径、树高、蓄积量的生长和林分自然稀疏、径阶分布、材种出材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综合考虑樟子松人工林能否稳定、可持续地发挥防风固沙功能,确定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适宜造林密度为1 667~2 500株·hm-2,最佳株行距配置方式为2m×3m。  相似文献   

16.
该文利用107速生杨的地径、胸径资料,通过SAS统计分析软件和数理统计知识,对地径与胸径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建立了冀中南平原地区速生杨胸径与地径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速生杨胸径与地径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可采用直线方程进行模拟,回归模型为D1.3=0.8498D0.03-1.1847,模型精度在允许范围内,可应用到实际中。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测量速生杨地径换算成胸径,从而达到估算林木材积的目的,为冀中南地区速生杨采伐后通过地径估算林木材积提供理论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生产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培育福建柏大径材的最优混交模式,对安溪竹园国有林场40年生福建柏不同的行间混交林(福建柏×杉木×马尾松(混交比例为3∶1∶1)、福建柏×柳杉(5∶4)、福建柏×火力楠(2∶1)、福建柏×木荷(3∶2),福建柏纯林(对照组)的生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福建柏单株材积量大小排序为福建柏×杉木×马尾松混交林(0.2702 m~3·株~(-1))>福建柏×柳杉混交林(0.2620 m~3·株~(-1))>福建柏×火力楠混交林(0.2125 m~3·株~(-1))>福建柏纯林(0.1986 m~3·株~(-1))>福建柏×木荷混交林(0.1196 m~3·株~(-1));木材总蓄积量大小排序为福建柏×杉木×马尾松混交林(336.19 m~3·hm~(-2))>福建柏×火力楠混交林(261.73 m~3·hm~(-2))>福建柏×柳杉混交林(241.84 m~3·hm~(-2))>福建柏纯林(192.77 m~3·hm~(-2))>福建柏×木荷混交林(128.37 m~3·hm~(-2))。综合比较分析,初步得出福建柏×杉木×马尾松为最优混交模式,与福建柏纯林相比,其福建柏单株平均胸径、树高、材积分别提高13.32%、20.58%、36.05%,林分总蓄积量增加74.40%。  相似文献   

18.
四、各主要森林类型的生物量利用以上生物量的回归方程,对不同林型组原始森林测得生物量,具体作法是将标准地进行每木检尺,将胸径代入Wi=aD_(1·3_i)~b中,或在不同径阶中取得标准树高,代入Wi=a(D_(1·3~i)~2H)~b之中,将生物量的各部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以相对成活率、相对树高和相对地径作为树木适应性筛选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综合分析所选12个树种对辽西北风沙区混合土适应性情况,结果表明:参试的12个树种对辽西北风沙地适应性强弱可分为3大类,即S7、S8、S9、S10、S12为高适应性树种,S1、S3、S4、S6为中等适应性树种(品种),S2、S5、S11为敏感性树种。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林木生长的相关性,提出了一种预测杉木出材量的方法。该方法是利用检量径(未经进舍的检尺径)D′_(2 5)与胸径D_(1、5)以及检量长(未经进舍的检尺长)L 与树高H 之间存在的显著线性相关关系,结合国标GB_(4815-84),对杉木的出材量进行预测的。预测精度达97%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