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九台区积极推进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为切实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长春市九台区结合实际,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工作。加强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管理全面落实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畜禽屠宰企业、收购储运企业、经纪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等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对长春市九台区30家农产品生产经营开展服务指导和监督检查,对长春市九台区30家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种植大户落实生  相似文献   

2.
农民田间学校是以农民、辅导员为主进行信息、技术交流及经验分享的平台。本文以太和县为例,总结了该县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措施和成效,以期为太和县新型农民培训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3.
<正>重庆市武隆县沧沟乡农业服务中心由原农技站、水产站、林业站、农机站、水利站五站组建。农技推广是中心的重要工作。中心多年总结形成了一套实用、有效的农业推广方法,就是"农技员+主导产业+田间学校+基地"。以全乡的优势产业——沧沟西瓜、木棕河大鲵、武隆板角山羊为依托,一人负责一产业,办一所农民田间学校,按农民田间学校的做法,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参与式、启发式教  相似文献   

4.
农民田间学校简介及开展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田间学校是一种全新的培训模式.这种模式强调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组织农民学员参与分析、研究和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并共同讨论、分享成果.它一改传统的讲座式教学方法,让学员们在自我实践和相互学习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收获了自信.文章对农民田间学校的培训模式、教学内容等做了简介,同时记述了天津市第一期农民田间学校的开展情况.  相似文献   

5.
<正>6月27日,全省水田高效植保机械技术推广现场会在长春市九台区召开,主要目的是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绿色农业发展,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实施藏粮于技战略,加快推进我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建设。会上,九台农机管理部门领导介绍了工作经验,九台区红光水稻农机化生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介绍了合作社的发展建设情况,高效植保机械生产企业  相似文献   

6.
<正>当追求舌尖安全的诉求在全国上下风起云涌时,吉林作为农业大省、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一场对有机的追求和革命,正在白山松水间兴起。那么,一直以保障粮食安全为第一要任的吉林省,如何在端稳饭碗的基础上,发展有机农业?如何在生产成本高、市场销路窄的现状中,促进农业转型和农民增收,考验的不仅仅是农民。土地里长出的有机梦当"今日家园"、"社稷尚品"、"新华联"等有机采购团成为一种时尚风靡时,长春市九台区饮马河附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紧紧围绕推广普及实施农机化作业这一主线,在四个方面筑牢基础,扎实推进农机化事业快速发展。九台区是全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是吉林省"十强产粮大县",也是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之一。2018年12月10日,农业农村部公示全国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九台区入选。截至2018年底,九台区玉米、水稻等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1.09%。其中,玉米耕  相似文献   

8.
为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解答"谁来种地"的历史问题,重庆市结合地方实际,探索了"农民田间学校"这一适应当前形势与当地农民教育培训特点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农民田间学校"的建设遵循"八个一标准",即:构建一个长期运行的科技协调工作站;培养一名农民田间学校辅导员;建成或完善一个农民科技书屋;搭建一个农民远程教育平台;带动一批科技示范户;建立一个科学试验示范田(场);在市农民田间学校网络下建立一个窗口;建立一个农业技术信息宣传栏。田间学校具有资源共享、产业支撑、开放办学、方式灵活等特点,并在方向调研、落实宣传和建设质量上做了大量工作,为充分利用田间学校模式,大力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了可推广的经验和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9.
辛勍 《天津农林科技》2014,(3):F0002-F0002,F0003
<正>农民田间学校是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农民提出技术要求,在农技人员引导下互动探讨解决方法的农技推广模式。农民的全程参与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潜移默化地提高了科技知识和团队概念,促进农业金额及成果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推进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加快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步伐,增强科技对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支撑能力,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中化化肥黑龙江分公司与农业部积极配合,共同创办了农民田间学校。近日,该农民田间学校在绥化市举行了隆重地揭牌仪式,与此同时授课也正式开始。黑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杜成福在揭牌仪式上发表了讲话,他说:"农民田间学校是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采用非正式成人教育的方法,以启  相似文献   

11.
农民田间学校作为一种有效的培训方法,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并被大力推广。本文以2018年天津市蓟州区华昱农产品产销合作社开展的农民田间学校培训为例,分析农民田间学校在农业新技术推广中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开展农民田间学校培训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庄浪县农民田间学校建设为例,介绍了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的基本情况、学校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取得的实效,以及农民田间学校在乡村人才振兴战略中,对高素质农民培训、农业技术推广以及乡村振兴政策宣传所起的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崇明区先后建立了12所农民田间学校,涉及粮食、蔬菜、林果、水产、花卉、畜牧、休闲农业等多个领域。通过合理布局、统一管理、定期培训、落实责任等工作举措,12所农民田间学校培训了新型职业农民3 000多人次,通过继续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 000多人,并开展引导性培训3 000多人次。为进一步推进田间学校发展,崇明区需加大对田间学校建设的扶持力度,实现培训内容多样化,加大培训人员队伍建设等。  相似文献   

14.
选取安徽省216个农民田间学校为研究样本,运用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地理联系率、核密度指数等方法研究农民田间学校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安徽省农民田间学校类型多样,按其培训内容可细分为农、林、牧、副、渔及休闲农业、农技服务、电子商务等8个类型,其中,农业田间学校又含普通种植业、设施农业等学校;安徽省农民田间学校整体空间分布趋于集聚,空间结构属于凝聚型;在普通种植业田间学校中,粮食种植、蔬菜种植培训学校集聚程度较高;安徽主体功能区、经济基础、人口密度、文化教育资源与农民学习意愿是影响农民田间学校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畜牧农民田间学校”开发农民智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牧农民田间学校"是北京市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的一种全新形式,可以促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此,北京市房山区畜牧水产服务中心和区畜牧兽医总站非常重视,2007年派出9名专业技术骨干参加了北京市"畜牧农民田间学校"的辅导员培训。然后,接洽有关乡镇、养殖场户,安排人员、时间、地点,选择确定教学和活动内容,并在三江肉鸭养殖农民田间学校、宏利肉鸭养殖农民田间学校和瓦沟肉羊养殖农民田间学校等3所"畜牧农民田间学校"进行了试运行。试行效果显示,"畜牧农民田间学校"这一新的培训模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农民田间学校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是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以能力建设为目的,以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为特点的农民田间技术培训活动。  相似文献   

17.
《农家致富》2012,(3):22
为更好地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探索农民田间学校模式创新,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决定创建一批农民田间学校示范校,并组织开展农民田间学校跟踪评估工作。农民田间学校创新试点由我公司会同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共同开展。新年伊始,中化化肥江苏分公司计划在我省丹阳市、金湖县、溧阳市  相似文献   

18.
基于农业部农民田间学校试点项目数据,从社会学习的视角研究了农民在传统社会网络和以农民田间学校为载体的新型社会网络中的社会学习行为。结果表明,农民在传统社会网络中的社会学习具有明显的群体性,表现为农业技术知识交流行为发生在农业知识得分相似的个体之间。而在以农民田间学校为载体的社会网络中,不同农业知识得分的农民之间存在农业技术知识的交流和互动,进而有利于农业生产知识和技术由高分群体向低分群体扩散。因此,未来的农业推广工作需要重视社会网络中学习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创新农业推广的制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自2011年以来,福鼎市以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建设为契机,依托省、宁德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开办农民田间学校共15所,固定学员430名,带动农民5000多人。培育了一批新型职业农民,提升了农民学员的整体素质和种养水平,锻炼了一批基层农技推广骨干人员,有效推动了多元化农技推广创新工作新格局,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一、主要做法(一)领导重视,精心谋划为加快推进福鼎市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工作,福鼎市  相似文献   

20.
农民田间学校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和倡导的农民培训方法,首先是农民自愿参与,然后通过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的教学模式,让农民参与分析、研究和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践问题,从而提高农民自信心和决策能力的新型农技推广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