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干烧心病是我国近年来大白菜生产和贮藏中危害较重的一种病害。发病原因主要是生理病害,同时也与气象因子有密切关系。本文通过大白菜干烧心病与主要气象因子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空气湿度是直接影响干烧心病的主要气象因子,降水量、日照和温度是间接影响干烧心病的气象因子.即在大白菜生长季节中,降水量多、空气湿度大、寡日照和气温低的年份,大白菜干烧心病发病较轻;反之,降水量少、空气湿度小、日照时间长和气温较高的年份,大白菜干烧心病发病较重。  相似文献   

2.
大白菜干烧心在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一般发病率在 2 %~ 2 8%之间。大白菜干烧心在莲座期即可发病 ,起始边缘干枯 ,向内倾卷 ,生长受到抑制 ,包心不紧实 ;到结球初期 ,球叶边缘出现水渍状 ,并呈黄色透明 ,逐渐发展成黄褐色焦叶 ,向内卷曲 ;结球后期发病株外表未见异常 ,剖视其内部 ,叶片黄化 ,叶脉呈暗褐色 ,叶内呈干纸状 ,叶片组织呈水渍状 ,具有发粘的汁液但不出现软腐 ,也不发臭 ,反而有一定的韧性。病健组织间具有明晰的界线。干烧心病影响大白菜品质 ,病叶有苦味 ,不宜食用 ,且叶球不耐贮藏。1 发病原因1.1 土壤通透性差 大白…  相似文献   

3.
徐家炳 《蔬菜》1992,(5):14-15
干烧心病干烧心病,俗称干心病,在我国北方大白菜产区的某些年份发病严重,对大白菜贮藏、供应及市民吃菜造成比较大损失和不良影响,至今为止虽经多方面研究,对其机理有了较一致的认识,但尚无特殊有效的根治方法,现就多年研究结果和栽培经验综述如下: 一、病症干烧心常在大白菜结球期发生,发病植株从外表来看,外叶和外部球叶生长正常.而剖开叶球即可以看到部分球叶由叶缘开始变干黄化,叶肉呈半透明的干纸状,叶脉黄褐色,无异味.发病和健康组织界限明显,发病部位多分布于第3~15片。在结球过程中,病情逐渐变重,尤其在贮藏期间,由于不适合的温度条件可促  相似文献   

4.
邵贵荣 《蔬菜》2002,(10):23-23
大白菜干烧心病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般发病率在2%~28%之间,在贮运期间还会发展,同样造成较大损失。近年来,南方由于菜地污染严重,发病也日趋严重。现将其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大白菜干烧心的症状大白菜莲座期即可发病,发病时边缘干枯,向内卷,生长受到抑制,包心不紧实;结球初期,球叶边缘出现水渍状,并呈黄色透明,逐渐发展成黄褐色焦叶,向内卷曲。结球后期发病株外表未见异常,剖视其内部叶片可见其黄化,叶脉呈暗褐色,叶内干纸状,叶片组织水渍状,具有发粘的汁液,但不出现软腐,也不发臭,反而有一定的韧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田间系统调查、小区试验等方法对甘肃省张掖市娃娃菜干烧心病的流行规律和发病因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 明:张掖市娃娃菜干烧心病田间发病症状有3 种,即干边型、卷叶型和腐烂型;病叶集中出现在19~40 片叶之间;莲座期 开始发病,莲座期到包心期病害呈缓慢增长态势,结球期病害迅速增长,成熟期病情基本稳定;娃娃菜干烧心病的发生与植 株叶片Ca 含量、品种抗性、氮肥施用量、土壤全盐含量、茬口和种植密度等因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采取综合措施防治大白菜干烧心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宜生 《蔬菜》1998,(4):18-18
采取综合措施防治大白菜干烧心病00081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刘宜生大白菜干烧心病在生产中时有发生,经常给消费者的食用带来很多烦恼,严重时造成减产减收,特别是影响出口创汇。大白菜干烧心病是由于某些不良环境条件造成植株体内生理缺钙而引起的生理性病害。...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大白菜干烧心病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特别在秋季干旱的年份发病更为严重。这不仅直接影响了蔬菜生产者的经济收益,而且严重地威胁着城市冬季蔬菜的供应以及出口任务。在我国除京津地区外,西安、杭州、新乡、大连、徐州、南京、福州及连云港等地都有此病的危害。关于致病原因,日本在六十年代时经过多次试验已明确干烧心病是一种非传染性、生理性缺钙症。植株缺钙是大白菜干烧心病的直接原因。我们从1978年开始结合大白菜的生长过  相似文献   

8.
南关岭地区近几年来,由于井水水质变成,土壤溶液浓度过大等因素,影响作物对钙的吸收,造成大白菜“干烧心”病严重发生。为了夺取大白菜丰产丰收,保证市场供应,我们经过四年大白菜“干烧心”病调查研究,初步找出了该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四年的调查结果证明:大白菜干烧心病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证明,在大白菜的莲座期和结球初期,水分控制时间超过17天以上,0~10厘米的土壤含水量,低于12%以下,氮肥量施用过多(每亩追肥量折合纯氮高于40斤以上)是引起大白菜干烧心病的重要环境条件,多氮区发病率较其它低氮区高4~7倍,病情指数高5~14倍。它们对大白菜贮藏期发病也有明显的影响,随贮藏时期的延长而加重。干烧心发病严重部位,与健康株相比,其同叶位的叶柄与叶片含钙比值最高,叶片中的含钙量也比正常株显著减少,而含氮量较高,Ca/N比值小。在干烧心发病地块,注意浇水,保持土壤和近地面空气湿度,适量控制氮素肥料的施用是减轻或防治干烧心病的农业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
抗蒸腾剂福利高对大白菜干烧心病的防治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抗蒸腾剂福利高对大白菜干烧心病的防治效应王淑芬,赵和平,沈征言,郝丽珍(中国农业大学蔬菜系北京100094)(内蒙农牧学院)大白菜干烧心病在我国普遍发生,影响产量和品质。有时外观良好的白菜叶球内夹有许多干纸状病叶而成为"伪劣商品",严重影响消费者利益...  相似文献   

11.
温州市涂园土壤属淡涂粉砂质粘土,pH 7.80~8.62,土壤表层氯化钠含量0.12%~0.15%,灌溉水盐分含量0.13%~0.25%,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偏低,但速效钾含量很高。由于土壤盐分含量过高,结构性差,夏秋栽培大白菜极易发生干烧心病(叶球外部正常,内部叶顶变干、黄化,呈干纸状),尤其在酷暑干旱的天气条件下,其发病率达95%以上。 针对此,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蔬菜研究所成立了夏秋大白菜干烧心病的综合防治及高产栽培技  相似文献   

12.
张丽  荣强 《长江蔬菜》2019,(13):59-60
干烧心是大白菜种植过程中发病率很高的一种生理性病害,多发生于重茬种植、干旱少雨、过量施用硫酸型肥料的菜地。重茬、干旱和大量施用硫酸型肥料,均易使土壤中的水溶性钙缺失,锰的含量降低,最终导致干烧心病的发生。通过适期播种、改善种植环境、加强水肥管理、补施钙素、叶面追肥等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吉林蔬菜》2007,(4):69-69
大白菜干烧心病为生理性病害,在欧美称为内部顶烧病、内部破损病、内部褐变病,在我国则称为干烧心、  相似文献   

14.
‘津白56’大白菜是由两个高度自交不亲和系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生育期55-60d,叶球为花心直筒形,高抗干烧心病,兼抗霜霉病、病毒病和软腐病,抗逆性和适应性强,春夏秋均可种植,产量为67500kg/hm^2。  相似文献   

15.
由于沧州东临渤海,土壤盐碱化程度较高,所以大白菜种植中干烧心发病率也高,严重影响大白菜的食用品质,尤其经过贮藏后,内部球叶变质,不能食用。经调查,沧州东部各县种植的大白菜干烧心发病普遍,发病率在10%以上,个别地块达40%以上;沧州西部各县大白菜干烧心发病率明显降低。现针对沧州各县白菜种植区近2年来的调查,将造成大白菜干烧心的几个主要诱因及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萘乙酸对大白菜钙素吸收运转及防治干烧心病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闻凤英  孙德岭 《园艺学报》1991,18(2):148-152
本研究从补钙入手,探索防治干烧心病的方法。用0.7%CaCl_2·2H_2O对和50ppmNAA混合液在大白菜结球期叶面喷洒5次,经8年试验,对大白菜干烧心病的相对防治效果达80%以上。 在此基础上,采用~(45)Ca示踪试验的方法对防病机理做了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从根部还是从叶部加萘乙酸对根部和叶部~(45)Ca的吸收和运转均具有促进作用,并且改变了其在大白菜植株内的分配规律。对照株单位干叶重dpm值自外向内呈下降趋势(130×10~3─60×10~3);用NAA处理株则相反,自外向内呈增加趋势(120×10~3─250×10~3),说明萘乙酸具有促进钙素向叶球中内部运转的功效。这种效果在贮藏期间仍能保持。另外,~(45)Ca向直接受到NAA处理部位的运转量有明显增高的趋势。这一结果为补钙防治干烧心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王虎 《蔬菜》2009,(10):25-25
定州市是个秋白菜生产大县,种植面积达到3300多hm2,近年来,大白菜“干烧心”在一些老菜区发病较为严重。大白菜“干烧心”是白菜生产上常见的一种生理性病害,大多在包心期的内部叶片中出现,降低了白菜的商品性。因此,及时发现和解决这一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对改善大白菜的品质,提高菜农的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白菜干烧心病发病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冬以来,陆续收到一些农民朋友的来信,询问去年秋季发生大白菜干烧心病的一些问题,有的农民也叫烂心病、夹皮烂等,在为农民办的几期学习班上,也有很多农民提出上述问题,现借本刊版面,公开做答.  相似文献   

19.
白菜干烧心,也称心腐病、缘腐病,俗称“焦边”、“夹心烂”等,是大白菜上发生较普遍的病害。不仅生长期发生,贮藏期仍可继续发展。 症状识别: 莲座期开始发病,但主要发生在包心期以后。包心前发病,顶叶边缘初期水浸状,半透明,后变淡黄褐色,皱缩干枯成干边。包心以后发病,菜株外形正常,表现为菜球顶部边缘向外翻卷,叫缘逐渐干枯黄化,剥开菜球可看到菜球内部的个别叶片叶面变干黄化,叶肉呈干纸状;或菜球内部心叶边缘枯焦。菜叶枯焦部位后期往往由于细菌侵染而造成腐烂,呈“烂边”或“夹心烂”,菜株贮藏时在窖内甚至造成整个…  相似文献   

20.
<正>大白菜干烧心也称夹皮烂,是一种生理病害,多于莲座期和包心期开始发病,受害叶片多在叶球中部,往往隔几层健壮叶片出现1片病叶,严重影响大白菜的品质。其典型症状是:外叶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