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秋冬季是吉林省大气污染最严重的时段,今年针对吉林省实际情况,省生态环境厅牵头制定了《吉林省2019年秋冬季秸秆计划烧除工作方案》。狠抓禁烧关键环节,坚决守住重污染天气和空气质量达标两条底线。  相似文献   

2.
正为积极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防止雾霾天气大范围发生,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焚烧污染环境问题,近日,白山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白山市2016年秋季秸秆禁烧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秸秆禁烧专项行动。《方案》提出,自今年10月1日至11月30日,在全市开展秋季秸秆禁烧专项行动,全市范围内全面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垃圾、荒草、落叶等,力争实现秸秆焚烧"零火点"。《方案》明确,各县(市、区)政府是秸秆禁烧的责  相似文献   

3.
正我省是国家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年产生秸秆4000多万吨。近年来,每年秋冬交替季节,秸秆露天焚烧现象还经常发生,已成为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从根本上解决秸秆露天焚烧问题,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省政府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建立了吉林省重点区域推进秸秆禁烧工作联席会议和吉林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了《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  相似文献   

4.
《新农业》2016,(22)
正为有效防控农作物秸秆焚烧污染大气环境,落实秸秆焚烧防控责任,辽宁省近期出台了《辽宁省秸秆焚烧防控责任追究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这是全国首个省级秸秆焚烧防控追责管理办法,自2016年10月1日起施行。《规定》将秸秆禁烧工作层层落实到县、乡、村、组,对未建立秸秆焚烧防控工作机制等情形及发生火点数量超标的,将予以追责。  相似文献   

5.
当前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方面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最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对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十分重视,各级政府也加大了秸秆综合利用方面的工作力度,遏制了秸秆焚烧现象增加的势头。但在一些地方,每到夏、秋收的时节焚烧农作物秸秆的现象仍比较普遍。之所以秸秆禁烧屡禁不止,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有些地方对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认识不足。我国早已颁发了《大气污染防治法》,并于1999年由国家环保总局、农业部、财政部、铁道部、交通部、民航总局等6部委联合发布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对禁…  相似文献   

6.
为保护生态环境,防止秸秆焚烧污染,保障人体健康,维护公共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农业部、财政部、铁道部、交通部、国家民航总局联合制定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所以,秸秆禁烧的力度是空前的,秸秆禁烧的措施是扎实的,秸秆禁烧的效果是"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7.
政策背景:焚烧秸秆是全国农民通用的做法。因为夏收夏种时间紧,劳动强度大,为了下一季农作物的尽快耕种,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就地焚烧。但焚烧秸秆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会影响交通安全,还会烧掉土壤水分,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繁衍和土壤团粒结构,降低土壤肥力。2007年6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做出批示要求北京及周边地区做好禁烧秸秆工作。之后,农业部发出电报,要求各地农业部门加强秸秆禁烧的管理,环保总局也向全国各地的环保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秸秆禁烧工作的通知》。  相似文献   

8.
秸秆焚烧已经成为重大的环境问题和农业问题,2014年是安徽省秸秆禁烧最严格的一年。本文结合《2014年全省秸秆禁烧工作方案》的实施情况讨论了安徽省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问题的原因,进一步从工农一体化、市场机制、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工作改进5个方面探索了解决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通知》要求(豫政办〔2015〕77号),为实现“全面杜绝秸秆焚烧现象,力争2015年年底前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5%以上”的禁烧目标,汝州市作为农业大县是如何开展秋季秸秆禁烧工作的,本文从禁烧工作机制的建立、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以及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用的发挥等方面作以简要剖析,并提出解决禁焚矛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作物秸秆禁烧管理与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进一步解决我国秸秆禁烧难题,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秸秆禁烧管理与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层面的秸秆重点区域禁烧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目前全国已经进入"全境禁烧"管理和"重点区域禁烧"管理相并行的时期,全国年均秸秆焚烧遥感火点数量由2004—2005年年均14 509个降至2016—2017年年均9 297个,东部平原区和华南区的秸秆焚烧强度明显减弱,但东北三省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秸秆焚烧的重灾区。并对我国秸秆焚烧治理提出4点政策建议,一是出台秸秆焚烧治理专项法律规定,二是完善秸秆禁烧区违规处罚,三是秸秆非禁烧区开展限制性焚烧管理,四是加强东北三省的秸秆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1.
正抓好秸秆禁烧工作,是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落实国家关于重点区域实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要求的重要举措,是确保空气质量的重要保障。近两年,按照省、市秸秆禁烧工作的总体部署,前郭县政府连续发布通告,相关部门也组织了相应的秸秆禁烧专项行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确保实现"不燃一把火,不冒一处烟,不留一块黑,不发生因秸秆焚烧造成安全事故"的秸秆禁烧目标。一、强化措施,严格管控露天焚烧秸秆现象发生。当前,前郭县秋收工作基本完成,露天焚烧秸秆  相似文献   

12.
焚烧秸秆不仅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影响群众健康和交通安全,而且也是森林火灾的重要隐患.近年来,韶关市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秸秆禁烧工作部署,全力推进秸秆禁烧工作,2020年秸秆禁烧情况明显好于往年,全市秸秆禁烧取得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3.
《现代农业科技》2015,(20):220-221
根据从事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实践,针对秸秆焚烧的危害,提出秸秆禁烧工作的相关建议和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近几年,各级政府加大了对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工作力度,林州市政府每到麦收秋收季节都会对市农业局及各乡镇召开秸秆禁烧会议,出台严控焚烧秸秆的宣传、处罚、整改等一系列措施。在秸秆禁烧期间,市农业局更是增派人员,增加巡查频次,对重点区域进行督查,加大通报力度,对各乡镇焚烧情况严格做到一日一汇总,一日一通报。笔者现结合工作实际谈谈自己对秸秆禁烧工作的一些认识及思考。一、秸秆焚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观念中,农作物秸秆通常是用来焚烧的,通过焚烧来获得所需的燃料资源。然而,焚烧秸秆很容易破坏农村环境,进而带来较大规模的农村环境污染。因此,广大农村有必要引入秸秆禁烧的相关制度。江淮的丘陵地区具备很复杂的地形,很适合推广现代性的农业机械。针对秸秆禁烧工作而言,在丘陵地区应当逐步推广新型的农业机械,通过机械化的途径来促进秸秆禁烧的相关工作发展,起到必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为贯彻落实《吉林省2016年秋季秸秆禁烧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切实加强对秋季秸秆禁烧专项行动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严格督查管控,确保秋季秸秆专项行动取得显著成效,四平市政府成立由督查室、市农委、市环保局、市公安局组成的督查组对全市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进行专项督查。10月19日~21日两个督查组先后对各县(市、区)、各开发区主要交通干线两侧秸秆禁烧和秸秆打  相似文献   

17.
秸秆焚烧释放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使大气坏境质量严重恶化,成为亟待解决的公共社会难题。本文在列举秸秆焚烧产生危害的基础上,系统剖析了我国农村秸秆禁烧面临的困境,分析秸秆禁烧屡禁不止的深层次原因,探讨困扰秸秆禁烧工作的历史根源和现实困难。在此基础上,进而从政策、管理、技术等层面提出秸秆禁烧的具体管控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一直是中国环境保护与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难题,发达国家通过农作物秸秆计划焚烧较好地对秸秆焚烧进行了管控。本文系统总结了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秸秆计划焚烧相关法规,并提出对中国的启示。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制定的"烟雾管理计划"和《稻草减量焚烧法案》、英国的《农作物残余物(焚烧)条例1993》、加拿大的《作物秸秆和牧草焚烧法规》对焚烧的每个环节进行立法管理,规定了严苛的焚烧标准。发达国家农作物秸秆计划焚烧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对中国有4个方面的启示:一是建立秸秆焚烧立法管理体系;二是因地制宜地开展秸秆计划焚烧试点示范;三是制定秸秆禁烧区划定管理办法;四是出台秸秆焚烧总量控制分阶段削减计划。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各级政府密切关注焚烧秸秆问题,增加巡查人员和巡查次数,严厉打击秸秆禁烧现象。但是在东北的农村地区焚烧秸秆问题仍然存在,影响农村的生态环境,使得地方政府很难落实秸秆禁烧政策。结合秸秆禁烧政策面临的困境,分析秸秆焚烧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为地方政府有效推进落实秸秆禁烧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大气污染日趋严重,夏秋季节,秸秆焚烧更是加重了区域性雾霾天气,影响交通,甚至引起山林大火。强化措施禁烧秸秆是林州市农牧局工作的重点,本文主要阐述林州市秸秆禁烧工作措施及其综合利用,以便为完善政策措施、解决秸秆焚烧问题提供参考。2016年,林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在上级领导的严格督导下,秸秆禁烧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秸秆综合利用实中有新,上级政府督导组对林州市的做法及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取得的成效,得益于林州市采取的禁烧措施,具体如下: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